行林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一字金輪法(亦名大金輪明王)。
一支度。
注進。
一字金剛禦修法一七個日支度。
禦本尊一桢。
名香(沉水。
白檀郁金。
龍腦)。
蘇蜜。
蠟。
大壇一面(方)。
護摩壇一面(方)。
可有爐桶。
小壇一面(方)。
禮盤二面。
半疊三枚。
脅機四腳。
燈台十本。
白布四端二丈(壇敷四端蠟燭二丈)。
壇供十七石五鬥(大壇七石護摩壇八石四鬥十二天壇二石一鬥)。
燈油一鬥九升六合(大壇七升護摩壇一鬥五合十二天壇二升一合)。
芥子袋。
佛供覆。
大幕二帖。
淨衣(白色)。
阿阇梨。
伴僧。
承仕四人。
驅使六人。
見丁二人(已上人供如常)。
小桶三口(阏伽神供等料)。
小杓三柄。
折敷五枚。
僧房裝束敷設雜器等(如常)。
右注進如件。
年月日。
以上大略取舍随時可任人意。
但此法者山家之棟梁真言之樞機也。
不可聊爾(矣)。
壇場莊嚴供養支分須依五佛頂經等說盡嚴麗也。
注進。
一字金輪禦修法七個日支度。
壇一面(可有燭桶)。
燈台四本。
脅機二腳。
禮盤一面(可有半疊)。
名香(沈。
白檀。
郁金。
龍腦)。
蘇蜜。
芥子袋。
白布一端二丈(壇敷并佛供覆料)。
大幕二帖。
壇供(如常)。
燈油(如常)。
敷設雜器等(如常)。
淨衣。
阿阇梨。
伴僧。
承仕二人。
驅使四人。
見丁二人(已上人供如常)。
右注進如件。
年月日。
注進。
一字金輪供七個日支度。
名香(沈。
白檀)。
蘇蜜。
壇一面(方)。
燈台二本。
脅機一腳。
半疊一枚。
佛供米(如常)。
禦明油(如常)。
白布一端(壇敷料)。
淨衣。
阿阇梨。
承仕一人。
驅使一人(已上人供如常)。
小桶一口(加杓)。
折敷三枚。
一起首時分。
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雲。
八日十三日。
十四日十五日。
或用于五日。
依儀軌而作。
護摩及供養(雲雲)。
又雲從白一日起首(雲雲)。
末法經雲。
若欲作法。
取白月十五日及五節日。
所謂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及月盡日(雲雲)。
又雲。
每日三時(雲雲)。
又雲若有人能持此陀羅尼最勝妙法。
若不知吉祥之日及諸星等。
汝諸天神勿為障礙(雲雲)。
要略念誦法雲。
晨暮修行或四時三時(雲雲)。
時處軌雲。
四時或三時。
二時乃至一。
無間一切時。
三謂晨午昏。
加夜半成四。
二時謂晨暮。
一時随得暇(軌文雲雲)。
一字頂輪王經雲。
于三七日依持法是五頂輪王明勝章句(略抄)。
又雲。
三十六月斷諸談論清淨依法(略抄)。
一向方。
末法經雲。
以其像面。
面向西方。
時處軌雲。
本尊像室内面西安。
瑜伽者面東(雲雲)。
切利軌雲。
于清淨處安本尊像面西(雲雲)。
一行法。
此尊從軌等。
有十餘本。
池上私記兩三本也。
或依時處軌雲。
意附金界。
或依切利軌明悉地行儀。
或寄要略念誦法說佛頂部極略行法。
今依池上時處私記抄入軌文。
儀軌文相。
堂外儀式可有行法。
一棟擇弟子法。
二引入輪壇法。
三内外俱淨法(内所謂六根外謂諸儀則)。
四求勝處法。
五建立道場法。
六陳設俱具法。
七安置尊像法(以上七法如軌具說)。
先禮佛。
次着座(若有事供此次加持供物)。
次遍禮。
文雲。
每初入道場。
想佛常住世。
