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民國五十一年(西元一九六二年)夏天
台北的午後日頭赤焰,盆地火焚似的,連向來愛追人車的野狗也奄奄一息,全窩在樹蔭底或水溝旁納涼。
中段及内巷的居民受不了悶熱的陋屋,幹脆帶著草席避到塯公圳旁,有水有樹有風,希望能減輕一些暑氣。
承熙騎腳踏車送貨回來,橋頭觸目都是人體橫陳的景象。
有人不僅帶車席,連鍋碗瓢盆都一應俱全,恐怕已在圳旁露天住宿好幾日了。
曾有警察來取締勸導,老百姓本省外省南腔北調齊嚷:“簡單啦,一戶發一台電風扇,我們就回家!” 發電風扇?不可能。
但老天爺又下下雨,警察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随附近坐轎車來回的大官去抱怨防礙觀瞻,有本事他們掏腰包送電扇啰! 唯一不怕熱的大概就隻有小孩,他們在大太陽底下追逐,拔酢漿草、撈蝌蚪、抓小魚,笑鬧聲不斷。
承熙也停下來吹吹塯公圳的風,他的一張臉早曬得黝黑,清亮的眼神顯得健康有勁。
過去兩年多他又長高許多,頂著小平頭,一身壯實,好幾次被人誤認為阿兵哥,忘了他還是末滿十五歲的少年郎哩。
他抹抹汗,剛要跨上車,突然有哭聲傳來。
不遠處有個小孩被大渠管的水沖倒,載浮載沉地掙紮著。
承熙立刻滑下斜坡,脫掉上衣涉水入圳,沒兩下就拉回那吓壞的小男生。
此時岸上已圍聚一群人叫:“是誰家的孩子?差點就沒命了!” 塯公圳水流平順,沒有淹死人的記錄,隻偶爾幾段較深處見過貓屍狗屍罷了。
但已足夠讓人們編排一些繪形繪聲的恐怖情節了。
比如半夜橋頭常有溺死鬼徘徊,拿冥錢等著買肉粽吃,就是流傳最廣的鬼故事之一。
承熙胸膛以下全濕了,還沾著爛泥污草,在小孩母親的道謝聲中,他穿回衣服。
“英俊少年,勇健喔!”本省阿伯誇他說。
“小夥子見義有為,國家有希望啦!”外省老伯說。
承熙有些腼腆,禮貌應幾聲就忙牽過他的車子,耳旁還聽見人問:“這後生是誰呀?長得真體面。
” “内巷葉錦生的大兒子。
”有人回答。
“那個好賭的葉錦生?呵,真看不出他也出好種哩。
”有人笑說。
“可不是?會讀書會做事,人又孝順,生這個阿熙,勝過人家生十個。
”有人插嘴:“他就讀旁邊那所附中,我們應該報告學校,給他一張獎狀才對……” 腳踏車騎遠,聲音也漸漸模糊。
獎狀?他已太多了,從樓上貼到樓下,如果能換成獎金該多好,他家需要的是錢。
他考上附中,曾是鄰裡及葉家的驕傲。
然而他們那一帶的孩子,小學一畢業多半當學徒或入工廠;少數能升學的,也都是實用的初職學校,沒有人做高中大學夢。
因此,承熙的驕傲回到家裡就變成一次次的争執。
葉錦生不喝不賭心情好時,會搭著兒子的肩說:“阿熙呀,你看到沒有?這眼前的一大片地,還有到大廣場旁的幾條巷子,以前全是葉家的。
你盡量讀,讀到發财做官,再把這些地都搶回來。
” 承熙聽說過,清朝時他們家祖先由新店山區沿著塯公圳開墾下來,曾是富甲一方的大地主。
後來曆經日據時代和政府遷台,祖父幾兄弟不會守,逐一敗家後,才成了無立錐之地的貧民,困居在都市的一角。
可惜父親清醒的時候少,大部份是昏醉亂罵:“讀什麼書?讀書會飽嗎?人家隔壁的阿發十一歲就去鐵工廠,每個月新嶄嶄的鈔票入口袋,他阿爸都翹起腳做老太爺了。
哪像你,長到今天連利息都沒收過,白白養你了!” 承熙六年級時父親賭得最兇,不但工作丢掉,債主也常上門,全靠母親清潔隊員的收入在維持。
而玉珠内外憂心又兼流産生病,為保住職位,隻有叫個子夠高的承熙頂替去掃馬路,所以他那陣子才常遲到。
好在有涵娟的幫忙,她不止一次借他抄考卷和作業,讓他免挨棍子外,成績又不緻落到十名之後。
有一回他忍不住問:“這樣好嗎?” “你是班長。
”她簡單回答。
涵娟不是嘻嘻哈哈的人,外表嚴肅,話也不多,隻要出口都是雷霆萬鈞;若問班上男生最怕的女生,大半都指伍涵娟。
一句“你是班長”振奮了承熙的心,他不再為人前風光人後愁慮而沮喪,不再為家庭重擔而失了志氣,反而更努力拼初中聯考。
可惜後來幾件事,又使他們的關系蒙晦下去。
先是一個清晨,承熙穿著清潔隊員的制服掃馬路時,被涵娟撞見,兩人當場愣住,她沒打招呼地先轉身離開。
他向不以憑勞力賺錢為恥,但涵娟的态度讓他非常難過。
