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關燈
小
中
大
五十六
開完書記碰頭會,孫立棟又簽了幾份地市級幹部違法違紀問題處理意見的請示報告(這幾份報告都是要報請省委常委們最後議決的),已是晚上10點來鐘了。
報告雖然是簽發了,但孫立棟曆來的做法是,還要将它們在自己身後的機要櫃裡鎖上一兩天(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時間允許),讓自己對這些人和事的看法稍稍沉澱一下,然後,找個清靜的時間,取出它們,再仔仔細細地看上兩遍,再逐字逐句地推敲一下,尤其涉及到案件定性的那些關鍵部分,他會反複提出一些“疑問點” 來測試一下,看看能不能推翻目前的定性。
确實不能了,他才會把它們呈報給省委常委會。
應該說,今天要辦的事均已完畢,可以回家了,但他沒走。
下午的會,最終沒有得出一個結論。
因為涉及到顧副書記和九天集團公司的關系,涉及到省反腐領導小組已經向橡樹灣派出了工作組,省紀委到底還要不要過問這個基地的問題,書記們最終沒能統一認識。
在沉默了很長一段時間後,吳副書記談了一個想法。
他說最妥善的處置方法是,把這件事報告給章書記,等他表個态以後,我們再照着去辦。
這叫“解鈴還得系鈴人”。
這麼做,既不會得罪顧副書記,也沒“抗着中紀委領導的指示”,也維護了組織原則。
但另一位副書記當即提出了異議:“這好像……等于到章書記跟前去告顧副書記的狀。
”接着,另一位副書記推測:“假如章書記發出話來,讓我們還去找顧副書記拿主意,這不就等于把我們自己逼到了絕路上?”在沉默了幾分鐘後,吳副書記又提了個建議:“還有個解決辦法,就是把董琳副書記的電話記錄原原本本地打印兩份,一份呈省反腐領導小組并轉顧副書記,一份呈章書記。
對董琳副書記的指示,我們紀委先不要表示任何态度,等雙方的态度出來後,再相機行事。
”這個提議立即得到了大多數與會者的贊同,認為這樣做最保險。
但也有對此不表态的。
孫立棟明白這兩位沒表态的同志的想法。
他們覺得,作為一級紀委組織,尤其是省一級的紀委組織,對如此重大的問題,尤其是中紀委領導已經在過問的事情,應該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相應的處置措施,而不該把問題和矛盾往常委會和省主要領導那兒一推了之。
但他們沒在會上堅持己見,引起争論。
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自己處于少數的地位,另一方面從會議的進展情況來看,孫立棟好像也沒有非要在這次會上做出什麼最後決定的意思。
既然事情還在兩可之間,那麼暫且不作争論也罷。
會議可以暫且不作決定,但事情卻再不能拖延。
孫立棟明白,大主意還得自己拿。
董琳副書記的作風他是知道的,她交辦的事,樁樁件件都會親自來查問處理結果。
什麼時候對哪件事,她說過什麼話,有時候甚至是針對一件不怎麼起眼兒的事情說過一兩句初聽起來并不怎麼“強硬”的話,你以為她隻是随口說說而已的,不會較真兒的,但到時候她仍然會來檢查你辦了沒有。
而且特别讓人佩服的是,幾個月前說過的話,她會記得清清楚楚。
時間、地點、在場有哪些人、對她提出的要求你當時表了什麼态、而你現在又拖着不辦到底是為什麼等等等等,問得你啞口無言。
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怎麼做才能不得罪了顧副書記,也是不能不顧及的一個大問題呀!那個老式的落地大鐘“當當”地敲11下了,孫立棟還沒有拿定自己的主意。
他的秘書也沒走,隻不過在外頭那間辦公室裡待着。
大約到11點40多分,孫立棟突然出現在秘書面前,口氣非常堅決地吩咐道:“給我要章書記在海南的電話。
”看情況,他是決心要向章書記彙報了。
秘書心裡“咯噔”一下。
秘書作為記錄員,參加了下午的會議。
他雖然沒有資格在會上開口說話,但因為是孫立棟身邊的人,這樣的會參加多了,有時候對所讨論的一些問題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所涉及的種種利害關系,甚至比與會者掌握的情況還要多。
孫立棟常常在會後(有時也在會前) 把自己的這位秘書單獨找到辦公室裡,讓他說說對有關問題的看法。
不管他說什麼,孫立棟當場往往不表态。
但事後仍可以覺察出,他所說的話對孫立棟後來的決策并非一點都不起作用。
秘書贊成那種看法:這時候就橡樹灣問題給章書記打電話,就等于去告顧副書記的狀。
萬一章書記也不想得罪顧副書記,把事情又打發回來,讓他們去找顧副書記解決,今後這事情就難說了。
章書記身體“不太好”,到底還能在省裡待多久,很難預料。
