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林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
長保五年二月于鎮西竈門大山寺偷以抄之(雲雲)。
又或說雲。
南無常住三世淨妙法身金剛界大悲毗盧遮那佛(次用金界四佛如常)。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三反)。
〃〃圓光中顯一切諸佛。
〃〃觀音勢至菩薩摩诃薩。
〃〃四波羅蜜〃〃〃〃〃。
〃〃八供養〃〃〃〃〃。
〃〃四攝智〃〃〃〃〃。
〃〃大小自在十二宮天〃〃〃〃〃。
〃〃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佛菩薩等。
右唱禮四佛外更禮彌陀如何。
私師說雲。
若以大日為本尊者。
于初大日之處三反唱禮之(雲雲)。
今以彌陀為本尊者。
于四佛之處三反禮之。
不可唱之欤。
私雲。
若依胎藏者。
都壇中台八葉(如常。
但于彌陀之處三反可禮之)。
次佛眼。
五大明王。
大小自在。
三部。
若别壇三身(如上)。
次驚覺。
次五悔。
次發願。
至心發願。
唯願大日。
本尊界會。
極樂化主。
彌陀善逝。
觀音勢至。
諸大薩埵。
三部界會(若五部界會)。
諸尊聖衆(乃至)護持(乙甲)。
滅罪生善。
臨命終時。
心不散動。
三昧現前。
刹那迅速。
則生彼土。
蓮花化生。
證菩薩位。
乃至速證。
無上菩薩(雲雲)。
若為亡者修之者可雲。
過去尊靈。
滅罪生善往生極樂。
上品蓮台乃至頓證。
無上菩提(雲雲)。
次塗香塗手。
次佛部三昧耶(乃至)被甲護身。
次入佛三昧耶(私雲。
軌無之。
可用胎藏印明欤)。
次大金剛輪(私雲軌無之)。
私雲。
三部被甲後用金剛輪印明。
是阿閦軌軍荼利軌等之例也。
用入佛三昧耶何所說哉。
可尋之。
次地結。
次金剛牆。
次道場觀(結願。
如來拳印當心)。
軌大虛空藏印。
次文雲。
次想壇中有●纥哩(二合入引)字。
放大光明如紅頗梨色。
遍照十方世界。
其中有情遇斯光者。
無有不皆得罪障消滅。
次結如來拳印。
以左手四指握拳直豎大指。
以右手金剛拳。
左大指甲即成。
以此拳印印地。
真言加持七遍。
變其世界。
如來拳真言曰。
唵步(引入)欠(乎)。
由結此印及真言加持威力故。
即反此三千大千世界成極樂刹土。
七寶為地。
水鳥樹林皆演法音。
無量莊嚴如經所說。
師傳雲先印左膝。
次壇。
次印右膝。
次加四處(雲雲)。
丹州竈門私記雲。
先結定印。
仰右手安左掌上。
二大指端相拄。
觀之前地界之上方隅内作水想見水澄清。
亦令明了無分散意。
既見水已當起冰想。
見冰映徹作琉璃想。
此想成已見琉璃地。
内外徹地上以黃金繩雜廁間錯。
其地上觀寶樹。
一一觀之作七重行樹。
想諸寶樹七寶花葉無不具足。
又有八池水。
一一池水七寶所成。
池底布金沙。
一一水中有六十億蓮花。
百寶色鳥和鳴哀雅常出贊念三寶音。
衆寶國土。
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樹樓閣。
中有無量諸天。
作夫妓樂。
又有樂器懸處虛空。
不鼓自鳴。
此衆音中皆出念三寶音。
又地上作蓮花。
