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結束使命

關燈
周恩來指着旁邊椅子招呼:“肖華,你過來,到這裡來坐。

    ” 毛澤東略作停頓,深深吸口煙,又緩緩吐出,歎一聲道:“馬援之後,是一代不如一代……” 紅旗車輕快地駛行在柏油馬路上,車輪沙沙作響。

     段蘇權靠于後座椅背上,默默望着車窗外:北京變得陌生了。

    蟬仍在路邊的樹上拼命叫,可是兩側的高樓大廈院牆已經刷滿大字塊,遍貼标語和大字報。

    每一座院,每一棟樓都有高音喇叭在響,或是激昂的樂曲,或是充滿火藥味的“勒令”、“聲明”、“批判”,或是打倒什麼人油炸什麼人槍斃什麼人的口号……将軍有些迷惘,有些擔憂,有些激動,也有些隐痛。

     幾個月前,他和所有駐外使節一樣,接到外交部通知:回國參加“文化大革命”。

     少奇同志講,“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

    ”對于剛剛從炮火連天的老撾回到北京的段蘇權來講,這“文化大革命”就更有些不可思議!怎麼會這樣個搞法子? 段蘇權不理解。

     他微微合上眼,但覺得朦胧中浮出無數冒火的眼睛,還有張開成不同幾何形狀的嘴巴和扭曲的面孔,宛然是躁動不羁的海。

    對了,那是在外交部禮堂,造反派們大吼大叫,腦子被各種粗野的聲音塞得昏沉沉,重甸甸。

    他還依稀記得那位受人尊敬的外交部副部長姬鵬飛,3年前還曾一道議論工作,如今被那些粗野的聲音一會兒呼上台“交待”,一會攆下台“認罪”……眨眼間,這一切都消失,他看到的仍是紅旗和大字報的海洋。

     他忽然想起了陳毅元帥,心裡便充滿感激之情。

     那天他接到通知去到群衆中去,那是組織上的通知,說陳老總要與“造反派”見面,讓黨員注意情況。

    必要時就挺身而出保衛老總的安全。

    那一刻,将軍熱血沸騰,仿佛又回到紅軍時代,回到金戈鐵馬的戰争年代,他抖擻着精神去了,随時準備重顯軍人的氣魄風姿。

     但他沒用上武,也許陳老總“氣吞萬裡如虎”,那聲威震人,沒有哪個造反派敢對他無禮,“對話”順利結束。

     陳毅元帥下來看到段蘇權,朗聲招呼:“蘇權同志!” “老總!”段蘇權敬一個标準的軍禮。

     陳毅聲若洪鐘:“蘇權同志,你們是軍隊的麼,不要在外交部了,到總參去麼,到總參去參加運動!” 陳毅元帥用意深沉良苦,段蘇權終生感激難忘。

    有老總這一句話,段蘇權率領駐老撾桑怒工作組馬上回到總參。

    住三裡屯二部宿舍,雖然樓梯旁寫着“打倒段蘇權”的标語,但是軍隊不像地方那麼亂,日子好過多了。

    不戴高帽,不罰站,也沒有“噴氣式”,每次批判會都是坐着參加。

    雖然受批判,還有茶水喝。

    檢查是嚴格的,但這種日子要比地方幹部好過多了,他終于順利通過了……汽車放慢了速度。

    段蘇權看清,已經快到三座門。

     凱山·豐威漢率代表團來京,一方面通報情況,另方面自然又是要求援助。

     段蘇權心裡明白,他的回國,說起來是參加“文化大革命”,究竟何時結束?誰也不知道。

    1967年元旦後,中央決定将駐桑怒工作組改為桑怒聯絡組,隻剩李文正同志等幾個人了。

    國内“文化大革命”波及到聯絡組,因此發生了某些歧見和矛盾。

    但根本的原因還是越南想搞印度支那聯邦,不願有第三者同老撾發生直接關系,使工作組有種種不便。

    早在1965年12月3日,彭真同志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同老撾代表團談話中,段蘇權便聽到了中央關于撤工作組的想法。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段蘇權同志這個工作組的問題……”彭真望着凱山,誠懇他說:“這個工作組的任務就是幫助你們做點調查研究。

    至于幫助作些調查研究以後怎樣下決心,怎麼樣做,那是凱山同志你們中央的問題。

    那由你們決定,也隻能由你們決定。

    所以,我看他那個事情他也就隻能做那麼多。

    再多,也難做多少。

    ”彭真将目光轉向段蘇權,用手指點着說:“我給你講了個悲觀失望的話。

    提出個問題:現在這個工作組還需要不需要在那裡?”彭真重新望住老撾同志:“請凱山同志,請你們中央考慮。

    如果說不需要在那裡,請你們提出意見。

    什麼時候我們部分地或者全部撤回來。

    ” 凱山說:“關于段蘇權的工作組,根據我們的看法,還是可以維持現狀。

    ” 彭真很客觀地重複一遍:“他們是不是還需要在那裡。

    根據你們的意見。

    ” 老撾同志的挽留,很重要的一條原因是:有中國的工作組在。

    他們能多得一些獨立性。

    中國給老撾的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