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宗香薰抄第一

關燈
答。

    任探玄記餘處并綱目。

    或唯舊無新。

    如六·七二會。

    或唯新無舊。

    如三·四·五三會。

    或亦新亦舊。

    如初·二·八三會之釋。

    第二會同聞衆有新舊二衆之中。

    會初所列大菩薩衆者。

    是可舊衆也。

    其故。

    定八會新舊二衆之時。

    設雖從他方來衆。

    此界佛眷屬衆名舊衆故也。

    而今文不雲他方佛眷屬衆故。

    可非新衆也。

    光明覺品中雲。

    以佛神力故。

    百億閻浮提。

    皆見十方各有一大菩薩。

    各與十世界塵數菩薩眷屬俱來詣佛所。

    所謂文殊師利菩薩○賢首菩薩。

    是諸菩薩所從來國。

    金色世界○如實色世界。

    各于本國佛所。

    所謂不動智佛○伏怨智佛所。

    淨修梵行之文。

    列新衆也。

    是即他方佛眷屬衆故也。

    等二會同聞衆雲亦新亦舊之中。

    其新衆者。

    指此文也。

    故探玄記中釋此文雲。

    二以佛神力下。

    現新衆來集(文)。

    但于悉從他方世界來集之經文者。

    雖從他方來。

    此界他眷屬衆故名舊衆。

    無相違也。

    次于探玄記簡新異舊謂從他方來集之釋者。

    是非定八會同聞衆新舊二衆之門。

    于舊衆中。

    且以他方來衆名新衆之一門廢立也。

    以何知之者。

    任或唯舊無新如六七二會之釋。

    第六會中雖唯有舊衆不列新衆。

    探玄記餘處中。

    釋第六會初與大菩薩衆俱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不退轉從他方世界但來集會之經文雲。

