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光陰歲月
時間生來人人有,不要嗟歎夠不夠。
有人盡力去播種,有人坐着等白頭。
【提要】 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在與時間賽跑,因此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
人的一生能否有成就,與珍惜時間有莫大的關聯,懂得愛惜光陰的人,會善用每一分、每一秒,從事利于社會大衆的事情,同時實踐自己的理想,經過時間的淬煉,自能累積豐碩的成果,為生命留下輝煌的曆史。
【正文】 人生最可貴的是什麼?是時間。
最容易失去的又是什麼?也是時間。
在《彌勒菩薩勸世歌》裡說:“古今多少人,哪個活幾千?這個逞英雄,那個做好漢。
看看兩鬓白,年年容顔變。
日月如穿梭,光陰似射箭。
不久病來侵,低頭暗嗟歎。
” 對于饑餓的人來說,食物就是他們的生命;對于生病的人來說,健康就是他們的生命;對于作家來說,作品就是他們的生命;對商人來說,利潤就是他們的生命;而對充滿權力欲望的政客來說,權力就是他們的生命。
但在菩提樹下,見性成佛的覺者佛陀卻告訴我們說:“人命在呼吸間!”因為沒有呼吸,就沒有生命。
因此,人生還有多少光陰可以虛擲?世間還有多長時間,可以漠視無常的苦空?時間抓不住也摸不着,日月雖沒有限期,幻化卻有生滅。
聖賢都十分愛惜寸陰、分陰,更勉勵人要愛惜光陰,例如受百姓愛戴的晉朝名将陶侃,雖居高位,卻一生清廉,十分愛惜光陰,他認為浪費時間是一種犯罪,因此經常對人說:“大禹是一位聖人,愛惜寸陰;至于我們就得愛惜分陰了。
豈能耽于安逸遊樂,生無益于社會,死無聞于後人。
” 中國一代文學巨匠及傑出的思想家魯迅,從現實問題出發,直探人性問題的深處,表示:“無端地空耗别人的時間,無異于謀财害命。
”因此我們要見賢思齊,培養愛惜光陰、勤勉不懈的态度,刻刻熏修淨業,讓生命發光發熱。
在禅門的鐘闆上,書寫着警惕參禅者珍惜光陰,精進辦道的警語:“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珍惜光陰,時不待人。
”因為古聖先賢的行願精進,不輕易虛擲光陰,能堅持到最後一刻,所以展現出來的行止風儀,也就令人感到無比灑脫自在! 一個不善于利用時間的人,永遠會沒有時間;一個因循敷衍、不知愛惜光陰、做事不負責任的人,最後終将一事無成,縱然在佛門荏苒一生,也無所助益。
故能視光陰如消雪,聚少成多,積沙成塔,自身的生命之樹自然結滿豐碩的果實。
愛惜時間就是愛惜生命,但切勿成為時間的奴隸,更莫讓生命無端地消失在呼吸之間。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遇到歡喜的事是福氣,不歡喜的事要服氣。
不服氣就不能受委屈,不能忍受一時的委屈,又如何争氣呢?所以,人不要賭氣,更不要生氣,隻有争氣,才是勝利的人生。
【正文】 人生有八苦,其中“怨憎會苦”就是遇到不如意的人、事,由心中生出怨恨、氣惱,所以苦不堪言。
從小,老師、長者,甚至父母都對我們諄諄教誨,叫我們不要生氣,然而我們幾乎都是氣桶子,經常要拿人、拿事來出氣。
例如見到你對我不友善、不尊重我,我要生氣;見到你好、你榮,我要生氣;見到你不同于我的思想、理念,我也要生氣。
你發财了,我生氣;你金榜題名、功成名就,我也要生氣。
你對我不好,我生氣;你做得太好了,我也要生氣,甚至因為自己過分敏感,因此容易因為别人的一句話、一個眼色而生氣。
生氣,生氣,現代人因為太容易生氣了,因此社會到處充滿了殺氣、火氣、怨氣、恨氣、怒氣,乃至穢氣、臭氣,真是到處烏煙瘴氣。
雖然父母師長時常叫我們要争氣,不要生氣,可是我們遇到挫折困苦的時候,總是不能堅強忍耐,不懂得自我争氣。
所謂“争氣”,不是要我們争一時之氣,而要争千秋萬世的正氣。
如文天祥的《正氣歌》,鼓勵人要以正氣對治邪氣;孟子說要養浩然之氣,鼓勵我們要以開闊的心胸來對治褊狹之氣。
古來的仁人君子,不以富貴名位來定其曆史上的成就,而是因為他具有磅礴之氣才為人們所歌頌、贊歎。
所謂争氣,也就是不因一時的失敗而洩氣,要能力圖上進;不因一時的挫折而喪志,要能奮發圖強;不因一時的貧苦而壯士氣短,應該要鼓舞精神,要更加争氣。
當一個人受到挫折委屈時,隻有自己努力争氣,能以願心為動能,能夠化悲憤為力量,才有前途未來。
一個人之所以會生氣,主要是心裡的悶氣太多了,希望我們要争氣,不要生氣,更不要洩氣;洩氣的皮球,則什麼也不必談了,唯有自我争氣,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思考】 1.為什麼一般人遇到事情容易生氣而非争氣? 2.如何争氣而不生氣? 3.分享生活中争氣而不生氣的經驗。
【延伸閱讀——佛光菜根譚】 争氣,但不生氣;好強,但不逞強。
做事要有生氣,處人要有和氣。
脾氣要變成志氣,意氣要變成才氣,怨氣要變成和氣,生氣要變成争氣。
發心立願 隻要有願心,世界無遠近。
隻要肯發心,人間無苦樂。