想其花衆寶合成。
台上自然有四柱寶幢。
幢上有寶缦。
有微妙寶珠以為映飾(已上經文抄)。
次大虛空藏印明。
次纥哩字觀。
定印如前。
想先蓮花台上有月輪。
輪上有纥哩(二合)字。
放大光明如紅頗梨色。
遍照十方世界。
其中有情遇斯光者。
無有不得罪障消滅(已上軌文)。
此字反成蓮花。
蓮花反成阿彌陀如來。
相好無邊光明照十方(相好具不可說。
見觀經文。
儀軌文雲上分布八曼荼羅。
若然可觀八曼荼羅。
繁故不記)。
佛左邊更想一大蓮花。
如前無異。
複想一大蓮花在佛右邊。
想一觀世音菩薩像坐左花上。
亦放金光。
如前無異相。
又想一大勢至菩薩像坐右花上。
佛菩薩像皆金色。
其光照諸寶樹。
一一樹下亦有三蓮花。
諸蓮花上各有一佛二菩薩像。
又阿彌陀如來放無量光明。
一一光明遍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舍。
于其光明相好及與化佛不可具說。
佛身量最小者丈六八釋。
此凡夫行人所觀(已上經文)。
行者如是了了分明觀即成。
真實一如極樂世界(廣如觀經文)。
次如來拳印(雲雲)。
已上私記文。
大原決。
師傳雲。
此記用水想觀·地想觀·想想觀等文。
是一意也(雲雲)。
次大虛空藏。
次寶車辂(軌雲。
想七寶車辂往極樂世界雲雲)。
次請車辂(迦羅灑野勺下。
可加阿梨耶弭跢婆耶怛他蘖跢耶曳醯呬句)。
次迎請聖衆(軌用蓮花部心印明。
私雲。
真言未束可加梵号來句如前)。
次辟除結界(馬頭)。
次金剛網。
次火院。
次阏伽。
次花座。
次振鈴次五供養。
次普供養(并三力偈)。
軌雲。
二手金剛合掌。
二頭指撚蹙如寶形。
并豎二大指即成。
誦廣大不空摩尼供養陀羅尼曰。
唵阿谟伽布惹麼抳跛納麼嚩曰隸怛他蘖多尾路枳帝三滿多缽羅薩羅吽(私雲觀念文廣可見之)。
次贊(本尊四智。
或先三身)。
五贊。
次本尊軌雲。
即誦無量壽如來贊歎三遍贊曰。
曩谟(引)弭跢(引)婆(去引)野曩谟(引)弭跢(引)庾矖(引)曩谟(引)曩谟進底哩野(二合)虞拏(上引)迦羅(引)答麼(二合)甯(引二)曩谟(引)弭跢(引)婆(去引)野爾(慈以反)曩(上引)野帝(上引)母甯(引三)素佉(去引)嚩底淫(二合引)夜(引)弭多嚩(引)弩(鼻聲呼)釼跛野(引四)素佉(去引)縛底孕(二合引)迦曩迦尾唧怛啰(二合)迦(引)囊喃(五引)麼弩(鼻聲呼)啰?(引)素蘖多素帶(引)啰棱(去)訖哩(二合引)耽(引六)多嚩(引)室羅(二合)夜(引)答缽啰(二合)體(町以反)多虞拏寫地(引)麼多(都各反七)缽啰(二合)夜(引)弭擔(引)麼護虞拏(上)啰怛囊(二合)散尤琰(引八)。
修行者每日三時。
常誦此贊贊佛功德。
驚覺無量壽如來。
不舍悲願。
以無量光明照觸行者。
業障重罪悉皆消滅。
身心安樂澄寂悅意(雲雲)。
次入定(用定印)。
私雲。
軌名觀自在三摩地。
軌雲。
即入觀自在菩薩三摩地。
閉目澄心。
觀自身中圓滿潔白。
猶如淨月仰在心中。
于淨月上。
想纥哩字放大光明。
其字變成八葉蓮花。
于蓮花台上有觀自在菩薩。
相好分明。
左手持蓮花。
右手作開花葉勢。
作是思惟。
一切有情身中。
具有此覺悟蓮花。
清淨法界不染煩惱。
于蓮花八葉上。
各有如來入定結跏趺座。
面向觀自在菩薩。
項佩圓光。
身如金色。
光明晃曜。
即想此八葉蓮花。
