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南問。
“三小子要在城裡找個工作,公社、縣裡都有人給辦了,文件都下了,他擋住不準。
” “别唠叨這些好不?”龍金生生氣地說道。
“家裡兩個老人七八十了,都有病,一個癱瘓。
三個孩子,老大是殘廢;老二出去當兵了;老三今年十七,要找個工作,他又說不行。
” “你今天咋了,不懂個理了?”龍金生瞪起眼訓道。
“我咋不懂?”龍金生老伴流出眼淚,“跟你三十年了,伺候老人,一個個孩子帶大,我跟你叫過苦?你在外面做事,我拖累過你?”有旁人同情,女人訴開苦了。
“你别給自家丢臉好不好?”龍金生暴躁地說,“這是咱們新來的縣委李書記。
” 龍大嫂擡眼看了一下李向南,一下止住了哭訴。
她扯起衣襟擦了擦眼淚,低下頭,“李書記,你們有公事你們商議吧。
我走了。
” “不不,龍大嫂,我沒事。
你有什麼困難,和我說說,行不?”李向南連忙說道。
“我沒困難,都挺好的。
我剛才是瞎胡亂說呢。
”她垂着眼皮說道,然後看了龍金生一下,“他爹,那我走了。
” “這錢你帶着。
”龍金生把五元錢塞給老伴。
“你留着用吧。
你一人在外,一個月隻留十塊錢哪夠哇。
家裡老人、孩子什麼都不缺。
”老伴把錢推回來。
龍金生把錢又塞到老伴手裡。
“你扯塊布吧。
”他看着老伴的補丁衣服說道。
老伴看了龍金生一眼,眼睛一濕,低下了頭。
“我過兩天抽空回家一趟。
” “不用了。
你忙你的公事吧,地裡的活我能幹。
李書記,我走了。
” “這麼晚你還回山上?”李向南問。
“村裡有拖拉機回去。
” 李向南看着龍大嫂走出院子,好一會兒才轉過臉來:“你每月除了給家裡,就留十塊錢生活費?” “不喝酒,不用買紙煙,夠了。
”龍金生卷着小蘭花煙說道。
“你一直沒申請過救濟?” “西山上窮的不是我一家,秃山旱坡的。
” 李向南看了龍金生一眼。
這也是這貧窮落後的土地上培養出的一種幹部。
他們一輩子記住了與民共苦,卻缺少更高的曆史遠見。
“家裡分的地就你老婆一個人種?”他在院子裡的石凳上坐下。
“啊。
”龍金生蹲下應道,然後揚起了臉,“李書記,有幾個政策性問題要請示你,城關公社有人自己包了汽車搞運輸……” “有關工作的事今天不談,”李向南笑着擺了一下手,“等明天下鄉再談。
這會兒咱們随便聊聊。
” 李向南從龍金生的家庭狀況開始談起,一邊扯一邊想:莊文伊在家裡和妻子争長論短,其實正是一對最和睦的夫妻,兩個人都想努力幹點事業。
龍金生和老婆是患難與共。
就是顧榮,在家也是個好丈夫,好父親。
但是,由這些人組成的政治格局卻矛盾挺尖銳。
政治的關系也許是最嚴峻的關系吧。
自己如何在嚴峻的對立中掌握策略,争取多數,形成主流,開辟道路呢? 兩個人正扯着,外面一聲停放自行車的聲響,小莉一股風刮進了院子:“我找着你了。
”她看着李向南,一拍手快活地笑道。
“找我?”李向南奇怪地問。
“我給自己出了個難題:能不能半小時内在縣城找着一個人?我選擇你作目标找了一下。
這不是,”她擡腕看了下小坤表,“二十七分鐘就破案了。
” 李向南哈哈大笑。
連從來不笑的龍金生也止不住露出一絲敦厚的笑意。
李向南就此站起身告辭。
在縣城街上走的時候,李向南感慨地談到龍金生訓老婆的一幕:“老龍是一輩子兢兢業業啊。
” “那有什麼用?”小莉不以為然地一甩短發。
“怎麼叫沒用啊?”李向南含着批評的口吻說。
“有小汽車不坐,每次下鄉騎上自行車扛上行李卷,一股子艱苦樸素。
可一輩子也沒領導老百姓緻富,那艱苦樸素有什麼用?咱們共産黨有一批這樣的幹部。
” “艱苦樸素也是需要的嘛,這叫同甘共苦嘛。
” “算了吧,你這縣委書記又裝模作樣。
” “你怎麼又來了?”李向南笑道。
那次李向南端着飯碗從機關食堂排隊打飯出來,碰見小莉:“嗬,又自己打飯啊?你這縣委書記怪忙的,不會讓竈上給你送
