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五教章深意鈔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斷惑義(下)
問。
終教大乘心。
所知障正使為于初地頓斷之。
為當地地别斷也可雲耶。
兩方。
若雲地地别斷者。
見章前後文。
初地頓斷(見)是以章中是故二障不分見修。
至初地時正使俱盡(文)若依之雲爾者。
見大師餘處解釋。
其所知障一分粗者。
亦初地盡。
餘分及習于諸地中各别正斷(文)餘分及習之文言地地别斷(見)如何。
□記十一雲。
若依終教。
如梁論等。
其煩惱種初地永盡□□□□後習其所知障一分粗者。
亦初地盡。
餘分及習于諸地中各别正斷(文)。
章雲(斷惑義)○其菩薩人。
于二障中不分俱生及分别。
但有正使及習氣。
地前伏使現。
初地斷使種。
地上除習氣佛地究竟淨。
然彼地前三賢位中○以此菩薩唯怖智障故。
修唯識真如等觀。
伏斷彼障。
于煩惱障非直不怖不修對治。
亦乃故留助成勝行。
初地以上斷于智障一分粗故。
于煩惱障不複更留。
是故二障不分見修。
至初地時正使俱盡○有點者。
以諸菩薩摩诃薩等。
依彼二種習氣障故。
解雲。
論(寶性論也)釋地上。
名摩诃薩。
故知。
但有習氣障也○問。
雲何地上煩惱使盡而。
不得不堕二乘地耶。
答。
智力勝故。
智障正使亦已除故(等雲雲)。
章上文雲(所依身章)若依終教。
地前留惑受分段身。
于初地中永斷一切煩惱使種。
亦不分彼分别俱生。
所知障中亦斷一分粗品正使。
是故地上受變易身(雲雲)。
問。
終教大乘心。
第七識相應煩惱正使初地斷之者。
引何論藏說證之可雲耶。
答。
引無性攝論轉染末那得平等性智等文證之。
付之。
凡初歡喜地現前之位。
轉染末那得平等性智少分雲事。
論家常說。
始教門又立此義。
雖然末那煩惱行相微細故。
至佛地悉盡之定。
故知。
粗品種子雖初地斷之。
細品種子地地别斷。
故可雲轉複清淨也。
是以至相大師解釋中。
引今此文。
如是等文并屬初教(文)若爾者。
師資解釋以相違。
如何。
章雲。
其末那煩惱。
亦初地斷粗。
後除殘習。
故無性攝論雲。
轉染末那得平等性智。
初現觀時先已證得。
修道位中轉複清淨。
解雲。
轉淨者除習氣也。
以正使先斷故。
後但雲轉淨更不雲斷也。
若言此是入真見道時。
暫伏不起非正斷者。
即不得言轉複清淨。
以總未斷何名轉淨。
若依始教容如彼說。
是故當知。
此教地上但除習氣故。
寶性論雲。
不淨者。
一切凡夫有煩惱障故。
有垢者。
以諸聲聞辟支佛等。
有智障故。
有點者。
以諸菩薩摩诃薩等。
依彼二種習氣障故。
解雲。
論釋地上。
名摩诃薩。
故知。
但有習氣障也。
此中習氣從斷正使種子。
無間方有習氣。
何以故。
未斷以前無微薄故。
種斷無間方有微薄故。
論說名無間生習氣(雲雲)。
問。
付終教斷惑。
且以能斷道相望所治惑障之時。
于初中後三時之中。
何智斷可雲耶。
答。
非初非中後。
前中後取故(雲雲)故三時無斷也付之。
凡尋十地論者。
三時别取之者。
初中後三時共無斷義故。
三時合成斷義故。
可雲前中後取故也。
何依此文可雲三時無斷義耶何況唯識論中。
聖道現前惑種必滅。
如秤兩頭位昂時等(文)此則又同時斷也。
何可雲非三時斷乎。
若無三時斷之義者。
終教都不論斷惑之義可雲耶。
如何。
玄記第十雲。
釋此文有二門。
一約相翻門。
二約相續門。
初中謂無間道智正斷惑時。
為智先起惑後滅耶。
為惑先滅智後生耶。
為同時耶。
此三時惑智各有兩失故不成斷謂智有自成無漏過不能滅過。
煩惱有自滅過不障聖道過。
于三位中思之可知。
