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事也能把自己撸了。
到時候,還不是哭都來不及?孫子講過,可勝在敵。
要在政治上不失敗,首先要注意自己沒纰漏,不被人抓住把柄。
這是他幾經挫折得到的最大教訓。
他痛苦了。
竟然立在門口,兩眼有些發呆起來。
人一生有兩大恩是必報的,一個是知遇之恩,像顧榮對他;還有一個就是父母的養育之恩。
他十六歲那年正上初中,父親傷寒高燒,他給父親披上一塊油布,冒着雨連走帶爬,上坡過溝,背着父親十裡地,蹚過湍急的橫嶺河送到醫院。
因為跪着用膝蓋爬坡,膝蓋磨得骨頭都露出來了,血淋淋的。
從那時起,他這孝子的名聲就傳開了。
他愛惜這個名聲,心中也真有那孝心,至今一想起父母省吃儉用,手戰抖着把雞蛋換下的錢塞到他口袋裡,供他上學,他就鼻子發酸。
此恩不報,還算人嗎? “這個,等會兒再說吧。
實在不行,叫叔伯和侄子他們出面辦,我少露面就行了。
”說着,他一甩手。
他甩手的姿勢也是獨特的,右肩低着,右手縮在下垂的衣袖子裡,好像是唱戲的抖水袖,由裡往外一甩。
實在不耐煩了就連着甩幾下。
“還有,你也别太死心眼了。
”老婆在後面又有話了。
“又怎麼了?”他不耐煩地往後甩了一下手,擡腳往外走。
“我看你對新來的縣委書記有成見,群衆對他印象都挺好的,叫他李青天。
” “他不是明擺着想排擠顧書記,想在古陵稱王稱霸?” “他們的事,你也不都清楚,你别叫别人當槍使。
” “什麼當槍使?我是自覺自願,不能對不起顧書記。
一個人要連這點好歹都不知,還算個人嗎?”他唾沫星飛濺着。
他是重視忠誠的,他常常給下屬們講:咱們起碼要向諸葛亮和關羽學習,人要有人品,忠誠老實,鞠躬盡瘁。
玉珍想張嘴說什麼,一看他氣勢洶洶的樣子就不言語了。
這個孱弱的女人原來在縣招待所當會計,自從嫁給潘苟世,就又佩服他又怕他,也越來越擔心他。
他幹事太兇太絕,誰要用上他了,他真能像條狗似地亂沖亂咬。
農機廠幹不下去了,垂頭喪氣了一陣,到了橫嶺峪公社又緩過氣來,硬梆梆地抖起威風來。
别看人們對他畢恭畢敬,但是,女人的眼睛卻能看到隐藏在後面的各種不滿。
她什麼都不說,可她心裡什麼都明白,所以她什麼都擔心。
潘苟世什麼都說,什麼都有态度,可他的眼睛其實什麼都沒看見,所以他也什麼都不怕。
貴人擡步難。
潘苟世剛出門,就差點和一個穿藍帆布工作服的人撞個滿懷。
原來是給他油漆家具的大老張,縣木器廠的油漆工,橫嶺峪人。
“潘書記,頭遍漆幹了吧?今天該上二遍了。
”他笑呵呵地放下油漆桶,老朋友似地随便拉過個小闆凳。
潘苟世客客氣氣地把他讓到屋裡,又拿煙,又點火。
有人說他見當官的後襟短前襟長,見老百姓是前襟短後襟長,也不盡然。
不管是什麼幹部,隻要是他屬下,他都敢罵;可是非他屬下,哪怕是個老百姓來找,他都客氣得臉不離笑,手不離煙,又點頭又哈腰。
他明白自己的權力範圍。
“這顔色還可以吧?”大老張用手輕輕摸着油漆過一遍的家具,自我欣賞地上下掃看着。
“可以,可以。
”潘苟世連連點頭,他到外屋掂了一下暖壺,空的,便不滿地看了一眼老婆,玉珍立刻拎上暖壺出去了。
他又回到裡屋同大老張說話:“還是這深栗子色的好,咱們看不慣那清淡水亮的顔色。
