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帥的情緣-4
關燈
小
中
大
,沒有一點安逸的時候。
白天,到外面做聯絡工作,到閘北等地講軍事課,夜晚用黑布罩起燈光,一字一句地翻譯俄文,常常幹到天亮。
”人們多以外劉帥隻是個“武将”,不了解他的“文才”。
其實劉帥是中共最早的編譯科長,堪稱一名優秀的軍事翻譯家,很多蘇聯的軍事理論和軍事條例,都是通過劉伯承引進和落實的。
是他首先将“夥夫”譯為“炊事員”,“馬夫”譯為“飼養員”,将“雜種旅”譯為“混成旅”,将“黑猩猩戰”譯為“遊擊戰”的。
他一生留下了390萬字的軍事著作和190萬字的翻譯作品,對中國軍隊正規化出力甚多。
不過這也是後來他被批判為教條主義和一些将軍對他不大服氣的原因。
1932年,劉伯承進入蘇區,擔任紅軍學校校長,後來又任紅軍總參謀長,于是又跟妻子失去了聯系。
因為不了解情況,在甯都會議上支持中央的極左主張,剝奪了毛澤東的兵權(毛澤東在黨史上多次被批判為右傾路線和富農路線)。
到了長征,他才真正認識到毛澤東的軍事天才遠在自己之上,在與張國焘的鬥争中,堅定地站在毛澤東一邊。
而毛澤東也十分器重他,一直以“帥才”來使用劉伯承。
解放戰争中毛澤東說:“我有劉伯承,蔣介石不可能不完蛋。
”在軍事上得到毛澤東如此之高評價的,隻有林彪和劉伯承兩人。
1936年,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之際,44歲的紅軍總參謀長“劉匪伯承”,忽然詩興大發,給一個從安徽六安參軍的名叫汪榮華的19歲女紅軍大寫情書,而且是用毛筆寫的蠅頭小楷。
二人遂于中秋節閃電結婚,屬于金庸所說的既“一見鐘情”又“白頭到老”的理想婚姻。
(配圖):女紅軍汪榮華 汪榮華14歲參加紅軍,三過草地,九死一生,跟劉帥結婚後,因戰争殘酷,也是聚少離多。
但他們自得其樂,過得坦誠自然。
除了大女兒被敵人暗殺以外,他們的另外6個兒女皆大學畢業,學有專長,為人低調樸素,繼承了劉帥的作風。
劉伯承1986年逝世,恰好是二人金婚之年。
劉伯承晚年身體不好,卻正應了俗話說的“病歪歪,活一百”,與世無争,恬淡隐忍,其實落得個清閑與長壽。
劉伯承地位雖高,但從不攬權,既不稱“劉總”、“劉老總”,連“劉帥”之稱亦不喜歡,他最喜歡的稱呼是“劉師長”,因為抗戰期間他擔任一二〇師師長之故也。
毛澤東說劉伯承是江水擋不住的下凡的龍,除了劉伯承屬龍之外,還寓意着劉伯承出川以後,就一路騰躍,越活越舒展了。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劉伯承傳》(當代中國出版社1992年11月),《中國元帥劉伯承》,張鴻生《汪榮華傳》(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1月),劉太行《永遠都是太行山的兒子》(《湘潮》2006年8期》),李普《一代軍事奇才:劉伯承元帥傳》(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年7月),羅會祥《劉伯承元帥和他的夫人汪榮華》,紀小平《劉伯承教子女立革命家風的故事》(《檢察日報》3324期),孟紅《劉伯承與汪榮華:長征伉俪結同心》(《文史春秋》2007年5期),《劉伯承回憶錄》(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年)
白天,到外面做聯絡工作,到閘北等地講軍事課,夜晚用黑布罩起燈光,一字一句地翻譯俄文,常常幹到天亮。
”人們多以外劉帥隻是個“武将”,不了解他的“文才”。
其實劉帥是中共最早的編譯科長,堪稱一名優秀的軍事翻譯家,很多蘇聯的軍事理論和軍事條例,都是通過劉伯承引進和落實的。
是他首先将“夥夫”譯為“炊事員”,“馬夫”譯為“飼養員”,将“雜種旅”譯為“混成旅”,将“黑猩猩戰”譯為“遊擊戰”的。
他一生留下了390萬字的軍事著作和190萬字的翻譯作品,對中國軍隊正規化出力甚多。
不過這也是後來他被批判為教條主義和一些将軍對他不大服氣的原因。
1932年,劉伯承進入蘇區,擔任紅軍學校校長,後來又任紅軍總參謀長,于是又跟妻子失去了聯系。
因為不了解情況,在甯都會議上支持中央的極左主張,剝奪了毛澤東的兵權(毛澤東在黨史上多次被批判為右傾路線和富農路線)。
到了長征,他才真正認識到毛澤東的軍事天才遠在自己之上,在與張國焘的鬥争中,堅定地站在毛澤東一邊。
而毛澤東也十分器重他,一直以“帥才”來使用劉伯承。
解放戰争中毛澤東說:“我有劉伯承,蔣介石不可能不完蛋。
”在軍事上得到毛澤東如此之高評價的,隻有林彪和劉伯承兩人。
1936年,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之際,44歲的紅軍總參謀長“劉匪伯承”,忽然詩興大發,給一個從安徽六安參軍的名叫汪榮華的19歲女紅軍大寫情書,而且是用毛筆寫的蠅頭小楷。
二人遂于中秋節閃電結婚,屬于金庸所說的既“一見鐘情”又“白頭到老”的理想婚姻。
(配圖):女紅軍汪榮華 汪榮華14歲參加紅軍,三過草地,九死一生,跟劉帥結婚後,因戰争殘酷,也是聚少離多。
但他們自得其樂,過得坦誠自然。
除了大女兒被敵人暗殺以外,他們的另外6個兒女皆大學畢業,學有專長,為人低調樸素,繼承了劉帥的作風。
劉伯承1986年逝世,恰好是二人金婚之年。
劉伯承晚年身體不好,卻正應了俗話說的“病歪歪,活一百”,與世無争,恬淡隐忍,其實落得個清閑與長壽。
劉伯承地位雖高,但從不攬權,既不稱“劉總”、“劉老總”,連“劉帥”之稱亦不喜歡,他最喜歡的稱呼是“劉師長”,因為抗戰期間他擔任一二〇師師長之故也。
毛澤東說劉伯承是江水擋不住的下凡的龍,除了劉伯承屬龍之外,還寓意着劉伯承出川以後,就一路騰躍,越活越舒展了。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劉伯承傳》(當代中國出版社1992年11月),《中國元帥劉伯承》,張鴻生《汪榮華傳》(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1月),劉太行《永遠都是太行山的兒子》(《湘潮》2006年8期》),李普《一代軍事奇才:劉伯承元帥傳》(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年7月),羅會祥《劉伯承元帥和他的夫人汪榮華》,紀小平《劉伯承教子女立革命家風的故事》(《檢察日報》3324期),孟紅《劉伯承與汪榮華:長征伉俪結同心》(《文史春秋》2007年5期),《劉伯承回憶錄》(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