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帥的情緣-6
關燈
小
中
大
己在成都的房地産贍養陳毅的二老,實在是以“兒媳”自居了。
胡蘭畦此後未再婚育,收養了妹妹的女兒。
後來到北京工業學院管後勤,曾被錯劃為右派,平反後當了全國政協委員。
晚年在鄧小平支持下,為老年事業貢獻甚多。
國際婦女界談起胡蘭畦,無不欽佩。
(配圖):中年胡蘭畦而陳毅的感情軌迹也是一路坎坷。
他1925年進入國民黨北京市黨部,開展工運、學運和統戰,特别是支持女師大風潮(跟魯迅不謀而合),赢得不少女同學的好感。
一位張小姐向他表白了愛慕,陳毅不知何故謝絕了。
後來那位張女士成了一個“國家主義”者。
經過南昌起義、湘南暴動,陳毅走上井岡山,成為一名幹練的革命領袖。
他1930年任紅22軍軍長時,在江西信豐,娶了當地一位才貌出衆的19歲女學生蕭菊英(朱德的第一位妻子叫蕭菊芳),次年陳毅去開肅反會,歸途遇白匪襲擊,馬死了,人活着,步行繞路回去,不料蕭菊英認為陳毅已死,跳井殉情了。
雖然感人肺腑,可這也太烈女了。
所以奉勸天下烈性男女,聽到愛人之噩耗,即使不能學楊過等上一十六載,起碼等上一十六天還算可以吧。
(另有一說是,蕭菊英遇敵突襲,負傷後跳井)陳毅寫下《憶亡》詩曰:“泉山渺渺汝何之?檢點遺篇幾首詩。
芳影如生随處在,依稀門角見冰姿。
”陳毅親自化裝去嶽父家報信,解放後還請蕭菊英的母親兄弟到上海見面。
可見陳毅待蕭菊英之情深。
1932年,李富春蔡暢夫婦給陳毅介紹了18歲的興國女紅軍賴月明,于重陽佳節洞房花燭。
陳毅當時是江西軍區司令兼政委,指揮6個獨立師和所有地方武裝,卻居然沒錢結婚,還是賴月明借了20塊錢,擺了八桌宴席。
可見當時共産黨多麼廉潔!二人婚後情深意重,卻是聚少離多。
1934年,紅軍長征後,擔任石城縣婦女部長的賴月明照料陳毅的腿傷。
陳毅卻動員她帶頭疏散,回鄉打遊擊。
想到此一去兇多吉少,生離死别,賴月明抓起手槍,要陳毅打死她,陳毅奪槍,要她服從大局。
二人于10月20日,含淚分别。
從此陳毅指揮南方八省遊擊戰争,艱難困苦之狀,可見《梅嶺三章》。
1937年國共合作抗日,陳毅幾次派人尋找賴月明,得知賴月明被捕後為抗拒逼嫁,跳崖自盡了。
陳毅心中翻江倒海,曾寫下一首《興國旅舍》:“興城旅夜倍凄清,破紙窗前透月明。
戰鬥艱難還剩我,阿蒙愧負故人情。
”此詩寫于農曆九月初一,哪裡來的“窗前透月明”?不用孔老師說,誰都可以看出,此詩是對“月明”的懷戀追憶,真摯感人。
1940年,陳毅與胡蘭畦的三年之約差不多到了。
年近不惑的新四軍一支隊司令員陳毅,與18歲的武漢姑娘張茜結婚,白頭到老,生了長子陳昊蘇,次子陳丹淮和老三陳曉魯。
張茜本名張春蘭,陳毅追人家時,苦心經營了一首《贊春蘭》:“小箭含胎初生崗,似是欲綻蕊吐黃。
嬌豔高雅世難受,萬紫千紅妒幽香。
”張茜婚後成為陳毅的得力助手和感情知音。
動蕩的戰鬥歲月裡二人有時吟詩抒懷。
有趣的是,孔老師發現陳老總有一首表達思念張茜的詩是這樣寫的:“足音常在耳間鳴,一路風波夢不成。
漏盡四更天未曉,月明知我此時情。
”詩中又出現了“月明”,大概是想起了賴月明的“在天之靈”,希望前妻能夠理解自己此時的心情吧。
而新四軍幹部朱克靖調侃陳老總的詩卻又寫道:“将軍為何多憔悴?半為蘭畦半為茜。
”大概天下英雄,雖然深情,但難免多情,特别是難忘舊情吧。
(配圖):陳毅張茜結婚照 陳毅20年代是“文學研究會”成員,跟茅盾、周作人、朱自清等人都是一夥的,所以他的生平特别充滿出人意料的“文學性”。
其實賴月明并沒有死,她在戰鬥中失去組織聯系後,流浪乞讨,被父親抓回賣給一個鞋匠,次年鞋匠死了,她找到一位負傷掉隊的紅軍結婚,生下一女二男。
1959年她看到陳毅會見外賓的照片,想去找陳毅,但被丈夫兒女死死攔住。
1972年陳毅逝世,賴月明從生産大隊的喇叭裡聽到陳毅的訃告,焚香遙祭并發去唁電。
讀到陳毅那首《興國旅舍》時,賴月明淚如雨下。
直到1988年,她才到北京會見了全國婦聯主席蔡暢。
1989年春,74歲的賴月明接受了記者采訪,世人才知道陳老總的“月明”還在人間。
而這些,陳毅都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了。
