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的樹幹也和自己連着,還感到樹根,樹根下的大地。
這棵大樹是從地裡鑽出來的,現在托着他。
他突然感到一種沖動,他看見爺爺在下面走,奶奶在下面走,左鄰右舍的人在下面走。
他大聲喊叫起來,有一種快感。
他不叫他們爺爺,奶奶,叔叔,嬸嬸,而叫他們名字——他從未這樣叫過他們。
他們在下面驚慌地四處張望,及至他們都仰起頭時,他發現爺爺的臉都變白了。
下來。
爺爺喊着,不敢發怒,怕吓着他。
他不下,格格地笑着,最後還是下來了。
爺爺伸出雙手接他,一下把他抱下來。
爺爺是強健的。
他能種地,能擔糞,喝酒能喝一斤,吃肉也是一斤,罵人能罵一上午,前村後村都聽見。
爺爺的爺爺,聽說是從安徽跑來的,逃難,他的鐵掌能劈斷青石闆。
自己的血液中留下了父輩強悍的遺傳基因。
回到家,先打開信箱,還是沒有電報。
他着急了。
前天晚上妻子領着兒子坐火車回上海老家了,昨天下午兩點鐘就該抵達。
如果有人接站,三點鐘就可以到父母家。
不順利,把沿途上下公共汽車、換車的麻煩都一一考慮在内,三點半也能到了。
拉拉家常,安頓安頓,半個小時——四點整。
然後出來打電報,到郵局兩站地,不坐車二十分鐘也到了,四點二十分。
十分鐘,最多二十分,就把電報打了,四點四十分。
按規定,電報六小時就該送到家中,也就是昨夜十點四十分該收到電報:“平安”。
他才能放心,才能松口氣。
可昨晚等到半夜也沒收到,不平不安地睡了下去。
今早七點離家前,還是未見郵遞員來。
現在,中午一點多了,信箱裡依舊空空如也。
到底怎麼了,妻子忘了打電報?不會,她知道他萬事愛操心的毛病。
退一萬步,她昨天下午忘打了,晚上還想不起來?郵局出故障了?地址打錯了?郵遞員送錯了?都有可能。
兒子在火車上突然高燒,半途下車緊急搶救?兒子走前除了稍有點咳嗽,并沒什麼不适啊。
火車出事故了,中途停車,兒子跑下去玩,妻子沒看緊,開車鈴響了,找不見他了。
隻好再等下一趟?如果妻子上車後才發現兒子丢了,那就更可怕了。
莫非妻子病了? 該弄中飯了。
拉冰箱,關冰箱,什麼也沒拿出來,隻看見裡面燈亮了,碗碗罐罐的挺多。
劃火點着煤氣竈,炒菜?煮挂面?做湯?吃什麼?味精瓶下壓着一頁紙,那是自己預定的食譜:面包,方便面,煎雞蛋。
左邊坐水,右邊熱炒鍋。
别心不在焉了,弄飯吧,下午還有事。
看看表,已經一點四十五分。
這不是,敲門,人來了。
先進來的是冬平。
她這些天常來找自己,弄得妻子都嫉妒了。
你還沒吃飯?她問。
吃什麼?我來幫你。
她向後攏了一下頭發,多年前那濃密的黑發曾不止一次地撩在他臉上,此刻又散發着撩人的香氣。
隻煎雞蛋?這水做什麼,你怎麼有些心不在焉?冬平瞅着他。
他笑了,漂亮女性的出現分散了他的焦慮。
又進來的是中學同學郭策,心理學家,沒說兩句話也發現了他的心神不定。
面對客人的疑惑,他隻好如實說了。
郭策一笑:你太婆婆媽媽了。
從北京到上海,坐火車能出什麼事?正在煎雞蛋的冬平扭過頭來很有趣地看着自己。
我這個人是很矛盾,好像兩個人。
有時是個最牽腸挂肚的人,有時倒挺看得透,隻做大文章,什麼都不怕。
你搞理論行,搞政治不行。
郭策說道。
可能吧。
孫子講:“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
凡此五者,将之過也,用兵之災也。
覆軍殺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你看,過于愛民,會多受困擾,都成不了大軍事家。
