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身告辭了。
不在這兒吃飯?不吃了,我還有事。
是不是又有約會?就算是吧。
小一号的她開心地笑着,大一号的她随便笑笑。
她來到百萬莊。
時間到了,她左右張望着。
不耐煩了。
焦急了。
叭地把頭發甩到前面,用手捋着,又翹首朝遠處張望。
再不來,她就走。
回頭,顧曉鷹正迎面走來。
一邊走,一邊用手絹擦着臉。
“你怎麼了?”她吃驚地瞪大眼。
顧曉鷹的手絹上全是血,輕輕在鼻子下方一下下按着。
鼻孔裡塞着一小團被血染紅的紙。
“流鼻血了?” “不是。
”顧曉鷹說着把手絹拿下來,重新折疊一下。
準備再擦。
他的上唇血淋淋地裂着一道口子。
秋平和梁志祥領着四歲的女兒玲玲一踏進婆婆家住的大雜院,滿眼便堵上了髒亂狹陋,像劈面而立的一座垃圾山。
他們硬着頭皮往前走。
秋平心中不動搖,她和梁志祥商量了,看看能不能搬到婆家住一陣,再找房子。
走過一截爛磚牆夾人胳膊肘的窄通道,迎面一家擋住。
矮房,低檐,小門——破汽車上拆下的一個舊鐵門,門前橫一條臭水溝。
往右,又一個破院門,一個小四合院,塞罐頭魚般住着七八家。
七八間爛廚房占滿了院。
他們往左。
拐來拐去,繞過多少家,踮着腳,跨過一片片污水,低着頭,鑽過一根根晾衣繩。
稍微開朗一些,幾間房圍着一棵老榆樹。
“咋今兒有空來了?”婆婆正在門口彎着腰生爐子,濃煙滾滾,喜不疊地拍着身上的灰迎上來,“早起火就滅了,這會兒才得空兒生它。
” “今天是我的夜班,志祥的禮拜。
”秋平拘謹地笑笑,“玲玲,快叫奶奶。
” “喲,玲玲也來啦?”公公也聞聲出來了。
一個退休工人,秃頂老頭。
他笑呵呵地蹲下身抱起玲玲,回頭喊道:“娟子,聾了,你哥你嫂來了。
” 出來的是妹子梁秀娟,二十三四歲,高高挑挑的,俊得像個演員。
“哥。
嫂。
”她叫了一聲,便拍拍手逗着把玲玲從父親懷裡抱過來。
兒子媳婦一回來,便是梁家的大喜慶。
老頭樂,老婆兒樂,大着嗓門在院裡就說開了,笑開了,吆喝開了,敲鑼打鼓開了一台戲。
這陣工作忙不?你爸爸身體好不?一直想去看看他,又怕攪了他的工作和休息,他時間寶貴——我們知道,嗳,娟子他媽,咱們今兒買下肉了嗎?——這是老頭說的。
你們這麼長時間沒來,可把我想壞喽。
這些天我想找你們,有正經事和你們商量。
家裡都好吧?好?甭問,我也知道好。
我們不是去過一回?自家獨院,幹幹淨淨,又是一家子文化人,能不和美嗎?哪像這大雜院。
你們連腳都邁不進來吧?——這是老太婆的話。
秀娟是逗玲玲,玲玲是格格地笑,志祥和秋平是左右看着,不知先回答哪位老人的話好。
老榆樹下幾家都開了門,小院裡熱鬧開了。
梁大叔,兒子兒媳回來了?男男女女都亮着嗓門招呼着。
都知道梁家的兒子有能耐,娶了高幹家的女兒。
知道不:獨門獨院。
梁老頭滿臉放紅光,沖四面啊啊啊地點着頭。
這就是他一輩子的風光。
“來,玲玲,”他從女兒手裡又接過孫女,讓她面向大夥兒,“給大爺大叔們唱個歌,外語的。
” 玲玲看了看人群,轉身趴到爺爺肩上。
她不唱。
人們仍然七嘴八舌贊歎開了:幾歲啦?四歲。
都會唱外國歌了?什麼,會說上百句外語了?真聰明。
看人家的孩子教育得多好。
你不看什麼家庭環境,沒法比。
梁老頭像喝了半斤白幹兒,紅光滿面:“是是,是這理兒。
啥環境培養啥孩子。
那不假。
她姥爺家獨門獨院,橫寬豎敞,又是專管文化的,那家裡的書比咱們幾十家加一塊兒還多得沒比,熏也把孩子熏出來了。
” 滿院熱鬧。
惟有秋平和梁志祥不安。
他們看着家裡唯一的一間房前加蓋的低檐小房,相視了一下。
來之前商量了又商量,決定要下這間堆煤放雜物的小房,收拾一下搬來住。
怎麼和家裡說?就說廠裡要蓋新宿舍了,他們想分一套,可有了住房廠裡就不分,所以先搬到這小房來住,裝個沒房的樣兒。
可現在,看着滿院紅火勁兒,她和他都覺得嘴難張啊。
戲漸漸散了,他們進屋裡坐下。
這是間東房,前面有樹,又蓋了小房,所以挺暗;牆後邊是另一個院子的排水溝,
