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帖決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金行次(六)
(寬治二年六月九日說)
拍掌印不同一左右互合拍。
但二掌相去時。
頗左右四指屈之而又合拍(三反)一兩手旋轉而後拍。
如之三反一腕合兩掌拍之。
一外縛不解之。
而兩掌及兩股相去而拍之(又此拍教王經見。
又蓮花部心軌)已上金界拍掌也。
(永承三年七月二十日說) 又金界拍掌。
慈覺大師說樣也。
一說。
如華山胎記。
是隻出一說也(合腕)一樣先師授樣。
如一字軌谷真言拍掌也(開腕而五指少屈也)。
(寬治二年六月九日說) 一悉地拍掌。
辟除左手不動。
以右掌拍左掌也。
一兩手各以大撚小甲。
二掌直相合拍之。
此又左不動以右拍之(已上悉地)。
(同日說) 又雲。
彈指辟除。
或仰拳或立拳。
但左轉彈之。
(寬治二年六月九日說) 金剛界唱禮之後五悔之前。
不用驚覺印明。
謂四禮之前有金剛起故重不用之(同二年十一月說)。
(永承二年三月下旬) 又五悔之前不用驚覺。
四禮之前用之故耳(而若用之。
是誤說也。
二十四帖說同之。
可見之)。
(長久四年九月中旬說) 五悔之中加歸依無發願。
而第五願之中有發願回向之二意耳(雲雲)。
(寬德二年七月上旬說) 金界不必用唱禮。
文不見也。
胎藏本文有之。
(寬治二年十月十九日說) 金界加持四處。
心額喉頂恒儀也四禮文西方禮雲口者。
以喉不可着地故。
喉口同處故且雲爾也。
(長久四年九月九日) 又金剛界加持四處(心額喉頂)加持者以印安其處也。
謂每處安之。
四處者依多分說。
或雲五處(雲雲)如降三世印也。
(永承三年三月下旬說) 金界加持供物有二說。
一着座用塗香之後。
如胎等先加持香水(乃至)光澤次淨地(乃至)金剛地大(雲雲)一着座塗香之後。
先淨地(乃至)金剛地大。
次加持香水(乃至)光澤(雲雲)師曰。
二說中前說猶便也。
其加持印明金界無之。
仍用悉地耳。
一如胎記。
但不動降三世異耳。
(同日說) 金記或說雲。
加持供物之時。
用金剛眼勝悉地之後重亦用之。
師曰。
此說不然。
隻于勝悉地後用之。
即是加持供也。
重重用之頗不可也。
故先師唯于勝悉地後用之。
于加持供之時不用之(雲雲)。
(永承三年三月下旬說) 淨三業印。
虛心合者。
即是蓮花合掌也。
其印相同故雲虛合也。
而實是表蓮花清淨之意也(雲雲)。
又金界淨身印。
左拳以拳面印身(雲雲)(永承元年七月說)。
(寬德二年十月上旬說) 又蓮花合掌有二說。
一虛心合掌八指稍屈拄。
而猶似虛心合。
非如大勢至印也。
一虛合二火一麥許開之(雲雲)。
(長久二年九月中旬) 師曰。
金界四禮之外。
又有大日禮。
謂普禮是也(雲雲)又金界四禮者。
先阿閦禮者。
謂行者于心上觀●字。
字變成五古(立觀之)全身通是五古體也。
其杵量等自身也。
即想我身即五古也。
其身中微塵數心所(小乘明四十六。
大乘真言門微塵心所也)即各變成金剛薩埵。
即微塵數薩埵也。
此即于微塵數諸佛所。
全身委地行禮拜。
即自身三昧耶形觀隻身中微塵心所尊形成也。
