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在顧榮家照料了一上午,吃了中飯,小莉就出來了。
這中午大熱天去哪兒呢?她除了寫小說,從來在房間裡坐不住,這兩天心中尤其不靜,總有一種要到什麼地方去找什麼人的沖動。
她并不知道自己要找誰。
穿過縣委機關大院時,她看見縣委書記辦公室的兩個房間都挂着鎖。
院裡寂靜無人,很冷清。
她到了街上,一邊神思恍惚地走着,揚手一下下揪着柳葉,一邊想着早晨李向南在叔叔床前的難堪樣子,不禁想笑。
一個鐵腕人物有點窩囊窘困,反而顯出可愛。
她一擡頭,發現自己無意中又走過了那個城門樓的門洞。
前面一條直直的窄街,就是熙攘喧鬧人喊畜叫的自由集市。
今天是逢十大集。
人流喧鬧擁擠。
塵土、汗氣、吆喝聲混成一片。
兩邊店鋪前是各種筐筐簍簍的攤子,一個挨一個。
攤子後面蹲着賣主,張羅着,招攬着。
這一段街是菜蔬瓜果;緊挨着一段是豆麥黍稷、五谷雜糧;再一段是雞鴨豬羊;再往前走,兩邊是鐵器、木器、鍋碗瓢盆的雜貨。
街到盡頭是一個個油鍋、湯鍋、烘爐,有的支着布棚,有的就在太陽下面,賣着丸子湯、粉湯、炸油糕、烤餅子、水煎包、刀削面……擀面杖在案闆上敲得啪啪響,油晃晃的面團在案闆上劈裡啪啦翻來翻去,刀削面一根根飛到開水鍋裡。
小莉突然眼一亮,在人群中看見了李向南。
她想擠過去和他打招呼,又想到什麼。
決定躲在人群中,看看這個年輕的縣委書記怎樣逛集市。
李向南正背着手慢慢在人流中走着,左右一個攤子一個攤子看着。
不時停一停,問一問價,打聽兩句村裡的事。
這是個賣菜刀的攤子,一塊帆布鋪在地上,擺着幾十把菜刀,蹲着個黑瘦精幹的中年農民。
李向南背着手站住了:“你這菜刀夠古陵刀的水平嗎?” “你自己看嘛。
” “敢削鐵嗎?” “怎麼不敢?”中年農民拿起一把菜刀用刀刃削起另一把菜刀的刀背,一條條細長的鐵屑亮晶晶地卷着就下來了。
“好刀。
你是專管賣刀吧?” “是。
我替公社鐵器廠賣刀。
” “祈莊的?” “你怎麼知道?” “我耳朵長點。
”李向南笑笑,“賣一把能掙多少錢?” “五毛。
” “那一天賣上二十把,就掙十塊了?” “不行,在咱們古陵賣不動。
” “是産菜刀的太多。
你不會去外縣、外省?” “有時候也出去。
不過出去跑花銷也大,弄不好也不合算。
” “鐵器廠承包了嗎?” “他們正計劃着承包呢。
” 李向南點點頭又往前走,小莉在人流中跟着。
想到自己在“監視”、“跟梢”縣委書記,分外有趣。
這是個眼睛眯縫得有點睜不開的賣涼粉老頭,圍着個藍布系腰,坐在小闆凳上,看人總要仰起頭來吃力地睜着眼。
“您一天能賣多少涼粉啊?”李向南站住問道。
老頭正在把旋成細條的涼粉水淋滑溜地抓到一個個碗裡,又灑上點黃瓜絲,他打量着看了看李向南:“十斤粉面的。
”他低下頭,一邊回答一邊繼續在矮方桌上擺布着他的營生。
“您這是多少錢一碗?” “一毛八。
” “那您一天能掙二十塊,發财了。
” “掙不下。
”老頭不高興地說,“下”字拖得特别長,還帶拐彎的。
“我給您算了,您這一斤粉面起碼出十斤涼粉,是吧?” “出不了。
” “我做過,您還騙我?”李向南一笑。
“頂多也就是十斤。
” “您這一碗也就是半斤涼粉。
” “可不止。
” “我的眼沒錯,”李向南又風趣地笑笑,“要不我旁邊拿把秤來稱稱好不好?保不住半斤還差一半兩呢!” “看來您是懂行。