不在這兒吃飯?不吃了,我還有事。
是不是又有約會?就算是吧。
小一号的她開心地笑着,大一号的她随便笑笑。
她來到百萬莊。
時間到了,她左右張望着。
不耐煩了。
焦急了。
叭地把頭發甩到前面,用手捋着,又翹首朝遠處張望。
再不來,她就走。
回頭,顧曉鷹正迎面走來。
一邊走,一邊用手絹擦着臉。
“你怎麼了?”她吃驚地瞪大眼。
顧曉鷹的手絹上全是血,輕輕在鼻子下方一下下按着。
鼻孔裡塞着一小團被血染紅的紙。
“流鼻血了?” “不是。
”顧曉鷹說着把手絹拿下來,重新折疊一下。
準備再擦。
他的上唇血淋淋地裂着一道口子。
秋平和梁志祥領着四歲的女兒玲玲一踏進婆婆家住的大雜院,滿眼便堵上了髒亂狹陋,像劈面而立的一座垃圾山。
他們硬着頭皮往前走。
秋平心中不動搖,她和梁志祥商量了,看看能不能搬到婆家住一陣,再找房子。
走過一截爛磚牆夾人胳膊肘的窄通道,迎面一家擋住。
矮房,低檐,小門——破汽車上拆下的一個舊鐵門,門前橫一條臭水溝。
往右,又一個破院門,一個小四合院,塞罐頭魚般住着七八家。
七八間爛廚房占滿了院。
他們往左。
拐來拐去,繞過多少家,踮着腳,跨過一片片污水,低着頭,鑽過一根根晾衣繩。
稍微開朗一些,幾間房圍着一棵老榆樹。
“咋今兒有空來了?”婆婆正在門口彎着腰生爐子,濃煙滾滾,喜不疊地拍着身上的灰迎上來,“早起火就滅了,這會兒才得空兒生它。
” “今天是我的夜班,志祥的禮拜。
”秋平拘謹地笑笑,“玲玲,快叫奶奶。
” “喲,玲玲也來啦?”公公也聞聲出來了。
一個退休工人,秃頂老頭。
他笑呵呵地蹲下身抱起玲玲,回頭喊道:“娟子,聾了,你哥你嫂來了。
” 出來的是妹子梁秀娟,二十三四歲,高高挑挑的,俊得像個演員。
“哥。
嫂。
”她叫了一聲,便拍拍手逗着把玲玲從父親懷裡抱過來。
兒子媳婦一回來,便是梁家的大喜慶。
老頭樂,老婆兒樂,大着嗓門在院裡就說開了,笑開了,吆喝開了,敲鑼打鼓開了一台戲。
這陣工作忙不?你爸爸身體好不?一直想去看看他,又怕攪了他的工作和休息,他時間寶貴——我們知道,嗳,娟子他媽,咱們今兒買下肉了嗎?——這是老頭說的。
你們這麼長時間沒來,可把我想壞喽。
這些天我想找你們,有正經事和你們商量。
家裡都好吧?好?甭問,我也知道好。
我們不是去過一回?自家獨院,幹幹淨淨,又是一家子文化人,能不和美嗎?哪像這大雜院。
你們連腳都邁不進來吧?——這是老太婆的話。
秀娟是逗玲玲,玲玲是格格地笑,志祥和秋平是左右看着,不知先回答哪位老人的話好。
老榆樹下幾家都開了門,小院裡熱鬧開了。
梁大叔,兒子兒媳回來了?男男女女都亮着嗓門招呼着。
都知道梁家的兒子有能耐,娶了高幹家的女兒。
知道不:獨門獨院。
梁老頭滿臉放紅光,沖四面啊啊啊地點着頭。
這就是他一輩子的風光。
“來,玲玲,”他從女兒手裡又接過孫女,讓她面向大夥兒,“給大爺大叔們唱個歌,外語的。
” 玲玲看了看人群,轉身趴到爺爺肩上。
她不唱。
人們仍然七嘴八舌贊歎開了:幾歲啦?四歲。
都會唱外國歌了?什麼,會說上百句外語了?真聰明。
看人家的孩子教育得多好。
你不看什麼家庭環境,沒法比。
梁老頭像喝了半斤白幹兒,紅光滿面:“是是,是這理兒。
啥環境培養啥孩子。
那不假。
她姥爺家獨門獨院,橫寬豎敞,又是專管文化的,那家裡的書比咱們幾十家加一塊兒還多得沒比,熏也把孩子熏出來了。
” 滿院熱鬧。
惟有秋平和梁志祥不安。
他們看着家裡唯一的一間房前加蓋的低檐小房,相視了一下。
來之前商量了又商量,決定要下這間堆煤放雜物的小房,收拾一下搬來住。
怎麼和家裡說?就說廠裡要蓋新宿舍了,他們想分一套,可有了住房廠裡就不分,所以先搬到這小房來住,裝個沒房的樣兒。
可現在,看着滿院紅火勁兒,她和他都覺得嘴難張啊。
戲漸漸散了,他們進屋裡坐下。
這是間東房,前面有樹,又蓋了小房,所以挺暗;牆後邊是另一個院子的排水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