漸舒漸大量同虛空。
即作思惟。
以此覺花照觸如來海會。
願成廣大供養。
心不移此定。
則于無邊有情深起悲愍。
以此覺花蒙照觸者。
于苦煩惱悉皆解脫。
等同觀自在菩薩。
即想蓮花漸漸收斂。
量同己身。
即結觀自在菩薩印。
加持四處。
所謂心額喉頂。
其印以二手外相叉。
二頭指相拄如蓮花葉。
二大指并豎即成。
誦觀自在菩薩。
真言曰。
唵嚩日啰(二合)達(轉舌)麼纥哩(二合入引)。
由結此印及誦真言加持心額喉頂故。
即自身等同觀自在菩薩。
次結無量壽如來根本印。
二手外相叉。
作拳豎二中指頭相拄。
如蓮花葉形。
結此契已。
誦無量壽如來陀羅尼七遍。
以印于頂上散。
陀羅尼曰。
法之。
秘六雲。
海仁兩和尚錄雲。
梵字阿彌陀佛真言一本之中有二真言。
運和上錄雲無量壽如來十甘呂真言。
大原決。
師傳雲。
舒斂之時。
台上之觀自在菩薩葉上八如來同亦舒斂也(雲雲)。
又先入觀自在三摩地。
而後成彌陀如來也。
如後心薩埵成大日尊也。
八葉上一一在如來者。
即彌陀如來也。
謂因位果傍因正也。
故以果佛安傍也(雲雲)。
又阿彌陀佛是第六立識之變也。
即肉團八葉心處心是也。
故約彌陀論之耳(雲雲)。
又八葉如來共成冠中一如來形住也。
自身即同台上觀音。
蓮花變同共成觀音欤(雲雲)。
私雲。
觀音一印軌并理趣釋文皆同今軌意。
凡此觀意能可尋皆之。
根本印明(軌說如上)。
大日經第五(八印品)雲。
複以初印而散水輪火輪。
是名蓮花藏印。
義十二雲。
如前作印。
三補吒合掌。
其二水二火指開張。
其地風等指先已開張。
作初剖蓮花形(雲雲)。
私雲先蓮雲地字可問之。
胎軌雲。
開敷妙蓮花攝初印散火水地合空亦然廣軌雲。
即以初印散水輪火輪。
又勘
長保五年二月于鎮西竈門大山寺偷以抄之(雲雲)。
又或說雲。
南無常住三世淨妙法身金剛界大悲毗盧遮那佛(次用金界四佛如常)。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三反)。
〃〃圓光中顯一切諸佛。
〃〃觀音勢至菩薩摩诃薩。
〃〃四波羅蜜〃〃〃〃〃。
〃〃八供養〃〃〃〃〃。
〃〃四攝智〃〃〃〃〃。
〃〃大小自在十二宮天〃〃〃〃〃。
〃〃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佛菩薩等。
右唱禮四佛外更禮彌陀如何。
私師說雲。
若以大日為本尊者。
于初大日之處三反唱禮之(雲雲)。
今以彌陀為本尊者。
于四佛之處三反禮之。
不可唱之欤。
私雲。
若依胎藏者。
都壇中台八葉(如常。
但于彌陀之處三反可禮之)。
次佛眼。
五大明王。
大小自在。
三部。
若别壇三身(如上)。
次驚覺。
次五悔。
次發願。
至心發願。
唯願大日。
本尊界會。
極樂化主。
彌陀善逝。
觀音勢至。
諸大薩埵。
三部界會(若五部界會)。
諸尊聖衆(乃至)護持(乙甲)。
滅罪生善。
臨命終時。
心不散動。
三昧現前。
刹那迅速。
則生彼土。
蓮花化生。
證菩薩位。
乃至速證。
無上菩薩(雲雲)。
若為亡者修之者可雲。
過去尊靈。
滅罪生善往生極樂。
上品蓮台乃至頓證。
無上菩提(雲雲)。
次塗香塗手。
次佛部三昧耶(乃至)被甲護身。
次入佛三昧耶(私雲。
軌無之。
可用胎藏印明欤)。
次大金剛輪(私雲軌無之)。
私雲。
