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
” 月琴擡起頭很不安地看了看高良傑,想說什麼,又看了看橫眉怒眼的兄弟,低下頭,邁着貼地面的小碎步悄悄回家裡去了。
二成叭地把一瓢水潑在當院,轉身回窯洞去了。
接着是砰的一聲關門響。
高良傑目光冷凝地站在那兒。
村裡再也沒有什麼對鐘聲的響應了。
這就是自己拼死拼活為鳳凰嶺幹了十幾年的結果。
過去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倒是少年時的那點情誼顯得長久一些。
這讓他感到悲涼。
他又一次感到左臂的空袖筆直地垂在身邊,沉重地墜着。
他感到後面有人,脊背上受到了目光的注視。
他慢慢轉過身來。
準備下山的妻子淑芬牽着背書包的女兒站在後面,她無以安慰地看着他。
他也默然地看着她。
複雜的目光中,最後透出的是冷毅。
逆境造就強者,這是他上中學時就記住的一句格言。
他轉身離開了盤頂松,順着小路下到村裡去。
敲鐘不靈,這不算什麼。
這既然是現實,就敢于承認現實。
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工作,就需要什麼樣的手段。
一到下面村裡,他發現氣氛不對。
家家戶戶都沒什麼人,院子空落落,門虛掩着,有的幹脆挂着鐵鎖,狗在窯門前舔着舌頭趴着,懶懶地看着他。
但在表面的安靜下,他卻感到有一種不安甯的騷動。
他沒看見,似乎也沒聽見,但是他似乎聞見了,或者是皮膚在空氣中感到了,腳跟在地下感到了。
一聲關門響,兩個人正從上邊的一個院子裡順着陡坡路急匆匆下來。
老的一個是“小爐匠”,那是那些年根據《智取威虎山》裡的角色起的綽号,小幹瘦,羅圈腿,哈哈腰,鼠眉鼠眼的,其實是個木匠。
年輕的一個是小白臉,細細眼,叫白慶餘,他的徒弟。
兩個人噔噔噔好像急趕着什麼事似地下着坡,和高良傑打了個照面,站住了。
“又出去攬活?”高良傑問。
一瞬間師徒倆臉上都掠過一絲畏懼,那是高良傑過去熟悉的,也是讓他感到滿足的。
“啊,啊……下去一趟。
”小爐匠的畏懼瞬間便消逝了,他應酬地笑了笑,含糊其詞地朝山下指了指,就顧不上多說地讓開高良傑又匆匆下坡了。
白慶餘也跟着走了。
高良傑冷冷地看着兩個人的背影。
人們現在的眼神都變了,都像喝了酒似的,充着血,放着光。
一個錢字,把人們憋得上足了發條一樣緊繃繃的。
師徒倆是去哪兒呢?他們不是向左拐出村而是向右拐了。
他突然隐約感到了整個村子騷動的方向,立刻轉身跟着向下走去。
貼着圍牆一拐彎,差點和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太太撞上。
一看,原來是母親。
她和高良傑的哥哥一同住在高家嶺靠山下。
“媽,您這是去哪兒?”他問。
老太太穿着一身平時舍不得穿的青布新褂子,伛着腰,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提着兩瓶芝麻香油。
“我上玄中寺去。
”老太太牙已經掉光了,說起話來嘴唇往裡凹着蠕動着,叨叨唠唠的不大清楚。
“媽,您又去拜佛燒香。
”高良傑有些生氣了,這些年,封建迷信也泛濫開了,真不知道以後要鬧成什麼樣子。
老太太自己平時連粒芝麻也舍不得吃,可這幾斤幾斤的香油就送到寺裡給佛燈添油去了。
“您真的相信佛就靈嗎?”母親有些耳背,他大聲說道。
“心要誠,佛就靈。
” “怎麼叫誠啊?” 母親生氣地不理他,低下頭就要走。
“媽,您這燒香拜佛為的啥呀。
” 老太太站住了,用拐棍顫巍巍地戳指着他:“為你。
……我還能活幾年?為了保佑你。
保佑你别遭報應。
保佑你們子孫後代。
”說着老太太用拐棍撥開他,一腳輕一腳重地走了。
高良傑愣住了。
自從聽說他分到家的幾隻羊半夜被人偷走後,老人就一直不安神,說那是老天收走的,成天唠叨着高良傑這幾年做事心太硬,傷害下人了,老天要報應。
