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章通路記卷第二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意識作故。
觀智達實無。
彼本質猶有。
故相分為依他起。
問。
若爾。
能變賴耶猶有。
故可為依他。
答。
今約緣相分時。
疏所緣說故。
非例也。
問。
緣第八識時。
亦彼第八識。
為疏所緣。
何不取彼。
答。
不正此例。
故為不正。
今雲。
後得智。
緣諸法時。
染心染境。
共所遣除。
唯觀不染淨境故。
緣觀心所緣相分。
為依他性。
問。
初釋有何過。
答。
無明三細中初二及六粗名依他起義。
隐不顯故。
不理盡說(已上私記文也)密嚴疏中。
第三性雲。
圓成實體。
準即如常(已上)真如妙理。
諸法體性。
衆德滿足。
湛然寂靜。
故雲如常。
上來因彼标分三性。
粗明法相法性三性義理。
當章所明。
是法性宗。
終教已上。
專在此門。
為知二宗差别分齊。
兼陳法相三性義理。
雖事是繁重。
為養神解耳。
章真中二者下。
第二正開。
言真中者。
真謂真如圓成實性。
名真如性。
當知。
真如召體為稱。
圓成實者。
是就體上義理為名。
亦名真實性。
如梁攝謂等。
是雙就體義立名。
以真如是諸法體故。
或真如之言。
亦就體義。
真是真實義故。
言一不變義者。
真如體相。
寂靜湛然。
不生不滅。
本來常恒。
自性不動。
是不變義。
言二随緣義者。
真如之法。
不守自性。
随迷悟緣。
舉體運動。
成染淨法。
是随緣義。
問。
唯識論第九雲。
此諸法勝義。
亦即是真如。
真謂真實。
顯非虛妄。
如謂如常。
表無變易。
謂此真實。
于一切位。
常如其性。
故曰真如。
即是湛然。
不虛妄義(已上)此釋真如當不變義。
與今不變。
為同異耶。
答。
彼是始終不變而已。
即是不變不變不許随緣義故。
此是雖有不變之門。
舉體随緣。
作一切法。
即是随緣不變。
不動不變而随緣故。
若據此義。
唯俱不變。
始終義相。
彼此不同。
然其當體。
不變易義。
彼此是同。
常恒性故。
故指事雲。
此随緣義。
于三乘權教中。
未所說也(已上)始教大乘。
及法相宗。
唯談不變。
無随緣義。
故就随緣。
揀三乘教。
不變義門。
同彼宗故。
言依他二義者。
雖有似有無性二義。
以依他門。
而貫統之。
所管是二義。
能管乃依他。
真如所執。
能所亦爾。
言一似有義二無性義者。
四緣所生。
色心等法。
暫假顯現。
建興成立。
是似有義。
由緣生故。
托緣求體。
都無所有。
本性皆空。
是無性義。
問。
似者如也。
似何等有。
答。
有有二義。
一當體有以是空有中之有故。
二托他有。
是如餘事中之有故。
今似有略有三義。
一由緣随應。
和合而生。
色心等法。
即是當體。
假暫建立。
故名似有。
似是假義。
非實事故。
亦名假有。
亦名幻有。
亦号緣有。
即此由也。
二緣生之法。
似心外有。
既依分别之他故。
名為依他。
故名為依他。
故依他似有。
假似所執心外實有。
此是托他之有者也。
三真如随緣。
成諸事法。
名之似有。
此事即似真如理性。
故名似有。
有即如故。
名之為似。
此有若不似真如者。
不得事法即是真如。
既事似真。
故得即真高辨大德光顯鈔中依此義門。
成似有義。
此似之言。
意在真如。
有是當體因緣生故。
具此三義故。
名似有。
問。
無性之義。
随似有義。
亦有異耶。
為不爾耶。
答。
不随似有。
唯是一義。
似有當體。
皆屬因緣。
因緣無體。
是故無性。
是似情有。
有體無性。
有似真如。
