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米一二,中間再隔道牆,“一二牆”(單磚牆)就夠了,内寬整四米。
一半是兩米寬的廚房,一半是兩米寬的門廳,放上一對沙發,多像樣。
自己原來的房子套在裡面,正兒八經成卧室了。
來了客人不用往裡讓了,他在卧室裡藏放什麼東西也不怕别人看見了。
這一蓋,大院裡頭一号,可這料就還差得多了,簡直不敢想了。
怕什麼?咬咬牙,再攢上兩三年。
他早出晚歸,跑來跑去,一塊磚、一根木條地往家叼東西。
有時被建築工地的人認出來了:你怎麼又來了?他便一副苦相乞憐求人。
刮風下雨,他淋得像個落水的灰老鼠。
他的三角眼這兒瞅瞅那兒瞅瞅,看見沒人,就把修路工放在路邊的一塊兩米長的木闆夾到了自行車後座上,一溜煙往家騎。
拐彎被路邊郵筒挂着,摔得鼻青臉腫。
掉了兩顆門牙,連血帶牙吐到地上,抹了一把,回頭張望一下有無追兵,又推着車跛着走了幾步,一咬牙騎上了。
大院裡廁所的牆斜了,快坍塌了,修繕隊運來磚修,他上去和人拉話,還熱心地送壺開水過去。
中午,熱炎炎的大院裡人們都躲在家裡,他一瞅沒人,抱上一摞磚就往回走,腳步又急又重,冬冬冬。
左右窗戶裡有沒有人瞅他?不知道。
院裡有人上廁所,停一停。
人走了,他也裝模作樣上廁所,拿着手紙,目不斜視地走進廁所。
看看沒動靜,賊溜溜地再望望,一哈腰抱上十塊磚就往回走。
一塊磚五斤,五十多斤,夠沉的。
可沉得他舒坦。
放下,碼在自家的磚垛上,蓋上爛草袋,然後再看看,能不能去第三次。
天黑了,人們都關燈睡了,他還在自家的門前忙碌着。
這兒已經堆積如山了。
他鑽在山裡整理着。
木闆、木條要一捆捆捆好,要不别人會順手牽羊。
砂子多了,原來的磚池盛不下了,要加高一些。
水泥,家裡的兩口大缸滿了,想了想,在做飯的棚子下用磚又壘了個池子,墊上防潮的油氈,往裡倒。
還有各種東西,鐵絲啦,瓦啦,破帆布啦,席子啦,蓋起房來都有用,都要理好。
左鄰右舍早早晚晚聽他嘩啦嘩啦地折騰忙乎,下大雨了,他更是東捂西蓋。
人淋透了,老婆心疼他,為他撐傘,他吼了:我不用你,快回去給孩兒們做飯,他們吃了還要上學呢。
他的背更駝了,光頭更尖了,腳步更急更重了,眼睛滴溜溜轉更銳利了,有人沒人都要東張西望才能走路了。
大北京城發生了什麼事,他一概不知。
他眼前隻看見一間大房子,紅光燦燦地立着。
可有兩天在廠裡加班沒回家,等一回來傻眼了:南房這一家(東院二号)從沒備過一塊磚,兩天之内竟平地起來兩間新磚房,玻璃門窗锃亮。
莊韬穿東院,(過那倆夾道可真要命。
)過夾院,入西院,和鄰居們點頭招呼。
“莊校長,回來了?”啊,回來了。
“莊校長,您成天夠忙的。
”不忙,不忙,你們更忙。
“莊校長,今兒又去哪兒作報告了?”今天去的人民大學。
他永遠要和這些勞動人民打成一片。
眼前浮現“她”的形象,一個剛調來的英語女教師,三十七八歲,未婚,課講得很好,人們卻對她評價不一,他決定親自考察考察她。
和她一同外出,一個衣衫褴褛的農村姑娘向他們伸出手。
他看看“她”,摸了摸自己口袋:我沒帶錢,你有嗎?“她”打開錢夾:“我沒零的,隻有五塊的。
”好,借我五塊。
他接過錢,放到小姑娘的髒手中,拍拍她的頭:你多大了?從哪兒來?河南?家裡遭災了?不用謝,不用謝。
他和“她”又一起往前走。
你沒有覺得我這樣做怪吧?“沒有。
”你會這樣做嗎?“不會,不過我能理解。
”他心裡看明白了:坦率承認自己不會這樣做,這很誠實;對别人這樣做能理解,表明為人善良,對勞動人民有同情心。
好,他決定了,讓“她”負責英語教研室。
月光下,檐影中,陽台上,還在對話。
“宇宙有多大?” “一百多億光年吧,一光年就是光走一年的距離。
” “我知道,光一秒鐘走三十萬公裡,繞地球赤道七圈半。
宇宙真大啊,你看天上那些星星,有好多要比地球大得多呢。
” “大幾千倍、幾萬倍、幾百萬倍的都有,地球小得很。
” “站在那些星上看地球,就看不見了。
看咱們,更看不見了……” “整個太陽系在宇宙中都微不足道。
” “咱們太渺小了……” 大四合院内,各家住房面積不與人口成正比,而與地位成正比。
東院二号,戶主滕有壽,應屬大院内最有地位的人了,哪個局的幹部處長,一家四口住着東院軒軒敞敞三大間南房。
相鄰着西邊,夾院水龍頭旁,還有一間很大但稍矮的南房——可能過去是這大院主人的庫房吧——也是他家的。
常言道,錢越多越不夠花,同理,房越多越不夠住。
四口人四間房,在大院内寬裕得沒比了,他還嫌不夠住。
兒子要結婚怎麼辦?給兒子兩大間,老兩口住一間,當然不合适。
隻給兒子一間,又太委屈兒子了。