如燈破闇三時不破。
此亦如是。
如雜集論第四雲。
從何而得斷耶。
不從過去。
已滅無故。
不從未來。
未生無故。
不從現在。
道不俱故。
從諸煩惱粗重而得斷。
乃至廣說。
經雲。
毗婆舍那不能破煩惱等。
皆是此義故雲非初非中非後也。
問。
唯識論第九中。
聖道現前惑種必滅。
如秤兩頭低昂時等。
若據此說。
即是同時。
如何此中三時俱非。
答。
粗說可爾。
細克實難。
何者若同時者。
智自生時惑自滅時。
不相由故。
何成對治。
如東家男生西家女死。
雖亦同時。
然無相由。
不成對治。
問。
答爾。
如何斷。
答。
則此三時求斷。
不得。
方成斷義。
此即不斷斷也。
前中後取故者。
謂于前中後三時之中。
取彼非初中後。
非異三時取彼非三也。
如于色等處取彼真空。
非慢色等别取斷空。
此亦如是。
故不失斷義。
二約相續門者。
謂此地智生滅相續。
前中後三何時定能斷煩惱耶。
唯前不能斷。
以落謝故。
唯後不能斷。
以未起故。
中亦不能斷。
以不住故。
是故三時皆無斷義。
若爾雲何斷。
論雲。
如燈炎非唯初中後。
前中後取故。
此則唯初唯中等不可前中後相續取可有斷義問。
既三時單取各不成斷。
縱此和合豈成斷耶答。
有人解雲。
三時别取各不成斷。
三時相續。
假說為斷。
故雲前中後取也。
此粗說可爾。
細克不然。
以别就三時各不成斷。
總此三時豈成斷耶。
如一沙無油多沙亦無。
今釋此言前中後取者。
是簡濫之言。
何者人謂此智前中後位各不能斷。
則謂同于無聖智處惡取空也。
故簡雲。
此于初上取非初。
中上取非中。
後亦爾。
不同無智故。
非惡取空故。
雲非初非中後前中後取故問。
餘處論說聖道初起則能滅惡。
何故此中乃雲非初答。
依毗昙。
一念有燒。
始終方盡。
治結同然。
依成實。
一念不燒。
相續方盡。
治結亦爾。
若大乘初教。
初念亦斷。
中後亦然。
若依終教。
如緣起性三時俱不能斷。
終教大乘心。
所知障正使為于初地頓斷之。
為當地地别斷也可雲耶。
兩方。
若雲地地别斷者。
見章前後文。
初地頓斷(見)是以章中是故二障不分見修。
至初地時正使俱盡(文)若依之雲爾者。
見大師餘處解釋。
其所知障一分粗者。
亦初地盡。
餘分及習于諸地中各别正斷(文)餘分及習之文言地地别斷(見)如何。
□記十一雲。
若依終教。
如梁論等。
其煩惱種初地永盡□□□□後習其所知障一分粗者。
亦初地盡。
餘分及習于諸地中各别正斷(文)。
章雲(斷惑義)○其菩薩人。
于二障中不分俱生及分别。
但有正使及習氣。
地前伏使現。
初地斷使種。
地上除習氣佛地究竟淨。
然彼地前三賢位中○以此菩薩唯怖智障故。
修唯識真如等觀。
伏斷彼障。
于煩惱障非直不怖不修對治。
亦乃故留助成勝行。
初地以上斷于智障一分粗故。
于煩惱障不複更留。
是故二障不分見修。
至初地時正使俱盡○有點者。
以諸菩薩摩诃薩等。
依彼二種習氣障故。
解雲。
論(寶性論也)釋地上。
名摩诃薩。
故知。
但有習氣障也○問。
雲何地上煩惱使盡而。
不得不堕二乘地耶。
答。
智力勝故。
智障正使亦已除故(等雲雲)。
章上文雲(所依身章)若依終教。
地前留惑受分段身。
于初地中永斷一切煩惱使種。
亦不分彼分别俱生。
所知障中亦斷一分粗品正使。
是故地上受變易身(雲雲)。
問。
終教大乘心。
第七識相應煩惱正使初地斷之者。
引何論藏說證之可雲耶。
答。
引無性攝論轉染末那得平等性智等文證之。
付之。
凡初歡喜地現前之位。
轉染末那得平等性智少分雲事。
論家常說。
始教門又立此義。
雖然末那煩惱行相微細故。
至佛地悉盡之定。
故知。
粗品種子雖初地斷之。
細品種子地地别斷。
故可雲轉複清淨也。