以五輪着地。
如教歸命禮。
複谛觀諸佛。
遍滿虛空界。
側塞如胡麻。
即應發是心。
我今普禮獻。
即取香塗手。
結一切供養。
最勝出生印。
先如常合掌。
當自心即以諸指右押左。
初分互相叉。
成金剛合掌。
一切諸密印。
無非從此生。
故名虛空印。
結印誦密言。
安頂上運心想。
自身遍禮。
一一如來足。
複舍身奉獻。
誦舍身真言。
諸佛菩薩衆。
求護念加持。
誦一切金剛。
不空三摩耶。
諸佛事業心。
唵薩嚩(亡可反下同)勿(微一反)。
由此印密言。
等流自身遍。
十方無邊界。
微塵刹土中。
諸佛大海會。
鹹皆有自身。
如羯磨菩薩。
于一一尊前。
持諸供養具。
舍身奉獻事。
皆慶愛加持(雲雲)。
次五悔(如金剛界)。
次阿字觀。
文雲。
即結跏趺坐。
全半或輪加。
皆以右押左。
端身定支節。
左手仰跏上。
仰右手安左。
即發大悲心。
拔濟利安樂。
盡無餘有情。
以此性成就。
菩提心密言。
随意念誦之。
發菩提勝心。
●婀。
由适誦密言。
發菩提心故。
摧滅諸罪障。
獲諸悅意樂。
等同一切佛超勝衆魔羅。
不能為障礙。
應受諸世間。
廣大之供養(雲雲)。
次成身觀。
文雲。
複次應谛觀。
根塵識諸法。
自性本皆空。
又思伽陀義。
一切如虛空。
虛空亦無相。
諸法相應故。
舒遍于一切誦此四句偈。
所睹彼彼境。
皆照空亦空。
由勝解空體。
自徹見本心。
皎潔如滿月。
離能取所取。
自性光明成。
菩提體堅固。
複從日輪内。
踴出大法輪。
金剛之所成。
輪辋皆鋒銳其色如檀金。
遍流大威光。
過聚塵數日依住月輪面。
金剛表極堅。
圓顯福智滿。
利為無戲論。
斷壞諸妄執。
光表一切智。
除破諸愚瞑。
以是現輪形。
量同虛空故。
虛空諸如來。
盡入于輪内。
即現此智輪。
變成金輪王。
遍照如來身。
形服如素月。
以一切相好。
用莊嚴法身。
戴金剛寶冠。
輪鬘為首飾。
衆寶莊嚴具。
種種挍飾身。
持智舉大印。
處于師子座。
日輪白蓮台。
裡。
金剛記第四雲。
略出經三摩耶印左前羯磨印。
在後是成身次第也(雲雲)。
金軌也。
今軌羯磨印在前。
三摩耶印右後。
是先以壇中諸尊所持印。
奉諸後示其三昧耶印安位(雲雲)。
私雲。
今軌成身羯磨印在前。
三摩耶印在後如何可問。
智證大師在唐記雲。
可想心上有八輻金輪。
故光明之。
從一一毛孔遍于十方。
一一光中皆有輪放光明。
後輪遍十方界。
作一切三乘六道無益形用随機利洛一切衆生。
後後漸小打入身中。
咒究如廣金剛略金剛誦此咒時。
一切鬼神伏地禮拜行者(雲雲)。
次智拳加持。
文雲。
智拳印所謂。
中小名握梅。
頭指柱大背。
金剛拳乃成。
右握左頭指。
一節面當心。
是名智拳印。
當誦此密言。
勃噜唵(三合)。
三密才相應。
自身同本尊能遍入佛智成佛猶不難。
獲智壽萬季。
得一切遍行現證大菩提。
故名覺勝印。
若修此瑜伽。
設現造無量。
極重諸罪障。
必能超惡趣。
克疾證菩提。
為顯此最上。
甚深微密義。
故住此大印。
拳能堅執持。
諸佛智法海。
堅固不散失。
能成一切印。
故号金剛拳。
右執左頭指。
十方刹土中。
唯有一佛乘。
如來之頂法。
等持諸佛體。
是故名智拳。
複觀金剛輪。
莊嚴心日輪。
次勝身加持。
文雲。
次結頂輪王。
勝身三摩耶。
印心額喉頂。
其印如前作。
堅金剛合掌。
即并堅中指。
由如青蓮葉。
屈頭指各安。
中指背上節。
當知印相義。
大指為結跏。
中頭像佛身。
名小成光焰。
二掌日月輪。
腕表師子座。
