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帥的情緣-1
關燈
小
中
大
一、苦盡甘來總司令——朱德
朱老總乃是中國軍魂,紅軍之父,十大元帥之首。
“總司令”這一稱呼,仿佛專為他而發明。
他年紀最大,資曆最老,地位最重,立場最穩,威望最高。
身經百戰而體無片傷,如有天神護軀。
其婚戀情緣在十大元帥中也頗具有典型意義。
朱德(1886-1976)青少年時代,還是清朝。
因為家裡太窮,母親生了13個孩子,死了5個。
但父母還是讓3個孩子讀了書。
朱德1905年參加了最後一次府試後,在家鄉四川儀隴,由長輩做主,娶了比他大兩歲的表姐劉氏為妻。
劉氏頗賢惠,但朱德不甚喜歡,1906年離家求學,一去不歸。
後來國民黨三次挖朱家祖墳,劉氏吃齋念佛,保佑朱德平安。
建國後朱德要接劉氏去北京養老,劉奶奶搖頭不去,1958年病逝,享年74歲。
朱老總一般不提這段婚戀序曲,今人是可以理解的。
到了中華民國元年,朱老總的現代婚戀正式開幕。
1912年秋,26歲的滇軍少校朱德,娶了昆明師院的18歲女學生蕭菊芳,據說是朋友的妹妹,蕭家曾經恩助過求學時代的朱德。
朱德很喜歡這個沒有纏足的進步姑娘。
1916年9月生兒朱琦(寶書),朱德而立之年喜得一生中惟一的貴子,讨袁戰場上又獲得大捷,真是爽氣彌天。
但1917年初,蕭菊芳不幸染疾,輾轉病榻,到1919年不治而逝。
朱德撰寫挽聯曰:“舉案齊眉,頗自诩人間佳偶;離塵一笑,料仍是天上仙姝”。
另有《悼亡詩》七首,其二雲:“贊我軍機到五更,雙瞳秋水伴天明。
每當覺察憂戎事,低語安心尚憶卿。
”我評此詩為朱帥第一好詩。
看到朱德受病妻幼子拖累,其部屬陳平輝便給他介紹了自己21歲的堂妹,名叫陳玉珍(貞),同時是朱德摯友、革命元老孫炳文(後被國民黨殺害于上海龍華)的外甥女,參加過辛亥革命和護國運動。
陳玉珍也是個受過師範教育的大腳女性,幫助朱德照料蕭菊芳和朱琦(1916-1974,即朱和平之父)。
蕭菊芳去世後,陳玉珍視朱琦如親生,待朱德如骨肉,小家庭打理得溫馨雅緻(故居保存在宜賓南溪)。
可惜朱德志在四方,已然混到堂堂旅長,西南名将,30多歲了還要跑出去打天下,救國救民。
江湖上謠傳朱老總丢下5個姨太太出川鬧革命,那是沒有根據的,未免有點神化偉人了。
要是真有五朵金花珠圍翠繞着,誰還革命啊?朱德是1922年8月出國的,1927年接陳玉珍小聚過一陣。
南昌起義後,朱德一度聽說陳玉珍被四川軍閥殺害了。
其實陳玉珍一直活到1967年,朱德的生母和嗣母都是陳玉珍奉養送終的。
朱德抗戰期間和建國後都給陳玉珍寫過信,表示“你的深情,我是深知的。
謝謝你……希望你努力加餐,為國珍重,将我和家鄉忘掉好了,這是你真正的名言,是真知我愛我的。
”朱德和康克清還于1960年到南溪登門看望。
朱德出川後,找過孫中山和陳獨秀,後來由周恩來介紹入黨,赴歐洲留學,又轉到蘇聯。
陪他出國的是一位19歲的能說英語德語的漂亮姑娘,四川開江女中教員賀治華(其他另有何芝華何稚華等說法,皆為南方人口音之誤)。
賀家父母熱情地把女兒的終身托付給了朱德,托付儀式究竟何時舉辦的,說法不一,早的是1920年,晚的說是1922年。
他們從德國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學後,賀治華于1926年生下女兒朱敏(乳名“四旬”,因朱德該年40歲)。
但二人因志趣不合很快分手,朱敏回國後一生未再見過母親。
賀治華另嫁給一位留學法國的比較年輕的革命者霍家新(其他如賀家興何家興等說法亦為南方口音之誤),回到上海做地下工作,與鄧穎超蔡暢等結拜成中央婦委“八姐妹”。
誰料賀霍夫婦鬼迷心竅,竟然于1928年主動出賣中共領袖羅亦農,造成中共巨大損失,連前去接頭的鄧小平也僅差一分鐘幸免于難。
周恩來鄧小平命令中共特科嚴懲叛徒(參見李維漢回憶),陳赓帶領“紅隊”前去鋤奸,将霍家新擊斃,将賀治華擊成重傷,跑回四川,嫁給一個農民,建國前病死。
