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的故事

關燈
猴子的手能剝香蕉皮,也能捉跳虱,然而猴子的手終于不是人的手。

    猴子雖然有手,卻不會制造工具;至于“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猴子更不會。

     在猴子群中,手就是手。

    花果山水簾洞美猴王的禦手不但跟他禦前的猴丞相的手差不多,乃至跟萬千的猴百姓的手比起來,也還是一樣的手。

     人類的手,就沒有那麼簡單,平凡,一律。

    從手上紋路可以預言一個人的“窮通邪正”:但這是所謂“手相學家”的專門了,相應又作别論。

    隻聽說“一二八”之役,“友邦”的陸戰隊捉到了我們的同胞,也先研究手,凡是大拇指上的皮層起了厚繭的,便被斷定是便衣隊,于是這手的主人的“運命”也就可想而知。

     不過我們這裡的故事卻還不是那麼簡單的。

     事實如此:當潘雲仙女士和她的丈夫張不忍到了x縣,而且被縣裡人呼為“張六房”的“八少奶奶”的時候,曾經惹起了廣泛的竊竊私議,而這“嘁嘁喳喳”的焦點轉來轉去終于落到了雲仙女士的一雙手。

     所謂“張六房”,自然是陳年破舊的“家譜”(不管它實際上有沒有)裡一個光榮的“号頭”。

    這“房頭”的正式成立而且在x縣取得了社會的地位,大概是張不忍的曾祖太爺鄉試中式那一年罷,這委實是太久遠了一點,然而x縣人對于這一類的事永遠有好記性,而且永遠是“成人之美”的,所以當“張六房”這名詞已經空懸了十多年,已經從人們嘴上消褪,隻有念舊的長者或許偶爾提起,但總得加上個狀詞,“從前的”,——一句話,當“張六房”不絕如縷的當兒,忽然來了個張不忍,而且還是由念舊的長者記起了從前那位“鄉試中式”的太老太爺名下的嫡脈确有一支寄寓在t埠,而這年青的張不忍非但來自t埠,并且他的故世已久的父親的“官名”确也是“譜”上(這東西,誰也沒有見過,然而誰都在他腦子裡有一部)仿佛有之,于是乎,猶有古風的x縣裡人一定要将“榮耀歸于所有主”了。

     但何以又呼雲仙為“八少奶奶”?這又是從“不忍”的“不”字上來的。

    縣裡有一位窮老太婆,年青時出名叫做“黃二姐”,嫁了丈夫,她還是“黃二姐”,但她那本來有姓有名的丈夫卻變成了“黃二姐的男的”,現在她老了,丈夫早已死了,有過兒子也死了,有過媳婦也“再醮”了,然而她依然是“黃二姐”,她的青年時代的“過去”永遠生活在人們的記憶裡。

    這位黃二姐,和張六房的關系,絕不是泛泛的。

    孝廉公的二少爺成親時,黃二姐是伴娘。

    那時她是名副其實的“二姐”。

    後來孝廉公的幾位孫少爺成親,黃二姐雖則已過中年,卻還是八面張羅人人喜歡的角色。

    隻有最小的那位孫少爺半文明結婚的時候,黃二姐似乎見得太老了,但伴娘這差使,張府上不便改變祖宗的舊規,還是由黃二姐的兒媳婦頂着“小黃二姐”的名義承當了去。

    近年來,黃二姐每逢提到“六房裡完了,沒有人了”的當兒,也一定要數說她和“張六房”此種絕非泛泛的關系。

    她好像得意又好像感傷地說: “嘿,六房裡太老太爺名下,哪一房不是我做陪房的?一個個都是看他們大起來的!嗯,樹無百年榮,真真是!咳!……隻有太老太爺的末堂少爺,太老太爺死的時候,他還不到十歲,後來就跟二少爺不和,一個鋪蓋出碼頭去了,聽說也成家立業了,——隻他不是我黃二姐陪房的。