是故名如來。
勝身三摩耶。
當誦此密語唵仆欠。
此毗盧遮那。
佛三字密言。
共一字無異适以印密言。
印心成鏡智。
速獲菩提心。
金剛堅固體。
印額應當知。
成平等性智。
速獲灌頂地。
福聚莊嚴身。
密語印口時。
成妙觀察智。
即能轉法輪。
得佛智慧身。
誦密言印頂。
成成所作智。
證佛變化身。
能伏難調者。
由此印密言。
加持自身成。
法界體性智。
毗盧遮那佛。
虛空法界身。
次灌頂系鬘。
文雲。
即分印為二。
金剛拳從額。
等引至腦後。
則堅二頭指。
每處二相繞。
從此指曆散。
如垂下天衣。
誦一切灌頂。
三摩耶寶心。
怛囕(二合引)。
由此印密言。
即蒙虛空界。
一切佛世尊。
以金剛寶冠。
輪鬘缯彩等。
與具足灌頂。
次拍掌。
文雲。
為悅聖衆故。
二手當心前。
平掌三相拍。
應誦此密言谷(引)。
由此拍掌儀。
輪王及眷屬。
适悅而愛順。
速滿瑜伽者。
意願悉地果。
當獲堅固體。
私雲。
以上成身觀了。
師說此軌成身同金剛界五相成身(雲雲)。
委可思之。
次陳供養。
文雲。
此陳供養儀。
奉本尊并聖衆。
作金剛合掌。
安于自頂上。
誦虛空庫藏。
大菩薩密言。
當作是思惟。
從印中流出。
諸供養雲海口作是觀念時。
誦最勝出生。
種種供養藏。
廣大儀如來。
一切供養心唵。
由此密語印。
加持威力故。
縱觀想不成。
于諸佛海會皆有如上等。
諸供養雲海。
真實具成就。
由諸佛誠谛。
法爾所成故(以上文廣可見之)。
次贊。
文雲。
次當誦本尊。
一百八名贊。
作金剛合掌。
當心左低身。
是為敬禮儀。
應以美韻調。
唱此金剛歌。
次誦嬉戲密言。
印用前印。
唵縛日羅(二合諸同)薩埵縛僧(上)蘖羅(二合)賀(惟葉)。
不改金剛掌。
合臂舒安額。
即是獻花鬘。
清雅調稱此。
縛日羅啰怛曩摩弩跢(上)囕。
前印從于齊。
漸上至口寫。
是奏歌即誦。
縛日羅(二合)達摩誐(去)也奈。
當心右旋轉。
金剛合掌已。
複安于頂上。
名進金剛舞。
如前誦複唱。
縛日羅(二合)羯磨迦路婆嚩。
由陳是秘密。
瑜伽供歌詠贊。
歎揚如來故。
成佛尚不難。
況求諸成就。
應知何以故。
所謂一切樂。
不如婆伽梵。
金剛薩埵樂。
是故速成就。
次部母加持。
文雲。
次以本部母。
佛眼印密言。
當心誦七遍。
印四或五處。
四心額喉頂。
五額左右肩。
心喉頂上散。
處各誦一遍。
其印如前作。
金剛合掌已。
并屈二頭指。
甲合并豎大。
名押頭指側。
誦佛眼密言。
曩莫三滿多沒馱(引)喃(引)唵沒馱(引)路者你娑嚩(二合)诃(引)。
由部母加持。
本尊并眷屬。
皆共喜愛念。
瑜伽者縱有。
違犯阙法等矜愍不見過。
亦不淩逼他。
持諸密語者。
若不作此法。
彼法不成就。
不得微阙少。
況犯三摩耶。
若不依瑜伽。
作事法念誦。
不對壇舍利。
非時處不淨。
辄結印念持。
決定獲殃咎。
修行諸尊者。
五百由旬内。
尊皆不降赴。
亦不賜悉地。
以輪王威德。
斷壞諸法故。
所以一切時。
先作是加持。
次入三摩地。
文雲。
又作前智拳。
誦一字密語。
身觀如前說。
心日中輪臍現一●字金色。
舌端亦如是。
則是字為輪。
其輪為轉輪。
持葉妙色如金容。
備七珍圍繞。
寶輪寶在前。
餘寶右旋置。
珠寶與無量。
摩尼衆圍繞。
次寶女亦與。
無邊彩女俱。
馬寶及象寶。
主庫藏神寶。
各領自眷屬。
無量衆侍立。
兵寶持金剛。
無能勝為師。
佛眼如來母。
共寶居八方。
如世金輪王。
具七寶眷屬。
如來頂輪王以佛無上寶。