三部被甲後用金剛輪印明。
是阿閦軌軍荼利軌等之例也。
用入佛三昧耶何所說哉。
可尋之。
次地結。
次金剛牆。
次道場觀(結願。
如來拳印當心)。
軌大虛空藏印。
次文雲。
次想壇中有●纥哩(二合入引)字。
放大光明如紅頗梨色。
遍照十方世界。
其中有情遇斯光者。
無有不皆得罪障消滅。
次結如來拳印。
以左手四指握拳直豎大指。
以右手金剛拳。
左大指甲即成。
以此拳印印地。
真言加持七遍。
變其世界。
如來拳真言曰。
唵步(引入)欠(乎)。
由結此印及真言加持威力故。
即反此三千大千世界成極樂刹土。
七寶為地。
水鳥樹林皆演法音。
無量莊嚴如經所說。
師傳雲先印左膝。
次壇。
次印右膝。
次加四處(雲雲)。
丹州竈門私記雲。
先結定印。
仰右手安左掌上。
二大指端相拄。
觀之前地界之上方隅内作水想見水澄清。
亦令明了無分散意。
既見水已當起冰想。
見冰映徹作琉璃想。
此想成已見琉璃地。
内外徹地上以黃金繩雜廁間錯。
其地上觀寶樹。
一一觀之作七重行樹。
想諸寶樹七寶花葉無不具足。
又有八池水。
一一池水七寶所成。
池底布金沙。
一一水中有六十億蓮花。
百寶色鳥和鳴哀雅常出贊念三寶音。
衆寶國土。
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樹樓閣。
中有無量諸天。
作夫妓樂。
又有樂器懸處虛空。
不鼓自鳴。
此衆音中皆出念三寶音。
又地上作蓮花。
想其花衆寶合成。
台上自然有四柱寶幢。
幢上有寶缦。
有微妙寶珠以為映飾(已上經文抄)。
次大虛空藏印明。
次纥哩字觀。
定印如前。
想先蓮花台上有月輪。
輪上有纥哩(二合)字。
放大光明如紅頗梨色。
遍照十方世界。
其中有情遇斯光者。
無有不得罪障消滅(已上軌文)。
此字反成蓮花。
蓮花反成阿彌陀如來。
相好無邊光明照十方(相好具不可說。
見觀經文。
儀軌文雲上分布八曼荼羅。
若然可觀八曼荼羅。
繁故不記)。
佛左邊更想一大蓮花。
如前無異。
複想一大蓮花在佛右邊。
想一觀世音菩薩像坐左花上。
亦放金光。
如前無異相。
又想一大勢至菩薩像坐右花上。
佛菩薩像皆金色。
其光照諸寶樹。
一一樹下亦有三蓮花。
諸蓮花上各有一佛二菩薩像。
又阿彌陀如來放無量光明。
一一光明遍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舍。
于其光明相好及與化佛不可具說。
佛身量最小者丈六八釋。
此凡夫行人所觀(已上經文)。
行者如是了了分明觀即成。
真實一如極樂世界(廣如觀經文)。
次如來拳印(雲雲)。
已上私記文。
大原決。
師傳雲。
此記用水想觀·地想觀·想想觀等文。
是一意也(雲雲)。
次大虛空藏。
次寶車辂(軌雲。
想七寶車辂往極樂世界雲雲)。
次請車辂(迦羅灑野勺下。
可加阿梨耶弭跢婆耶怛他蘖跢耶曳醯呬句)。
次迎請聖衆(軌用蓮花部心印明。
私雲。
真言未束可加梵号來句如前)。
次辟除結界(馬頭)。
次金剛網。
次火院。
次阏伽。
次花座。
次振鈴次五供養。
次普供養(并三力偈)。
軌雲。
二手金剛合掌。
二頭指撚蹙如寶形。
并豎二大指即成。
誦廣大不空摩尼供養陀羅尼曰。
唵阿谟伽布惹麼抳跛納麼嚩曰隸怛他蘖多尾路枳帝三滿多缽羅薩羅吽(私雲觀念文廣可見之)。
次贊(本尊四智。
