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眼,整個會議室的人也對李向南的态度感到某種意外。
李向南坦然地說:“小胡可能還不相信,兩天以後看分曉吧。
要是人才在古陵都留不住了,我這個縣委書記就太成問題啰。
” 窗外嘩的一聲下起了大雨,像是從天上倒下來的,遮天蓋地。
院子裡一下汪起了水,咕嘟起密麻麻的水泡來。
李向南略皺起眉瞥了一眼窗外,目光又回到會議桌上,把話鋒一轉:“好,我們還是回到正題上。
聽潘苟世同志彙報。
”他的目光嚴肅地落到潘苟世身上,口吻平和地說:“羅列問題很容易。
給縣委出難題,也是很方便的。
可是,需要你們的是解決問題。
要不,要你這公社書記幹什麼?” 小胡的節外生枝已然過去。
一切又都回到潘苟世身上。
“現,現在的政策性問題太多,很難解決,”他漲紅着臉說道。
“那你可以把解決問題的難處談談嘛。
比如,像這澆地搶水問題,你是怎麼解決的?“ 潘苟世額頭又滲出汗珠來,一時不知說什麼好。
李向南蹙着眉平靜地看着他,等了一會兒,把目光轉向大家,問道:“你們知道咱們縣民事糾紛案件的統計情況嗎?”人們相視着,沒人回答。
他把詢問的目光轉向身旁的康樂。
“我沒注意過。
”康樂回答,知道李向南又要引出什麼話題來。
“你們注意過民事糾紛的統計情況嗎?”李向南又問莊文伊、龍金生,他們倆人也沒注意過。
“老龍,你管農業的,為什麼也沒注意呢?”李向南的目光變得更嚴肅了,言語中露出了批評,“那份材料我在上面批了,請你多注意一下。
” “那和農業沒關,所以……”龍金生解釋道。
“怎麼會沒關呢?”李向南溫和中略帶不滿,“那什麼才和農業有關呢?不能就事論事,隻看到鼻子底下的那一點。
” 人們眼睛裡閃着不解。
民事糾紛情況統計,例行公事,一年一度的報表,從來沒有人重視過。
它和農業又有什麼關系呢? 李向南自然明白大家的心理,他說:“從春耕到現在幾個月中,因為澆地搶水引起的糾紛,是整個農村民事糾紛案的百分之三十四。
這個數字你們都沒注意?” 人們的确都沒注意過。
李向南的神情更為嚴肅了:“那我們還有什麼政策眼光呢?百分之三十四,這個比例現在已經超過了分家、财産、婚姻等幾大項的民事糾紛比例。
這是一個農業政策性的動态。
我們沒注意,那是做領導的失職。
我讓同志們傳閱那個統計材料,并不是讓大家都去管民事糾紛的調解工作,而是要注意我們的政策,注意我們政策工作中的薄弱環節。
澆地鬧矛盾這個問題不解決,僅這一條就足以叫我們垮台。
”他略停頓了一下,把目光轉移到潘苟世臉上,“是不是啊?” “是是是……”潘苟世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起碼也能把我這縣委書記打倒了,是吧?” “不不不。
” 李向南打量着他,若有所思地慢慢說道:“新形勢,新問題,要靠幾級領導共同研究解決,責任不光在公社一級。
可你這公社書記有沒有一點責任呢?” “嗯……有,有。
” 李向南譴責地看了看潘苟世,又向大家說道:“那份民事糾紛統計,我請大家傳閱,還希望大家能在統計數字後面看一看我們社隊領導班子的狀況。
我把各公社發生的搶水糾紛案的數字都分别列在了一旁,還與公社的人口做了比較。
按萬人為單位,把搶水糾紛案的數字,從最多到最少,各公社排了一下隊。
你們要注意的話,就會發現那個數字和社隊領導班子的情況是很有關的。
像橫嶺峪,”他把目光又轉到潘苟世頭上,微微點着頭,“搶水糾紛率是最高的。
這個第一名是不是很光榮啊?是不是也要給你發個獎狀呢?” 潘苟世滿頭大汗,窘困不堪。
“我們一到橫嶺峪,就被告狀的農民攔住車。
不管這是不是你鼓動他們來的,但這個場面可給了我們很深的印象啊。
”李向南有點譏諷地看着潘苟世說道,然後面向大家,“有了這件事,我們對橫嶺峪領導班子的情況,是不是有了個初步印象啊?“ 潘苟世這才感到了真正的壓力,也嘗到了厲害。
他喘不過氣來。
李向南看了看窗外。
這時,暴雨已成淅淅瀝瀝的小雨。
