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元帥話别

關燈
……巴特寮就是和這些右派打。

    ” “我們那時還要和國民黨頑固派做鬥争。

    ”段蘇權接過話頭。

    他在晉察冀邊區開創初期,由中央軍委總政治部調晉察冀軍區平北軍分區,先後任政治部主任、政委,一直戰鬥在元帥麾下。

    ”老撾也有動搖不定的中間派。

    ” “那個富馬和貢勒,在兩種政治力量之間動搖不定。

    跟巴特寮鬧摩擦,打打談談,談談打打。

    國民黨搞了幾次反共高xdx潮,他們也搞。

    ” “日本人也打國民黨。

    老撾的右派,一邊拉富馬,一邊把支持富馬的貢勒的軍隊搞掉了。

    ”段蘇權從鼻子裡發出輕很的曬笑聲。

     “不過,現在條件好多了。

    我們去援助巴特寮,過去平北有什麼援助啊?”元帥身體後仰,頭枕沙發靠背發出笑聲。

     半是對逝去歲月的戀憶,半是對将軍此行的祝梧。

     元帥的笑聲極富感染力,段蘇權将軍的思緒也不由得沉浸于過去鬥争歲月的生活中。

    他忽然想起了那個群山環峙的“野三坡”。

     現在,“野三坡”已成吸引國内外遊者的旅遊勝地,幾乎沒有什麼人不知道。

    當年卻不然,順溝一溜幾十個村,一直過着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生活。

    用當地人的話講。

    “就是燕王掃北的時候,也沒有到過我們這兒。

    ”這幾十個村子推舉三位老人進行管理,老人去世了,再推舉一位補上。

    這裡的男人不剃頭,女人不裹腳,長時間打着反清複明的旗号,清王朝的統治始終沒有進入這一地區。

    直到1929年,野三坡的百姓們才聽說清王朝滅亡了。

     那時,日本人和僞軍盤踞了晉察冀邊區及周圍的所有大城市和鐵路幹線,最困難時期進一步占據了全部的縣城和較大的村鎮,經常調集重兵進行殘酷地掃蕩。

    我們因為遠離後方,槍支。

    彈藥、醫藥和各種物質都得不列任何接濟補充。

     就是依靠發動群衆,不僅在山區紮下了根,而且在平原立住了腳。

    聶榮臻當時提出一個口号:“要把每一條山溝的工作做好。

    ”在這個口号下,就連野三坡這樣幾百年“不與秦塞通人煙”的地方,我們也派進了工作隊。

    通過宣傳革命道理,把這裡建設成了可靠鞏固的革命根據地。

     以後,經過堅持不懈的鬥争,冀西、冀中。

    平西、平北、冀東,幾個地區連成一片,相互支持,互為依托。

    山地是小後方,平原是糧倉;平原的鬥争不好堅持時,部隊就撤到山區休整;山區需要糧食和市匹供應,平原地區就給予大力支援,無數“小氣候”釀成“大氣候”,硬是在後勤補給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迹。

     “你帶了幾個有根據地鬥争經驗的紅軍幹部?”元帥問。

     “隻有我一個。

    還有一些經曆過抗戰和解放戰争的同志。

    ” “做地方工作的呢?是不是抗戰時期領導根據地鬥争的?” 将軍點頭:“是的。

    … “哦。

    ”元帥背靠沙發,略思片刻,傾身彈彈煙灰:“抗戰時期的連排幹部沒有全套根據地建設的親身經曆。

    一定要配備幾名有着全套根據地建設經驗的幹部。

    老撾的問題,一個是打殲滅戰,不打殲滅戰就難以改變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局勢就得不到改觀。

    再一個就是根據地建設、軍隊建設的問題。

    ” “是這樣。

    ”将軍回答:“中央老撾問題工作會議幾次都談到這個問題。

    我們這個工作組去了首先是調查研究,了解情況。

    然後,争取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意見供老撾黨參考。

    ” “到那裡隻是提意見,”元帥立起身,緩緩踱步道:“不要頤指氣使,不是當家做主。

    任何一個國家的革命,隻能由那個國家的人民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來搞,旁人隻能提些建議,不能越俎代疱。

    ”元帥望着将軍,擡擡下颌:“這樣的經曆我們不是沒有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 “中央也再三強調過。

    ”段蘇權随元帥立起身,随元帥朝門口移步。

    “我們一定謹記,請聶帥放心。

    ” “那好。

    ”聶榮臻在門口立住腳,握住段蘇權一隻手,放低聲音,像提醒要出遠門的親人:“蘇權同志,你帶點警衛部隊去。

    帶幾個有經驗的戰士。

    每人除帶支短槍外.還帶一支自動步槍,再帶挺把輕機槍。

    ” 将軍用雙手去握元帥的手,心裡湧熱,用力點點頭。

    那一刻,他又想起晉察冀時期的鬥争生活。

    那時元帥下達命令布置任務之後,也總是這樣關心地囑咐幾句……汽車停于錢糧胡同15号院。

     段蘇權整理一下軍風紀,以軍人的姿态但又盡量放輕腳步走入客廳。

    他形容自己的心情是“肅然”、“高山仰止”。

     他幸召晉見的是“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