【提要】 《勸發菩提心文》說:“入道要門
有人盡力去播種,有人坐着等白頭。
【提要】 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在與時間賽跑,因此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
人的一生能否有成就,與珍惜時間有莫大的關聯,懂得愛惜光陰的人,會善用每一分、每一秒,從事利于社會大衆的事情,同時實踐自己的理想,經過時間的淬煉,自能累積豐碩的成果,為生命留下輝煌的曆史。
【正文】 人生最可貴的是什麼?是時間。
最容易失去的又是什麼?也是時間。
在《彌勒菩薩勸世歌》裡說:“古今多少人,哪個活幾千?這個逞英雄,那個做好漢。
看看兩鬓白,年年容顔變。
日月如穿梭,光陰似射箭。
不久病來侵,低頭暗嗟歎。
” 對于饑餓的人來說,食物就是他們的生命;對于生病的人來說,健康就是他們的生命;對于作家來說,作品就是他們的生命;對商人來說,利潤就是他們的生命;而對充滿權力欲望的政客來說,權力就是他們的生命。
但在菩提樹下,見性成佛的覺者佛陀卻告訴我們說:“人命在呼吸間!”因為沒有呼吸,就沒有生命。
因此,人生還有多少光陰可以虛擲?世間還有多長時間,可以漠視無常的苦空?時間抓不住也摸不着,日月雖沒有限期,幻化卻有生滅。
聖賢都十分愛惜寸陰、分陰,更勉勵人要愛惜光陰,例如受百姓愛戴的晉朝名将陶侃,雖居高位,卻一生清廉,十分愛惜光陰,他認為浪費時間是一種犯罪,因此經常對人說:“大禹是一位聖人,愛惜寸陰;至于我們就得愛惜分陰了。
豈能耽于安逸遊樂,生無益于社會,死無聞于後人。
” 中國一代文學巨匠及傑出的思想家魯迅,從現實問題出發,直探人性問題的深處,表示:“無端地空耗别人的時間,無異于謀财害命。
”因此我們要見賢思齊,培養愛惜光陰、勤勉不懈的态度,刻刻熏修淨業,讓生命發光發熱。
在禅門的鐘闆上,書寫着警惕參禅者珍惜光陰,精進辦道的警語:“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珍惜光陰,時不待人。
”因為古聖先賢的行願精進,不輕易虛擲光陰,能堅持到最後一刻,所以展現出來的行止風儀,也就令人感到無比灑脫自在! 一個不善于利用時間的人,永遠會沒有時間;一個因循敷衍、不知愛惜光陰、做事不負責任的人,最後終将一事無成,縱然在佛門荏苒一生,也無所助益。
故能視光陰如消雪,聚少成多,積沙成塔,自身的生命之樹自然結滿豐碩的果實。
愛惜時間就是愛惜生命,但切勿成為時間的奴隸,更莫讓生命無端地消失在呼吸之間。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遇到歡喜的事是福氣,不歡喜的事要服氣。
不服氣就不能受委屈,不能忍受一時的委屈,又如何争氣呢?所以,人不要賭氣,更不要生氣,隻有争氣,才是勝利的人生。
【正文】 人生有八苦,其中“怨憎會苦”就是遇到不如意的人、事,由心中生出怨恨、氣惱,所以苦不堪言。
從小,老師、長者,甚至父母都對我們諄諄教誨,叫我們不要生氣,然而我們幾乎都是氣桶子,經常要拿人、拿事來出氣。
例如見到你對我不友善、不尊重我,我要生氣;見到你好、你榮,我要生氣;見到你不同于我的思想、理念,我也要生氣。
你發财了,我生氣;你金榜題名、功成名就,我也要生氣。
你對我不好,我生氣;你做得太好了,我也要生氣,甚至因為自己過分敏感,因此容易因為别人的一句話、一個眼色而生氣。
生氣,生氣,現代人因為太容易生氣了,因此社會到處充滿了殺氣、火氣、怨氣、恨氣、怒氣,乃至穢氣、臭氣,真是到處烏煙瘴氣。
雖然父母師長時常叫我們要争氣,不要生氣,可是我們遇到挫折困苦的時候,總是不能堅強忍耐,不懂得自我争氣。
所謂“争氣”,不是要我們争一時之氣,而要争千秋萬世的正氣。
如文天祥的《正氣歌》,鼓勵人要以正氣對治邪氣;孟子說要養浩然之氣,鼓勵我們要以開闊的心胸來對治褊狹之氣。
古來的仁人君子,不以富貴名位來定其曆史上的成就,而是因為他具有磅礴之氣才為人們所歌頌、贊歎。
所謂争氣,也就是不因一時的失敗而洩氣,要能力圖上進;不因一時的挫折而喪志,要能奮發圖強;不因一時的貧苦而壯士氣短,應該要鼓舞精神,要更加争氣。
當一個人受到挫折委屈時,隻有自己努力争氣,能以願心為動能,能夠化悲憤為力量,才有前途未來。
一個人之所以會生氣,主要是心裡的悶氣太多了,希望我們要争氣,不要生氣,更不要洩氣;洩氣的皮球,則什麼也不必談了,唯有自我争氣,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思考】 1.為什麼一般人遇到事情容易生氣而非争氣? 2.如何争氣而不生氣? 3.分享生活中争氣而不生氣的經驗。
【延伸閱讀——佛光菜根譚】 争氣,但不生氣;好強,但不逞強。
做事要有生氣,處人要有和氣。
脾氣要變成志氣,意氣要變成才氣,怨氣要變成和氣,生氣要變成争氣。
發心立願 隻要有願心,世界無遠近。
隻要肯發心,人間無苦樂。
【提要】 《勸發菩提心文》說:“入道要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