是故無性。
似有三義。
而無性是同指。
問答簡相濫雲。
問。
三乘教中。
說生無自性性與此無性雲何别耶。
答。
彼由依他起上。
無遍計所執自然生性。
說生無自性性。
而未說依他體都無所有故。
是故不同彼(已上)餘教所說。
無自性性。
是執空義。
本經論等。
并是爾故。
今此無性當彼體空。
問。
始教大乘。
亦明無性。
與今無性。
有何差别。
答。
彼是依他即體無性。
以此無性。
即名空理。
非約真如性有談之。
今終教等。
即真理故。
依他當體。
即是無性。
彼此無性。
有此異也。
言一情有義。
理無義者。
妄情緣境。
心外謂有實我實法。
所執妄境之上。
當情有我法相。
若據其本。
無明迷真。
即成三細。
是細法執。
智相相續。
起粗法執。
執取計名。
總起我執。
此等并是情有之相。
非理橫計。
所現之相。
無非皆是情有。
能計所現。
皆取俱名計所執故。
其理無者。
情有既是橫計所現。
是故其相。
無有道理可是真有。
故所執相。
體性都無。
道理既無。
故名理無。
清涼大師。
演義鈔中。
亦明三性六義之相。
複古記雲。
清涼雲。
雲何三性各二義耶。
遍計二者。
一情有。
二理無。
依他二者。
一緣生。
二無性。
圓成二者。
一性有。
二相無。
唯圓成二義小異。
今雲不變随緣耳(已上)此所引中。
唯圓成下。
記主對章。
明同異也。
但随緣一義。
與彼不同。
餘五皆同。
緣生雙約因果。
似有唯所生果。
而其當體彼此一同。
問。
何故随緣彼此有無。
答。
彼順始教及法相義。
此唯法性不共義故。
若清涼師。
約法性宗。
與今全同。
理随緣故。
問。
性有相無二義。
法性宗中無耶。
答。
法性宗中。
亦有此二。
以是不變如二義故。
諸法自性。
本乘有故。
不生不滅。
寂無相故。
問。
此六義之中。
以何為三性。
答。
既此三性。
各有二義。
各各二義。
俱是各性。
能管所管。
俱性體。
不可去取。
若分本末。
不變。
無性。
理無。
是名本三性。
随緣。
似有。
情有。
名末三性。
本末雖異。
無非三性。
若就常途所執情有。
依他似有。
真如不變。
以名三性。
問。
理無無性不變三種。
與三無性。
有何差異。
答。
理無。
無性。
是如次第。
彼相無性。
及生無性。
随緣非是勝義無性。
此是随緣成有。
彼即泯成無故。
若清涼師相無之義。
即三無中。
勝義無性。
執空。
體空。
俱相無故。
問。
所列三性。
真妄次第有定相耶。
為不爾耶。
答。
三性法門。
體是一時。
真妄合論。
無不并具。
何先何後。
不可定論。
然約義門。
非無前後。
是故約此。
可論次第。
古德建立一段問答。
委細料簡三性次第。
長齊大德雲。
若依攝末歸本次第。
遍計依圓。
如諸經論。
若就從本起末言之。
真如。
依他。
遍計所執。
真如随緣。
成依他起。
二性上迷。
名所執性。
如起信論。
唯就三性。
論本末者。
真如是本。
餘二是末。
或依圓是本。
所執為末。
依圓是所迷。
所執迷二故。
東德雲。
觀有二門。
一相似觀。
地前行故。
二實證觀。
地上行故。
若相似觀。
遍計依圓。
四尋思觀。
悟入遍計。
依他。
四如實智。
悟入圓成實性。
若實證觀。
圓成。
依他。
遍計次第。
初地入心。
起無漏智。
斷惑證理。
悟入圓成。
次起後智。
悟入依他。
即此二智。
不見二取。
名入所執。
此二各依經論文故。
攝論名事互為容。
其性應尋思等二偈。
此約相似觀。
明悟入三性。
唯識論。
引厚嚴經文。
非不見真如。
而能了諸行皆如幻車本土等。
雖有而非真。
此約實證門。
說三性次第。
此且二門偏對。
明其次第。
或有遍計依他。