    簡新異舊(文)。

    準彼思之。

    簡新異舊之今釋。

    于舊衆中。

    且以他方來衆名新衆之一門廢立欤。

     今此義者。

    去嘉祯四年十一月被行探玄記第四卷三十講之時。

    藏圓得業對宗性得業疑此論義。

    其座愚答之趣也。

    但未生決智也。

     問。

    名号品經文雲。

    盡一生補處(文)。

    爾者可有簡始異終義耶。

    答。

    可有二意也。

    兩方。

    若有簡始異終義者。

    探玄記中釋此文雲。

    簡終異始。

    謂一生補處故(文)。

    如解釋者。

    不可有此義見。

    若依之爾者。

    探玄記餘處中釋十地品經文雲。

    簡始異終。

    謂别于十地初心等故。

    彼雲皆一生得阿耨菩提等。

    此文略也(文)。

    準彼釋思今文。

    可有簡始異終之義也。

    如何。

     答。

    凡約簡言有二義。

    謂或撰取義。

    或嫌舍義也。

    而探玄記今解釋中。

    解盡一生補處之經文。

    雲三簡終異始謂一生補處故者。

    撰取終義也。

    謂一生補處故之所以。

    其旨分明也。

    何況見探玄記一段之釋。

    雲一簡多異少謂十佛國土微塵數故者。

    撰取多義。

    二簡大異小謂大菩薩故者。

    撰取大義。

    四簡新異舊謂從他方來集者。

    撰取新義也。

    準彼思之。

    三簡終異始謂一生補處故者。

    撰取終義雲事炳然也。

    加之探玄記餘處。

    解離世間品悉是一生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經文雲。

    三簡終異始。

    其意亦同之。

    故據此義門之時。

    不可有簡始異終之義也。

    但于探玄記餘處簡始異終之釋者。

    實為難思。

    若夫于彼處。

    且約嫌舍義。

    雲簡始異終欤。

    謂别于十地初心等故之所以。

    撰取終之旨分明故也。

    或亦簡始異終者。

    展轉書寫之謬也。

    可雲簡終異始之義可有也。

     重難雲。

    二義會通俱不可然。

    先就初義難思。

    勘探玄記餘處一段之釋。

    雲一簡大異小謂别地前者。

    撰取大義。

    二簡住異退謂别于七地已還者。

    撰取住義。

    四簡新異舊者。

    撰取新義也。

    至中間簡始異終之釋簡者。

    嫌舍始義雲事。

    皆前後簡言甚難依用哉。

    次就後義亦不明。

    勘探玄記多本。

    皆雲簡始異終。

    全無簡終異始之本。

    明知簡始異終者。

    是正本雲事。

     答。

     問。

    名号品經文雲。

    悉從他方世界來集(文)。

    爾者可有簡主異客義耶。

    答不可有此義也兩方。

    若有簡主異客義者。

    探玄記中釋此文雲。

    簡新異舊。

    謂從他方來集(文)。

    準而思之。

    不可有簡主異客之義哉。

    若依之爾者。

    探玄記餘處中。

    解十地品從他方佛世界俱來集會之經文雲。

    亦是簡主異客(文)。

    依彼釋推今文。

    可有簡主異客之義也。

    如何。

     答。

    簡言頗雖有所可思。

    探玄記釋處處之習。

    多名撰取義也。

    而今解釋中。

    受名号品悉從他方世界來集之經文雲。

    四簡新異舊。

    謂從他方來集(文)。

    主者舊義。

    客者新義。

    故他方來衆不可有簡主異客之義雲事必然也。

    故餘處釋中。

    解離世間品各從十方世界來集之經文雲。

    四簡客異主。

    不擇簡主異客也。

    但于探玄記餘處亦是簡主異客之釋者。

    是則展轉書寫之謬也。

    實可雲亦是簡客異主也。

    以道理思之。

    上雲簡新異舊畢。

    不隔言甯可舉與上義相違簡主異客之義哉。

     重難雲。

     華嚴經五雲(如來名号品)。

    與十佛國土微塵數等大菩薩俱。

    盡一生補處。

    悉從他方世界來集(文)。

     玄四雲。

    初中有四。

    一簡多異少。

    謂十佛國土微塵數故。

    二簡大異小。

    謂大菩薩故。

    三簡終異始。

    謂一生補處故。

    四簡新異舊。

    謂從他方來集。

    然此四位。

    以前望後。

    展轉奇特。

    皆可準知(文)。

     華嚴經十二雲(如來名号品)。

    與十佛刹微塵數諸菩薩俱。

    莫不皆是一生補處。

    悉從他方而其來集(文)。

     疏三上雲。

    前中菩薩簡非凡小。

    補處明非下位。

    他方而來非舊衆也(文)。

     鈔七下雲(無釋)。

     刊四雲。

    四悉從他下。

    顯衆新集(文)。

     華嚴經五雲(如來光明覺品)以佛神力故。

    百億閻浮提。

    皆見十方各有一大菩薩。

    各與十世界塵數菩薩眷屬俱來詣佛所。

    所謂文殊師利菩薩。