陳老總能文能武,不乏聰明智慧,但因性情直爽,說起話來就有時候精彩,有時候惹禍。
比如
胡蘭畦此後未再婚育,收養了妹妹的女兒。
後來到北京工業學院管後勤,曾被錯劃為右派,平反後當了全國政協委員。
晚年在鄧小平支持下,為老年事業貢獻甚多。
國際婦女界談起胡蘭畦,無不欽佩。
(配圖):中年胡蘭畦而陳毅的感情軌迹也是一路坎坷。
他1925年進入國民黨北京市黨部,開展工運、學運和統戰,特别是支持女師大風潮(跟魯迅不謀而合),赢得不少女同學的好感。
一位張小姐向他表白了愛慕,陳毅不知何故謝絕了。
後來那位張女士成了一個“國家主義”者。
經過南昌起義、湘南暴動,陳毅走上井岡山,成為一名幹練的革命領袖。
他1930年任紅22軍軍長時,在江西信豐,娶了當地一位才貌出衆的19歲女學生蕭菊英(朱德的第一位妻子叫蕭菊芳),次年陳毅去開肅反會,歸途遇白匪襲擊,馬死了,人活着,步行繞路回去,不料蕭菊英認為陳毅已死,跳井殉情了。
雖然感人肺腑,可這也太烈女了。
所以奉勸天下烈性男女,聽到愛人之噩耗,即使不能學楊過等上一十六載,起碼等上一十六天還算可以吧。
(另有一說是,蕭菊英遇敵突襲,負傷後跳井)陳毅寫下《憶亡》詩曰:“泉山渺渺汝何之?檢點遺篇幾首詩。
芳影如生随處在,依稀門角見冰姿。
”陳毅親自化裝去嶽父家報信,解放後還請蕭菊英的母親兄弟到上海見面。
可見陳毅待蕭菊英之情深。
1932年,李富春蔡暢夫婦給陳毅介紹了18歲的興國女紅軍賴月明,于重陽佳節洞房花燭。
陳毅當時是江西軍區司令兼政委,指揮6個獨立師和所有地方武裝,卻居然沒錢結婚,還是賴月明借了20塊錢,擺了八桌宴席。
可見當時共産黨多麼廉潔!二人婚後情深意重,卻是聚少離多。
1934年,紅軍長征後,擔任石城縣婦女部長的賴月明照料陳毅的腿傷。
陳毅卻動員她帶頭疏散,回鄉打遊擊。
想到此一去兇多吉少,生離死别,賴月明抓起手槍,要陳毅打死她,陳毅奪槍,要她服從大局。
二人于10月20日,含淚分别。
從此陳毅指揮南方八省遊擊戰争,艱難困苦之狀,可見《梅嶺三章》。
1937年國共合作抗日,陳毅幾次派人尋找賴月明,得知賴月明被捕後為抗拒逼嫁,跳崖自盡了。
陳毅心中翻江倒海,曾寫下一首《興國旅舍》:“興城旅夜倍凄清,破紙窗前透月明。
戰鬥艱難還剩我,阿蒙愧負故人情。
”此詩寫于農曆九月初一,哪裡來的“窗前透月明”?不用孔老師說,誰都可以看出,此詩是對“月明”的懷戀追憶,真摯感人。
1940年,陳毅與胡蘭畦的三年之約差不多到了。
年近不惑的新四軍一支隊司令員陳毅,與18歲的武漢姑娘張茜結婚,白頭到老,生了長子陳昊蘇,次子陳丹淮和老三陳曉魯。
張茜本名張春蘭,陳毅追人家時,苦
嬌豔高雅世難受,萬紫千紅妒幽香。
”張茜婚後成為陳毅的得力助手和感情知音。
動蕩的戰鬥歲月裡二人有時吟詩抒懷。
有趣的是,孔老師發現陳老總有一首表達思念張茜的詩是這樣寫的:“足音常在耳間鳴,一路風波夢不成。
漏盡四更天未曉,月明知我此時情。
”詩中又出現了“月明”,大概是想起了賴月明的“在天之靈”,希望前妻能夠理解自己此時的心情吧。
而新四軍幹部朱克靖調侃陳老總的詩卻又寫道:“将軍為何多憔悴?半為蘭畦半為茜。
”大概天下英雄,雖然深情,但難免多情,特别是難忘舊情吧。
(配圖):陳毅張茜結婚照 陳毅20年代是“文學研究會”成員,跟茅盾、周作人、朱自清等人都是一夥的,所以他的生平特别充滿出人意料的“文學性”。
其實賴月明并沒有死,她在戰鬥中失去組織聯系後,流浪乞讨,被父親抓回賣給一個鞋匠,次年鞋匠死了,她找到一位負傷掉隊的紅軍結婚,生下一女二男。
1959年她看到陳毅會見外賓的照片,想去找陳毅,但被丈夫兒女死死攔住。
1972年陳毅逝世,賴月明從生産大隊的喇叭裡聽到陳毅的訃告,焚香遙祭并發去唁電。
讀到陳毅那首《興國旅舍》時,賴月明淚如雨下。
直到1988年,她才到北京會見了全國婦聯主席蔡暢。
1989年春,74歲的賴月明接受了記者采訪,世人才知道陳老總的“月明”還在人間。
而這些,陳毅都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了。
陳老總能文能武,不乏聰明智慧,但因性情直爽,說起話來就有時候精彩,有時候惹禍。
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