約相似觀。
圓成實性。
就實證觀。
五教章通路記卷第二十一(終)
觀智達實無。
彼本質猶有。
故相分為依他起。
問。
若爾。
能變賴耶猶有。
故可為依他。
答。
今約緣相分時。
疏所緣說故。
非例也。
問。
緣第八識時。
亦彼第八識。
為疏所緣。
何不取彼。
答。
不正此例。
故為不正。
今雲。
後得智。
緣諸法時。
染心染境。
共所遣除。
唯觀不染淨境故。
緣觀心所緣相分。
為依他性。
問。
初釋有何過。
答。
無明三細中初二及六粗名依他起義。
隐不顯故。
不理盡說(已上私記文也)密嚴疏中。
第三性雲。
圓成實體。
準即如常(已上)真如妙理。
諸法體性。
衆德滿足。
湛然寂靜。
故雲如常。
上來因彼标分三性。
粗明法相法性三性義理。
當章所明。
是法性宗。
終教已上。
專在此門。
為知二宗差别分齊。
兼陳法相三性義理。
雖事是繁重。
為養神解耳。
章真中二者下。
第二正開。
言真中者。
真謂真如圓成實性。
名真如性。
當知。
真如召體為稱。
圓成實者。
是就體上義理為名。
亦名真實性。
如梁攝謂等。
是雙就體義立名。
以真如是諸法體故。
或真如之言。
亦就體義。
真是真實義故。
言一不變義者。
真如體相。
寂靜湛然。
不生不滅。
本來常恒。
自性不動。
是不變義。
言二随緣義者。
真如之法。
不守自性。
随迷悟緣。
舉體運動。
成染淨法。
是随緣義。
問。
唯識論第九雲。
此諸法勝義。
亦即是真如。
真謂真實。
顯非虛妄。
如謂如常。
表無變易。
謂此真實。
于一切位。
常如其性。
故曰真如。
即是湛然。
不虛妄義(已上)此釋真如當不變義。
與今不變。
為同異耶。
答。
彼是始終不變而已。
即是不變不變不許随緣義故。
此是雖有不變之門。
舉體随緣。
作一切法。
即是随緣不變。
不動不變而随緣故。
若據此義。
唯俱不變。
始終義相。
彼此不同。
然其當體。
不變易義。
彼此是同。
常恒性故。
故指事雲。
此随緣義。
于三乘權教中。
未所說也(已上)始教大乘。
及法相宗。
唯談不變。
無随緣義。
故就随緣。
揀三乘教。
不變義門。
同彼宗故。
言依他二義者。
雖有似有無性二義。
以依他門。
而貫統之。
所管是二義。
能管乃依他。
真如所執。
能所亦爾。
言一似有義二無性義者。
四緣所生。
色心等法。
暫假顯現。
建興成立。
是似有義。
由緣生故。
托緣求體。
都無所有。
本性皆空。
是無性義。
問。
似者如也。
似何等有。
答。
有有二義。
一當體有以是空有中之有故。
二托他有。
是如餘事中之有故。
今似有略有三義。
一由緣随應。
和合而生。
色心等法。
即是當體。
假暫建立。
故名似有。
似是假義。
非實事故。
亦名假有。
亦名幻有。
亦号緣有。
即此由也。
二緣生之法。
似心外有。
既依分别之他故。
名為依他。
故名為依他。
故依他似有。
假似所執心外實有。
此是托他之有者也。
三真如随緣。
成諸事法。
名之似有。
此事即似真如理性。
故名似有。
有即如故。
名之為似。
此有若不似真如者。
不得事法即是真如。
既事似真。
故得即真高辨大德光顯鈔中依此義門。
成似有義。
此似之言。
意在真如。
有是當體因緣生故。
具此三義故。
名似有。
問。
無性之義。
随似有義。
亦有異耶。
為不爾耶。
答。
不随似有。
唯是一義。
似有當體。
皆屬因緣。
因緣無體。
是故無性。
是似情有。
有體無性。
有似真如。
是故無性。
似有三義。
而無性是同指。
問答簡相濫雲。
問。
三乘教中。
說生無自性性與此無性雲何别耶。
答。
彼由依他起上。
無遍計所執自然生性。
說生無自性性。