至于那間矮房,是要留着女兒出嫁後回娘家來住住的。
有了,平日看不慣大院的人
一半是兩米寬的廚房,一半是兩米寬的門廳,放上一對沙發,多像樣。
自己原來的房子套在裡面,正兒八經成卧室了。
來了客人不用往裡讓了,他在卧室裡藏放什麼東西也不怕别人看見了。
這一蓋,大院裡頭一号,可這料就還差得多了,簡直不敢想了。
怕什麼?咬咬牙,再攢上兩三年。
他早出晚歸,跑來跑去,一塊磚、一根木條地往家叼東西。
有時被建築工地的人認出來了:你怎麼又來了?他便一副苦相乞憐求人。
刮風下雨,他淋得像個落水的灰老鼠。
他的三角眼這兒瞅瞅那兒瞅瞅,看見沒人,就把修路工放在路邊的一塊兩米長的木闆夾到了自行車後座上,一溜煙往家騎。
拐彎被路邊郵筒挂着,摔得鼻青臉腫。
掉了兩顆門牙,連血帶牙吐到地上,抹了一把,回頭張望一下有無追兵,又推着車跛着走了幾步,一咬牙騎上了。
大院裡廁所的牆斜了,快坍塌了,修繕隊運來磚修,他上去和人拉話,還熱心地送壺開水過去。
中午,熱炎炎的大院裡人們都躲在家裡,他一瞅沒人,抱上一摞磚就往回走,腳步又急又重,冬冬冬。
左右窗戶裡有沒有人瞅他?不知道。
院裡有人上廁所,停一停。
人走了,他也裝模作樣上廁所,拿着手紙,目不斜視地走進廁所。
看看沒動靜,賊溜溜地再望望,一哈腰抱上十塊磚就往回走。
一塊磚五斤,五十多斤,夠沉的。
可沉得他舒坦。
放下,碼在自家的磚垛上,蓋上爛草袋,然後再看看,能不能去第三次。
天黑了,人們都關燈睡了,他還在自家的門前忙碌着。
這兒已經堆積如山了。
他鑽在山裡整理着。
木闆、木條要一捆捆捆好,要不别人會順手牽羊。
砂子多了,原來的磚池盛不下了,要加高一些。
水泥,家裡的兩口大缸滿了,想了想,在做飯的棚子下用磚又壘了個池子,墊上防潮的油氈,往裡倒。
還有各種東西,鐵絲啦,瓦啦,破帆布啦,席子啦,蓋起房來都有用,都要理好。
左鄰右舍早早晚晚聽他嘩啦嘩啦地折騰忙乎,下大雨了,他更是東捂西蓋。
人淋透了,老婆心疼他,為他撐傘,他吼了:我不用你,快回去給孩兒們做飯,他們吃了還要上學呢。
他的背更駝了,光頭更尖了,腳步更急更重了,眼睛滴溜溜轉更銳利了,有人沒人都要東張西望才能走路了。
大北京城發生了什麼事,他一概不知。
他眼前隻看見一間大房子,紅光燦燦地立着。
可有兩天在廠裡加班沒回家,等一回來傻眼了:南房這一家(東院二号)從沒備過一塊磚,兩天之内竟平地起來兩間新磚房,玻璃門窗锃亮。
莊韬穿東院,(過那倆夾道可真要命。
)過夾院,入西院,和鄰居們點頭招呼。
“莊校長,回來了?”啊,回來了。
“莊校長,您成天夠忙的。
”不忙,不忙,你們更忙。
“莊校長,今兒又去哪兒作報告了?”今天去的人民大學。
他永遠要和這些勞動人民打成一片。
眼前浮現“她”的形象,一個剛調來的英語女教師,三十七八歲,未婚,課講得很好,人們卻對她評價不一,他決定親自考察考察她。
和她一同外出,一個衣衫褴褛的農村姑娘向他們伸出手。
他看看“她”,摸了摸自己口袋:我沒帶錢,你有嗎?“她”打開錢夾:“我沒零的,隻有五塊的。
”好,借我五塊。
他接過錢,放到小姑娘的髒手中,拍拍她的頭:你多大了?從哪兒來?河南?家裡遭災了?不用謝,不用謝。
他和“她”又一起往前走。
你沒有覺得我這樣做怪吧?“沒有。
”你會這樣做嗎?“不會,不過我能理解。
”他心裡看明白了:坦率承認自己不會這樣做,這很誠實;對别人這樣做能理解,表明為人善良,對勞動人民有同情心。
好,他決定了,讓“她”負責英語教研室。
月光下,檐影中,陽台上,還在對話。
“宇宙有多大?” “一百多億光年吧,一光年就是光走一年的距離。
” “我知道,光一秒鐘走三十萬公裡,繞地球赤道七圈半。
宇宙真大啊,你看天上那些星星,有好多要比地球大得多呢。
” “大幾千倍、幾萬倍、幾百萬倍的都有,地球小得很。
” “站在那些星上看地球,就看不見了。
看咱們,更看不見了……” “整個太陽系在宇宙中都微不足道。
” “咱們太渺小了……” 大四合院内,各家住房面積不與人口成正比,而與地位成正比。
東院二号,戶主滕有壽,應屬大院内最有地位的人了,哪個局的幹部處長,一家四口住着東院軒軒敞敞三大間南房。
相鄰着西邊,夾院水龍頭旁,還有一間很大但稍矮的南房——可能過去是這大院主人的庫房吧——也是他家的。
四口人四間房,在大院内寬裕得沒比了,他還嫌不夠住。
兒子要結婚怎麼辦?給兒子兩大間,老兩口住一間,當然不合适。
隻給兒子一間,又太委屈兒子了。
至于那間矮房,是要留着女兒出嫁後回娘家來住住的。
有了,平日看不慣大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