    覺首菩薩。

    财首菩薩。

    寶首菩薩。

    德首菩薩。

    目首菩薩。

    精進首菩薩。

    法首菩薩。

    智首菩薩。

    賢首菩薩。

    是諸菩薩所從來國。

    金色世界。

    樂色。

    華色。

    瞻蔔華色。

    青蓮華色。

    金色。

    寶色。

    金剛色。

    頗梨色。

    如實色世界。

    各于本國佛所。

    所謂不動智佛。

    智慧火佛。

    淨智佛。

    具威儀智佛。

    明星智佛。

    究竟智佛。

    無上智佛。

    自在智佛。

    梵天智佛。

    伏怨智佛所。

    淨修梵行(文)。

     私雲。

    香象大師意。

    第二會有新衆者。

    指此文也。

    故探玄記釋此文雲。

    現新衆來集(文)。

     玄四雲。

    二以佛神力下。

    現新衆來集。

    于中佛神力者。

    是前則如其像現神力是也。

    所集中有三世間等。

    可知(文)。

     華嚴經一雲(世間淨眼品)。

    與十佛世界微塵數等大菩薩俱。

    其名曰普賢菩薩。

    普德智光菩薩。

    普明師子菩薩。

    普勝寶光菩薩。

    普德海幢菩薩。

    普惠光照菩薩。

    普寶華幢菩薩。

    普勝軟音菩薩。

    普淨德焰菩薩。

    普相光明菩薩。

    大光海月菩薩。

    雲音海藏菩薩。

    德寶勝月菩薩。

    淨惠光焰自在王菩薩。

    超趣華光菩薩。

    無量智雲日光菩薩。

    大力精進金剛菩薩。

    香焰光幢菩薩。

    月德妙音菩薩。

    光明尊德菩薩。

    與如是等諸菩薩俱。

    皆是盧舍那佛宿世善友(文)。

     玄二雲。

    大段第二明衆生世間圓滿。

    于中先總料簡。

    後釋本文。

    初中略作十門分别。

    一明衆數。

    二新舊○初衆數者。

    謂此初會有五十五衆。

    始從普賢至摩醯衆為三十四類。

    後從善海還至普賢為十八衆。

    帖前總為五十二衆。

    海惠内衆并新集十方及勝音衆。

    帖前總為五十五衆。

    第二會中有新舊二衆。

    帖前為五十七衆。

    三·四二會各有天王菩薩二衆。

    帖前總為六十一衆。

    第五會中升天品内有五十二衆及雲集一衆。

    第六會有同生異生二衆。

    及第七會一衆。

    帖前總為一百一十七衆。

    第八會中菩薩聲聞及天王三衆。

    帖前則為一百二十衆○二諸會新舊者。

    或唯舊無新。

    如六·七二會。

    或唯新無舊。

    如三·四·五三會。

    或亦新亦舊。

    如初·二·八三會。

    餘意各如下文集衆中說(文)。

     綱目雲。

    第六衆數差别作十門。

    一明衆數。

    二新舊○初衆數多少者。

    謂此初會。

    謂五十五衆。

    始從普賢至摩醯衆為三十四衆。

    複從善海還至普賢為十八衆。

    帖前總為五十二衆。

    海惠内衆并新集十方及勝音衆。

    帖前總為五十五衆。

    第二會中有新舊二衆。

    帖前總五十七衆。

    三·四二會各有天王菩薩二衆。

    帖前總為六十一衆。

    第五會中升天品内有五十二衆及雲集衆。

    帖前總為一百一十四衆。

    第六會中有同生異生二衆。

    及第七會一衆。

    帖前總為一百一十七衆。

    第八會中菩薩聲聞天王三衆。

    帖前則為一百二十衆○二諸會新舊者。

    或唯舊無新。

    如六·七二會。

    或唯新無舊。

    如三·四·五三會。

    或亦新亦舊。

    如初·二·八三會。

    餘意各如下集衆中說(文)。

     華嚴經文義綱目别記上雲。

    或唯舊無新如六七等者。

    十地品初。

    雲從他方世界俱來集會故。

    問。

    何故無新衆耶。

    答。

    四十類常随衆是舊衆。

    今此會中。

    若從遠方來衆始無。

    而終至會聞法為舊衆。

    後後集會為新衆。

    六·七二會中。

    從始至終唯舊無新。

    謂眉間放光後後無集。

    衆事藏雲。

    依論經此中即有所從來處。

    謂種種佛國集。

    金剛藏菩薩而為上首。

    此中無前者。

    已從他方世界來衆集故。

    此繁也。

    問。

    若爾上文别言從他方來。

    從或一界二界衆而來。

    亦名他方。

    又下文言種種佛土集。

    何故無新耶。

    答。

    一華藏世界内種種國土故。

    唯舊無新也(文)。

     華嚴經二雲(世間淨眼品)。

    爾時于佛師子之座一切妙華摩尼寶輪高台樓觀莊嚴具中。

    一一各出一佛世界微塵數等大菩薩衆。

    其名曰海惠超越菩薩。

    無量師子吼菩薩。

    衆寶光幢菩薩。

    智日超惠菩薩。

    不可思議功德智稱菩薩。

    方便寂靜妙華髻菩薩。

    金光焰菩薩。

    法界普音菩薩。

    淨雲月幢菩薩。

