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關燈
兩個人又見面了。

     李向南沉郁地笑了笑,看了看那邊熱鬧的客廳。

    你爸爸那兒人太多,我說不上什麼話。

    顧恒要回省裡,自己來看望一下省委書記,但這兒高朋滿座。

    他這晚輩下屬,現在又灰秃秃的,隻能靠邊了。

     小莉走過去砰地關上房門,又回到折疊椅上坐下。

    這是她的房間,她又随便又自在,說着話,翻着畫報,磕着瓜子。

    你今天露個面,算是給他送了行就可以了,他不會和你多說什麼。

    這麼大的嫌他能不避避?他得當省委書記啊。

    你現在打算怎麼辦? 我?縣裡,你爸爸是不讓我回了,調查組已經開始調查我了,看來,最近我還得留在北京。

     我問的是你的打算。

     我的打算?……想找幾個最知心的朋友好好談談,全盤考慮考慮。

    他知道這句話說得還算聰明。

     小莉眼睛閃了閃:我算一個嗎? 你?當然算一個。

     我再介紹你認識幾個現代派的朋友,好嗎? 理智的支撐一松弛,屈辱感就像黑夜中的浪濤一個個壓下來,難以透氣。

    那天在調查組面前,明明覺得他們對自己不善,自己還要表現得那樣信任尊敬,把他們當“親人”,明明看出那位組長專會做官樣文章,是個很平庸的幹部,提的問題又那樣令人難以忍受,自己還要夾着尾巴,小學生一樣謙謹回答他。

    幾個黑色的大齒輪絞着自己的心髒。

    路邊的樹是一個個呆呆的問号,冬天火爐子外面要罩一個黑灰的洋鐵皮外殼,自己從不想穿太緊身的衣服……牙齒咬得格格響。

     她把李向南領到饒小男家了。

    她既要讓饒小男見識見識“她的”李向南,也要讓李向南見識見識她“過去的”饒小男。

     李向南的名氣、體貌、氣質形成對饒小男的壓力;饒小男因在自己家中,周圍有幾個簇擁者又獲得心理優勢。

    兩個男人都因為小莉而有點微妙的潛對峙。

    經過了一番客氣友好又有些不自然的閑聊,他關心一下你的改革啦,處境啦,你詢問他一些文藝評論的情況了,在大學任教的情況了。

    人人隻關心自己半徑内的事情,可人人先要從關心對方的客套開始。

    兩圓相切,漸漸便看清了共同關心的部分,談話便真格熱烈起來。

    陌生感消失了,潛對峙則化入激烈的談鋒中,使之更尖銳。

    都要保持自己的優勢,但李向南還懷着想聽聽對方見解、開闊一下思想的目的,所以采取了寬厚沉穩的風度,饒小男則更顯出激烈,慷慨陳詞,像隻好鬥的公雞。

     他的思想有如鋒刃劃豆腐,橫一下豎一下,銳利無情。

     好一塊又白又嫩的大豆腐放在面前,任他宰割。

     你的人生觀是什麼?政治事業,精忠報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懷才不遇,仗劍長嘯,壯懷激烈,一套中國的傳統文化。

    你的價值觀是什麼?不過是千古留芳,百世留名,說得再難聽點,衣錦歸鄉,耀祖榮宗這類意識也少不了。

    不承認?看看你們這幫知青,要是當了官,出了名,就都想回插隊的地方看看了,回母校看看了。

    那不是衣錦歸鄉?還是傳統文化。

    你自我完善的人格标準是什麼?諸葛亮,屈原,再加上管仲,鮑叔牙,韓非子,樂毅,還有什麼?都是一套中國傳統賢臣人格。

    這種人格值什麼錢?“文化大革命”把一些老幹部整得那麼慘,他們也不敢抱怨,臨死還希望能見偉大領袖一面,簡直是愚忠。

    中國不打碎這一套,一百年沒出路。

    “文化大革命”為什麼能搞起來,毛澤東一個人能造成這麼大浩劫?全靠傳統觀念做幫兇。

    那時的幹部要有十分之一像我饒小男這樣“肆無忌憚”,曆史就是另一個樣子了。

    你翻翻曆史,你的那些思想觀念哪一條不在曆史中找到原型?這次你要在政治上被打趴下了,再看看你的心理吧,悲悲壯壯,和屈原、嶽飛差不了多少。

    我相信你不會有什麼新貨色。

    想想吧,連你這樣的改革家都沒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可悲不可悲?我對中國現狀沒什麼樂觀,我滿眼都是幻滅感、危機感。

    中國人沒有危機感、幻滅感——隻有魯迅真正有——是最大的可悲。

     “李向南,坦率說,别看社會上有人擁護你,有人反對你,你像個新聞人物,我們大學裡就有許多大學生崇拜你,可我根本不把你看在眼裡。

    中國的希望根本不在你們身上。

    說句難聽話,你們是被傳統文化做了閹割術的,已經毫無個性。

    ” 是男人對男人的惡意?是現代派對傳統派的蔑視?是宰割他人的快感?是表現自我的沖動?這話說出口太痛快了。

     李向南費很大力,才把一口唾沫咕咚咽下喉嚨。

    他想說:你們可以無比的徹底解放,可是,你們現在能這樣肆無忌憚地說話,卻要靠我們這些看來很不徹底的實幹家上上下下為你們開出一個局面。

    沒了我們拱着前進,平衡出這樣一個現狀,你們連一天這樣講話的可能都沒有。

    當我們為曆史前進做最實際的工作時,你們站在我們背上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