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潑水情深

關燈
省愛國戰線負責人高興地喊起來:“真的?你肯留在老撾,媳婦叫你随便挑,給最漂亮的!要幾個給幾個!” 将軍把頭搖得像個撥浪鼓,擰着濕淋淋的衣襟說:“怪我們疏忽,被搞了一個措手不及……” 那是參加親王宴請之後的第4天。

     吃過早飯,段蘇權将軍把大家召集一處,說:“今天我們都把手頭的工作放一放,一起去寮中央參加潑水節。

    ” “噢——”大家立刻歡呼雀躍起來。

     緊張的戰鬥主活,已使大家頗感疲勞,能有這樣一個機會松弛一下身心,怎麼能不高興呢?再者說,參加潑水節,除了娛樂之外,對于這些秘密外交官來說,還有着體察民俗民情,增進中老友誼的特殊意義。

     潑水節是老撾人民的舊曆年。

    追溯潑水節的來曆,在老撾、在泰國、在中國雲南傣族群衆中還流傳着這樣一個動人的神話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天神和人打賭。

    天神靠的是魔力,人靠的是智慧,結果人赢了。

    天神輸得很慘,輸掉了一顆頭。

    這個頭卻使人受到更大威脅。

    如果把天神的這顆頭放在大地上,大地就會塌陷;如果把頭丢入大海,大海就要枯幹。

    怎麼辦呢?聰明的人想出個辦法,将天神的頭放在了一個特制的銀盤子裡,每隔365天,還要澆一次水,帶有祭祀的意思。

    久而久之,澆水這一天就演變成了後來的潑水節。

     在老撾,潑水節又稱送千節。

    4月中旬,正是半年旱季結束,半年雨季來臨之際,人們用潑水來寓意送走幹旱季節,求神下雨。

    開始,潑水節首先要給國王潑,然後才互相潑;而且隻準潑腳,不準潑頭。

    後來才發展成全身潑灑,形同打水仗一般。

     參加潑水節,人們總是穿上最漂亮的衣裳,互相潑水以示祝福。

    水潑得越多,祝福就越誠摯,被潑的人就越高興。

     而對于妙齡少女來說,潑水節已成為挑選意中人的日子。

    在潑水節這一天,人群中總是活躍着許多青年男女,彼此向異性投去探詢的日光。

    如果一方看中了另一方,便把大盆的水潑到對方頭上身上,以此表達自己的愛幕之情。

    而另一方,如果有意則會全力回敬。

    爾後,他們會你追我趕地鑽人叢林,傾叙衷腸,甜蜜幽會。

     當年入老參戰的中國軍人,回憶起在老撾的生活,總免不了自豪他說:我們不但參加了老撾的抗美救國戰争,而且起到了中、老兩國人民進行文化交流的作用。

     他們談到許多有趣的事情,其中也包括“潑水”的故事。

     曾經入老參戰,現任空軍某部政治部主任的張之鑄這樣。

     回憶: 老撾人民并不是一定要在過潑水節的時候才潑水,大凡有了喜慶高興之事,都要潑水熱鬧一番,就像我們放鞭炮以示慶祝一樣。

     記得巴特寮和王國政府停火後,駐地村子組織慶祝會。

     和我們中國軍人一道聯歡。

    先在山坡上搞宴會,支起一排排長條桌,是将竹子弄扁了做成的長條桌,很長,每個桌子有十幾米長。

    老撾的男人都當兵打仗去了,所以村子裡男人少,女人多。

    我們部隊裡當然是男人多,女人少,就那麼幾個“白衣戰士”是女性。

    他們待客很有趣,主人客人、男人女人穿插着坐。

     雙方領導講過話後,宴會開始,就是手抓飯和煮牛肉。

     他們搞宴請一般就是宰殺一頭牛。

    煮來請大家吃。

    因為缺鹽少調料,我們吃不饋,而且不用筷于用手抓,我們受不了。

     但老撾的姑娘又熱情又大方。

    對我們很尊敬,抓了飯,抓了肉送到我們嘴裡,這飯這肉就非吃不可了。

    何況人家那麼熱情,那飯菜也就添了滋味。

    我們就學着她們的樣子,也抓了飯抓了肉,送到她們嘴裡,她們非常高興。

     吃過飯就聯歡,互相潑水,喊聲笑聲響成一片。

    最慘的是我們部隊去的四個女兵,沒經驗,穿了白的确良衣服。

    天氣熱麼,上下都是薄簿一件,叫水一潑,整個“透明”了。

     逃也逃不赢,被老撾群衆圍住,瓢澆盆潑,就那麼“透明”着抱成一團,完全失去了戰鬥力。

    羞還羞不過來,哪敢“透明”着去戰鬥? 歡樂夠了,請村民們到我們部隊看電影。

    我們每到一地都是自己蓋房子。

    部隊裡能人多,竹樓蓋得很漂亮,比當地老鄉蓋得好,竹樓四壁、窗框還編了各種花紋;棱形、方形、圓形。

    老撾群衆看了都發出驚歎的噢噢聲。

    向我們求教、學習。

    我們師部用竹子蓋的禮堂,有30米寬,50米長,在上寮地區可說是獨此一家,老撾群衆看了更是驚歎不已。

     最使他們佩服羨慕的是我們的菜地。

    他們種地不上肥,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