搞政治,搞軍事,要有點冷酷,什麼都丢得下才行。
像曹操,劉邦,大家風度。
我可能不行。
他心中卻說:現在沒讓我搞政治,真讓我搞,肯定比許多人搞得漂亮。
生性善良隻造成為人品格;搞政治依靠的是洞察形勢,估計力量,權衡對比,抉擇策略的智慧。
快吃飯吧。
冬平把煎好的雞蛋、煮好的方便面連同面包放到他面前,又洗了兩個西紅柿,切成片,碼成一盤,灑上白糖:“沒有蔬菜不行。
”最不愛幹家務的她,現在卻非常有興緻地做着這些。
郭策稍有些不自在:陳曉時,快點吃,該走了。
冬平很閑散地站在竈前煎雞蛋,蛋青鼓起一個個黃白色的透明泡,像圈柔和的風暈圍着金黃的圓月。
油叽叽叽地輕聲唱着,月暈越來越白,把雞蛋翻個個兒,嘩一陣爆響,又變成叽叽叽的歡唱。
她周身很放松,動作很從容,用菜鏟有一下沒一下地撥着雞蛋,感覺着自己眼裡漾出的微笑。
做個女人,在明明亮亮的廚房裡給自己所愛的男人做點菜,也會有一種幸福感呢。
你們說,真不會出事?陳曉時仍在不安。
忽聽樓下高喊:電報,陳曉時的電報。
他放下筷子就下樓,拿到了:“平安”。
舒了口氣。
對妻子的牽挂頓時化為惱火:你這是幹什麼?折磨人。
可一回屋裡,面對着客人,火也就過去了。
咱們準備開拔,舌戰群儒。
他從小好強,總想攀高。
院前這棵樹已經爬過了,不感興趣了。
河邊還有一棵更高得多的大樹,很粗,幾個人也抱不過來。
樹皮有許多疙瘩,裂縫,窟窿。
它略有些傾斜地伸直着身軀,巨大的樹冠高高罩在河的上空,周圍幾個村沒有一個人敢爬上去。
他那時還小,六七歲,卻不怕。
往上爬,河邊圍簇着許多小朋友,有的咬着手指頭,緊張得喘不過氣來。
他抓住樹上的疙瘩,裂縫,腳小心翼翼地探着、踩着一個個凸出的地方,慢慢向上爬。
很多地方隻能上,不能下——他有幾次想退下來,改變一下向上的路線,發現無
這棵大樹是從地裡鑽出來的,現在托着他。
他突然感到一種沖動,他看見爺爺在下面走,奶奶在下面走,左鄰右舍的人在下面走。
他大聲喊叫起來,有一種快感。
他不叫他們爺爺,奶奶,叔叔,嬸嬸,而叫他們名字——他從未這樣叫過他們。
他們在下面驚慌地四處張望,及至他們都仰起頭時,他發現爺爺的臉都變白了。
下來。
爺爺喊着,不敢發怒,怕吓着他。
他不下,格格地笑着,最後還是下來了。
爺爺伸出雙手接他,一下把他抱下來。
爺爺是強健的。
他能種地,能擔糞,喝酒能喝一斤,吃肉也是一斤,罵人能罵一上午,前村後村都聽見。
爺爺的爺爺,聽說是從安徽跑來的,逃難,他的鐵掌能劈斷青石闆。
自己的血液中留下了父輩強悍的遺傳基因。
回到家,先打開信箱,還是沒有電報。
他着急了。
前天晚上妻子領着兒子坐火車回上海老家了,昨天下午兩點鐘就該抵達。
如果有人接站,三點鐘就可以到父母家。
不順利,把沿途上下公共汽車、換車的麻煩都一一考慮在内,三點半也能到了。
拉拉家常,安頓安頓,半個小時——四點整。
然後出來打電報,到郵局兩站地,不坐車二十分鐘也到了,四點二十分。
十分鐘,最多二十分,就把電報打了,四點四十分。
按規定,電報六小時就該送到家中,也就是昨夜十點四十分該收到電報:“平安”。
他才能放心,才能松口氣。
可昨晚等到半夜也沒收到,不平不安地睡了下去。
今早七點離家前,還是未見郵遞員來。
現在,中午一點多了,信箱裡依舊空空如也。
到底怎麼了,妻子忘了打電報?不會,她知道他萬事愛操心的毛病。
退一萬步,她昨天下午忘打了,晚上還想不起來?郵局出故障了?地址打錯了?郵遞員送錯了?都有可能。
兒子在火車上突然高燒,半途下車緊急搶救?兒子走前除了稍有點咳嗽,并沒什麼不适啊。
