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要記卷上

關燈
胎藏界大灌頂随要私記 先莊嚴道場。

    道場八方懸列八色幡。

    正東白幡。

    東南紅幡。

    正南黑幡。

    西南煙色幡。

    正西赤幡。

    西北水色幡。

    正北黃幡。

    東北白幡。

    壇上張設天蓋。

    餘外莊嚴如例。

     又門前香水香象等如例。

    又儲灌頂壇如例。

    又儲護摩壇如例。

     次排比供物。

     先大壇上八供養如例。

    更可加供十二執金剛等供。

    四角瓶所各各一器。

    西方壇門四器(左右各二器)四角花瓶門各各一器。

    并皆加時果子也(或說置四部供養。

    四部者。

    謂四金剛四菩薩四使者及弟子也) 又可備十方神供物。

    先以淨葉敷儲十方位。

    次備稠粥。

    以加持印真言等加持之。

    其印真言等。

    如義釋并施餓鬼等法。

    然後盛器。

    各各位所置之。

    但正北八器(左右各四器)都盧十七器也。

     又灌頂壇護摩壇供物皆如例(雲雲) 又儲五瓶可入香水。

    又入五寶(金銀真珠瑟瑟頗梨)五藥(赤箭人參伏苓石昌蒲天門冬)五香(沉水郁金。

    白壇龍腦。

    丁香)五谷(稱谷小麥。

    大麥菉豆。

    白芥子。

    若無白芥子用胡麻) 各用五色帛裹之。

    複插時花。

    以五色帶系一瓶頂(中白。

    東赤。

    南黃。

    西青。

    北黑) 又以不動真言。

    于五瓶去垢辟除。

    又以法界心●字加于五瓶。

    然後先以正等覺心加中胎瓶。

    五股印歸命阿。

    次以普賢加東南瓶。

    次以慈氏加西南瓶(或文殊)。

    次以除蓋障加西北瓶(或慈氏)。

    次以除惡趣加東北瓶(或觀音) 次加持既了。

    壇上中胎四角置之(或說四寶所成者。

    所謂五藥五寶五香五谷也) 次阿阇梨入堂。

    贊衆在前。

    發音饒钹放響。

    受者以傘侍後。

    蓋阿阇梨入堂。

     次到堂前。

    受者留堂外廂曲所令隐居也。

     次阿阇梨入堂内。

    與贊衆三匝繞壇(繞間誦贊打钹)繞了贊衆出于幕外。

     次阿阇梨就座加持香水。

    灑淨供物等如例。

     次開白及以神分等。

     次唱禮供養文九方便等。

     次供養法(乃至)普供養。

    次贊。

     次神供。

    阿阇梨自座起。

    以稠粥供養十方世天等。

    先一器供置正東(施毗那夜迦)次一器供置正南(施蘖?何)次正西供置一器(施蘖羅)次正北供置八器(左右各各四器。

    施荼吉尼一周竟)次東北角一器。

     次東南角一器。

    次西南角一器。

    次西北角一器(一周竟)次上方料一器(東方)次下方料一器(西方一周竟)并順回堂内阿阇梨供之。

    先後三匝。

    其供物都盧十七器也(義釋雲。

    次又出外施曠野神食雲雲) 次奉佛布施。

    阿阇梨以佛布施奉獻諸尊(義釋雲。

    施諸方食都竟。

    洗手灑淨。

    于門前燒香供養。

    次入于内奉獻阏伽燒香運心。

    奉獻衣服以為儭施) 次就座念誦。

    阿阇梨還就本座。

    義釋雲。

    然後住瑜伽座。

    以五輪字持身。

    首置百光遍照王。

    以無垢眼觀自心花台本不生字。

    方作普門持誦。

    先于毗盧遮那心月中炳現真言。

    而後持誦。

    并示密印周遍。

    中胎藏已。

    次及第二院諸尊(私雲。

    中胎藏言之下含于第一重也)乃至終竟(私雲。

    第三重也)或一一現前觀之而作持誦。

    或自身作彼本尊。

    于其心月現真言字而作持誦。

    乃至頓作曼荼羅身而作持誦。

    随行者觀心勢力。

    若不能爾者。

    當以一心誦部主真言百遍随所餘上首諸尊。

    各各七遍。

    并作彼印也。

    具如供養次第中說(雲雲) 次引入弟子。

     先阿阇梨如是作法畢已。

    複以誠心頂禮諸尊(阿阇梨禮拜既了善入承事。

    令取去禮盤。

    次阿阇梨應作是念。

    我今為某甲善男子灌頂。

    惟願諸佛菩薩。

    降臨道場受我供養。

    谛想。

    所請佛菩薩衆皆來集會次取五瓶于灌頂壇側花機上。

    随本方立之。

    并加散杖。

    今依師傳。

    于此處移五瓶。

    若依文意者。

    至灌頂時可移之) 次阿阇梨出道場外。

    到于門前結大鈎召印。

    誦其真言召之。

    然後召諸弟子一一令入。

     次門前灑水。

    以前香水灑淨(先以持誦明加持。

    然後灑淨。

    或師傳有含香) 次授彼塗香令用塗手(按其心上誦其真言) 次授淨花略為宣說住心品中菩提心實義。

    令知自歸依處。

    作真正發心。

    至誠殷重憶念一切諸佛。

    住心品雲。

    佛言。

    一切智智菩提心為因。

    大悲為根本。

    方便為究竟。

    雲何菩提。

    謂如實知自心~~。

    尋求菩提及一切智。

    何以故。

    本性清淨故。

    釋曰。

    衆生自心即是一切智智。

    如實了知名為一切智者。

    是故此教諸菩薩。

    直真言為門。

    自心發起菩提。

    即心具萬行。

    見心正等覺。

    證心大涅槃。

    發起心方便。

    嚴淨心佛國。

    從因至果。

    皆以無所住而住其心(雲雲) 汝等當如是發菩提心。

     次時阿阇梨。

    觀弟子身作五輪。

    以五字持之(結五印加五處)次兼于心花台中置阿字等。

    使即同大日之體(私雲。

    用佛頂印) 次以入佛三昧耶印印其頂上(先想弟子發中有阿字) 次以法界生印印心。

     次作轉法輪印印臍輪上。

    各三誦彼真言。

     次即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