    善超淨光菩薩(文)。

     玄二雲。

    大段第二明海惠等内衆者。

    顯因果同體故。

    依正無礙故。

    境智無二故。

    緣起樓觀内因外果。

    内即外故出菩薩也(文)。

     華嚴經三雲(盧舍那佛品)。

    爾時蓮華藏莊嚴世界海東。

    次有世界海。

    名淨蓮華勝光莊嚴。

    中有佛刹。

    名衆寶金剛藏。

    佛号法水覺虛空法王。

    于彼如來大衆海中有菩薩。

    名觀勝妙法清淨王。

    為佛光明所開發已。

    與世界海塵數菩薩眷屬圍繞來向佛所。

    充滿十方一切虛空。

    興十種寶色光明華雲。

    悉皆彌覆充滿虛空。

    十種妙寶須彌山雲。

    十種日輪雲。

    十種寶華雲。

    十種妙寶樓閣藏雲。

    十種華樹雲。

    十種妙香現衆色雲。

    十種一切妙音聲雲。

    如是一切悉皆彌覆充滿虛空。

    來詣佛所供養恭敬禮拜已。

    在于東方雜華光藏師子座上結跏趺坐(文)。

    自餘九方七段之文。

    恐繁略之。

    準此可思。

     私雲。

    香象大師意。

    初會有新衆者。

    指此文也。

    故探玄記中釋初會同聞衆雲。

    并雜集十方(文)。

     玄三雲。

    第二集衆中。

    先明諸會有四義。

    一有無○初中六·七二會無。

    以證位及行熟俱皆離相故。

    餘六皆有。

    所為可知。

    凡集新衆有四意。

    一為攝機。

    二為證法。

    三為興供。

    四明衆圓(文)。

     華嚴經九雲(菩薩雲集妙勝殿上說偈品)。

    爾時十方各過百佛世界微塵數刹一一方各十世界。

    其世界名因陀羅。

    次名蓮華。

    次名衆寶。

    次名優缽羅。

    次名妙行。

    次名善行。

    次名歡喜。

    次名星宿。

    次名無厭慈。

    次名虛空。

    其佛号不變月。

    次号無盡月。

    次号不動月。

    次号香風月。

    次号自在天月。

    次号清淨月。

    次号無上月。

    次号星宿月。

    次号不衰變月。

    次号無量自在月。

    其菩薩名法惠。

    次名一切惠。

    次名勝惠。

    次名功德惠。

    次名精進惠。

    次名善惠。

    次名智惠。

    次名真實惠。

    次名無上惠。

    次名堅固惠。

    此諸菩薩各于其國佛所。

    淨修梵行。

    爾時佛神力故。

    彼一一菩薩。

    各将一佛世界微塵數菩薩眷屬俱來詣佛所。

    恭敬禮拜。

    父佛神力故。

    化作寶藏師子之座。

    結跏趺坐。

    充滿十方。

    如此世界須彌山頂菩薩雲集。

    十方世界亦複如是(文)。

     私雲。

    香象大師意。

    第三會唯有新衆者。

    指此文也。

     玄五雲。

    四釋文中三。

    初集衆○初中二。

    先此土。

    後類通。

    前中二。

    初顯所從來處。

    二佛神力下明菩薩集來(文)。

     華嚴經十二雲(夜摩天宮菩薩說偈品)。

    爾時十方各過十萬佛刹塵數世界有世界。

    名無量惠。

    次名幢惠。

    次名地惠。

    次名勝惠。

    次名燈惠。

    次名金剛惠。

    次名安樂惠。

    次名日惠。

    次名清淨惠。

    次名梵惠。

    其佛号常住眼。

    次号無量眼。

    次号真實眼。

    次号不動眼。

    次号天眼。

    次号清淨眼。

    次号安谛眼。

    次号明相眼。

    次号無上眼。

    次号清光澤眼。

    其菩薩名功德林。

    次名惠林。

    次名勝林。

    次名無畏林。

    次名慚愧林。

    次名精進林。

    次名力成就林。

    次名豎固林。

    次名如來林。

    次名智林。

    此諸菩薩各于其國佛所。

    淨修梵行。

    爾時佛神力故。

    彼諸菩薩各與一佛世界塵數菩薩來詣佛所。

    恭彌禮拜。

    佛神力故。

    随所來方。

    化作寶藏師子之座。

    結跏趺坐。

    充滿十方。

    如此世界夜摩天上菩薩雲集。

    十方世界亦複如是(文)。

    私雲。

    香象大師意。

    第四會唯有新衆者。

    指此文也。

     玄六雲。

    四釋文者。

    三義同前。

    初集衆内。

    先此界。

    後類通。

    前中初顯所從來處。

    後佛神力下明菩薩集來(文)。

     華嚴經十五雲(如來升兜率天宮一切寶殿品)。

    百萬億諸大菩薩頂戴護持。

    百萬億華手菩薩雨一切華。

    百萬億香手菩薩雨一切香。

    百萬億鬘手菩薩雨一切鬘。

    百萬億末香手菩薩雨一切末香。

    百萬億衣手菩薩雨一切寶衣。

    百萬億幢手菩薩雨一切幢。

    百萬億幡手菩薩雨一切幡。

    百萬億寶手菩薩雨一切寶。

    百萬億莊嚴手菩薩普雨一切諸莊嚴具。

