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拜會凱山
關燈
小
中
大
他們看了中國影片《勐龍沙》。
影片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給少數民族群衆挑水、擔柴、進行宣傳、搞好軍民關系的事迹使巴特寮戰士們受到很大啟發,也學着做起群衆工作來。
他們将倒塌的房屋進行了翻修,将散去的牛群找回來飼養,對稻田進行管理,而且給每一發放一封信。
信中着重寫明蘇發努馮親王的号召,以及愛國戰戰的政策,揭露敵人的欺騙宣傳。
過了不久,個别群衆利用黑夜探望家園,見家園依然如故,還看到了親王的信,便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所有群衆,于是,有些群衆開始回村莊了。
然而,對“巴特寮”還是非常膽怯,尤其是婦女們,臉上都塗了黑,一見到巴特寮部隊就躲進了森林。
“巴特寮”并沒灰心,相信中國人民解放軍能做到的,“巴特寮,也—定能做到。
他們堅持日複一日的工作,一次又一次地接近群衆,終于取得了群衆的信任。
全村的群衆都回來了,婦女臉上的黑洗掉了,小出寨又恢複了正常的生産和生活。
巴有寮613營學習中國人民解放軍做群衆工作的經驗獲得成功,井在總指揮部召開的桑怒剿匪工作會議上作了介紹……段蘇權與凱山談得正起興,一個戰士進來報告,說飯熟了。
凱山起身,将桌上的東西騰開,笑着說:“段蘇權同志,我們邊吃邊談吧。
” 飯菜擺上桌。
除米飯、青萊,還有一碟清蒸魚。
這是将軍到老撾來以後在凱山這裡第一次看到鮮魚。
老撾中央負責同志的生活非常艱苦,每月飲食津貼隻相當于10元人民币。
就是這點錢還經常發不下來。
凱山、蘇發努馮、馮維希等領導同志都喜歡到中國工作組串門,原因之一就是可以“改善”“調劑”一下生後。
工作組自己起夥,雖說自覺将夥食标準降下來,比較起老撾的同志來還是相對好些,罐頭食品和酒也多。
凱山和蘇發努馮親王差不多都有一斤茅台的酒量。
“來,請吃魚。
”凱山招呼段蘇權。
段蘇權沒有抓筷子,卻端起酒杯,熱情地望着對方。
凱山畢業于河内大學。
30歲年紀,留平頭,穿幹部服,樣子很像大學生。
不久前段蘇權請馮維希介紹老撾民族和曆史情況,談話後請他吃飯,凱山也來參加了。
段蘇權第一杯酒先敬馮維希,第二杯酒才敬凱山。
凱出當時表情不自在,對于将軍的敬酒表示沉默,事後,工作組一位同志提醒将軍:“老段,凱山是個知識分子,自尊心強,以後喝酒應該先敬他。
” 段蘇權現在注意了這個問題,首先向凱山敬酒:“凱山同志.為了老撾人民抗美救國鬥争不斷取得的新勝利,請讓我首先敬你一杯酒。
” “謝謝,謝謝。
感謝中國同志和中國人民對老撾人民無私的巨大援助,”凱山滿面是笑,将酒一飲而荊然後把頭湊近段蘇權:“我想學習一下毛主席的《實踐論》、《矛盾論》。
” “我們支持,”段蘇權聰明地挑個話頭,“當年我為了解決革命的力量和對象問題,學了毛主席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很管用。
” “我就是發愁兵源。
” “我們軍隊的兵源主要來自翻身農民。
你鬥了地主,農民獲得實際利益了,就會踴躍參軍來保衛翻身果實。
解放戰争時期,我在八縱當司令員,縱隊有3萬人,經常有2—3千人的補充團。
” 凱山睜大眼睛,羨幕地啧響嘴道:“将軍,如果我們像你當年那樣有了不斷的兵員補充,就可以打更多的漂亮仗。
” 段蘇權有意輕描談寫地說:“這些兵源補充又算得了什麼?我們打淮海戰役,參戰的部隊80萬,支前的民工就有120萬。
當時有人說蔣介石是我們軍隊打垮的,陳毅元帥說:哪是你們打垮的喲,分明是群衆用手措車推垮的嘛!” 凱山聽得入神,并且若有所思。
段蘇權盡量把語氣前輕松,不讓凱山受刺激,又要引導他想問題:“總書記同志.夫農出戰鬥,作戰物資要部隊實施前送,傷員要部隊擡,越南部隊的屍體也要部隊擡,前送後送還要分出兵力掩護,抓到俘虜也要派兵押送,救護所還要分兵警衛。
七扣八除,一個營作戰,真正能投人戰鬥的也不過一半人左右,戰鬥力受影響喲。
” “你講得很有道理,”凱山認真想了很久,說:“做到你講的也不容易。
我想把寮中央駐地周圍的七個鄉先建成根據地,組成老、中聯合改革工作組,首先在香農鄉照你講的試驗一下。
” “我看可以協商。
