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章下卷不審三(種性章)
關燈
小
中
大
共以此七字屬上經文也。
複古雲。
法身被染下釋衆生無定相之義也。
謂法身被染名為衆生。
故知衆生以法身為體性。
以妄染為義相。
從緣成立體性本自空寂故雲無定相也。
雖體性空無定相。
而約法身被染之義邊相從以名假立衆生也(為言)準此章雲。
義意言說等者。
以義意而言之方說衆生界(為言)但于難者。
先德異義也伴一義也(義意以言說衆生界猶如虛空文。
左點下喻說屬文點也。
右點上法說屬義也)。
七日 一。
又今已後諸佛無有一佛得說三乘等教(文)以不說三乘等教無性不成之義付過欤答。
爾也難雲。
諸佛說教可随機有無。
若無聖機何可說之耶。
何況諸佛出世雖為一乘。
無彼機但如說三乘。
加之如迦葉佛但說諸惡莫作諸善奉行八字。
多寶如來又不說法(見)以此等相例。
無有一佛得說三乘。
能破難成。
如何答。
當段釋分明也。
實背諸佛本意。
如來同體大悲欲授聖果故。
但于迦葉多寶等不說難者。
有聖機感之上如來不說之者。
可背諸佛本意。
如來大方便說不說共利生善巧也。
設雖不說何為此例耶。
今依無聖機彼不說三乘等教者。
是為大過。
斷同體大悲也。
何況不說者。
皆是一途别門義也。
以之不可準例也。
一。
何有不令一人得聖而于自身得成佛耶(文)以大悲行背為專雲難欤答。
爾也難雲。
上不令得聖果事釋畢。
又何無一有情得聖果故雲耶。
豈非繁重耶答。
當段但于難者。
其言同。
所立義義異也。
又所遮難不同也。
上佛德盡義難也。
今還行阙由釋故。
非繁重也。
一。
不謂彼過還堕此宗(文)此宗者指法相宗欤答。
爾也難雲。
終教也。
諸難皆會通故。
終教六難來不謂雲也。
此人六難有雲吾サハ不謂雲意也。
複古雲。
此上諸過是法相宗立此以難性宗故。
雲不謂彼過。
彼即性家也。
謂随此宗即相宗也。
以能立過設難之家為此。
受難之家為彼也(文)集成雲。
結過如複古。
即不覺自毀之謂也(文)義苑意全同也。
但于難者。
伴多分先德注解也。
八日 一。
問夫論種性必有是為(文)必是有為言約始教欤。
約終教欤答。
于當教内問答也難雲。
今此問意依始教以緻難也。
謂凡種性者。
第八識所含藏法爾無漏種子也。
故以第八名持種依。
此所持種方有内薰之功能故。
為三乘種性也。
彼真如但為迷悟所依全無内薰力。
何得為種性耶答。
一義雲。
義苑雲。
若雲種性必藉薰修克。
彼真如畢竟離相。
焉得此宗以離相之真為種性之有(文)意雲。
夫種性者是種子也。
唯識論第二雲。
種子既是習氣異名(文)此等義理即是性相兩宗共許之所談也。
然彼真如畢竟離相非是薰習之法。
何為種性之體哉。
此于自宗中以不變難随緣也。
即此義苑更釋答文中。
其義分明也。
但于難者。
設雖性宗意。
正為種性之位真如随薰變異處立性種性故。
必是可有為義。
更非所遮。
是故舉必是有為義問作也。
若爾種性之有為事。
性相一同之法門也。
一。
本覺無漏内薰衆生(文)本覺無漏熏衆生為種性欤答。
爾也難雲。
本覺無漏内熏衆生者。
即一平等也。
以何于衆生有斷迷開悟之前後耶答。
當段但于難者。
無漏内薰密意衆生平等。
于無明厚薄不同故。
于衆生斷迷開悟遲速不變也心得置。
無相違。
一。
梁攝論說為梨耶中解性(文)以梁攝論聞薰習與阿梨耶識解性等文證何教種性耶答。
證始終二教種性也難雲。
凡始教付有為性立種性。
終教于無為性判之也。
種性之體既水火也。
何可為二教之證耶答。
凡依一文證諸教之義事。
探其意趣依一義證之。
是常途之習也。
今梁攝論文其義亘二教各别之為證。
相宗心。
付本識之種立本有性建立五性之差别。
當章心。
聞薰新薰立之故。
以意處殊勝攝本覺性為性種也。
然新薰立性故本性立本覺性分性習二性為證有為無為别引之非為證也。
是又若望始教當宗者。
依聞薰習種顯本性故。
于本識有為種中可立本覺解性名也。
但于難者。
當章今不存此義也。
今為終教證事。
真如立性。
真如内薰種為種性。
故今引之者。
即正取本覺性也。
二教所引各依一義無失。
九日 一。
從無始來畢竟諸法體故(文)以真如為體欤。
以六根為體欤答。
以真如為體也難雲。
見論文。
六根如是從無始來畢竟諸法體故(雲雲)文相起盡以六根為諸法體(見)答。
當段雲。
取彼畢竟真如理以為性種性(文)既如來藏四義之中及彼真如性之偈釋故。
諸法體者決定指真如也。
若六根者但有情自體也。
何可雲諸法體耶。
但于難者。
六根如是等者。
真如諸法之體故。
六根從無始世以真如為體雲心也。
故章釋約衆生取真如等雲欤。
一。
今簡非情故約六處衆生數中(文)為性種性時簡非情欤答。
爾也難雲。
于一味法性何寂用遍非情照用限有情雲耶答。
當段雲。