此全身隻五古不成尊形也。
餘三禮大底準之。
但虛空藏手取寶冠。
于一一佛頂灌之。
謂我成道之時。
十方佛亦為我如之灌頂給。
法菩薩請法輪。
又請住世也。
業菩薩。
作事業也。
又雲。
四禮之處。
阿閦心謂第八識本故。
額灌頂寶冠處故。
口說法之智故。
頂頂戴供養故。
五佛加持同之。
但如大日可思之(寬德二年四月二十二日說)。
師曰。
金界四禮之時。
我身成三昧耶形。
有此我身中微塵數心所。
即從三昧耶形出成微塵數金剛薩埵。
寶法業于塵刹土。
各舒合掌作其禮法。
我身雖成三昧耶形。
而又于此本尊前各作其禮(雲雲)(寬德二年六月說)。
(長久三年四月上旬說) 問。
四禮文雲。
身中微塵數○為金剛薩埵○舍身遍法界。
奉獻阿閦尊。
盡禮事諸佛雲心何。
師曰。
身中微塵數眷屬為金剛薩埵者。
心所法其數塵數也。
一一心所一一為金剛薩埵。
始阿閦于十方一切佛前全身委地禮觀也。
下三禮準知。
問。
心所有四十六。
何雲塵數乎。
答。
顯密教異也。
不可會之。
問。
寶生記雲想于無邊刹手持五佛冠灌一印佛頂心如何。
師曰。
塵數心所為塵數虛空藏菩薩。
修禮皆手持寶冠。
遍一切世界皆灌佛頂也。
西禮北禮皆準之(雲雲)。
(寬治二年一月十九日說) 師曰。
諸說五部種子●●●●●字也。
色各本部之色白同色也。
謂若依攝真實經者。
白赤金佛經雜(雲雲)或●黃金色(雲雲)三昧耶形色。
可随彼物之本色。
謂塔五輪其色各各也。
若輪杵等金色也。
随物體可分别之。
師曰。
金界金剛眼麼吒字安兩眼。
變為日月。
此日月中出現五古杵。
即日月白眼也。
為金剛黑眼也。
今此五智眼以遍見總見佛也。
從眼出飛五古者甚非也。
可笑(雲雲)。
(長久四年九月九日) 金剛蓮花三昧耶印随部可改欤。
而其印不知之。
仍難改其印。
不似彌陀三昧耶印(雲雲)至真言缽納摩句可改之。
而金剛薩埵軌不改用之。
故知金剛部不改之也。
餘部準之不改無妨。
金界蓮花三昧耶印明随部改其句。
又改印謂三昧耶會大日阿閦寶生不空成印也。
而薩埵軌唯用蓮花三昧耶印明故通用欤。
義決雲。
改之(雲雲)。
問。
召罪摧罪印如何。
答。
召罪印外縛結之即不離腕。
地水風空四指即内縛結摧罪印也。
問。
不離腕結摧罪印意如何。
答。
召罪印掌中召入罪業故。
掌中入接罪障等故。
掌持不離腕也。
不漏落意也。
問。
召罪印是外縛。
摧印何故煩改結内縛耶。
答。
印意一切罪業等召入掌中也。
摧印即改外縛以八指入攝掌中。
即是入攝業煩惱意耳。
是即依先召印召入罪業也。
(長久二年九月九日) 又摧罪印二火相磨者。
上下磨之(雲雲)左右磨誤也。
(長久二年九月中旬) 師曰。
厲聲者(ハゲシキ)聲也。
世間誦真言音是也(雲雲)。
(同日) 師曰。
月上如來者二說。
一過去如來也(然和上說)二月上如來觀也。
(永承元年七月二十日) 問。
五相成身初雲妙觀察智者如何。
答。
猶是歎空掌并五相成身觀故雲妙觀察觀欤。
而非四智之中妙觀察智欤。
未詳可尋可思(雲雲)。
(寬德二年十一月十九日說) 金界五相之前定印。
仰外縛二空才相拄(雲雲)問。
何故五相成身之前修觀空耶。
答。
師說。
五相成身是月輪觀也。
修月輪時。
必先可修空觀也。