而未說依他體都無所有故。
是故不同彼(已上)餘教所說。
無自性性。
是執空義。
本經論等。
并是爾故。
今此無性當彼體空。
問。
始教大乘。
亦明無性。
與今無性。
有何差别。
答。
彼是依他即體無性。
以此無性。
即名空理。
非約真如性有談之。
今終教等。
即真理故。
依他當體。
即是無性。
彼此無性。
有此異也。
言一情有義。
理無義者。
妄情緣境。
心外謂有實我實法。
所執妄境之上。
當情有我法相。
若據其本。
無明迷真。
即成三細。
是細法執。
智相相續。
起粗法執。
執取計名。
總起我執。
此等并是情有之相。
非理橫計。
所現之相。
無非皆是情有。
能計所現。
皆取俱名計所執故。
其理無者。
情有既是橫計所現。
是故其相。
無有道理可是真有。
故所執相。
體性都無。
道理既無。
故名理無。
清涼大師。
演義鈔中。
亦明三性六義之相。
複古記雲。
清涼雲。
雲何三性各二義耶。
遍計二者。
一情有。
二理無。
依他二者。
一緣生。
二無性。
圓成二者。
一性有。
二相無。
唯圓成二義小異。
今雲不變随緣耳(已上)此所引中。
唯圓成下。
記主對章。
明同異也。
但随緣一義。
與彼不同。
餘五皆同。
緣生雙約因果。
似有唯所生果。
而其當體彼此一同。
問。
何故随緣彼此有無。
答。
彼順始教及法相義。
此唯法性不共義故。
若清涼師。
約法性宗。
與今全同。
理随緣故。
問。
性有相無二義。
法性宗中無耶。
答。
法性宗中。
亦有此二。
以是不變如二義故。
諸法自性。
本乘有故。
不生不滅。
寂無相故。
問。
此六義之中。
以何為三性。
答。
既此三性。
各有二義。
各各二義。
俱是各性。
能管所管。
俱性體。
不可去取。
若分本末。
不變。
無性。
理無。
是名本三性。
随緣。
似有。
情有。
名末三性。
本末雖異。
無非三性。
若就常途所執情有。
依他似有。
真如不變。
以名三性。
問。
理無無性不變三種。
與三無性。
有何差異。
答。
理無。
無性。
是如次第。
彼相無性。
及生無性。
随緣非是勝義無性。
此是随緣成有。
彼即泯成無故。
若清涼師相無之義。
即三無中。
勝義無性。
執空。
體空。
俱相無故。
問。
所列三性。
真妄次第有定相耶。
為不爾耶。
答。
三性法門。
體是一時。
真妄合論。
無不并具。
何先何後。
不可定論。
然約義門。
非無前後。
是故約此。
可論次第。
古德建立一段問答。
委細料簡三性次第。
長齊大德雲。
若依攝末歸本次第。
遍計依圓。
如諸經論。
若就從本起末言之。
真如。
依他。
遍計所執。
真如随緣。
成依他起。
二性上迷。
名所執性。
如起信論。
唯就三性。
論本末者。
真如是本。
餘二是末。
或依圓是本。
所執為末。
依圓是所迷。
所執迷二故。
東德雲。
觀有二門。
一相似觀。
地前行故。
二實證觀。
地上行故。
若相似觀。
遍計依圓。
四尋思觀。
悟入遍計。
依他。
四如實智。
悟入圓成實性。
若實證觀。
圓成。
依他。
遍計次第。
初地入心。
起無漏智。
斷惑證理。
悟入圓成。
次起後智。
悟入依他。
即此二智。
不見二取。
名入所執。
此二各依經論文故。
攝論名事互為容。
其性應尋思等二偈。
此約相似觀。
明悟入三性。
唯識論。
引厚嚴經文。
非不見真如。
而能了諸行皆如幻車本土等。
雖有而非真。
此約實證門。
說三性次第。
此且二門偏對。
明其次第。
或有遍計依他。
約相似觀。
圓成實性。
就實證觀。
五教章通路記卷第二十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