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章通路記卷第一

關燈
東大寺沙門凝然述 将解此章。

    問答料簡。

    重重無盡。

     密等說。

    二遮三之一。

    如法花等說。

    三者表體之一。

    如花嚴等說(已上)釋曰。

    遮三表體。

    即前二種。

    更加存三。

    即始教意。

    縱與立之。

    通攝三機故名存三。

    而約三乘無性理。

    皆同一道。

    以為一乘。

    據實三乘定有差别。

    此乃密意權方之義。

    是故縱與立二乘名。

    不同後二遮表雖異。

    實是一乘無二之義。

    三曆教明相。

    總成五種。

    今章文雲。

    随教有五。

    一别教一乘雲雲。

    二同教一乘雲雲。

    三絕相一乘。

    如楞伽。

    此頓教。

    四約佛性平等為一乘雲雲。

    此終教。

    五密意一乘。

    如八意等雲雲。

    此約始教(已上)此中别教。

    即表體一也。

    同教即是遮三之一也。

    密意一乘。

    是存三也。

    更約終頓。

    增加絕想。

    佛性二種。

    故成五種。

    别教同教。

    實是一乘密意一乘。

    一向縱與。

    義兼兩向。

    若望始教。

    即是實義。

    若望别教。

    是與立之。

    具如下釋。

    如此一乘種類非一。

    又章明同教一乘之中。

    總有七種。

    于中密意是始教意。

    而亦融攝。

    以為同教。

    餘之六種。

    并是同教當體事義。

    是故後七。

    成五中二。

    總論一乘。

    唯有二種。

    同别是也。

    且五種中。

    初二如名。

    後三并是同教所攝。

    義門差别。

    故分三種。

    自餘衆類。

    準例可攝。

    是故一乘。

    種類雖多。

    綱領唯是同别二教。

    問今章題一乘者。

    上衆類中是何。

    答題一乘言義。

    有通局。

    不可卒爾包攝簡去。

    花嚴大經。

    即是圓融别教一乘。

    天異諸典。

    若論廣攝。

    諸教在中。

    然就所目。

    是别教義。

    普法之外。

    不見餘故。

    約其回入。

    即同教門。

    三乘之權。

    歸入一故。

    章下文雲。

    如花嚴同教中說(已上)又雲。

    如花嚴經别教中說(已上)是故明知。

    花嚴一乘。

    有其同别二教之相。

    然此一乘。

    正陳别教。

    兼說同教。

    同教之中。

    多明回入會歸之門。

    而不可遮破三之義不同法花俱同陳說遮三破三。

    回入會歸。

    今章一乘。

    正存别教。

    兼顯同教。

    同教之中。

    正顯回入。

    兼攝餘門。

    若二種中。

    正是直體。

    其破異門不可遮兼。

    三種一中。

    無彼存三。

    五種一中。

    無其密意。

    自餘正兼。

    随應有之。

    若約能同論所同者。

    存三密意亦同教攝。

    非唯密意。

    亦彼二乘乃至諸乘皆同教攝。

    能同之一貫攝彼故。

    若約别教所目言之。

    一切諸乘森羅萬象。

    莫不在彼别教之中。

    而唯一乘無有餘相。

    一切諸乘約就同别。

    包兼收攝。

    無不皆盡。

    故題一乘攝彼諸門。

    指事直舉彼存三等三種一乘。

    為今章題。

    仍問答雲。

    問既題花嚴一乘。

    唯可标第三直顯一。

    何兼餘義。

    答圓教故攝。

    方便故。

    準下同教可知(已上)普攝之義。

    雖無辨釋。

    廣包之相。

    準例可見。

    問大經之題。

    唯言花嚴無一乘言。

    何以得知此花嚴經即是一乘。

    答一乘之言。

    何必待題。

    法花一乘豈由題乎。

    而亦立題托義不同。

    如勝鬘經。

    即題一乘。

    今此花嚴。

    因果體相。

    性用功能。

    能诠所诠。

    始末起盡。

    皆是一乘。

    圓融普周。

    自在無礙。

    究竟備足。

    一乘本教。

    唯在此典。

    題目所載。

    即是一乘。

    此外無有可題一乘。

    如此一乘。

    即是本經。

    本經即是自一乘故。

    是故一乘之言。

    以為所釋所宗。

    問下卷題雲。

    花嚴經中。

    一乘五教分齊義(已上)此意即以一乘為其能釋能依。

    今何違此為所依乎。

    答花嚴圓教。

    本自一乘。

    法性常然。

    誰敢異論。

    然下卷題。

    文義相對。

    舉文題故。

    先言花嚴經中。

    約體義故。

    後言一乘。

    而意即在所依既一。

    故其能依陳一乘義。

    不可敢遮。

    故下卷題布置爾也。

    今上卷題。

    其義亦爾。

    但正以此一乘之言。

    目所依經。

    兼亦不遮通能釋也。

     所言教分記者。

    日本古德并皆判雲。

    教謂五教。

    即愚法等。

    良以下卷之題。

    分明雲五教故。

    是故古德如此判也。

    分者分齊。

    五教分齊各别異故。

    此亦下卷分明标故。

    記者記錄。

    聚所有義載簡牍故。

    卷者卷舒。

    始末随應此中盡故。

    上者簡餘。

    三卷之中。

    是居首故。

    斯乃花嚴二字。

    是本經題。

    若約義顯。

    一乘二字。

    亦是經題。

    但非文題而已。

    教分記者。

    能依章題仍取經題。

    為章總題。

    連合标故。

    上是總題。

    通一部故。

    卷上二字。

    當卷題目。

    卷獨是通。

    相從為别。

    仍連通号。

    為上卷題。

    是故總名花嚴一乘教分記卷上也。

    宋朝章題與此少别。

    即花嚴一乘教義分齊章也。

    且折薪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