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帖決卷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撚之(雲雲)。
(寬德二年六月九日說) 門前香象(或安門内)昔如來在世有香象薰大會。
從此已來用香象(雲雲)。
焚香 (寬德五年四月上旬說) 師曰。
灌頂衣所焚香常撚。
繼不絕之(雲雲)疏八雲。
其所焚香無令斷絕(雲雲)。
門前香水 (永承三年七月下旬說) 門前香水兩界随一。
以各辨事明加持灑之。
是灌頂時事也。
食道 師曰。
食道如覆面表裡赤白也。
台用白色方。
金用赤色方。
用覆面亦爾也。
(寬德二年七月九日說) 表裡赤白四枚也。
左右之端有紐(雲雲)胎用白面。
金用赤面(雲雲)東寺爾也。
又有支分或灌頂處支分雲。
疏文拂扇香呂等(雲雲)。
(寬德二年四月二十二日說) 師曰。
扇者如葉物如圍繞人時有之也。
香呂者亦大國法也。
大火舍安燒香如也。
如禦即位等又大國皆爾也。
拂 師曰。
拂者拂弟子煩惱業苦之塵令成佛也。
信解品疏記(雲雲)乃至塵沙無明拂去也。
又師曰。
成道之時以手按身意也。
(長久四年三月上旬說) 白拂柄作杵形。
而無說文。
但如是道具皆令有所表(雲雲)依此意者可爾欤。
輪 又授輪是轉法輪義也。
而安足間亦兼示千論之相也。
種種色者千輻之間種種莊嚴也。
蓮台 (長久二年四月二日說) 蓮台是十二執金剛曼荼羅也。
中央字可想(雲雲)若可書安草座下欤。
又蓮台者是弟子并十二執曼荼羅也。
此十二執依本誓願。
故來集花台也。
輔翼新佛也(灌頂時執持名号雲雲)而處校故供養物移大壇安也。
又佛成道之座名金剛座者。
十二執金剛來集輔翼。
令後身菩薩成道。
故名金剛座。
今亦爾也。
故名金剛座。
又若弟子于此處坐金剛座受職位。
乃至當來成佛之日。
于此處虛空分齊唱成道(雲雲)至貴(雲雲)。
問。
中天竺摩羯提國金剛座上三世諸佛同成道也。
雲何處處異耶。
答。
師曰。
彼莊嚴劫千佛賢劫千佛星宿劫千佛中。
入同三昧耶。
佛于彼成道也。
其中或亦可有餘所成道佛也。
私案如雲賢劫千佛寶蓋梵士三億眷屬中一千人也(九百九十九加釋迦故千)又如雲執持五十三佛名号同劫成佛等。
是同入三昧耶之意欤。
又婆沙論見金剛座處處不同可見之。
(寬德三年四月上旬說) 師曰。
加持茅環印明。
三部心印明是也。
随部用之。
可見悉經悉軌耳。
用三字半真言是也。
今檢十一面軌中卷雲。
加持臂钏及茅環。
皆用部母真言(雲雲)師曰。
此說亦可然也。
随部改用之(寬德二年十月十九日。
丹州阿阇梨禦房被期終焉。
令山上給。
同二十五日戌時即參登頂禮而咨受雲雲)若準觀自在最勝明王心經者。
以白衣觀音加持神線臂钏(雲雲)若準此意者。
是唯以部母用之也。
即可準知。
随部可用其母真言欤。
(寬德三年四月上旬說) 又雲。
問。
加持茅環用何明耶。
答。
師曰。
悉地中三字半明是也。
謂爾曩爾迦(半)等也。
随部用之(見悉地中)又十一面中卷雲。
以蓮花部母明可加持茅環(雲雲)謂若佛部可用佛母也。
若金部可用金母也。
問。
加持臂钏明如何觀自在明王心經并十一面中卷同雲用佛母(雲雲)師曰。
爾也。
五寶 又受者随身五寶。
謂為終時驗也。
又自今已後無大日四德寶等具足我身。
乃至成佛永不退失。
從事之五寶等雖散失之。
理五寶等五身成就之更無失之。
如雲一切智願猶在不失。
義釋五寶等之理釋有之。
可見之。
五古 又永授五古者。
謂金剛手持之。
故名金剛手。
又十六尊各雙手持之。
今又爾也。
自今已後汝執持之。
乃至成佛永不失。
又是大日三昧耶形也。
語五智也。
今此五智金剛杵。
永具己心性之中。
成佛之日顯得之。