他站起來說:“現在,我請同志們參觀橫嶺峪的一個地方。
”
李向南坦然地說:“小胡可能還不相信,兩天以後看分曉吧。
要是人才在古陵都留不住了,我這個縣委書記就太成問題啰。
” 窗外嘩的一聲下起了大雨,像是從天上倒下來的,遮天蓋地。
院子裡一下汪起了水,咕嘟起密麻麻的水泡來。
李向南略皺起眉瞥了一眼窗外,目光又回到會議桌上,把話鋒一轉:“好,我們還是回到正題上。
聽潘苟世同志彙報。
”他的目光嚴肅地落到潘苟世身上,口吻平和地說:“羅列問題很容易。
給縣委出難題,也是很方便的。
可是,需要你們的是解決問題。
要不,要你這公社書記幹什麼?” 小胡的節外生枝已然過去。
一切又都回到潘苟世身上。
“現,現在的政策性問題太多,很難解決,”他漲紅着臉說道。
“那你可以把解決問題的難處談談嘛。
比如,像這澆地搶水問題,你是怎麼解決的?“ 潘苟世額頭又滲出汗珠來,一時不知說什麼好。
李向南蹙着眉平靜地看着他,等了一會兒,把目光轉向大家,問道:“你們知道咱們縣民事糾紛案件的統計情況嗎?”人們相視着,沒人回答。
他把詢問的目光轉向身旁的康樂。
“我沒注意過。
”康樂回答,知道李向南又要引出什麼話題來。
“你們注意過民事糾紛的統計情況嗎?”李向南又問莊文伊、龍金生,他們倆人也沒注意過。
“老龍,你管農業的,為什麼也沒注意呢?”李向南的目光變得更嚴肅了,言語中露出了批評,“那份材料我在上面批了,請你多注意一下。
” “那和農業沒關,所以……”龍金生解釋道。
“怎麼會沒關呢?”李向南溫和中略帶不滿,“那什麼才和農業有關呢?不能就事論事,隻看到鼻子底下的那一點。
” 人們眼睛裡閃着不解。
民事糾紛情況統計,例行公事,一年一度的報表,從來沒有人重視過。
它和農業又有什麼關系呢? 李向南自然明白大家的心理,他說:“從春耕到現在幾個月中,因為澆地搶水引起的糾紛,是整個農村民事糾紛案的百分之三十四。
這個數字你們都沒注意?” 人們的确都沒注意過。
李向南的神情更為嚴肅了:“那我們還有什麼政策眼光呢?百分之三十四,這個比例現在已經超過了分家、财産、婚姻等幾大項的民事糾紛比例。
這是一個農業政策性的動态。
我們沒注意,那是做領導的失職。
我讓同志們傳閱那個統計材料,并不是讓大家都去管民事糾紛的調解工作,而是要注意我們的政策,注意我們政策工作中的薄弱環節。
澆地鬧矛盾這個問題不解決,僅這一條就足以叫我們垮台。
”他略停頓了一下,把目光轉移到潘苟世臉上,“是不是啊?” “是是是……”潘苟世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起碼也能把我這縣委書記打倒了,是吧?” “不不不。
” 李向南打量着他,若有所思地慢慢說道:“新形勢,新問題,要靠幾級領導共同研究解決,責任不光在公社一級。
可你這公社書記有沒有一點責任呢?” “嗯……有,有。
” 李向南譴責地看了看潘苟世,又向大家說道:“那份民事糾紛統計,我請大家傳閱,還希望大家能在統計數字後面看一看我們社隊領導班子的狀況。
我把各公社發生的搶水糾紛案的數字都分别列在了一旁,還與公社的人口做了比較。
按萬人為單位,把搶水糾紛案的數字,從最多到最少,各公社排了一下隊。
你們要注意的話,就會發現那個數字和社隊領導班子的情況是很有關的。
像橫嶺峪,”他把目光又轉到潘苟世頭上,微微點着頭,“搶水糾紛率是最高的。
這個第一名是不是很光榮啊?是不是也要給你發個獎狀呢?” 潘苟世滿頭大汗,窘困不堪。
“我們一到橫嶺峪,就被告狀的農民攔住車。
不管這是不是你鼓動他們來的,但這個場面可給了我們很深的印象啊。
”李向南有點譏諷地看着潘苟世說道,然後面向大家,“有了這件事,我們對橫嶺峪領導班子的情況,是不是有了個初步印象啊?“ 潘苟世這才感到了真正的壓力,也嘗到了厲害。
他喘不過氣來。
李向南看了看窗外。
這時,暴雨已成淅淅瀝瀝的小雨。
他站起來說:“現在,我請同志們參觀橫嶺峪的一個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