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林彪一個人在寬大而樸素的房間裡踱來踱去。
窗戶拉着一層薄薄的紗簾,窗外是安安靜靜的院落。
毛家灣籠罩着一種日常的又是肅穆的安靜。
他走走停停,背着手站立一下,他在尋找自己的思路。
從10月9日開始,毛澤東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各大軍區負責人、各省市自治區黨委負責人、中央各部委黨組織的負責人都出席了會議。
這個會議是以“批判資産階級反動路線”為中心内容的。
會議原定開七天,現在拉開架勢,已經開了十幾天。
他看了一下桌上的台曆,今天是1966年10月24日,明天,10月25日,他作為黨的副統帥和毛澤東确立的接班人,要在這個中央工作會議上講話。
他此刻要完成的任務是,準備自己的講話提綱。
他從來隻讓秘書準備基本材料,講話内容都是他親自拟定。
這也像指揮一場戰争一樣,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他站定在房間中央,再一次感覺自己面對的一切。
房間裡非常樸素、簡潔,四壁雪白,幹幹淨淨,隻有寫字台、幾把不多的椅子和一個沙發。
在一面牆壁上,挂着一張毛澤東坐在藤椅中的照片,在寫字台上放着一個地球儀。
除此之外,再沒有任何裝飾的東西來幹擾他肅靜的思想。
他又在屋裡走動了一下,覺得屋内稍有點冷熱不均。
看了看牆上的溫度計和寫字台上的溫度計,都穩穩地指着攝氏21度,這正是他所要求的室溫。
又看了看白色的紗窗簾,沒有一絲浮動。
溫度很平穩,空氣很平穩,他的心态也逐漸平穩下來。
他對這個世界,總是既在其中又在其外。
他從來覺得自己是一個單刀直入世界、又脫離這個世界的人物。
過去作戰時,他以戰争為自己的生活。
對于世上其他争鬥,他都隔着帏幕稀薄地觀看。
現在,處在和平時期的政治鬥争中,他也單刀直入思維簡捷地緊緊把握與政治鬥争直接關連的大脈絡。
不管這個世界多麼花紅柳綠繁喧多樣,也不管各種各樣的事情如何千頭萬緒,他總是去繁就簡,抓住那些與他行動相關連的最簡單、最重要的事情,其餘的聽任這個世界汪洋大海、恣肆泛濫。
一個人沒有精力去觀察世界的方方面面。
一個真正成就大事的人,要簡捷地盯住那些與自己行為相關的為數不多的事情。
看到世上有很多人漫天轟炸一樣盲目地撲騰,他常常輕蔑地搖搖頭。
他在屋裡慢慢走了幾步,停住,覺出自己身體的幹瘦和輕飄,也覺出自己身體的衰弱。
他覺得自己像一隻鷹鹫,在空中飛翔時遮天蓋地,在地上沒有多少重量,甚至有些輕飄。
自己的臉也是鷹鹫的感覺,他有一隻鷹鈎鼻,有一雙銳利的鷹眼,顴骨凸起、兩頰下陷也像鷹一樣陰沉有力。
他經常像鷹一樣停在高高的懸崖上一動不動,俯瞰世界。
他眯眼打量這個世界的目光,和兩眼之間鼻子這一部分那種向前用力的感覺,也像鷹嘴一樣,這常常是一種并不壞的感覺。
他不需要像毛澤東那樣恣肆地暢遊長江、巡視南國,氣勢澎湃地做各種講話,也不需要像周恩來那樣五洲四海地飛行,日理萬機地忙碌,更不需要像江青這樣激昂慷慨、飛揚跋扈、上緊發條地緊張開拓。
他就是安安靜靜一坐,偶爾站起來走一走,依然沉澱出一種安靜。
當一個人精力不過剩時,隻要你善于休養生息,反而可以進入非常簡潔明白的精神狀态。
他在軟椅上慢慢坐下了,整個房間肅靜而又空洞。
他喜歡肅靜和空洞的環境,常常在這種環境中完成必不可少的重大思索。
他拿起一摞白紙放在膝頭,拿起一支粗自來水筆,開始做獨特的構思工作。
他先在一張紙上寫了一行大字“10月25日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這是他要完成的總題目。
他把這張紙順手飄在地上。
又在第二張紙上寫上“1966年8月13日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他把這張紙也飄落在地上。
自己曾在1966年8月13日中央工作會議上做過一個關于文化大革命的重要講話,這個講話已經作為現在的會議文件印發給了與會成員。
他提醒自己過去曾經做過的講話,要在那個基礎上有深入,有提高,有前進。
他又在一張紙上寫下一行字“把舊世界打得落花流水”,這其實是這次中央會議上印發的參考材料之(四),講的是紅衛兵破四舊的豐功偉績。
這個材料實際上是他事先讓謝富治準備的。
他把這張白紙也飄落在地上,這也是自己準備講話要面對的基本情況。
他又在第四張紙上寫了“關于國務院文教各部門紅衛兵查抄五類分子家庭的簡況、簡報”,這是這次會議上印發的參考材料之(五)。
他把這張白紙也飄落在地上,這也是他在準備講話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的基本情況。
然後,他又在一張白紙上寫上“陳伯達:《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中的兩條路線──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他把這張白紙也飄落在地上。