火車出事故了,中途停車,兒子跑下去玩,妻子沒看緊,開車鈴響了,找不見他了。
隻好再等下一趟?如果妻子上車後才發現兒子丢了,那就更可怕了。
莫非妻子病了? 該弄中飯了。
拉冰箱,關冰箱,什麼也沒拿出來,隻看見裡面燈亮了,碗碗罐罐的挺多。
劃火點着煤氣竈,炒菜?煮挂面?做湯?吃什麼?味精瓶下壓着一頁紙,那是自己預定的食譜:面包,方便面,煎雞蛋。
左邊坐水,右邊熱炒鍋。
别心不在焉了,弄飯吧,下午還有事。
看看表,已經一點四十五分。
這不是,敲門,人來了。
先進來的是冬平。
她這些天常來找自己,弄得妻子都嫉妒了。
你還沒吃飯?她問。
吃什麼?我來幫你。
她向後攏了一下頭發,多年前那濃密的黑發曾不止一次地撩在他臉上,此刻又散發着撩人的香氣。
隻煎雞蛋?這水做什麼,你怎麼有些心不在焉?冬平瞅着他。
他笑了,漂亮女性的出現分散了他的焦慮。
又進來的是中學同學郭策,心理學家,沒說兩句話也發現了他的心神不定。
面對客人的疑惑,他隻好如實說了。
郭策一笑:你太婆婆媽媽了。
從北京到上海,坐火車能出什麼事?正在煎雞蛋的冬平扭過頭來很有趣地看着自己。
我這個人是很矛盾,好像兩個人。
有時是個最牽腸挂肚的人,有時倒挺看得透,隻做大文章,什麼都不怕。
你搞理論行,搞政治不行。
郭策說道。
可能吧。
孫子講:“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
凡此五者,将之過也,用兵之災也。
覆軍殺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你看,過于愛民,會多受困擾,都成不了大軍事家。
搞政治,搞軍事,要有點冷酷,什麼都丢得下才行。
像曹操,劉邦,大家風度。
我可能不行。
他心中卻說:現在沒讓我搞政治,真讓我搞,肯定比許多人搞得漂亮。
生性善良隻造成為人品格;搞政治依靠的是洞察形勢,估計力量,權衡對比,抉擇策略的智慧。
快吃飯吧。
冬平把煎好的雞蛋、煮好的方便面連同面包放到他面前,又洗了兩個西紅柿,切成片,碼成一盤,灑上白糖:“沒有蔬菜不行。
”最不愛幹家務的她,現在卻非常有興緻地做着這些。
郭策稍有些不自在:陳曉時,快點吃,該走了。
冬平很閑散地站在竈前煎雞蛋,蛋青鼓起一個個黃白色的透明泡,像圈柔和的風暈圍着金黃的圓月。
油叽叽叽地輕聲唱着,月暈越來越白,把雞蛋翻個個兒,嘩一陣爆響,又變成叽叽叽的歡唱。
她周身很放松,動作很從容,用菜鏟有一下沒一下地撥着雞蛋,感覺着自己眼裡漾出的微笑。
做個女人,在明明亮亮的廚房裡給自己所愛的男人做點菜,也會有一種幸福感呢。
你們說,真不會出事?陳曉時仍在不安。
忽聽樓下高喊:電報,陳曉時的電報。
他放下筷子就下樓,拿到了:“平安”。
舒了口氣。
對妻子的牽挂頓時化為惱火:你這是幹什麼?折磨人。
可一回屋裡,面對着客人,火也就過去了。
咱們準備開拔,舌戰群儒。
他從小好強,總想攀高。
院前這棵樹已經爬過了,不感興趣了。
河邊還有一棵更高得多的大樹,很粗,幾個人也抱不過來。
樹皮有許多疙瘩,裂縫,窟窿。
它略有些傾斜地伸直着身軀,巨大的樹冠高高罩在河的上空,周圍幾個村沒有一個人敢爬上去。
他那時還小,六七歲,卻不怕。
往上爬,河邊圍簇着許多小朋友,有的咬着手指頭,緊張得喘不過氣來。
他抓住樹上的疙瘩,裂縫,腳小心翼翼地探着、踩着一個個凸出的地方,慢慢向上爬。
很多地方隻能上,不能下——他有幾次想退下來,改變一下向上的路線,發現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