為眷屬圍繞。
作是
一支度。
注進。
一字金剛禦修法一七個日支度。
禦本尊一桢。
名香(沉水。
白檀郁金。
龍腦)。
蘇蜜。
蠟。
大壇一面(方)。
護摩壇一面(方)。
可有爐桶。
小壇一面(方)。
禮盤二面。
半疊三枚。
脅機四腳。
燈台十本。
白布四端二丈(壇敷四端蠟燭二丈)。
壇供十七石五鬥(大壇七石護摩壇八石四鬥十二天壇二石一鬥)。
燈油一鬥九升六合(大壇七升護摩壇一鬥五合十二天壇二升一合)。
芥子袋。
佛供覆。
大幕二帖。
淨衣(白色)。
阿阇梨。
伴僧。
承仕四人。
驅使六人。
見丁二人(已上人供如常)。
小桶三口(阏伽神供等料)。
小杓三柄。
折敷五枚。
僧房裝束敷設雜器等(如常)。
右注進如件。
年月日。
以上大略取舍随時可任人意。
但此法者山家之棟梁真言之樞機也。
不可聊爾(矣)。
壇場莊嚴供養支分須依五佛頂經等說盡嚴麗也。
注進。
一字金輪禦修法七個日支度。
壇一面(可有燭桶)。
燈台四本。
脅機二腳。
禮盤一面(可有半疊)。
名香(沈。
白檀。
郁金。
龍腦)。
蘇蜜。
芥子袋。
白布一端二丈(壇敷并佛供覆料)。
大幕二帖。
壇供(如常)。
燈油(如常)。
敷設雜器等(如常)。
淨衣。
阿阇梨。
伴僧。
承仕二人。
驅使四人。
見丁二人(已上人供如常)。
右注進如件。
年月日。
注進。
一字金輪供七個日支度。
名香(沈。
白檀)。
蘇蜜。
壇一面(方)。
燈台二本。
脅機一腳。
半疊一枚。
佛供米(如常)。
禦明油(如常)。
白布一端(壇敷料)。
淨衣。
阿阇梨。
承仕一人。
驅使一人(已上人供如常)。
小桶一口(加杓)。
折敷三枚。
一起首時分。
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雲。
八日十三日。
十四日十五日。
或用于五日。
依儀軌而作。
護摩及供養(雲雲)。
又雲從白一日起首(雲雲)。
末法經雲。
若欲作法。
取白月十五日及五節日。
所謂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及月盡日(雲雲)。
又雲。
每日三時(雲雲)。
又雲若有人能持此陀羅尼最勝妙法。
若不知吉祥之日及諸星等。
汝諸天神勿為障礙(雲雲)。
要略念誦法雲。
晨暮修行或四時三時(雲雲)。
時處軌雲。
四時或三時。
二時乃至一。
無間一切時。
三謂晨午昏。
加夜半成四。
二時謂晨暮。
一時随得暇(軌文雲雲)。
一字頂輪王經雲。
于三七日依持法是五頂輪王明勝章句(略抄)。
又雲。
三十六月斷諸談論清淨依法(略抄)。
一向方。
末法經雲。
以其像面。
面向西方。
時處軌雲。
本尊像室内面西安。
瑜伽者面東(雲雲)。
切利軌雲。
于清淨處安本尊像面西(雲雲)。
一行法。
此尊從軌等。
有十餘本。
池上私記兩三本也。
或依時處軌雲。
意附金界。
或依切利軌明悉地行儀。
或寄要略念誦法說佛頂部極略行法。
今依池上時處私記抄入軌文。
儀軌文相。
堂外儀式可有行法。
一棟擇弟子法。
二引入輪壇法。
三内外俱淨法(内所謂六根外謂諸儀則)。
四求勝處法。
五建立道場法。
六陳設俱具法。
七安置尊像法(以上七法如軌具說)。
先禮佛。
次着座(若有事供此次加持供物)。
次遍禮。
文雲。
每初入道場。
想佛常住世。
以五輪着地。
如教歸命禮。
複谛觀諸佛。
遍滿虛空界。
側塞如胡麻。
即應發是心。
我今普禮獻。
即取香塗手。
結一切供養。