”段蘇權目的達到,端起酒杯:“來,幹了吃飯。
”
影片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給少數民族群衆挑水、擔柴、進行宣傳、搞好軍民關系的事迹使巴特寮戰士們受到很大啟發,也學着做起群衆工作來。
他們将倒塌的房屋進行了翻修,将散去的牛群找回來飼養,對稻田進行管理,而且給每一發放一封信。
信中着重寫明蘇發努馮親王的号召,以及愛國戰戰的政策,揭露敵人的欺騙宣傳。
過了不久,個别群衆利用黑夜探望家園,見家園依然如故,還看到了親王的信,便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所有群衆,于是,有些群衆開始回村莊了。
然而,對“巴特寮”還是非常膽怯,尤其是婦女們,臉上都塗了黑,一見到巴特寮部隊就躲進了森林。
“巴特寮”并沒灰心,相信中國人民解放軍能做到的,“巴特寮,也—定能做到。
他們堅持日複一日的工作,一次又一次地接近群衆,終于取得了群衆的信任。
全村的群衆都回來了,婦女臉上的黑洗掉了,小出寨又恢複了正常的生産和生活。
巴有寮613營學習中國人民解放軍做群衆工作的經驗獲得成功,井在總指揮部召開的桑怒剿匪工作會議上作了介紹……段蘇權與凱山談得正起興,一個戰士進來報告,說飯熟了。
凱山起身,将桌上的東西騰開,笑着說:“段蘇權同志,我們邊吃邊談吧。
” 飯菜擺上桌。
除米飯、青萊,還有一碟清蒸魚。
這是将軍到老撾來以後在凱山這裡第一次看到鮮魚。
老撾中央負責同志的生活非常艱苦,每月飲食津貼隻相當于10元人民币。
就是這點錢還經常發不下來。
凱山、蘇發努馮、馮維希等領導同志都喜歡到中國工作組串門,原因之一就是可以“改善”“調劑”一下生後。
工作組自己起夥,雖說自覺将夥食标準降下來,比較起老撾的同志來還是相對好些,罐頭食品和酒也多。
凱山和蘇發努馮親王差不多都有一斤茅台的酒量。
“來,請吃魚。
”凱山招呼段蘇權。
段蘇權沒有抓筷子,卻端起酒杯,熱情地望着對方。
凱山畢業于河内大學。
30歲年紀,留平頭,穿幹部服,樣子很像大學生。
不久前段蘇權請馮維希介紹老撾民族和曆史情況,談話後請他吃飯,凱山也來參加了。
段蘇權第一杯酒先敬馮維希,第二杯酒才敬凱山。
凱出當時表情不自在,對于将軍的敬酒表示沉默,事後,工作組一位同志提醒将軍:“老段,凱山是個知識分子,自尊心強,以後喝酒應該先敬他。
” 段蘇權現在注意了這個問題,首先向凱山敬酒:“凱山同志.為了老撾人民抗美救國鬥争不斷取得的新勝利,請讓我首先敬你一杯酒。
” “謝謝,謝謝。
感謝中國同志和中國人民對老撾人民無私的巨大援助,”凱山滿面是笑,将酒一飲而荊然後把頭湊近段蘇權:“我想學習一下毛主席的《實踐論》、《矛盾論》。
” “我們支持,”段蘇權聰明地挑個話頭,“當年我為了解決革命的力量和對象問題,學了毛主席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很管用。
” “我就是發愁兵源。
” “我們軍隊的兵源主要來自翻身農民。
你鬥了地主,農民獲得實際利益了,就會踴躍參軍來保衛翻身果實。
解放戰争時期,我在八縱當司令員,縱隊有3萬人,經常有2—3千人的補充團。
” 凱山睜大眼睛,羨幕地啧響嘴道:“将軍,如果我們像你當年那樣有了不斷的兵員補充,就可以打更多的漂亮仗。
” 段蘇權有意輕描談寫地說:“這些兵源補充又算得了什麼?我們打淮海戰役,參戰的部隊80萬,支前的民工就有120萬。
當時有人說蔣介石是我們軍隊打垮的,陳毅元帥說:哪是你們打垮的喲,分明是群衆用手措車推垮的嘛!” 凱山聽得入神,并且若有所思。
段蘇權盡量把語氣前輕松,不讓凱山受刺激,又要引導他想問題:“總書記同志.夫農出戰鬥,作戰物資要部隊實施前送,傷員要部隊擡,越南部隊的屍體也要部隊擡,前送後送還要分出兵力掩護,抓到俘虜也要派兵押送,救護所還要分兵警衛。
七扣八除,一個營作戰,真正能投人戰鬥的也不過一半人左右,戰鬥力受影響喲。
” “你講得很有道理,”凱山認真想了很久,說:“做到你講的也不容易。
我想把寮中央駐地周圍的七個鄉先建成根據地,組成老、中聯合改革工作組,首先在香農鄉照你講的試驗一下。
” “我看可以協商。
”段蘇權目的達到,端起酒杯:“來,幹了吃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