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帥的情緣-6

關燈
六、情天恨海陳老總——陳毅 十大元帥裡有四人被稱為“老總”,朱德、彭德懷不用解釋,賀龍是南昌起義和紅二方面軍的總指揮,也不用解釋,隻有陳毅(1901-1972),既非出身舊軍隊,也未當過“總司令”和“總指揮”(當過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指揮),卻被稱作“老總”,這除了他作為新四軍和三野的最高領導獨當一面之外,恐怕主要是為人随和、令人親近之故吧,正如孔老師從小學時代就一直被尊稱為“老孔”一樣也。

    其他各帥,林彪那麼大的本事和威風,也隻能叫個“林總”,可能威風太大了,毛澤東特意派了另一個元帥羅榮桓去鎮他。

    劉伯承也是本事大,毛澤東就派了本事更大的鄧小平去鎮他,号稱“劉鄧大軍”,結果鎮得劉伯承連個“劉總”的稱呼也沒混上。

    倒是徐向前、聶榮臻沒有人鎮,便得了“徐總”、“聶總”的名分。

    葉劍英不曾單獨挂印領兵,故也不能稱“總”。

    所以十帥便可分成“四老三總三沒有”也。

     說到陳老總随和,你看他的面相,有點類似四川老鄉朱老總,感情線也有點類似朱老總。

    不同之處是,陳毅的臉上不含殺氣,一副儒将風采。

    人家朱德是軍校的高材生,而陳毅報考軍校卻落了榜。

    陳毅是十大元帥裡的才子,差點成為一個大文豪,所以他的婚戀經曆也充滿了浪漫。

     陳毅原名陳世俊,小名秋江,1901年生于四川樂至,後遷成都。

    求學時受五四運動影響,開始追求進步,特别喜愛文學。

    到法國勤工儉學因組織學潮被押送回國後,經常給重慶《新蜀報》投稿,1923年成為該報主筆。

    陳毅的詩文引來不止一位女性的愛慕,其中一位不知名的美女讀了他的詩後,來信表達了“無限的纏綿”。

    可惜陳毅隻跟這位少女見過一面,就被四川軍閥楊森“禮送出境”,前往北京了。

     但是另一位美女兼才女卻被陳老總給“害苦了”,此人便是号稱“絕世佳人”的中國第一位女将軍(國民黨少将)胡蘭畦(1901-1994)。

    胡蘭畦乃明朝開國重臣胡大海之後,祖祖輩輩以“反清複明”為專業的,自幼具有樸素的革命精神。

    軍閥楊森慕她的姿色,欲讨之為妾,被她拒絕。

    作家茅盾聽女友秦德君轉述此事後,就寫出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虹》,書中嬌美而剛毅的女主人公梅行素,便是以胡蘭畦為原型的。

    胡蘭畦也因愛慕陳毅的詩文與他相識,留下傳說種種,今天已經很難考證當時二人的“密友”關系究竟發展到何種地步。

    1924年,胡蘭畦嫁給一位叫陳夢雲的軍官,夫妻二人掩護陳毅在軍隊中做了大量革命工作。

    1927年,形勢危險,陳毅再次離川到武漢,胡蘭畦夫婦也先後前往。

    南昌起義前夕,陳毅向二人辭行,一别就是10載。

     胡蘭畦1929年被蔣介石點名驅逐,1930年赴德留學,加入德共,坐過三個月法西斯的監牢,曾與大學者德共領袖萊曼相戀。

    出獄後到法國寫了本《在德國女牢中》,遂名揚世界。

    幾年後她去了蘇聯,深受蘇聯文豪高爾基的喜愛。

    高爾基逝世,斯大林等擡棺,胡蘭畦執绋。

    但由于跟王明有矛盾,受到克格勃的監視,遂于1936年回國,擔任何香凝的秘書。

     (配圖):少将胡蘭畦1937年,國共合作抗日,陳毅度過了“此頭須向國門懸”的最艱苦歲月,擔任新四軍領導。

    在南昌遇到了率領上海戰地服務團一路宣傳而來的團長胡蘭畦,二人徹夜傾訴思念,遂訂白首之盟。

    陳毅禀告父母,得到同意。

    然而組織上卻不同意,新四軍大當家的項英,親自找胡蘭畦談話,說二人倘若結婚,則胡的黨員身份就暴露了,你這個國民黨的将軍,還是留在國民黨部隊裡,對革命更有貢獻。

    二人隻好痛哭而别,陳毅緻信胡蘭畦說:“馬革裹屍是壯烈犧牲;從容就義是沉默犧牲,為了革命,我們就吃下這杯苦酒吧。

    假如我們三年内不能結合,就各人自由,互不幹涉。

    ”三年後,陳毅“自由”了,可胡蘭畦卻一杯苦酒喝了終生。

    她犧牲個人幸福,孤獨地戰鬥在隐蔽戰線上,保護同志,策反敵人,一個人做了一個師的工作。

    不料卻因社會關系複雜,有時與國民黨特務來往,引起中共情報堂堂主潘漢年的懷疑。

    1949年,上海解放,陳毅當了市長。

    胡蘭畦寫信要見他,來的卻是副市長潘漢年,對胡蘭畦說:“陳毅都兒女成群了,你還找人家幹啥?”胡蘭畦不知組織上對她有了誤解,隻是一個勁兒地哭。

    因為1947年國民黨報紙大肆宣傳“陳毅陣亡”并詳細報道了“陳毅追悼會”的經過。

    胡蘭畦看後十分傷痛,拿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