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微妙關系

關燈
析之後,劉淑湘很沉重他說:“農村不占有土地,再加貢濫主的沉重盤剝,使大多數農民喪失生産積極性,耕作粗放,每畝單産糧食隻有200廳左右,約有三分之一的農民缺糧,更不用說拿出糧食來支援前線了……”3萬巴特寮部隊實際是靠中國援助而生存,中國方面一再勸告寮中央“要走自力更生的路。

    ”凱山·豐威漢明白這是正确的路、是好意。

    但老撾解放區的經濟狀況又确實養不了這3萬兵。

    他也着急,不是不想找出路。

     “你們做了大量深入細緻的調查工作,講得很好。

    ”凱山·豐威漢深人問:“根據你們調查,應該怎樣分析農民的階級狀況呢?” 科學地劃分農村階級,明确敵、我、友,明确依靠、團結、打擊的對象,這是革命根據地建設中的首要問題。

    但是,這畢竟是在老撾,說話稍一不慎就會造成“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的後果。

     “從香農的經濟狀況看,階級分化是明顯的。

    怎樣具體劃分,我們未做最後研究。

    ”楊有生不做正面答複,卻将口氣一轉:“不過,香農的情況同中國雲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情況有些相似。

    而我國雲南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村,劃分為地主、富農、中農和貧雇農……”“雲南的情況就是雲南的情況,老撾的情況就是老撾的情況。

    ”越南顧問粗聲大氣吼一嗓子:“香農沒有什麼階級分化!” 凱山皺起眉頭,一名普通越南顧問在他面前這樣放肆;還是少有的。

    他理也不理越南顧問。

    堅持問下去:“雲南的地主和貧雇農是以什麼标準劃分的?” “是以經濟标準劃分的。

    ”楊有生也避免與越南顧問争執,隻望住凱山回答問題:“占有土地,自己不勞動,或隻參加附帶勞動,靠剝削農民為生的劃為地主。

    全無土地和生産工具,或隻有少量土地和生産工具,完全或主要是以出賣勞動力為生的劃力貧雇農……”凱山沉默,該問的都問明了,拿主意卻不是容易的事。

     他望着的是中國人,聽着的卻是身側後那位越南人的喘氣和咳嗽聲。

     “噢,11點多了!”凱山忽然看一眼腕上的表,便說:“今天的會議就結束吧。

    感謝中國同志在農村調查中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和介紹的經驗。

    中國和老撾的何況雖不完全相同,但基本經驗是可以借鑒的。

    老撾有無階級分化問題,留待以後進一步研究吧!” 會議便毫無結果地結束了。

    這一雷待。

    又是整整兩個月,一天下多,一天不少。

    7月16日,凱山再次深入香農鄉香農村視察,聽取楊有生和劉淑湘的意見。

     “貢濫制度嚴重束搏生産力的發展,”楊有生懇切地對寮中央總書記進言,“因此,農村改革的首要問題就是廢除貢濫制度。

    ” 凱山·豐威漢總書記比上次聽彙報前進一步,點點頭承認道:“中國和越南廢除了封建的土地制,農民才得到解放。

     我們老撾農村的貢濫制度也應徹底廢除。

    這是毫無疑義的。

    ” 凱山略一停頓,放緩聲音問:“現在的問題是用什麼方法廢除貢濫制度?” 楊有生還是不正面回答,繞山繞水道:“中國雲南省的做法是,發動群衆鬥争地主,把地主的土地分給貧雇農。

    ” 講到這裡,楊有生決定結合些實際談。

     “香農村的貢濫主是陶會,據我們調查,他壓迫農民、剝削農民、罪大惡極。

    幹部和群衆一緻強烈要求将他交群衆大會批鬥,把土地分給無地農民,徹底取消他的特權!” 工作組中的老撾同志堤坎朋停止記錄,插言道:“陶會不僅壓迫、剝削祥衆,還與敵特相勾結,反革命氣焰很嚣張。

    如下交群衆批鬥,群衆發動不起來,下步工作很難開展。

    ” 凱山·豐威漢瞥一眼堤坎朋,沒言聲。

    在老撾,群衆要求批鬥陶會是政治覺醒的表現,是廢除貢濫制,充分發動群衆的有效辦法。

    但是,老撾缺少搞群衆運動的經驗,一旦運動起來,能掌握住嗎?” 于是,越南黨一些領導人的聲音又在他耳邊響起來:“十年前我們搞土改,推廣中國這一經驗,犯了過火鬥争的錯誤,後來又進行了糾偏……改為和平土改。

    ” 終于,凱山沉吟道:“前面有兩條道路供我們選擇:一條是中國式的土改,一條是越南式的土改,我們應該走哪條?”他不怕将内心的矛盾暴露給中國同志,單此一點就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