報應什麼?老天的報應并不存在,人的報應卻是現實而危險的。
但他不怕。
看着母親一颠一颠地下山走遠了,他收起恍惚的目光,毅然地轉身朝山下這一片村裡走去。
騷亂的聲音越來越近,他很快尋到了高家嶺騷動的中心。
這是高家嶺小隊的小隊部,一排六孔窯洞,三面土圍牆,圍着窯洞前方方正正的一個場院。
聽見院裡一片人聲鼎沸。
一進院門,哄嗡震耳的嘈嚷聲浪迎面撲來。
他站住了。
院子裡聚滿了激動叫嚷的人群。
圍成大大小小的幾十堆,擠着,擁着,喊着,振着胳膊,漲紅着臉,瞪着眼吵着,頭發奓着,脖子梗着,青筋暴露着,有人還互相拽着衣領子罵着。
高良傑一眼就看明白了:這是在分木器廠的财物。
今年包産到戶了,會木匠活的社員都各自出去攬活了,木器廠停了。
小隊裡一直思謀着把财産分了,高良傑當然不同意。
沒想到今天他們瞞着大隊先斬後奏了。
一圈圈人群中,地上堆着電刨、電鋸、成套的木匠家具、油漆、架闆、圓木、闆材,還有平車、手扶拖拉機、膠輪大車……一律拍賣給個人。
這時,隻聽見這一堆人在“五塊”——“六塊”——“六塊五”——“七塊”地“擡”着喊價,那一堆人是在“六十塊”——“六十五塊”——“七十”——“七十三”——“七十五”地“擡”着喊價,幾十堆“擡”的喊嚷響成一片。
隻見小爐匠和徒弟白慶餘從一堆人中滿頭大汗地擠出來,欠起腳四處張望着,喊着:“會計,會計。
” 會計是個紅胖臉的年輕後生,高高站在膠輪車上,左手拿着賬本和算盤,右手拿着筆,汗津津地四面招呼着,一會兒手攏在嘴邊大聲嚷着,一會兒手放在耳朵上吃力地聽着。
聽見白慶餘的喊叫,他用壓倒其他喊聲的嘶啞嗓子嚷道:“好,那套木匠家具,白慶餘喊到頭了。
他出八十塊,聽見沒有?八十塊。
還有人再擡價嗎?沒了吧?好,白慶餘,那套家具歸你們了。
折價八十,賬記上了。
” 小爐匠領着徒弟立刻把那套鋸斧鑿刨锛從人堆裡抱着擠出來,滿頭大汗地放到院子一角貼牆的空地上。
小爐匠病歪歪的黃臉老婆和十三四歲的女兒已經站在那等
” 月琴擡起頭很不安地看了看高良傑,想說什麼,又看了看橫眉怒眼的兄弟,低下頭,邁着貼地面的小碎步悄悄回家裡去了。
二成叭地把一瓢水潑在當院,轉身回窯洞去了。
接着是砰的一聲關門響。
高良傑目光冷凝地站在那兒。
村裡再也沒有什麼對鐘聲的響應了。
這就是自己拼死拼活為鳳凰嶺幹了十幾年的結果。
過去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倒是少年時的那點情誼顯得長久一些。
這讓他感到悲涼。
他又一次感到左臂的空袖筆直地垂在身邊,沉重地墜着。
他感到後面有人,脊背上受到了目光的注視。
他慢慢轉過身來。
準備下山的妻子淑芬牽着背書包的女兒站在後面,她無以安慰地看着他。
他也默然地看着她。
複雜的目光中,最後透出的是冷毅。
逆境造就強者,這是他上中學時就記住的一句格言。
他轉身離開了盤頂松,順着小路下到村裡去。
敲鐘不靈,這不算什麼。
這既然是現實,就敢于承認現實。
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工作,就需要什麼樣的手段。
一到下面村裡,他發現氣氛不對。
家家戶戶都沒什麼人,院子空落落,門虛掩着,有的幹脆挂着鐵鎖,狗在窯門前舔着舌頭趴着,懶懶地看着他。
但在表面的安靜下,他卻感到有一種不安甯的騷動。
他沒看見,似乎也沒聽見,但是他似乎聞見了,或者是皮膚在空氣中感到了,腳跟在地下感到了。
一聲關門響,兩個人正從上邊的一個院子裡順着陡坡路急匆匆下來。
老的一個是“小爐匠”,那是那些年根據《智取威虎山》裡的角色起的綽号,小幹瘦,羅圈腿,哈哈腰,鼠眉鼠眼的,其實是個木匠。
年輕的一個是小白臉,細細眼,叫白慶餘,他的徒弟。
兩個人噔噔噔好像急趕着什麼事似地下着坡,和高良傑打了個照面,站住了。
“又出去攬活?”高良傑問。
一瞬間師徒倆臉上都掠過一絲畏懼,那是高良傑過去熟悉的,也是讓他感到滿足的。