最勝出生印。
先如常合掌。
當自心即以諸指右押左。
初分互相叉。
成金剛合掌。
一切諸密印。
無非從此生。
故名虛空印。
結印誦密言。
安頂上運心想。
自身遍禮。
一一如來足。
複舍身奉獻。
誦舍身真言。
諸佛菩薩衆。
求護念加持。
誦一切金剛。
不空三摩耶。
諸佛事業心。
唵薩嚩(亡可反下同)勿(微一反)。
由此印密言。
等流自身遍。
十方無邊界。
微塵刹土中。
諸佛大海會。
鹹皆有自身。
如羯磨菩薩。
于一一尊前。
持諸供養具。
舍身奉獻事。
皆慶愛加持(雲雲)。
次五悔(如金剛界)。
次阿字觀。
文雲。
即結跏趺坐。
全半或輪加。
皆以右押左。
端身定支節。
左手仰跏上。
仰右手安左。
即發大悲心。
拔濟利安樂。
盡無餘有情。
以此性成就。
菩提心密言。
随意念誦之。
發菩提勝心。
●婀。
由适誦密言。
發菩提心故。
摧滅諸罪障。
獲諸悅意樂。
等同一切佛超勝衆魔羅。
不能為障礙。
應受諸世間。
廣大之供養(雲雲)。
次成身觀。
文雲。
複次應谛觀。
根塵識諸法。
自性本皆空。
又思伽陀義。
一切如虛空。
虛空亦無相。
諸法相應故。
舒遍于一切誦此四句偈。
所睹彼彼境。
皆照空亦空。
由勝解空體。
自徹見本心。
皎潔如滿月。
離能取所取。
自性光明成。
菩提體堅固。
複從日輪内。
踴出大法輪。
金剛之所成。
輪辋皆鋒銳其色如檀金。
遍流大威光。
過聚塵數日依住月輪面。
金剛表極堅。
圓顯福智滿。
利為無戲論。
斷壞諸妄執。
光表一切智。
除破諸愚瞑。
以是現輪形。
量同虛空故。
虛空諸如來。
盡入于輪内。
即現此智輪。
變成金輪王。
遍照如來身。
形服如素月。
以一切相好。
用莊嚴法身。
戴金剛寶冠。
輪鬘為首飾。
衆寶莊嚴具。
種種挍飾身。
持智舉大印。
處于師子座。
日輪白蓮台。
裡。
金剛記第四雲。
略出經三摩耶印左前羯磨印。
在後是成身次第也(雲雲)。
金軌也。
今軌羯磨印在前。
三摩耶印右後。
是先以壇中諸尊所持印。
奉諸後示其三昧耶印安位(雲雲)。
私雲。
今軌成身羯磨印在前。
三摩耶印在後如何可問。
智證大師在唐記雲。
可想心上有八輻金輪。
故光明之。
從一一毛孔遍于十方。
一一光中皆有輪放光明。
後輪遍十方界。
作一切三乘六道無益形用随機利洛一切衆生。
後後漸小打入身中。
咒究如廣金剛略金剛誦此咒時。
一切鬼神伏地禮拜行者(雲雲)。
次智拳加持。
文雲。
智拳印所謂。
中小名握梅。
頭指柱大背。
金剛拳乃成。
右握左頭指。
一節面當心。
是名智拳印。
當誦此密言。
勃噜唵(三合)。
三密才相應。
自身同本尊能遍入佛智成佛猶不難。
獲智壽萬季。
得一切遍行現證大菩提。
故名覺勝印。
若修此瑜伽。
設現造無量。
極重諸罪障。
必能超惡趣。
克疾證菩提。
為顯此最上。
甚深微密義。
故住此大印。
拳能堅執持。
諸佛智法海。
堅固不散失。
能成一切印。
故号金剛拳。
右執左頭指。
十方刹土中。
唯有一佛乘。
如來之頂法。
等持諸佛體。
是故名智拳。
複觀金剛輪。
莊嚴心日輪。
次勝身加持。
文雲。
次結頂輪王。
勝身三摩耶。
印心額喉頂。
其印如前作。
堅金剛合掌。
即并堅中指。
由如青蓮葉。
屈頭指各安。
中指背上節。
當知印相義。
大指為結跏。
中頭像佛身。
名小成光焰。
二掌日月輪。
腕表師子座。
是故名如來。
勝身三摩耶。
當誦此密語唵仆欠。
此毗盧遮那。
佛三字密言。
共一字無異适以印密言。
印心成鏡智。
速獲菩提心。
