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帥的情緣-4

關燈
四、玄機莫測劉軍神——劉伯承 十大元帥中最長壽的劉帥,号稱軍神。

    因為在戰争中失去一目,早年軍界有人叫他“劉瞎子”,而不知中國能掐會算的那些“半仙”,卻多數都是瞎子也。

    劉伯承(1892-1986)論戰功,稍遜于林彪彭德懷和粟裕,主要是鄧小平本事太大了,沒給劉帥更多的獨當一面的機會——毛澤東說鄧小平是唯一能夠同時指揮兩大野戰軍的,後來又勸老鄧不要當元帥,還是當總書記更重要,此言意味着鄧小平一個人等于兩個元帥。

    毛把鄧看作“隔代接班人”,相當于老鄧看胡錦濤也。

    但劉伯承的軍事造詣,公認是20世紀一流的。

    在為人處世方面,則屬于能屈能伸的蛟龍。

     劉軍神1892年生于四川開縣(今屬重慶),五六歲開始讀書習武,除了拳法棍法外,飛石功夫也不錯,放到《水浒傳》裡,跟“沒羽箭”張清有一拼。

    十大元帥要是單打獨鬥的話——假設時間為紅軍時期,大家身體都還不錯,黨中央搞個“井岡山論劍”——我估計徒手搏鬥劉帥第一,用刀就是賀老總第一,槍法朱老總第一,輕功徐帥第一,獅子吼的功夫彭老總第一,邊打架邊作詩陳老總第一,但最後大家都累倒了,剩下一個人輕輕巧巧就獲得了實際的第一,那個人是誰呢? 劉帥13歲那年,家裡給他訂了一門娃娃親,女方叫程宜芝,小他兩歲。

    可是劉伯承不樂意,相親時故意拖着鼻涕自損形象(從小就懂得兵不厭詐),可女方還是看出了他的不凡氣質,親事說定。

    劉伯承外出求學,頗有逃婚之意,但程宜芝巧設溫情計,感化了伯承兄。

    1910年,18歲的劉伯承與16歲的程宜芝結婚,1912年生子劉俊泰。

    是年劉伯承入重慶将校學堂,從此投身軍旅,音信漸缺。

     1914年,劉伯承寫下一首豪邁的《出益州》:“微服孤行出益州,今春病起強登樓。

    海潮東去連天湧,江水西來帶血流。

    壯士未埋荒草骨,書生猶剩少年頭。

    手執青鋒衛共和,獨戰饑寒又一秋。

    ”1916年,他指揮豐都戰役,頭中兩彈,眼部手術而不施麻藥,獲得“軍神”之譽。

    1920年,川軍團長劉伯承因“千裡轉戰,淩厲無前”而威名大震。

    疆場厮殺十年,多次負傷,遍體彈痕,乃悟到救國真理。

    1924年,川軍名将劉伯承放棄軍閥生涯,走上革命道路,從此“天涯孤旅”,何以家為。

    程宜芝獨力撫養兒子,據說直到1957年去世。

     這中間還有一段插曲,劉伯承1927年南昌起義後,在上海小住。

    他的兒子劉俊泰由于缺乏教養,好吃懶做,帶着一個浮浪女人去向他要錢,受到劉伯承的訓斥後,竟然跑到巡捕房告發。

    幸虧劉伯承早有警覺,才幸免于難。

    劉伯承大罵“這個龜兒子”,很快黨就派他去了蘇聯,對這個逆子也就不再顧及了。

    劉俊泰1969年死于老家。

     1930年,劉伯承回到中央軍委任參謀長,在上海搞地下工作。

    他化名“林直木”,以教授身份娶了一位名叫吳景春的妻子。

    吳景春當時居然不曉得丈夫是個共産黨,可見劉帥的兵法韬略真是“做到家了”。

    後來吳景春回憶說:“伯承同志在上海,工作是非常艱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