縱事之杵雖散失。
于理杵者自今時即己心之中皆備之。
成佛之日可顯之。
五古中股法界體性智也。
四古屈曲寄。
四智趣向法界之理義也。
即境智相稱成自受用也。
前後有五古因果不二之義也。
因果位五智不二也。
而隐顯異耳(見義決)。
(寬德二年十一月上旬說) 又師曰。
行位亦可随身金剛杵也。
文中亦有此說耳。
其杵随有耳。
或裹之擊頸耳。
或隻執持耳。
五?尤上也(雲雲)。
神供淨葉事 師曰。
神供淨葉者。
茅草敷安之也。
而散散散猥故編草座用之。
小床 (永承三年三月下旬說) 又灌頂道場中換衣處小床者。
是阿阇梨時時來可休床也。
今換衣時阿阇梨坐床上。
故以濕衣打懸其床上獻之也。
偏非可懸溫衣料床也。
或處見也。
鏡 (永承元年十一月十日說) 加持明鏡用瞞字明。
故可用文殊院印耳。
(寬德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重結受金剛線金剛結法了長宴。
悉地軌雲。
神線(雲雲)戶摩品釋雲。
梵吉(雲雲)阿尾舍法(雲雲)以龍為神線角絡系(雲雲)。
摩醯修羅形像也(此文以摩サマ々々) 金童經上雲行者作法時應着黃衣及黃神線角絡加披袈裟(雲雲)。
(長久三年四月上旬說) 師曰。
諸大師等金剛線法。
辄不傳之給(雲雲)如來秘密惠經可尋之。
(寬德二年十一月上旬說) 又灌頂敷曼荼羅南方。
荼吉尼鬼衆等之位畫匠誤之以例曼荼羅可授減之(雲雲)。
(永承元年七月二十日說) 衆八箱中置衣并諸吉祥之物者。
尚是如濕衣物□。
大都隻說吉祥物具也。
又可尋之。
(イニハ)如之書次第也。
已上十五卷之内。
文明十六曆(甲辰)夷則天于桂輪院為興隆佛法。
四十帖決遂寫功訖。
阿阇梨澄舜。
天文十五年(丙午)三月日。
東塔北八善光院。
傳領祐海。
于時天文十七年(戊申)林鐘上旬于東塔西谷持福院書之了。
别本無之間備不能校合。
繁略數多可有之。
後賢添削之。
外無他事也。
(寬德二年六月九日說) 門前香象(或安門内)昔如來在世有香象薰大會。
從此已來用香象(雲雲)。
焚香 (寬德五年四月上旬說) 師曰。
灌頂衣所焚香常撚。
繼不絕之(雲雲)疏八雲。
其所焚香無令斷絕(雲雲)。
門前香水 (永承三年七月下旬說) 門前香水兩界随一。
以各辨事明加持灑之。
是灌頂時事也。
食道 師曰。
食道如覆面表裡赤白也。
台用白色方。
金用赤色方。
用覆面亦爾也。
(寬德二年七月九日說) 表裡赤白四枚也。
左右之端有紐(雲雲)胎用白面。
金用赤面(雲雲)東寺爾也。
又有支分或灌頂處支分雲。
疏文拂扇香呂等(雲雲)。
(寬德二年四月二十二日說) 師曰。
扇者如葉物如圍繞人時有之也。
香呂者亦大國法也。
大火舍安燒香如也。
如禦即位等又大國皆爾也。
拂 師曰。
拂者拂弟子煩惱業苦之塵令成佛也。
信解品疏記(雲雲)乃至塵沙無明拂去也。
又師曰。
成道之時以手按身意也。
(長久四年三月上旬說) 白拂柄作杵形。
而無說文。
但如是道具皆令有所表(雲雲)依此意者可爾欤。
輪 又授輪是轉法輪義也。
而安足間亦兼示千論之相也。
種種色者千輻之間種種莊嚴也。
蓮台 (長久二年四月二日說) 蓮台是十二執金剛曼荼羅也。
中央字可想(雲雲)若可書安草座下欤。
又蓮台者是弟子并十二執曼荼羅也。
此十二執依本誓願。
故來集花台也。
輔翼新佛也(灌頂時執持名号雲雲)而處校故供養物移大壇安也。
又佛成道之座名金剛座者。
十二執金剛來集輔翼。
令後身菩薩成道。
故名金剛座。
今亦爾也。
故名金剛座。
又若弟子于此處坐金剛座受職位。
乃至當來成佛之日。
于此處虛空分齊唱成道(雲雲)至貴(雲雲)。
問。
中天竺摩羯提國金剛座上三世諸佛同成道也。
雲何處處異耶。
答。
師曰。