我本來不想做這些東西,我這個人不講究這一套,在農機廠這麼多年,也沒做過一件家具。
” 大老張扭過頭看了一下外屋放的兩件舊家具,一個就是那個黑污油亮的紅漆櫃,還有一個同樣黑污油亮的紅漆方桌,再加上炕上兩個黑糊糊的紅漆木箱,這就是他的全部家當了。
“潘書記,你那是樸素嘛。
” “搞擺設講排場有什麼意思?無聊得很。
現代化也不是在這兒化。
”潘苟世噴煙吐霧說得起勁了,口氣中帶着鄙夷。
他過去最厭惡别人家裡左一套家具右一套擺設,水溜光淨窮講究,走進去手腳都沒地方放,真不如一進家就拉過小闆凳來坐自在。
他一直以自己家的簡陋為榮。
但現在,眼前這套亮光光的新式家具迎面堵着他的嘴,話一拐彎就又轉了:“這會兒是入鄉随俗了。
同志們都鼓動我鬧,木料送到院裡,也罷,随便鬧上這兩件吧。
” 說這話時他有無限感慨。
“好就好在投降”,他腦子裡自嘲地冒出一句評《水浒》時的語錄。
是啊,自己好像也在投降。
過去堅持的一套套東西不知不覺改了,自己罵什麼别人?有什麼臉?這不是玉珍提着暧壺從前面竈房打水回來了,看着她那燙成彈簧卷似的頭發他就别扭。
過去他在農機廠,專門對青年工人講過,男的頭發不要長,女的頭發不要燙,要“俏也不争春”。
這是他好長時間不斷自得地重複的一句話。
可是後來,連老婆也悄悄燙了發,他居然也沒說什麼。
說什麼呢?社會風氣潛移默化,全然變了。
他現在看不起老婆的隻是土不土洋不洋,要燙發幹脆就像那些會打扮的姑娘們一樣,弄得像樣點,怎麼她一燙就卷毛羊一樣奓着,一股寒伧勁呢?他看着老婆給兩個茶杯倒上了水,大老
到時候,還不是哭都來不及?孫子講過,可勝在敵。
要在政治上不失敗,首先要注意自己沒纰漏,不被人抓住把柄。
這是他幾經挫折得到的最大教訓。
他痛苦了。
竟然立在門口,兩眼有些發呆起來。
人一生有兩大恩是必報的,一個是知遇之恩,像顧榮對他;還有一個就是父母的養育之恩。
他十六歲那年正上初中,父親傷寒高燒,他給父親披上一塊油布,冒着雨連走帶爬,上坡過溝,背着父親十裡地,蹚過湍急的橫嶺河送到醫院。
因為跪着用膝蓋爬坡,膝蓋磨得骨頭都露出來了,血淋淋的。
從那時起,他這孝子的名聲就傳開了。
他愛惜這個名聲,心中也真有那孝心,至今一想起父母省吃儉用,手戰抖着把雞蛋換下的錢塞到他口袋裡,供他上學,他就鼻子發酸。
此恩不報,還算人嗎? “這個,等會兒再說吧。
實在不行,叫叔伯和侄子他們出面辦,我少露面就行了。
”說着,他一甩手。
他甩手的姿勢也是獨特的,右肩低着,右手縮在下垂的衣袖子裡,好像是唱戲的抖水袖,由裡往外一甩。
實在不耐煩了就連着甩幾下。
“還有,你也别太死心眼了。
”老婆在後面又有話了。
“又怎麼了?”他不耐煩地往後甩了一下手,擡腳往外走。
“我看你對新來的縣委書記有成見,群衆對他印象都挺好的,叫他李青天。
” “他不是明擺着想排擠顧書記,想在古陵稱王稱霸?” “他們的事,你也不都清楚,你别叫别人當槍使。
” “什麼當槍使?我是自覺自願,不能對不起顧書記。
一個人要連這點好歹都不知,還算個人嗎?”他唾沫星飛濺着。
他是重視忠誠的,他常常給下屬們講:咱們起碼要向諸葛亮和關羽學習,人要有人品,忠誠老實,鞠躬盡瘁。