這是當年轟動大上海的國共
“總司令”這一稱呼,仿佛專為他而發明。
他年紀最大,資曆最老,地位最重,立場最穩,威望最高。
身經百戰而體無片傷,如有天神護軀。
其婚戀情緣在十大元帥中也頗具有典型意義。
朱德(1886-1976)青少年時代,還是清朝。
因為家裡太窮,母親生了13個孩子,死了5個。
但父母還是讓3個孩子讀了書。
朱德1905年參加了最後一次府試後,在家鄉四川儀隴,由長輩做主,娶了比他大兩歲的表姐劉氏為妻。
劉氏頗賢惠,但朱德不甚喜歡,1906年離家求學,一去不歸。
後來國民黨三次挖朱家祖墳,劉氏吃齋念佛,保佑朱德平安。
建國後朱德要接劉氏去北京養老,劉奶奶搖頭不去,1958年病逝,享年74歲。
朱老總一般不提這段婚戀序曲,今人是可以理解的。
到了中華民國元年,朱老總的現代婚戀正式開幕。
1912年秋,26歲的滇軍少校朱德,娶了昆明師院的18歲女學生蕭菊芳,據說是朋友的妹妹,蕭家曾經恩助過求學時代的朱德。
朱德很喜歡這個沒有纏足的進步姑娘。
1916年9月生兒朱琦(寶書),朱德而立之年喜得一生中惟一的貴子,讨袁戰場上又獲得大捷,真是爽氣彌天。
但1917年初,蕭菊芳不幸染疾,輾轉病榻,到1919年不治而逝。
朱德撰寫挽聯曰:“舉案齊眉,頗自诩人間佳偶;離塵一笑,料仍是天上仙姝”。
另有《悼亡詩》七首,其二雲:“贊我軍機到五更,雙瞳秋水伴天明。
每當覺察憂戎事,低語安心尚憶卿。
”我評此詩為朱帥第一好詩。
看到朱德受病妻幼子拖累,其部屬陳平輝便給他介紹了自己21歲的堂妹,名叫陳玉珍(貞),同時是朱德摯友、革命元老孫炳文(後被國民黨殺害于上海龍華)的外甥女,參加過辛亥革命和護國運動。
陳玉珍也是個受過師範教育的大腳女性,幫助朱德照料蕭菊芳和朱琦(1916-1974,即朱和平之父)。
蕭菊芳去世後,陳玉珍視朱琦如親生,待朱德如骨肉,小家庭打理得溫馨雅緻(故居保存在宜賓南溪)。
可惜朱德志在四方,已然混到堂堂旅長,西南名将,30多歲了還要跑出去打天下,救國救民。
江湖上謠傳朱老總丢下5個姨太太出川鬧革命,那是沒有根據的,未免有點神化偉人了。
要是真有五朵金花珠圍翠繞着,誰還革命啊?朱德是1922年8月出國的,1927年接陳玉珍小聚過一陣。
南昌起義後,朱德一度聽說陳玉珍被四川軍閥殺害了。
其實陳玉珍一直活到1967年,朱德的生母和嗣母都是陳玉珍奉養送終的。
朱德抗戰期間和建國後都給陳玉珍寫過信,表示“你的深情,我是深知的。
謝謝你……希望你努力加餐,為國珍重,将我和家鄉忘掉好了,這是你真正的名言,是真知我愛我的。
”朱德和康克清還于1960年到南溪登門看望。
朱德出川後,找過孫中山和陳獨秀,後來由周恩來介紹入黨,赴歐洲留學,又轉到蘇聯。
陪他出國的是一位19歲的能說英語德語的漂亮姑娘,四川開江女中教員賀治華(其他另有何芝華何稚華等說法,皆為南方人口音之誤)。
賀家父母熱情地把女兒的終身托付給了朱德,托付儀式究竟何時舉辦的,說法不一,早的是1920年,晚的說是1922年。
他們從德國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學後,賀治華于1926年生下女兒朱敏(乳名“四旬”,因朱德該年40歲)。
但二人因志趣不合很快分手,朱敏回國後一生未再見過母親。
賀治華另嫁給一位留學法國的比較年輕的革命者霍家新(其他如賀家興何家興等說法亦為南方口音之誤),回到上海做地下工作,與鄧穎超蔡暢等結拜成中央婦委“八姐妹”。
誰料賀霍夫婦鬼迷心竅,竟然于1928年主動出賣中共領袖羅亦農,造成中共巨大損失,連前去接頭的鄧小平也僅差一分鐘幸免于難。
周恩來鄧小平命令中共特科嚴懲叛徒(參見李維漢回憶),陳赓帶領“紅隊”前去鋤奸,将霍家新擊斃,将賀治華擊成重傷,跑回四川,嫁給一個農民,建國前病死。
這是當年轟動大上海的國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