或先三身)。
五贊。
次本尊軌雲。
即誦無量壽如來贊歎三遍贊曰。
曩谟(引)弭跢(引)婆(去引)野曩谟(引)弭跢(引)庾矖(引)曩谟(引)曩谟進底哩野(二合)虞拏(上引)迦羅(引)答麼(二合)甯(引二)曩谟(引)弭跢(引)婆(去引)野爾(慈以反)曩(上引)野帝(上引)母甯(引三)素佉(去引)嚩底淫(二合引)夜(引)弭多嚩(引)弩(鼻聲呼)釼跛野(引四)素佉(去引)縛底孕(二合引)迦曩迦尾唧怛啰(二合)迦(引)囊喃(五引)麼弩(鼻聲呼)啰?(引)素蘖多素帶(引)啰棱(去)訖哩(二合引)耽(引六)多嚩(引)室羅(二合)夜(引)答缽啰(二合)體(町以反)多虞拏寫地(引)麼多(都各反七)缽啰(二合)夜(引)弭擔(引)麼護虞拏(上)啰怛囊(二合)散尤琰(引八)。
修行者每日三時。
常誦此贊贊佛功德。
驚覺無量壽如來。
不舍悲願。
以無量光明照觸行者。
業障重罪悉皆消滅。
身心安樂澄寂悅意(雲雲)。
次入定(用定印)。
私雲。
軌名觀自在三摩地。
軌雲。
即入觀自在菩薩三摩地。
閉目澄心。
觀自身中圓滿潔白。
猶如淨月仰在心中。
于淨月上。
想纥哩字放大光明。
其字變成八葉蓮花。
于蓮花台上有觀自在菩薩。
相好分明。
左手持蓮花。
右手作開花葉勢。
作是思惟。
一切有情身中。
具有此覺悟蓮花。
清淨法界不染煩惱。
于蓮花八葉上。
各有如來入定結跏趺座。
面向觀自在菩薩。
項佩圓光。
身如金色。
光明晃曜。
即想此八葉蓮花。
漸舒漸大量同虛空。
即作思惟。
以此覺花照觸如來海會。
願成廣大供養。
心不移此定。
則于無邊有情深起悲愍。
以此覺花蒙照觸者。
于苦煩惱悉皆解脫。
等同觀自在菩薩。
即想蓮花漸漸收斂。
量同己身。
即結觀自在菩薩印。
加持四處。
所謂心額喉頂。
其印以二手外相叉。
二頭指相拄如蓮花葉。
二大指并豎即成。
誦觀自在菩薩。
真言曰。
唵嚩日啰(二合)達(轉舌)麼纥哩(二合入引)。
由結此印及誦真言加持心額喉頂故。
即自身等同觀自在菩薩。
次結無量壽如來根本印。
二手外相叉。
作拳豎二中指頭相拄。
如蓮花葉形。
結此契已。
誦無量壽如來陀羅尼七遍。
以印于頂上散。
陀羅尼曰。
法之。
秘六雲。
海仁兩和尚錄雲。
梵字阿彌陀佛真言一本之中有二真言。
運和上錄雲無量壽如來十甘呂真言。
大原決。
師傳雲。
舒斂之時。
台上之觀自在菩薩葉上八如來同亦舒斂也(雲雲)。
又先入觀自在三摩地。
而後成彌陀如來也。
如後心薩埵成大日尊也。
八葉上一一在如來者。
即彌陀如來也。
謂因位果傍因正也。
故以果佛安傍也(雲雲)。
又阿彌陀佛是第六立識之變也。
即肉團八葉心處心是也。
故約彌陀論之耳(雲雲)。
又八葉如來共成冠中一如來形住也。
自身即同台上觀音。
蓮花變同共成觀音欤(雲雲)。
私雲。
觀音一印軌并理趣釋文皆同今軌意。
凡此觀意能可尋皆之。
根本印明(軌說如上)。
大日經第五(八印品)雲。
複以初印而散水輪火輪。
是名蓮花藏印。
義十二雲。
如前作印。
三補吒合掌。
其二水二火指開張。
其地風等指先已開張。
作初剖蓮花形(雲雲)。
私雲先蓮雲地字可問之。
胎軌雲。
開敷妙蓮花攝初印散火水地合空亦然廣軌雲。
即以初印散水輪火輪。
又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