“啊,啊……下去一趟。
”小爐匠的畏懼瞬間便消逝了,他應酬地笑了笑,含糊其詞地朝山下指了指,就顧不上多說地讓開高良傑又匆匆下坡了。
白慶餘也跟着走了。
高良傑冷冷地看着兩個人的背影。
人們現在的眼神都變了,都像喝了酒似的,充着血,放着光。
一個錢字,把人們憋得上足了發條一樣緊繃繃的。
師徒倆是去哪兒呢?他們不是向左拐出村而是向右拐了。
他突然隐約感到了整個村子騷動的方向,立刻轉身跟着向下走去。
貼着圍牆一拐彎,差點和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太太撞上。
一看,原來是母親。
她和高良傑的哥哥一同住在高家嶺靠山下。
“媽,您這是去哪兒?”他問。
老太太穿着一身平時舍不得穿的青布新褂子,伛着腰,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提着兩瓶芝麻香油。
“我上玄中寺去。
”老太太牙已經掉光了,說起話來嘴唇往裡凹着蠕動着,叨叨唠唠的不大清楚。
“媽,您又去拜佛燒香。
”高良傑有些生氣了,這些年,封建迷信也泛濫開了,真不知道以後要鬧成什麼樣子。
老太太自己平時連粒芝麻也舍不得吃,可這幾斤幾斤的香油就送到寺裡給佛燈添油去了。
“您真的相信佛就靈嗎?”母親有些耳背,他大聲說道。
“心要誠,佛就靈。
” “怎麼叫誠啊?” 母親生氣地不理他,低下頭就要走。
“媽,您這燒香拜佛為的啥呀。
” 老太太站住了,用拐棍顫巍巍地戳指着他:“為你。
……我還能活幾年?為了保佑你。
保佑你别遭報應。
保佑你們子孫後代。
”說着老太太用拐棍撥開他,一腳輕一腳重地走了。
高良傑愣住了。
自從聽說他分到家的幾隻羊半夜被人偷走後,老人就一直不安神,說那是老天收走的,成天唠叨着高良傑這幾年做事心太硬,傷害下人了,老天要報應。
報應什麼?老天的報應并不存在,人的報應卻是現實而危險的。
但他不怕。
看着母親一颠一颠地下山走遠了,他收起恍惚的目光,毅然地轉身朝山下這一片村裡走去。
騷亂的聲音越來越近,他很快尋到了高家嶺騷動的中心。
這是高家嶺小隊的小隊部,一排六孔窯洞,三面土圍牆,圍着窯洞前方方正正的一個場院。
聽見院裡一片人聲鼎沸。
一進院門,哄嗡震耳的嘈嚷聲浪迎面撲來。
他站住了。
院子裡聚滿了激動叫嚷的人群。
圍成大大小小的幾十堆,擠着,擁着,喊着,振着胳膊,漲紅着臉,瞪着眼吵着,頭發奓着,脖子梗着,青筋暴露着,有人還互相拽着衣領子罵着。
高良傑一眼就看明白了:這是在分木器廠的财物。
今年包産到戶了,會木匠活的社員都各自出去攬活了,木器廠停了。
小隊裡一直思謀着把财産分了,高良傑當然不同意。
沒想到今天他們瞞着大隊先斬後奏了。
一圈圈人群中,地上堆着電刨、電鋸、成套的木匠家具、油漆、架闆、圓木、闆材,還有平車、手扶拖拉機、膠輪大車……一律拍賣給個人。
這時,隻聽見這一堆人在“五塊”——“六塊”——“六塊五”——“七塊”地“擡”着喊價,那一堆人是在“六十塊”——“六十五塊”——“七十”——“七十三”——“七十五”地“擡”着喊價,幾十堆“擡”的喊嚷響成一片。
隻見小爐匠和徒弟白慶餘從一堆人中滿頭大汗地擠出來,欠起腳四處張望着,喊着:“會計,會計。
” 會計是個紅胖臉的年輕後生,高高站在膠輪車上,左手拿着賬本和算盤,右手拿着筆,汗津津地四面招呼着,一會兒手攏在嘴邊大聲嚷着,一會兒手放在耳朵上吃力地聽着。
聽見白慶餘的喊叫,他用壓倒其他喊聲的嘶啞嗓子嚷道:“好,那套木匠家具,白慶餘喊到頭了。
他出八十塊,聽見沒有?八十塊。
還有人再擡價嗎?沒了吧?好,白慶餘,那套家具歸你們了。
折價八十,賬記上了。
” 小爐匠領着徒弟立刻把那套鋸斧鑿刨锛從人堆裡抱着擠出來,滿頭大汗地放到院子一角貼牆的空地上。
小爐匠病歪歪的黃臉老婆和十三四歲的女兒已經站在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