從現在的情況看,顧副書記也是有這個可能接替章書記來主持省委工作的。
這
報告雖然是簽發了,但孫立棟曆來的做法是,還要将它們在自己身後的機要櫃裡鎖上一兩天(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時間允許),讓自己對這些人和事的看法稍稍沉澱一下,然後,找個清靜的時間,取出它們,再仔仔細細地看上兩遍,再逐字逐句地推敲一下,尤其涉及到案件定性的那些關鍵部分,他會反複提出一些“疑問點” 來測試一下,看看能不能推翻目前的定性。
确實不能了,他才會把它們呈報給省委常委會。
應該說,今天要辦的事均已完畢,可以回家了,但他沒走。
下午的會,最終沒有得出一個結論。
因為涉及到顧副書記和九天集團公司的關系,涉及到省反腐領導小組已經向橡樹灣派出了工作組,省紀委到底還要不要過問這個基地的問題,書記們最終沒能統一認識。
在沉默了很長一段時間後,吳副書記談了一個想法。
他說最妥善的處置方法是,把這件事報告給章書記,等他表個态以後,我們再照着去辦。
這叫“解鈴還得系鈴人”。
這麼做,既不會得罪顧副書記,也沒“抗着中紀委領導的指示”,也維護了組織原則。
但另一位副書記當即提出了異議:“這好像……等于到章書記跟前去告顧副書記的狀。
”接着,另一位副書記推測:“假如章書記發出話來,讓我們還去找顧副書記拿主意,這不就等于把我們自己逼到了絕路上?”在沉默了幾分鐘後,吳副書記又提了個建議:“還有個解決辦法,就是把董琳副書記的電話記錄原原本本地打印兩份,一份呈省反腐領導小組并轉顧副書記,一份呈章書記。
對董琳副書記的指示,我們紀委先不要表示任何态度,等雙方的态度出來後,再相機行事。
”這個提議立即得到了大多數與會者的贊同,認為這樣做最保險。
但也有對此不表态的。
孫立棟明白這兩位沒表态的同志的想法。
他們覺得,作為一級紀委組織,尤其是省一級的紀委組織,對如此重大的問題,尤其是中紀委領導已經在過問的事情,應該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相應的處置措施,而不該把問題和矛盾往常委會和省主要領導那兒一推了之。
但他們沒在會上堅持己見,引起争論。
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自己處于少數的地位,另一方面從會議的進展情況來看,孫立棟好像也沒有非要在這次會上做出什麼最後決定的意思。
既然事情還在兩可之間,那麼暫且不作争論也罷。
會議可以暫且不作決定,但事情卻再不能拖延。
孫立棟明白,大主意還得自己拿。
董琳副書記的作風他是知道的,她交辦的事,樁樁件件都會親自來查問處理結果。
什麼時候對哪件事,她說過什麼話,有時候甚至是針對一件不怎麼起眼兒的事情說過一兩句初聽起來并不怎麼“強硬”的話,你以為她隻是随口說說而已的,不會較真兒的,但到時候她仍然會來檢查你辦了沒有。
而且特别讓人佩服的是,幾個月前說過的話,她會記得清清楚楚。
時間、地點、在場有哪些人、對她提出的要求你當時表了什麼态、而你現在又拖着不辦到底是為什麼等等等等,問得你啞口無言。
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怎麼做才能不得罪了顧副書記,也是不能不顧及的一個大問題呀!那個老式的落地大鐘“當當”地敲11下了,孫立棟還沒有拿定自己的主意。
他的秘書也沒走,隻不過在外頭那間辦公室裡待着。
大約到11點40多分,孫立棟突然出現在秘書面前,口氣非常堅決地吩咐道:“給我要章書記在海南的電話。
”看情況,他是決心要向章書記彙報了。
秘書心裡“咯噔”一下。
秘書作為記錄員,參加了下午的會議。
他雖然沒有資格在會上開口說話,但因為是孫立棟身邊的人,這樣的會參加多了,有時候對所讨論的一些問題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所涉及的種種利害關系,甚至比與會者掌握的情況還要多。
孫立棟常常在會後(有時也在會前) 把自己的這位秘書單獨找到辦公室裡,讓他說說對有關問題的看法。
不管他說什麼,孫立棟當場往往不表态。
但事後仍可以覺察出,他所說的話對孫立棟後來的決策并非一點都不起作用。
秘書贊成那種看法:這時候就橡樹灣問題給章書記打電話,就等于去告顧副書記的狀。
萬一章書記也不想得罪顧副書記,把事情又打發回來,讓他們去找顧副書記解決,今後這事情就難說了。
章書記身體“不太好”,到底還能在省裡待多久,很難預料。
從現在的情況看,顧副書記也是有這個可能接替章書記來主持省委工作的。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