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理點将

關燈
:“你先去吧。

    他們在飛機上已經吃過了飯。

    ” 李維信沒有走,他長期搞接待,很有經驗:“來自印度支那叢林中的遊擊戰士,他們可不同于來自歐美的那些政治活動家。

    “記得上次接持越南領導同志,菜全吃光了。

    隻有一個盤子裡還剩個雞翅膀。

    李維信想撤盤,被周恩來用目光阻止了。

    果然,一位越南領導人夾起了雞翅膀……李維信雖然下曾經曆過井岡山和延安時期的艱苦生活。

    但他聽一位元帥講過:“那時候吃東西真香,有多少吃多少,什麼都剩不下,胃口好得能填下一頭小豬!” 何況,李維信自己也有體會。

    那是1951年8月,他報名參加抗美援朝,在家吃一肚子大蔥煎餅,走十幾裡地到了部隊上,又香香地吃下一斤多大馍。

     “要不,問問客人?”李維信建議:“我們準備了一些點心。

    ” 中聯部負責人點點頭,追上老撾客人問:“凱山同志,要不要再吃點東西?”、這位年輕力壯的老撾人民黨總書記同留着一抹威武的小胡子的老撾愛國戰線主席蘇發努馮親王互相交換眼色。

     “怎麼樣,那就再吃點?”凱山問。

     “那就再吃點吧。

    ”蘇發努馮贊同。

     洗漱之後,7位客人走進餐廳。

    李維信親自力他們上菜。

    那菜是取了”八八”的吉利數-—8寸盤子上了8盤菜。

    此外.又上了4斤牛肉。

    2斤半面條。

     在飛機上剛吃過飯的7位客人,将桌上這些飯菜“打掃”了一幹二淨,蔥花兒也下剩一片。

     侍立一旁的女服務員目瞪口呆。

     李維信不覺驚訝,又将兩盤蘋果擺上供菜桌。

     轉眼間。

    那兩盤蘋果又被老撾客人吃得一個不剩。

     服務員收拾餐桌時,發出叽叽喳喳議論聲。

    李維信歎氣搖頭:“唉。

    這些小姑娘哪裡能明白這一切所包含的内容埃那裡是怎樣的一種艱苦生活?凱山這次來北京通報情況,一個重要内容就是請中國派一個工作組去老過調查研究,對老撾革命進行幫助。

     到底會是我們哪位将軍,将重新過上土地革命戰争和抗日戰争時期的那種艱苦動蕩的生活?……西花廳的海棠也是名聞遐迩。

     就是因為有這些盛開的海棠花,中南海這臨街的一圍小院才叫了西花廳。

    據說,大清王朝覆滅後,這些海棠花也一年敗似一年,就像飽受苦難的中國,幾乎元氣喪荊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住進了西花廳。

    1950年的春天,那海棠樹竟也恢複了青春。

    萬千花朵連串累疊,在陽光下争相怒放。

    花香盈滿小院,飄到中海,飄到南海,溢出紅牆。

     流入大街。

    行人路經這裡,都忍不住停下步子,深深地、深深地吸吮。

     周恩來每天情晨和傍晚都要圍繞這海棠花漫步,呼吸,欣賞。

    他不肯獨享,請來朱德,請來李富春,請來陳毅,請來蘇聯駐華大使羅申,請來中南海的工作人員,請來參加會議的全國各地的工農兵代表,同大家一道賞花。

     于是,這悔棠花開得一年勝似一年。

     于是,來西花廳賞花的朋友也一年多似一年。

     如今已是深秋,雖無海棠花香氣襲人,卻有累累果實壓彎枝頭,仿佛在俯首屏息窺望那燈光柔和的總理辦公室:寬大的寫字台上,擺放着一隻黑漆筆筒和幾部鈴聲不斷的電話機,案頭是小山一樣堆摞的三疊文件。

    周恩來戴了花鏡正在聚精會神地批閱文件。

     衛士張樹迎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總理戴好花鏡,再将兩隻工作套袖仔細套在胳膊上。

    這套袖是藍布做的,兩邊有松緊帶,和一般工人使用的套袖元異。

    這是為了保護衣袖不被磨破,因為他每天都要伏案工作10多小時。

    他一旦在椅子上坐下來,便像大山一樣不動了。

    他生活和辦公的房子部很陳舊。

    夏天雨永多時。

    屋頂還漏水。

    地面反潮厲害,牆腳洇出波狀的濕痕堿櫻他坐久了便腿疼,他的腿是有毛病的。

    有時膝部紅腫。

    深秋深夜,涼氣逼人。

    我們心疼,就拿條毛毯蓋在他腿上。

    開始這樣做時,總理常常深情地望着我們,感激地點點頭:“這個辦法很好,謝謝你們。

    ”習以為常後,我們給他蓋毛毯,他下再停筆,就那麼不停地看下去,批下去。

     那時,總理沿襲長年養成的習慣,用毛筆在文件的空白處寫下自己對于事業的理解和忠誠,那支筆就像一部永不枯竭的注油機,為革命和建設注入它賴以向前的動力。

     張樹迎說:我跟随總理20多年,直到他逝世。

    就在那張寫字台前,我看着他那隻轉動乾坤的手日複一日,夜複一夜地操作着。

    我眼睜睜看着那隻手漸漸枯瘦,漸漸實起青筋,以至最後的幾年裡,一抓筆手就顫抖,毛筆落下的一瞬間,筆尖卻在文件上點出一個墨團。

    這樣的事發生幾次後,總理望着自己的手,久久凝視,終于發出一聲催人淚下的悲壯的歎息:“唉,人抗不過自然法則埃”那以後,周恩來就改用鉛筆批閱文件了……1963年時的周恩來還正是身體強健,精力旺盛的時期。

     手中那支毛筆揮動起來潇灑而有力。

    可是,當他拿起一份外交部送來的文件,看過兒遍後,那支毛筆卻幾次欲落又止。

     抖了抖,終于放到筆架上。

    他沉吟着立起身,将蓋在腿上的毛毯搭到椅背上。

     侍立門口的張樹迎看到是機會,忙湊前小聲提議:“總理,吃點東西吧?” 周恩來略一擺手,便開始圍繞寫字台踱步。

    這是他的一個習慣。

    每逢遇到重大決策或疑慮難解的問題,他便會起身繞着辦公桌踱步。

     張樹迎不敢多語,替總理續一杯熱茶水,悄悄退出。

     周恩來踱步一圈,依靠寫字台立住腳,望着桌上的文件沉吟。

    那文件上有外交部副部長姬鵬飛的批示:請總理審批。

     周恩來下意識地翻翻這份文件,其實那内容他早已詳知。

     凱山希望我派出較能掌握全面工作的同志到老撾,主要是掌握根據地的建設工作,其中包括政治。

    軍事、經濟、生産等。

    重點是軍事。

     工作組任務: 1、對老撾各方面情況進行調查研究,重點在建黨、建軍和根據地建設; 2、向中央反映情況;3、轉達我中央對老撾的意見,再将老撾黨的意見轉述給我中央。

     選調1名有根據地工作經驗和掌握武裝鬥争、有戰略思想的少将級幹部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