何以故。
月依空而住故也。
故依空觀觀月輪而已。
空即月所依也。
所以先觀彼所依(
但二掌相去時。
頗左右四指屈之而又合拍(三反)一兩手旋轉而後拍。
如之三反一腕合兩掌拍之。
一外縛不解之。
而兩掌及兩股相去而拍之(又此拍教王經見。
又蓮花部心軌)已上金界拍掌也。
(永承三年七月二十日說) 又金界拍掌。
慈覺大師說樣也。
一說。
如華山胎記。
是隻出一說也(合腕)一樣先師授樣。
如一字軌谷真言拍掌也(開腕而五指少屈也)。
(寬治二年六月九日說) 一悉地拍掌。
辟除左手不動。
以右掌拍左掌也。
一兩手各以大撚小甲。
二掌直相合拍之。
此又左不動以右拍之(已上悉地)。
(同日說) 又雲。
彈指辟除。
或仰拳或立拳。
但左轉彈之。
(寬治二年六月九日說) 金剛界唱禮之後五悔之前。
不用驚覺印明。
謂四禮之前有金剛起故重不用之(同二年十一月說)。
(永承二年三月下旬) 又五悔之前不用驚覺。
四禮之前用之故耳(而若用之。
是誤說也。
二十四帖說同之。
可見之)。
(長久四年九月中旬說) 五悔之中加歸依無發願。
而第五願之中有發願回向之二意耳(雲雲)。
(寬德二年七月上旬說) 金界不必用唱禮。
文不見也。
胎藏本文有之。
(寬治二年十月十九日說) 金界加持四處。
心額喉頂恒儀也四禮文西方禮雲口者。
以喉不可着地故。
喉口同處故且雲爾也。
(長久四年九月九日) 又金剛界加持四處(心額喉頂)加持者以印安其處也。
謂每處安之。
四處者依多分說。
或雲五處(雲雲)如降三世印也。
(永承三年三月下旬說) 金界加持供物有二說。
一着座用塗香之後。
如胎等先加持香水(乃至)光澤次淨地(乃至)金剛地大(雲雲)一着座塗香之後。
先淨地(乃至)金剛地大。
次加持香水(乃至)光澤(雲雲)師曰。
二說中前說猶便也。
其加持印明金界無之。
仍用悉地耳。
一如胎記。
但不動降三世異耳。
(同日說) 金記或說雲。
加持供物之時。
用金剛眼勝悉地之後重亦用之。
師曰。
此說不然。
隻于勝悉地後用之。
即是加持供也。
重重用之頗不可也。
故先師唯于勝悉地後用之。
于加持供之時不用之(雲雲)。
(永承三年三月下旬說) 淨三業印。
虛心合者。
即是蓮花合掌也。
其印相同故雲虛合也。
而實是表蓮花清淨之意也(雲雲)。
又金界淨身印。
左拳以拳面印身(雲雲)(永承元年七月說)。
(寬德二年十月上旬說) 又蓮花合掌有二說。
一虛心合掌八指稍屈拄。
而猶似虛心合。
非如大勢至印也。
一虛合二火一麥許開之(雲雲)。
(長久二年九月中旬) 師曰。
金界四禮之外。
又有大日禮。
謂普禮是也(雲雲)又金界四禮者。
先阿閦禮者。
謂行者于心上觀●字。
字變成五古(立觀之)全身通是五古體也。
其杵量等自身也。
即想我身即五古也。
其身中微塵數心所(小乘明四十六。
大乘真言門微塵心所也)即各變成金剛薩埵。
即微塵數薩埵也。
此即于微塵數諸佛所。
全身委地行禮拜。
即自身三昧耶形觀隻身中微塵心所尊形成也。
此全身隻五古不成尊形也。
餘三禮大底準之。
但虛空藏手取寶冠。
于一一佛頂灌之。
謂我成道之時。
十方佛亦為我如之灌頂給。
法菩薩請法輪。
又請住世也。
業菩薩。
作事業也。
又雲。