金剛堅固體。
印額應當知。
成平等性智。
速獲灌頂地。
福聚莊嚴身。
密語印口時。
成妙觀察智。
即能轉法輪。
得佛智慧身。
誦密言印頂。
成成所作智。
證佛變化身。
能伏難調者。
由此印密言。
加持自身成。
法界體性智。
毗盧遮那佛。
虛空法界身。
次灌頂系鬘。
文雲。
即分印為二。
金剛拳從額。
等引至腦後。
則堅二頭指。
每處二相繞。
從此指曆散。
如垂下天衣。
誦一切灌頂。
三摩耶寶心。
怛囕(二合引)。
由此印密言。
即蒙虛空界。
一切佛世尊。
以金剛寶冠。
輪鬘缯彩等。
與具足灌頂。
次拍掌。
文雲。
為悅聖衆故。
二手當心前。
平掌三相拍。
應誦此密言谷(引)。
由此拍掌儀。
輪王及眷屬。
适悅而愛順。
速滿瑜伽者。
意願悉地果。
當獲堅固體。
私雲。
以上成身觀了。
師說此軌成身同金剛界五相成身(雲雲)。
委可思之。
次陳供養。
文雲。
此陳供養儀。
奉本尊并聖衆。
作金剛合掌。
安于自頂上。
誦虛空庫藏。
大菩薩密言。
當作是思惟。
從印中流出。
諸供養雲海口作是觀念時。
誦最勝出生。
種種供養藏。
廣大儀如來。
一切供養心唵。
由此密語印。
加持威力故。
縱觀想不成。
于諸佛海會皆有如上等。
諸供養雲海。
真實具成就。
由諸佛誠谛。
法爾所成故(以上文廣可見之)。
次贊。
文雲。
次當誦本尊。
一百八名贊。
作金剛合掌。
當心左低身。
是為敬禮儀。
應以美韻調。
唱此金剛歌。
次誦嬉戲密言。
印用前印。
唵縛日羅(二合諸同)薩埵縛僧(上)蘖羅(二合)賀(惟葉)。
不改金剛掌。
合臂舒安額。
即是獻花鬘。
清雅調稱此。
縛日羅啰怛曩摩弩跢(上)囕。
前印從于齊。
漸上至口寫。
是奏歌即誦。
縛日羅(二合)達摩誐(去)也奈。
當心右旋轉。
金剛合掌已。
複安于頂上。
名進金剛舞。
如前誦複唱。
縛日羅(二合)羯磨迦路婆嚩。
由陳是秘密。
瑜伽供歌詠贊。
歎揚如來故。
成佛尚不難。
況求諸成就。
應知何以故。
所謂一切樂。
不如婆伽梵。
金剛薩埵樂。
是故速成就。
次部母加持。
文雲。
次以本部母。
佛眼印密言。
當心誦七遍。
印四或五處。
四心額喉頂。
五額左右肩。
心喉頂上散。
處各誦一遍。
其印如前作。
金剛合掌已。
并屈二頭指。
甲合并豎大。
名押頭指側。
誦佛眼密言。
曩莫三滿多沒馱(引)喃(引)唵沒馱(引)路者你娑嚩(二合)诃(引)。
由部母加持。
本尊并眷屬。
皆共喜愛念。
瑜伽者縱有。
違犯阙法等矜愍不見過。
亦不淩逼他。
持諸密語者。
若不作此法。
彼法不成就。
不得微阙少。
況犯三摩耶。
若不依瑜伽。
作事法念誦。
不對壇舍利。
非時處不淨。
辄結印念持。
決定獲殃咎。
修行諸尊者。
五百由旬内。
尊皆不降赴。
亦不賜悉地。
以輪王威德。
斷壞諸法故。
所以一切時。
先作是加持。
次入三摩地。
文雲。
又作前智拳。
誦一字密語。
身觀如前說。
心日中輪臍現一●字金色。
舌端亦如是。
則是字為輪。
其輪為轉輪。
持葉妙色如金容。
備七珍圍繞。
寶輪寶在前。
餘寶右旋置。
珠寶與無量。
摩尼衆圍繞。
次寶女亦與。
無邊彩女俱。
馬寶及象寶。
主庫藏神寶。
各領自眷屬。
無量衆侍立。
兵寶持金剛。
無能勝為師。
佛眼如來母。
共寶居八方。
如世金輪王。
具七寶眷屬。
如來頂輪王以佛無上寶。
為眷屬圍繞。
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