    ” 現在,老太婆的黃二姐聽說“張六房又有人了”,而且正是那出碼頭的一脈,而且是三十來歲的少爺帶了少奶奶,黃二姐可興奮極了,一片至誠地便去探望。

     黃二姐聽人說這位新回來的少爺叫做“不忍”,她就稱他為“八少爺”。

    雲仙呢,當然是“八少奶奶”了。

    黃二姐把“不忍”錯做了“八順”,并且舉出隻有她知道的理由來,六房裡最小的一輩,連早殇的也算在内,不忍的排行剛好是第八。

     人家也覺得“八順”大概是小名,而“不忍”則是諧音。

    不管張不忍本人的否認,x縣裡人為的尊重這幾乎絕滅的舊家,都稱他為“張六房的八少爺”,或者“六房裡的老八”。

     x縣的輿論對于一個人來曆,有時絕不肯含糊。

    張不忍之為“六房裡的老八”雖然由公衆一緻的慷慨而給與了,并且由黃二姐這“活家譜”的幫襯确立了不可動搖的信用,但是關于潘女士的“家世”卻議論頗多。

     她是一張方臉,大眼睛,粗眉毛,軀幹頗為強壯。

    如果她是六十多歲的老太太了,大概x縣裡人也就以為是“福相”。

    可惜她看去至多不過二十五六。

    然而也可以解釋是“貴相”。

    x縣裡人善于推測,便輕輕斷定潘女士大約是“将門之女”。

    甚至有人說,t埠頗多下野的督軍師長,其中有一位旅長,就是張不忍的嶽丈。

     善堂的董事胡三先生和“張六房”是老親,有一次對張不忍說: “近來,宿将紛紛起用,貴泰山不久也要出山了罷?哈哈!” “啊!謠言!沒有那麼一回事。

    雲仙的父親死了多年了,況且也不是……” 張不忍還不明白縣裡人把他夫人的老子猜做了什麼。

    胡三先生似信非信地笑了一笑,可也不再問下去。

    過不了半天,胡三先生“不得要領”的新聞在茶樓裡盛傳起來,熱烈地讨論之後,紛纭的意見終于漸歸一緻:無端說丈人死了多年的人,大概是沒有的,或者“六房裡的八少奶奶”隻是t埠那位潘旅長的本家,但一定不是窮本家,隻要看“八少奶奶”的衣服多麼時髦,見人的态度多麼大方,——甚至有點高傲,便證明了她的來曆不小。

     潘女士的衣服,在x縣裡自然能往“時髦”隊中算一腳。

    她是九月中旬來的,天氣很暖和,然而她披了一件大概是絲織品的沒有袖子的新樣的東西,——後來才知道這叫做“披肩”。

     但是茶客中間有一位焦黃臉的綢長衫朋友,左手端着茶杯,右手的長指甲輕輕地勻整地敲着桌邊,老在那裡搖頭;等到衆人讨論出“結論”來了,他又哼哼地冷笑了幾聲。

     胡三先生的本家胡四,探頭過去,眯細着眼睛,問道: “哎,陸紫翁不以為然麼?” “哪裡,哪裡;諸位高見,——不錯;”陸紫翁的枯澀的聲音回答,茶杯端到嘴唇邊了;可是看見近旁茶座上的眼光都朝自己臉上射來,他便放下了茶杯,逗出一個淡笑,接着說道:“不過呢,兄弟有一句放肆的話,——八少奶奶貴相誠然是貴相,然而,嗯,各位留心過她的手麼?” 衆位都駭然了;實在都沒有留心過,都沒法回答。

    胡四最喜歡充内行,并且剛才的“結論”也是他一力主持的,他瞥了衆人一眼,好像是回答陸紫翁,又好像是要求衆人的贊助,大聲說: “女人家的手,又當别論。

    相書上說——哦,記性太壞,總而言之,女人家的相,不在乎一雙手。

    ” 陸紫翁微微笑着,便端起茶杯來,這回是喝成了。

    茶客們的聲音又嗡嗡然鬧成一片。

    胡四似乎得勝。

    但陸紫翁所提起的問題也并沒被人輕輕放過。

    商會職員姚瑞和忽然記起他曾經細看過一下那位“八少奶奶”的手,确乎有點“異相”。

     他急忙告訴了坐在對面的小學校長。

     “啊喲!你不說,我也忘了;我捏過她的手,——” “哦——哦?”商會職員的眼睛凸出得和金魚相仿。

     “沒有什麼。

    外國規矩,新派,通行握手。

    ”小學校長加以解釋。

    “好像,呃,硬得很,練過武功。

    ” “對呀!”商會職員姚瑞和在桌子上拍一掌,“所以我說不像是少奶奶們的手呵!” 陸紫翁聽得了側過臉來望着他們點頭微笑。

     胡四也聽得了,卻裝作沒有聽得,拍着旁邊一個人—— 商會長周老九的肩膀說: “喂,老九,二十年前,黃二姐的手,不是我們都捏過麼?可是黃二姐還是黃二姐,暗底下模着她的手,不會當她是什麼少奶奶罷!” 哄堂大笑了。