玉珍想張嘴說什麼,一看他氣勢洶洶的樣子就不言語了。
這個孱弱的女人原來在縣招待所當會計,自從嫁給潘苟世,就又佩服他又怕他,也越來越擔心他。
他幹事太兇太絕,誰要用上他了,他真能像條狗似地亂沖亂咬。
農機廠幹不下去了,垂頭喪氣了一陣,到了橫嶺峪公社又緩過氣來,硬梆梆地抖起威風來。
别看人們對他畢恭畢敬,但是,女人的眼睛卻能看到隐藏在後面的各種不滿。
她什麼都不說,可她心裡什麼都明白,所以她什麼都擔心。
潘苟世什麼都說,什麼都有态度,可他的眼睛其實什麼都沒看見,所以他也什麼都不怕。
貴人擡步難。
潘苟世剛出門,就差點和一個穿藍帆布工作服的人撞個滿懷。
原來是給他油漆家具的大老張,縣木器廠的油漆工,橫嶺峪人。
“潘書記,頭遍漆幹了吧?今天該上二遍了。
”他笑呵呵地放下油漆桶,老朋友似地随便拉過個小闆凳。
潘苟世客客氣氣地把他讓到屋裡,又拿煙,又點火。
有人說他見當官的後襟短前襟長,見老百姓是前襟短後襟長,也不盡然。
不管是什麼幹部,隻要是他屬下,他都敢罵;可是非他屬下,哪怕是個老百姓來找,他都客氣得臉不離笑,手不離煙,又點頭又哈腰。
他明白自己的權力範圍。
“這顔色還可以吧?”大老張用手輕輕摸着油漆過一遍的家具,自我欣賞地上下掃看着。
“可以,可以。
”潘苟世連連點頭,他到外屋掂了一下暖壺,空的,便不滿地看了一眼老婆,玉珍立刻拎上暖壺出去了。
他又回到裡屋同大老張說話:“還是這深栗子色的好,咱們看不慣那清淡水亮的顔色。
我本來不想做這些東西,我這個人不講究這一套,在農機廠這麼多年,也沒做過一件家具。
” 大老張扭過頭看了一下外屋放的兩件舊家具,一個就是那個黑污油亮的紅漆櫃,還有一個同樣黑污油亮的紅漆方桌,再加上炕上兩個黑糊糊的紅漆木箱,這就是他的全部家當了。
“潘書記,你那是樸素嘛。
” “搞擺設講排場有什麼意思?無聊得很。
現代化也不是在這兒化。
”潘苟世噴煙吐霧說得起勁了,口氣中帶着鄙夷。
他過去最厭惡别人家裡左一套家具右一套擺設,水溜光淨窮講究,走進去手腳都沒地方放,真不如一進家就拉過小闆凳來坐自在。
他一直以自己家的簡陋為榮。
但現在,眼前這套亮光光的新式家具迎面堵着他的嘴,話一拐彎就又轉了:“這會兒是入鄉随俗了。
同志們都鼓動我鬧,木料送到院裡,也罷,随便鬧上這兩件吧。
” 說這話時他有無限感慨。
“好就好在投降”,他腦子裡自嘲地冒出一句評《水浒》時的語錄。
是啊,自己好像也在投降。
過去堅持的一套套東西不知不覺改了,自己罵什麼别人?有什麼臉?這不是玉珍提着暧壺從前面竈房打水回來了,看着她那燙成彈簧卷似的頭發他就别扭。
過去他在農機廠,專門對青年工人講過,男的頭發不要長,女的頭發不要燙,要“俏也不争春”。
這是他好長時間不斷自得地重複的一句話。
可是後來,連老婆也悄悄燙了發,他居然也沒說什麼。
說什麼呢?社會風氣潛移默化,全然變了。
他現在看不起老婆的隻是土不土洋不洋,要燙發幹脆就像那些會打扮的姑娘們一樣,弄得像樣點,怎麼她一燙就卷毛羊一樣奓着,一股寒伧勁呢?他看着老婆給兩個茶杯倒上了水,大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