四禮之處。
阿閦心謂第八識本故。
額灌頂寶冠處故。
口說法之智故。
頂頂戴供養故。
五佛加持同之。
但如大日可思之(寬德二年四月二十二日說)。
師曰。
金界四禮之時。
我身成三昧耶形。
有此我身中微塵數心所。
即從三昧耶形出成微塵數金剛薩埵。
寶法業于塵刹土。
各舒合掌作其禮法。
我身雖成三昧耶形。
而又于此本尊前各作其禮(雲雲)(寬德二年六月說)。
(長久三年四月上旬說) 問。
四禮文雲。
身中微塵數○為金剛薩埵○舍身遍法界。
奉獻阿閦尊。
盡禮事諸佛雲心何。
師曰。
身中微塵數眷屬為金剛薩埵者。
心所法其數塵數也。
一一心所一一為金剛薩埵。
始阿閦于十方一切佛前全身委地禮觀也。
下三禮準知。
問。
心所有四十六。
何雲塵數乎。
答。
顯密教異也。
不可會之。
問。
寶生記雲想于無邊刹手持五佛冠灌一印佛頂心如何。
師曰。
塵數心所為塵數虛空藏菩薩。
修禮皆手持寶冠。
遍一切世界皆灌佛頂也。
西禮北禮皆準之(雲雲)。
(寬治二年一月十九日說) 師曰。
諸說五部種子●●●●●字也。
色各本部之色白同色也。
謂若依攝真實經者。
白赤金佛經雜(雲雲)或●黃金色(雲雲)三昧耶形色。
可随彼物之本色。
謂塔五輪其色各各也。
若輪杵等金色也。
随物體可分别之。
師曰。
金界金剛眼麼吒字安兩眼。
變為日月。
此日月中出現五古杵。
即日月白眼也。
為金剛黑眼也。
今此五智眼以遍見總見佛也。
從眼出飛五古者甚非也。
可笑(雲雲)。
(長久四年九月九日) 金剛蓮花三昧耶印随部可改欤。
而其印不知之。
仍難改其印。
不似彌陀三昧耶印(雲雲)至真言缽納摩句可改之。
而金剛薩埵軌不改用之。
故知金剛部不改之也。
餘部準之不改無妨。
金界蓮花三昧耶印明随部改其句。
又改印謂三昧耶會大日阿閦寶生不空成印也。
而薩埵軌唯用蓮花三昧耶印明故通用欤。
義決雲。
改之(雲雲)。
問。
召罪摧罪印如何。
答。
召罪印外縛結之即不離腕。
地水風空四指即内縛結摧罪印也。
問。
不離腕結摧罪印意如何。
答。
召罪印掌中召入罪業故。
掌中入接罪障等故。
掌持不離腕也。
不漏落意也。
問。
召罪印是外縛。
摧印何故煩改結内縛耶。
答。
印意一切罪業等召入掌中也。
摧印即改外縛以八指入攝掌中。
即是入攝業煩惱意耳。
是即依先召印召入罪業也。
(長久二年九月九日) 又摧罪印二火相磨者。
上下磨之(雲雲)左右磨誤也。
(長久二年九月中旬) 師曰。
厲聲者(ハゲシキ)聲也。
世間誦真言音是也(雲雲)。
(同日) 師曰。
月上如來者二說。
一過去如來也(然和上說)二月上如來觀也。
(永承元年七月二十日) 問。
五相成身初雲妙觀察智者如何。
答。
猶是歎空掌并五相成身觀故雲妙觀察觀欤。
而非四智之中妙觀察智欤。
未詳可尋可思(雲雲)。
(寬德二年十一月十九日說) 金界五相之前定印。
仰外縛二空才相拄(雲雲)問。
何故五相成身之前修觀空耶。
答。
師說。
五相成身是月輪觀也。
修月輪時。
必先可修空觀也。
何以故。
月依空而住故也。
故依空觀觀月輪而已。
空即月所依也。
所以先觀彼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