    小學校長和商會職員感到惶恐,但也陪着笑。

    陸紫翁也笑了一笑對胡四說: “四兄還記得年青時候的淘氣,可惜知音的人不多了。

    然而,話盡管那麼說,手,是——大有講究的。

    高門大戶的小姐少爺,手指兒都是又滑又軟,又細長。

    自小動粗工的,就不然了;手指兒又粗又短,皮肉糙硬。

    南街上吳木匠的老婆,臉蛋兒長的真不錯,可是看她一雙手,到底是木匠老婆。

    ” “那麼,紫翁,你說六房裡——那雙手不——不大那個罷?”周老九搶着問,卻又把眼風在茶樓裡掃了一轉,惟恐碰巧有“六房裡”的熟人。

     “哎,這又是拉扯得太遠了。

    ”陸紫翁扮一個鬼臉,啞笑着回答。

    “況且諸位也沒留心看過,何必多說。

    ” 胡四覺得自己要失敗了,便也連聲打岔道:“不用争了,不用争了,各人各相。

    ” 于是談話換了題目。

    然而“八少奶奶”的手從此大大出名。

    每逢她上街,好事者的目光都射在她的手上。

    手不比臉,盡管成為衆目之的,也不會紅一紅,但也許因為時交冬令,風性燥了,人們都覺得“八少奶奶”的手似乎意外地粗糙。

     張不忍夫婦住在縣裡“最高學府”中心小學的附近。

    房東就是周老九的洋貨店裡的管賬先生程子卿。

    善堂董事胡三先生介紹兼作保。

     程子卿對于潘雲仙女士的手,并不感興趣,從沒細看過一下。

    好事之徒或少爺班借買東西的機會,也曾問他道:“喂,老程,你說罷,你是她的房東呀!”程子卿總是用搖頭來回答。

     其實x縣裡除了整天盤據在茶館裡的好事之徒以及頂着“高貴的職業頭銜”所謂“守産”的少爺班,誰也不曾把“八少奶奶”的手當作一樁事來偵察研究。

    滿縣滿街都為了壯丁訓練的抽簽而嚷嚷,哪有閑心情管人家的手呵! 程子卿常常關心的,倒是張不忍的腳。

    每逢回家看見張不忍的皮鞋沾滿了泥土,他便要問道: “八少爺,又下鄉了麼?墳田查得差不多了罷?” 有時張不忍的回答是:“查了一處,佃戶倒老實,可是那鄉長刁得很,從中搗鬼。

    ” 有時卻搖着頭說:“白跑一趟。

    今天那一處,連四至都弄不明白。

    ” “慢慢地來罷。

    ”程子卿安慰一句,于是遲疑了一會兒,便又問道:“看見汽車路動工麼?” 張不忍搖搖頭,程子卿也就沒有話了。

     一天,程子卿又很關心地問起查得怎樣時,張不忍憤然叫道:“算了罷!麻煩得很,真想丢開手了。

    ” “呀!可是,胡三先生一番好意,不能辜負他。

    況且,您來一趟不容易,總得清出個眉目。

    ” 張不忍隻是苦笑。

    他何嘗是為了查墳地來的?并且他根本不知道這裡還有祖遺的墳地。

    都是胡三先生的指撥,他反正沒事,到鄉下去看看也好。

    況且,多少也像有點正經事把他留住。

     程子卿等候了一會兒,見沒有話,就摸着下巴,悄悄地又問道: “八少爺,那條汽車路,說是要趕築了,您看見在那裡動工麼?” “哦,不明白。

    ”張不忍像被這一問提起精神來了。

    “不,還沒看見動工。

    說是軍用。

    呃,程先生,您聽到什麼特别的消息麼?” “就是聽說要趕築。

    等築好了路,就要派一師兵來縣裡駐防。

    ” “哦,哦!” “少爺,您看來今年會不會開仗?” “難說。

    ”張不忍随口回答,憫然望着天空,他的思想飛得老遠,——程子卿萬萬意想不到的遠地方。

    程子卿的心卻也離開了這間房,在未來的汽車路上徘徊。

    他有一塊地,假定的路線就在他這地上劃過,隻留給他一邊一隻小角;他曾經請陸紫翁托人關說,不求全免,但求路線略斜些兒,讓那分開在兩邊的兩隻小角并成一大角,人家也已經答應了他;然而這條路一日不開工,他就一日放心不下。

     “既然路是要築的,就趕快築罷!”程子卿歎一口氣說,望着張不忍,寂寞地笑了笑。

     張不忍跑進自己房裡就叫道:“雲仙,真得想出點事來做才好!” “可是我隻想回去。

    ”雲仙頭也不擡,手裡忙着抄寫。

     “回去?回去有事麼?不是前天還接到老剛的信,說這半年他也沒處去教書了;何況你我?” “但是閑住在這裡,真無聊!” “雲仙!”張不忍叫了這一聲,又頓住了,踱了幾步,他似乎跟自己商量地說:“生活是這裡便宜。

    而且,他們從封建關系上,把我們當作有地位的人,總可以想出點事來做做罷?” “他們!這裡的人真讨厭,我就讨厭他們的跳不出封建關系的眼光!他們老在那裡瞎猜我的娘家。

    一會兒說我是軍閥的女兒,一會兒又說我出身低賤了!”雲仙把筆一擲,下意識地看着自己的一雙手。

     “這些,理他們幹麼。

    ”張不忍走近到書桌邊。

    “哦,你又抄一份,投到哪裡去?——可是,這幾天,這裡的空氣有點不同,緊張起來了,雲仙,我們真得想出點事來做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