這是前幾天,10月16日
窗戶拉着一層薄薄的紗簾,窗外是安安靜靜的院落。
毛家灣籠罩着一種日常的又是肅穆的安靜。
他走走停停,背着手站立一下,他在尋找自己的思路。
從10月9日開始,毛澤東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各大軍區負責人、各省市自治區黨委負責人、中央各部委黨組織的負責人都出席了會議。
這個會議是以“批判資産階級反動路線”為中心内容的。
會議原定開七天,現在拉開架勢,已經開了十幾天。
他看了一下桌上的台曆,今天是1966年10月24日,明天,10月25日,他作為黨的副統帥和毛澤東确立的接班人,要在這個中央工作會議上講話。
他此刻要完成的任務是,準備自己的講話提綱。
他從來隻讓秘書準備基本材料,講話内容都是他親自拟定。
這也像指揮一場戰争一樣,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他站定在房間中央,再一次感覺自己面對的一切。
房間裡非常樸素、簡潔,四壁雪白,幹幹淨淨,隻有寫字台、幾把不多的椅子和一個沙發。
在一面牆壁上,挂着一張毛澤東坐在藤椅中的照片,在寫字台上放着一個地球儀。
除此之外,再沒有任何裝飾的東西來幹擾他肅靜的思想。
他又在屋裡走動了一下,覺得屋内稍有點冷熱不均。
看了看牆上的溫度計和寫字台上的溫度計,都穩穩地指着攝氏21度,這正是他所要求的室溫。
又看了看白色的紗窗簾,沒有一絲浮動。
溫度很平穩,空氣很平穩,他的心态也逐漸平穩下來。
他對這個世界,總是既在其中又在其外。
他從來覺得自己是一個單刀直入世界、又脫離這個世界的人物。
過去作戰時,他以戰争為自己的生活。
對于世上其他争鬥,他都隔着帏幕稀薄地觀看。
現在,處在和平時期的政治鬥争中,他也單刀直入思維簡捷地緊緊把握與政治鬥争直接關連的大脈絡。
不管這個世界多麼花紅柳綠繁喧多樣,也不管各種各樣的事情如何千頭萬緒,他總是去繁就簡,抓住那些與他行動相關連的最簡單、最重要的事情,其餘的聽任這個世界汪洋大海、恣肆泛濫。
一個人沒有精力去觀察世界的方方面面。
一個真正成就大事的人,要簡捷地盯住那些與自己行為相關的為數不多的事情。
看到世上有很多人漫天轟炸一樣盲目地撲騰,他常常輕蔑地搖搖頭。
他在屋裡慢慢走了幾步,停住,覺出自己身體的幹瘦和輕飄,也覺出自己身體的衰弱。
他覺得自己像一隻鷹鹫,在空中飛翔時遮天蓋地,在地上沒有多少重量,甚至有些輕飄。
自己的臉也是鷹鹫的感覺,他有一隻鷹鈎鼻,有一雙銳利的鷹眼,顴骨凸起、兩頰下陷也像鷹一樣陰沉有力。
他經常像鷹一樣停在高高的懸崖上一動不動,俯瞰世界。
他眯眼打量這個世界的目光,和兩眼之間鼻子這一部分那種向前用力的感覺,也像鷹嘴一樣,這常常是一種并不壞的感覺。
他不需要像毛澤東那樣恣肆地暢遊長江、巡視南國,氣勢澎湃地做各種講話,也不需要像周恩來那樣五洲四海地飛行,日理萬機地忙碌,更不需要像江青這樣激昂慷慨、飛揚跋扈、上緊發條地緊張開拓。
他就是安安靜靜一坐,偶爾站起來走一走,依然沉澱出一種安靜。
當一個人精力不過剩時,隻要你善于休養生息,反而可以進入非常簡潔明白的精神狀态。
他在軟椅上慢慢坐下了,整個房間肅靜而又空洞。
他喜歡肅靜和空洞的環境,常常在這種環境中完成必不可少的重大思索。
他拿起一摞白紙放在膝頭,拿起一支粗自來水筆,開始做獨特的構思工作。
他先在一張紙上寫了一行大字“10月25日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這是他要完成的總題目。
他把這張紙順手飄在地上。
又在第二張紙上寫上“1966年8月13日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他把這張紙也飄落在地上。
自己曾在1966年8月13日中央工作會議上做過一個關于文化大革命的重要講話,這個講話已經作為現在的會議文件印發給了與會成員。
他提醒自己過去曾經做過的講話,要在那個基礎上有深入,有提高,有前進。
他又在一張紙上寫下一行字“把舊世界打得落花流水”,這其實是這次中央會議上印發的參考材料之(四),講的是紅衛兵破四舊的豐功偉績。
這個材料實際上是他事先讓謝富治準備的。
他把這張白紙也飄落在地上,這也是自己準備講話要面對的基本情況。
他又在第四張紙上寫了“關于國務院文教各部門紅衛兵查抄五類分子家庭的簡況、簡報”,這是這次會議上印發的參考材料之(五)。
他把這張白紙也飄落在地上,這也是他在準備講話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的基本情況。
然後,他又在一張白紙上寫上“陳伯達:《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中的兩條路線──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他把這張白紙也飄落在地上。
這是前幾天,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