    百萬億諸天以天種種莊嚴宮殿而以莊嚴。

    歡喜天子以百萬億諸天莊嚴宮殿而莊嚴之。

    百萬億生貴天子法身普覆。

    百萬億灌頂天子舉身持坐(文)。

     私雲。

    香象大師意。

    第五會唯有新衆者。

    指此文欤。

     玄七雲。

    第二菩薩衆中。

    初十依本位名顯德用。

    後四以天名說此土并是海印中法界自在差别實德。

    以人法無礙依正混融故緻然也(文)。

     華嚴經二十五雲(十地品)。

    與大菩薩衆俱。

    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皆不退轉。

    從他方世界俱來集會(文)。

     十地論一雲。

    與大菩薩衆俱。

    一切不退轉。

    皆一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從他方佛世界俱來集會(文)。

     玄九雲。

    與大菩薩下。

    顯衆生世間。

    于中有五。

    一簡定其人○初中準論經有四。

    一簡大異小。

    謂别地前。

    二簡住異退。

    謂别于七地已還。

    三簡始異。

    謂别于十地初心等故。

    彼三皆一生得阿耨菩提等。

    此文略也。

    亦可。

    于阿耨等是此終位不退。

    即是簡住異退。

    四簡新異舊。

    亦是簡主異客。

    于中諸義并同前釋(文)。

     華嚴經三十八雲(離世間品)。

    與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一切佛刹微塵等菩薩摩诃薩俱。

    悉是一生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各從十方世界來集(文)。

     玄十七雲。

    第三衆生世間圓滿中有二。

    初舉數歎德○前中一舉數。

    二簡大異小。

    三簡終異始。

    四簡客異主(文)。

     華嚴經四十五雲(入法界品)。

    爾時東方過不可說佛刹微塵等世界海有世界。

    名金剛雲明淨燈莊嚴。

    佛号明淨妙德王。

    彼大衆中有菩薩。

    名明淨願光明。

    與不可說佛刹微塵等菩薩俱來向此土。

    興種種雲莊嚴虛空。

    所謂興天華雲。

    散天末香雲。

    垂天鬘帶雲。

    雨天寶雲。

    天莊嚴雲。

    天寶蓋雲。

    天寶衣雲。

    天幢蓋雲。

    充滿虛空。

    以可悅樂衆寶莊嚴。

    來詣佛所禮拜供養。

    即于東方化作一切莊嚴樓閣寶蓮華藏師子之座。

    如意寶網羅覆其身。

    與其眷屬結跏趺坐(文)。

     自餘九方。

    或有九段或有十段之文。

    恐繁略之。

    準此可思。

     私雲。

    香象大師意。

    第八會有新衆者。

    指此文也。

    故探玄記釋此文雲。

    第五集新衆分(文)。

     玄十八雲。

    第五集新衆分中有二。

    初明所集之衆○前中複二。

    初别集十方○前中十方即為十段(文)。

     問。

    名号品經文雲。

    與十佛國土微塵數等大菩薩俱。

    盡一生補處(文)。

    爾者今此一生者。

    可指天上生耶。

    進雲。

    探玄記四雲。

    一生有三義。

    一約人中。

    二約天上。

    三約下生之身(文)。

    付之。

    一生補處者。

    唯可指天上生。

    何可有三種不同哉。

    是以探玄記餘處釋性起品為一生補處菩薩雨清淨普照大法雲雨之經文雲。

    一生菩薩者。

    是未處胎前同彌勒等智位。

    俱舍論述。

    謂住都史多天一生所系菩薩。

    如何。

     答。

    一生所系菩薩者。

    泛爾兼正通論之時。

    或指上天以前一生。

    或指都史多天一生。

    或指下生最後一生之三義可有也。

    探玄記今定判即顯此義門也。

    其中上天以前一生者。

    隔天上生故。

    非正一生所系。

    下生最後一生者。

    即身成佛故。

    亦無一生所系之義。

    都史多天一生者。

    所殘唯是最後一生故。

    當正一生所系之義也。

    清涼大師。

    一人中一生。

    二天上一生。

    三下降一生。

    正取天中之釋。

    此旨分明也。

     探玄記餘處一生菩薩者是未處胎前同彌勒等智位之釋。

    俱舍論等謂住都史多天一生所系菩薩之文。

    專可為今義之證據也。

     華嚴經五雲(如來名号品)。

    與十佛國土微塵數等大菩薩俱。

    盡一生補處(文)。

     玄四雲。

    三中一生有三義。

    一約人中。

    二約天上。

    三約下生之身。

    此就化相。

    若約實報。

    四種變易報中。

    唯有末後無有生死一位猶存。

    故雲一生。

    此經意約前義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