解雲以真如○此與瑜伽所說各同(文)但于
複古雲。
法身被染下釋衆生無定相之義也。
謂法身被染名為衆生。
故知衆生以法身為體性。
以妄染為義相。
從緣成立體性本自空寂故雲無定相也。
雖體性空無定相。
而約法身被染之義邊相從以名假立衆生也(為言)準此章雲。
義意言說等者。
以義意而言之方說衆生界(為言)但于難者。
先德異義也伴一義也(義意以言說衆生界猶如虛空文。
左點下喻說屬文點也。
右點上法說屬義也)。
七日 一。
又今已後諸佛無有一佛得說三乘等教(文)以不說三乘等教無性不成之義付過欤答。
爾也難雲。
諸佛說教可随機有無。
若無聖機何可說之耶。
何況諸佛出世雖為一乘。
無彼機但如說三乘。
加之如迦葉佛但說諸惡莫作諸善奉行八字。
多寶如來又不說法(見)以此等相例。
無有一佛得說三乘。
能破難成。
如何答。
當段釋分明也。
實背諸佛本意。
如來同體大悲欲授聖果故。
但于迦葉多寶等不說難者。
有聖機感之上如來不說之者。
可背諸佛本意。
如來大方便說不說共利生善巧也。
設雖不說何為此例耶。
今依無聖機彼不說三乘等教者。
是為大過。
斷同體大悲也。
何況不說者。
皆是一途别門義也。
以之不可準例也。
一。
何有不令一人得聖而于自身得成佛耶(文)以大悲行背為專雲難欤答。
爾也難雲。
上不令得聖果事釋畢。
又何無一有情得聖果故雲耶。
豈非繁重耶答。
當段但于難者。
其言同。
所立義義異也。
又所遮難不同也。
上佛德盡義難也。
今還行阙由釋故。
非繁重也。
一。
不謂彼過還堕此宗(文)此宗者指法相宗欤答。
爾也難雲。
終教也。
諸難皆會通故。
終教六難來不謂雲也。
此人六難有雲吾サハ不謂雲意也。
複古雲。
此上諸過是法相宗立此以難性宗故。
雲不謂彼過。
彼即性家也。
謂随此宗即相宗也。
以能立過設難之家為此。
受難之家為彼也(文)集成雲。
結過如複古。
即不覺自毀之謂也(文)義苑意全同也。
但于難者。
伴多分先德注解也。
八日 一。
問夫論種性必有是為(文)必是有為言約始教欤。
約終教欤答。
于當教内問答也難雲。
今此問意依始教以緻難也。
謂凡種性者。
第八識所含藏法爾無漏種子也。
故以第八名持種依。
此所持種方有内薰之功能故。
為三乘種性也。
彼真如但為迷悟所依全無内薰力。
何得為種性耶答。
一義雲。
義苑雲。
若雲種性必藉薰修克。
彼真如畢竟離相。
焉得此宗以離相之真為種性之有(文)意雲。
夫種性者是種子也。
唯識論第二雲。
種子既是習氣異名(文)此等義理即是性相兩宗共許之所談也。
然彼真如畢竟離相非是薰習之法。
何為種性之體哉。
此于自宗中以不變難随緣也。
即此義苑更釋答文中。
其義分明也。
但于難者。
設雖性宗意。
正為種性之位真如随薰變異處立性種性故。
必是可有為義。
更非所遮。
是故舉必是有為義問作也。
若爾種性之有為事。
性相一同之法門也。
一。
本覺無漏内薰衆生(文)本覺無漏熏衆生為種性欤答。
爾也難雲。
本覺無漏内熏衆生者。
即一平等也。
以何于衆生有斷迷開悟之前後耶答。
當段但于難者。
無漏内薰密意衆生平等。
于無明厚薄不同故。
于衆生斷迷開悟遲速不變也心得置。
無相違。
一。
梁攝論說為梨耶中解性(文)以梁攝論聞薰習與阿梨耶識解性等文證何教種性耶答。
證始終二教種性也難雲。
凡始教付有為性立種性。
終教于無為性判之也。
種性之體既水火也。
何可為二教之證耶答。
凡依一文證諸教之義事。
探其意趣依一義證之。
是常途之習也。
今梁攝論文其義亘二教各别之為證。
相宗心。
付本識之種立本有性建立五性之差别。
當章心。
聞薰新薰立之故。
以意處殊勝攝本覺性為性種也。
然新薰立性故本性立本覺性分性習二性為證有為無為别引之非為證也。
是又若望始教當宗者。
依聞薰習種顯本性故。
于本識有為種中可立本覺解性名也。
但于難者。
當章今不存此義也。
今為終教證事。
真如立性。
真如内薰種為種性。
故今引之者。
即正取本覺性也。
二教所引各依一義無失。
九日 一。
從無始來畢竟諸法體故(文)以真如為體欤。
以六根為體欤答。
以真如為體也難雲。
見論文。
六根如是從無始來畢竟諸法體故(雲雲)文相起盡以六根為諸法體(見)答。
當段雲。
取彼畢竟真如理以為性種性(文)既如來藏四義之中及彼真如性之偈釋故。
諸法體者決定指真如也。
若六根者但有情自體也。
何可雲諸法體耶。
但于難者。
六根如是等者。
真如諸法之體故。
六根從無始世以真如為體雲心也。
故章釋約衆生取真如等雲欤。
一。
今簡非情故約六處衆生數中(文)為性種性時簡非情欤答。
爾也難雲。
于一味法性何寂用遍非情照用限有情雲耶答。
當段雲。
解雲以真如○此與瑜伽所說各同(文)但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