彼莊嚴劫千佛賢劫千佛星宿劫千佛中。
入同三昧耶。
佛于彼成道也。
其中或亦可有餘所成道佛也。
私案如雲賢劫千佛寶蓋梵士三億眷屬中一千人也(九百九十九加釋迦故千)又如雲執持五十三佛名号同劫成佛等。
是同入三昧耶之意欤。
又婆沙論見金剛座處處不同可見之。
(寬德三年四月上旬說) 師曰。
加持茅環印明。
三部心印明是也。
随部用之。
可見悉經悉軌耳。
用三字半真言是也。
今檢十一面軌中卷雲。
加持臂钏及茅環。
皆用部母真言(雲雲)師曰。
此說亦可然也。
随部改用之(寬德二年十月十九日。
丹州阿阇梨禦房被期終焉。
令山上給。
同二十五日戌時即參登頂禮而咨受雲雲)若準觀自在最勝明王心經者。
以白衣觀音加持神線臂钏(雲雲)若準此意者。
是唯以部母用之也。
即可準知。
随部可用其母真言欤。
(寬德三年四月上旬說) 又雲。
問。
加持茅環用何明耶。
答。
師曰。
悉地中三字半明是也。
謂爾曩爾迦(半)等也。
随部用之(見悉地中)又十一面中卷雲。
以蓮花部母明可加持茅環(雲雲)謂若佛部可用佛母也。
若金部可用金母也。
問。
加持臂钏明如何觀自在明王心經并十一面中卷同雲用佛母(雲雲)師曰。
爾也。
五寶 又受者随身五寶。
謂為終時驗也。
又自今已後無大日四德寶等具足我身。
乃至成佛永不退失。
從事之五寶等雖散失之。
理五寶等五身成就之更無失之。
如雲一切智願猶在不失。
義釋五寶等之理釋有之。
可見之。
五古 又永授五古者。
謂金剛手持之。
故名金剛手。
又十六尊各雙手持之。
今又爾也。
自今已後汝執持之。
乃至成佛永不失。
又是大日三昧耶形也。
語五智也。
今此五智金剛杵。
永具己心性之中。
成佛之日顯得之。
縱事之杵雖散失。
于理杵者自今時即己心之中皆備之。
成佛之日可顯之。
五古中股法界體性智也。
四古屈曲寄。
四智趣向法界之理義也。
即境智相稱成自受用也。
前後有五古因果不二之義也。
因果位五智不二也。
而隐顯異耳(見義決)。
(寬德二年十一月上旬說) 又師曰。
行位亦可随身金剛杵也。
文中亦有此說耳。
其杵随有耳。
或裹之擊頸耳。
或隻執持耳。
五?尤上也(雲雲)。
神供淨葉事 師曰。
神供淨葉者。
茅草敷安之也。
而散散散猥故編草座用之。
小床 (永承三年三月下旬說) 又灌頂道場中換衣處小床者。
是阿阇梨時時來可休床也。
今換衣時阿阇梨坐床上。
故以濕衣打懸其床上獻之也。
偏非可懸溫衣料床也。
或處見也。
鏡 (永承元年十一月十日說) 加持明鏡用瞞字明。
故可用文殊院印耳。
(寬德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重結受金剛線金剛結法了長宴。
悉地軌雲。
神線(雲雲)戶摩品釋雲。
梵吉(雲雲)阿尾舍法(雲雲)以龍為神線角絡系(雲雲)。
摩醯修羅形像也(此文以摩サマ々々) 金童經上雲行者作法時應着黃衣及黃神線角絡加披袈裟(雲雲)。
(長久三年四月上旬說) 師曰。
諸大師等金剛線法。
辄不傳之給(雲雲)如來秘密惠經可尋之。
(寬德二年十一月上旬說) 又灌頂敷曼荼羅南方。
荼吉尼鬼衆等之位畫匠誤之以例曼荼羅可授減之(雲雲)。
(永承元年七月二十日說) 衆八箱中置衣并諸吉祥之物者。
尚是如濕衣物□。
大都隻說吉祥物具也。
又可尋之。
(イニハ)如之書次第也。
已上十五卷之内。
文明十六曆(甲辰)夷則天于桂輪院為興隆佛法。
四十帖決遂寫功訖。
阿阇梨澄舜。
天文十五年(丙午)三月日。
東塔北八善光院。
傳領祐海。
于時天文十七年(戊申)林鐘上旬于東塔西谷持福院書之了。
别本無之間備不能校合。
繁略數多可有之。
後賢添削之。
外無他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