” “您這一斤粉面出十斤涼粉,賣二十碗,就是三塊六
這中午大熱天去哪兒呢?她除了寫小說,從來在房間裡坐不住,這兩天心中尤其不靜,總有一種要到什麼地方去找什麼人的沖動。
她并不知道自己要找誰。
穿過縣委機關大院時,她看見縣委書記辦公室的兩個房間都挂着鎖。
院裡寂靜無人,很冷清。
她到了街上,一邊神思恍惚地走着,揚手一下下揪着柳葉,一邊想着早晨李向南在叔叔床前的難堪樣子,不禁想笑。
一個鐵腕人物有點窩囊窘困,反而顯出可愛。
她一擡頭,發現自己無意中又走過了那個城門樓的門洞。
前面一條直直的窄街,就是熙攘喧鬧人喊畜叫的自由集市。
今天是逢十大集。
人流喧鬧擁擠。
塵土、汗氣、吆喝聲混成一片。
兩邊店鋪前是各種筐筐簍簍的攤子,一個挨一個。
攤子後面蹲着賣主,張羅着,招攬着。
這一段街是菜蔬瓜果;緊挨着一段是豆麥黍稷、五谷雜糧;再一段是雞鴨豬羊;再往前走,兩邊是鐵器、木器、鍋碗瓢盆的雜貨。
街到盡頭是一個個油鍋、湯鍋、烘爐,有的支着布棚,有的就在太陽下面,賣着丸子湯、粉湯、炸油糕、烤餅子、水煎包、刀削面……擀面杖在案闆上敲得啪啪響,油晃晃的面團在案闆上劈裡啪啦翻來翻去,刀削面一根根飛到開水鍋裡。
小莉突然眼一亮,在人群中看見了李向南。
她想擠過去和他打招呼,又想到什麼。
決定躲在人群中,看看這個年輕的縣委書記怎樣逛集市。
李向南正背着手慢慢在人流中走着,左右一個攤子一個攤子看着。
不時停一停,問一問價,打聽兩句村裡的事。
這是個賣菜刀的攤子,一塊帆布鋪在地上,擺着幾十把菜刀,蹲着個黑瘦精幹的中年農民。
李向南背着手站住了:“你這菜刀夠古陵刀的水平嗎?” “你自己看嘛。
” “敢削鐵嗎?” “怎麼不敢?”中年農民拿起一把菜刀用刀刃削起另一把菜刀的刀背,一條條細長的鐵屑亮晶晶地卷着就下來了。
“好刀。
你是專管賣刀吧?” “是。
我替公社鐵器廠賣刀。
” “祈莊的?” “你怎麼知道?” “我耳朵長點。
”李向南笑笑,“賣一把能掙多少錢?” “五毛。
” “那一天賣上二十把,就掙十塊了?” “不行,在咱們古陵賣不動。
” “是産菜刀的太多。
你不會去外縣、外省?” “有時候也出去。
不過出去跑花銷也大,弄不好也不合算。
” “鐵器廠承包了嗎?” “他們正計劃着承包呢。
” 李向南點點頭又往前走,小莉在人流中跟着。
想到自己在“監視”、“跟梢”縣委書記,分外有趣。
這是個眼睛眯縫得有點睜不開的賣涼粉老頭,圍着個藍布系腰,坐在小闆凳上,看人總要仰起頭來吃力地睜着眼。
“您一天能賣多少涼粉啊?”李向南站住問道。
老頭正在把旋成細條的涼粉水淋滑溜地抓到一個個碗裡,又灑上點黃瓜絲,他打量着看了看李向南:“十斤粉面的。
”他低下頭,一邊回答一邊繼續在矮方桌上擺布着他的營生。
“您這是多少錢一碗?” “一毛八。
” “那您一天能掙二十塊,發财了。
” “掙不下。
”老頭不高興地說,“下”字拖得特别長,還帶拐彎的。
“我給您算了,您這一斤粉面起碼出十斤涼粉,是吧?” “出不了。
” “我做過,您還騙我?”李向南一笑。
“頂多也就是十斤。
” “您這一碗也就是半斤涼粉。
” “可不止。
” “我的眼沒錯,”李向南又風趣地笑笑,“要不我旁邊拿把秤來稱稱好不好?保不住半斤還差一半兩呢!” “看來您是懂行。
” “您這一斤粉面出十斤涼粉,賣二十碗,就是三塊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