是以至相大師解釋中。
引今此文。
如是等文并屬初教(文)若爾者。
師資解釋以相違。
如何。
章雲。
其末那煩惱。
亦初地斷粗。
後除殘習。
故無性攝論雲。
轉染末那得平等性智。
初現觀時先已證得。
修道位中轉複清淨。
解雲。
轉淨者除習氣也。
以正使先斷故。
後但雲轉淨更不雲斷也。
若言此是入真見道時。
暫伏不起非正斷者。
即不得言轉複清淨。
以總未斷何名轉淨。
若依始教容如彼說。
是故當知。
此教地上但除習氣故。
寶性論雲。
不淨者。
一切凡夫有煩惱障故。
有垢者。
以諸聲聞辟支佛等。
有智障故。
有點者。
以諸菩薩摩诃薩等。
依彼二種習氣障故。
解雲。
論釋地上。
名摩诃薩。
故知。
但有習氣障也。
此中習氣從斷正使種子。
無間方有習氣。
何以故。
未斷以前無微薄故。
種斷無間方有微薄故。
論說名無間生習氣(雲雲)。
問。
付終教斷惑。
且以能斷道相望所治惑障之時。
于初中後三時之中。
何智斷可雲耶。
答。
非初非中後。
前中後取故(雲雲)故三時無斷也付之。
凡尋十地論者。
三時别取之者。
初中後三時共無斷義故。
三時合成斷義故。
可雲前中後取故也。
何依此文可雲三時無斷義耶何況唯識論中。
聖道現前惑種必滅。
如秤兩頭位昂時等(文)此則又同時斷也。
何可雲非三時斷乎。
若無三時斷之義者。
終教都不論斷惑之義可雲耶。
如何。
玄記第十雲。
釋此文有二門。
一約相翻門。
二約相續門。
初中謂無間道智正斷惑時。
為智先起惑後滅耶。
為惑先滅智後生耶。
為同時耶。
此三時惑智各有兩失故不成斷謂智有自成無漏過不能滅過。
煩惱有自滅過不障聖道過。
于三位中思之可知。
如燈破闇三時不破。
此亦如是。
如雜集論第四雲。
從何而得斷耶。
不從過去。
已滅無故。
不從未來。
未生無故。
不從現在。
道不俱故。
從諸煩惱粗重而得斷。
乃至廣說。
經雲。
毗婆舍那不能破煩惱等。
皆是此義故雲非初非中非後也。
問。
唯識論第九中。
聖道現前惑種必滅。
如秤兩頭低昂時等。
若據此說。
即是同時。
如何此中三時俱非。
答。
粗說可爾。
細克實難。
何者若同時者。
智自生時惑自滅時。
不相由故。
何成對治。
如東家男生西家女死。
雖亦同時。
然無相由。
不成對治。
問。
答爾。
如何斷。
答。
則此三時求斷。
不得。
方成斷義。
此即不斷斷也。
前中後取故者。
謂于前中後三時之中。
取彼非初中後。
非異三時取彼非三也。
如于色等處取彼真空。
非慢色等别取斷空。
此亦如是。
故不失斷義。
二約相續門者。
謂此地智生滅相續。
前中後三何時定能斷煩惱耶。
唯前不能斷。
以落謝故。
唯後不能斷。
以未起故。
中亦不能斷。
以不住故。
是故三時皆無斷義。
若爾雲何斷。
論雲。
如燈炎非唯初中後。
前中後取故。
此則唯初唯中等不可前中後相續取可有斷義問。
既三時單取各不成斷。
縱此和合豈成斷耶答。
有人解雲。
三時别取各不成斷。
三時相續。
假說為斷。
故雲前中後取也。
此粗說可爾。
細克不然。
以别就三時各不成斷。
總此三時豈成斷耶。
如一沙無油多沙亦無。
今釋此言前中後取者。
是簡濫之言。
何者人謂此智前中後位各不能斷。
則謂同于無聖智處惡取空也。
故簡雲。
此于初上取非初。
中上取非中。
後亦爾。
不同無智故。
非惡取空故。
雲非初非中後前中後取故問。
餘處論說聖道初起則能滅惡。
何故此中乃雲非初答。
依毗昙。
一念有燒。
始終方盡。
治結同然。
依成實。
一念不燒。
相續方盡。
治結亦爾。
若大乘初教。
初念亦斷。
中後亦然。
若依終教。
如緣起性三時俱不能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