“三小子要在城裡找個工作,公社、縣裡都有人給辦了,文件都下了,他擋住不準。
” “别唠叨這些好不?”龍金生生氣地說道。
“家裡兩個老人七八十了,都有病,一個癱瘓。
三個孩子,老大是殘廢;老二出去當兵了;老三今年十七,要找個工作,他又說不行。
” “你今天咋了,不懂個理了?”龍金生瞪起眼訓道。
“我咋不懂?”龍金生老伴流出眼淚,“跟你三十年了,伺候老人,一個個孩子帶大,我跟你叫過苦?你在外面做事,我拖累過你?”有旁人同情,女人訴開苦了。
“你别給自家丢臉好不好?”龍金生暴躁地說,“這是咱們新來的縣委李書記。
” 龍大嫂擡眼看了一下李向南,一下止住了哭訴。
她扯起衣襟擦了擦眼淚,低下頭,“李書記,你們有公事你們商議吧。
我走了。
” “不不,龍大嫂,我沒事。
你有什麼困難,和我說說,行不?”李向南連忙說道。
“我沒困難,都挺好的。
我剛才是瞎胡亂說呢。
”她垂着眼皮說道,然後看了龍金生一下,“他爹,那我走了。
” “這錢你帶着。
”龍金生把五元錢塞給老伴。
“你留着用吧。
你一人在外,一個月隻留十塊錢哪夠哇。
家裡老人、孩子什麼都不缺。
”老伴把錢推回來。
龍金生把錢又塞到老伴手裡。
“你扯塊布吧。
”他看着老伴的補丁衣服說道。
老伴看了龍金生一眼,眼睛一濕,低下了頭。
“我過兩天抽空回家一趟。
” “不用了。
你忙你的公事吧,地裡的活我能幹。
李書記,我走了。
” “這麼晚你還回山上?”李向南問。
“村裡有拖拉機回去。
” 李向南看着龍大嫂走出院子,好一會兒才轉過臉來:“你每月除了給家裡,就留十塊錢生活費?” “不喝酒,不用買紙煙,夠了。
”龍金生卷着小蘭花煙說道。
“你一直沒申請過救濟?” “西山上窮的不是我一家,秃山旱坡的。
” 李向南看了龍金生一眼。
這也是這貧窮落後的土地上培養出的一種幹部。
他們一輩子記住了與民共苦,卻缺少更高的曆史遠見。
“家裡分的地就你老婆一個人種?”他在院子裡的石凳上坐下。
“啊。
”龍金生蹲下應道,然後揚起了臉,“李書記,有幾個政策性問題要請示你,城關公社有人自己包了汽車搞運輸……” “有關工作的事今天不談,”李向南笑着擺了一下手,“等明天下鄉再談。
這會兒咱們随便聊聊。
” 李向南從龍金生的家庭狀況開始談起,一邊扯一邊想:莊文伊在家裡和妻子争長論短,其實正是一對最和睦的夫妻,兩個人都想努力幹點事業。
龍金生和老婆是患難與共。
就是顧榮,在家也是個好丈夫,好父親。
但是,由這些人組成的政治格局卻矛盾挺尖銳。
政治的關系也許是最嚴峻的關系吧。
自己如何在嚴峻的對立中掌握策略,争取多數,形成主流,開辟道路呢? 兩個人正扯着,外面一聲停放自行車的聲響,小莉一股風刮進了院子:“我找着你了。
”她看着李向南,一拍手快活地笑道。
“找我?”李向南奇怪地問。
“我給自己出了個難題:能不能半小時内在縣城找着一個人?我選擇你作目标找了一下。
這不是,”她擡腕看了下小坤表,“二十七分鐘就破案了。
” 李向南哈哈大笑。
連從來不笑的龍金生也止不住露出一絲敦厚的笑意。
李向南就此站起身告辭。
在縣城街上走的時候,李向南感慨地談到龍金生訓老婆的一幕:“老龍是一輩子兢兢業業啊。
” “那有什麼用?”小莉不以為然地一甩短發。
“怎麼叫沒用啊?”李向南含着批評的口吻說。
“有小汽車不坐,每次下鄉騎上自行車扛上行李卷,一股子艱苦樸素。
可一輩子也沒領導老百姓緻富,那艱苦樸素有什麼用?咱們共産黨有一批這樣的幹部。
” “艱苦樸素也是需要的嘛,這叫同甘共苦嘛。
” “算了吧,你這縣委書記又裝模作樣。
” “你怎麼又來了?”李向南笑道。
那次李向南端着飯碗從機關食堂排隊打飯出來,碰見小莉:“嗬,又自己打飯啊?你這縣委書記怪忙的,不會讓竈上給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