她是不屑認他這個同學嗎? 隔一陣子是章立純惹的禍。
說她生日,硬拿個奶油蛋糕到他桌上來慶祝,還來不及拒絕時,香味就引了一堆人。
承熙愛朋友,不願掃大家的興,
中段及内巷的居民受不了悶熱的陋屋,幹脆帶著草席避到塯公圳旁,有水有樹有風,希望能減輕一些暑氣。
承熙騎腳踏車送貨回來,橋頭觸目都是人體橫陳的景象。
有人不僅帶車席,連鍋碗瓢盆都一應俱全,恐怕已在圳旁露天住宿好幾日了。
曾有警察來取締勸導,老百姓本省外省南腔北調齊嚷:“簡單啦,一戶發一台電風扇,我們就回家!” 發電風扇?不可能。
但老天爺又下下雨,警察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随附近坐轎車來回的大官去抱怨防礙觀瞻,有本事他們掏腰包送電扇啰! 唯一不怕熱的大概就隻有小孩,他們在大太陽底下追逐,拔酢漿草、撈蝌蚪、抓小魚,笑鬧聲不斷。
承熙也停下來吹吹塯公圳的風,他的一張臉早曬得黝黑,清亮的眼神顯得健康有勁。
過去兩年多他又長高許多,頂著小平頭,一身壯實,好幾次被人誤認為阿兵哥,忘了他還是末滿十五歲的少年郎哩。
他抹抹汗,剛要跨上車,突然有哭聲傳來。
不遠處有個小孩被大渠管的水沖倒,載浮載沉地掙紮著。
承熙立刻滑下斜坡,脫掉上衣涉水入圳,沒兩下就拉回那吓壞的小男生。
此時岸上已圍聚一群人叫:“是誰家的孩子?差點就沒命了!” 塯公圳水流平順,沒有淹死人的記錄,隻偶爾幾段較深處見過貓屍狗屍罷了。
但已足夠讓人們編排一些繪形繪聲的恐怖情節了。
比如半夜橋頭常有溺死鬼徘徊,拿冥錢等著買肉粽吃,就是流傳最廣的鬼故事之一。
承熙胸膛以下全濕了,還沾著爛泥污草,在小孩母親的道謝聲中,他穿回衣服。
“英俊少年,勇健喔!”本省阿伯誇他說。
“小夥子見義有為,國家有希望啦!”外省老伯說。
承熙有些腼腆,禮貌應幾聲就忙牽過他的車子,耳旁還聽見人問:“這後生是誰呀?長得真體面。
” “内巷葉錦生的大兒子。
”有人回答。
“那個好賭的葉錦生?呵,真看不出他也出好種哩。
”有人笑說。
“可不是?會讀書會做事,人又孝順,生這個阿熙,勝過人家生十個。
”有人插嘴:“他就讀旁邊那所附中,我們應該報告學校,給他一張獎狀才對……” 腳踏車騎遠,聲音也漸漸模糊。
獎狀?他已太多了,從樓上貼到樓下,如果能換成獎金該多好,他家需要的是錢。
他考上附中,曾是鄰裡及葉家的驕傲。
然而他們那一帶的孩子,小學一畢業多半當學徒或入工廠;少數能升學的,也都是實用的初職學校,沒有人做高中大學夢。
因此,承熙的驕傲回到家裡就變成一次次的争執。
葉錦生不喝不賭心情好時,會搭著兒子的肩說:“阿熙呀,你看到沒有?這眼前的一大片地,還有到大廣場旁的幾條巷子,以前全是葉家的。
你盡量讀,讀到發财做官,再把這些地都搶回來。
” 承熙聽說過,清朝時他們家祖先由新店山區沿著塯公圳開墾下來,曾是富甲一方的大地主。
後來曆經日據時代和政府遷台,祖父幾兄弟不會守,逐一敗家後,才成了無立錐之地的貧民,困居在都市的一角。
可惜父親清醒的時候少,大部份是昏醉亂罵:“讀什麼書?讀書會飽嗎?人家隔壁的阿發十一歲就去鐵工廠,每個月新嶄嶄的鈔票入口袋,他阿爸都翹起腳做老太爺了。
哪像你,長到今天連利息都沒收過,白白養你了!” 承熙六年級時父親賭得最兇,不但工作丢掉,債主也常上門,全靠母親清潔隊員的收入在維持。
而玉珠内外憂心又兼流産生病,為保住職位,隻有叫個子夠高的承熙頂替去掃馬路,所以他那陣子才常遲到。
好在有涵娟的幫忙,她不止一次借他抄考卷和作業,讓他免挨棍子外,成績又不緻落到十名之後。
有一回他忍不住問:“這樣好嗎?” “你是班長。
”她簡單回答。
涵娟不是嘻嘻哈哈的人,外表嚴肅,話也不多,隻要出口都是雷霆萬鈞;若問班上男生最怕的女生,大半都指伍涵娟。
一句“你是班長”振奮了承熙的心,他不再為人前風光人後愁慮而沮喪,不再為家庭重擔而失了志氣,反而更努力拼初中聯考。
可惜後來幾件事,又使他們的關系蒙晦下去。
先是一個清晨,承熙穿著清潔隊員的制服掃馬路時,被涵娟撞見,兩人當場愣住,她沒打招呼地先轉身離開。
他向不以憑勞力賺錢為恥,但涵娟的态度讓他非常難過。
她是不屑認他這個同學嗎? 隔一陣子是章立純惹的禍。
說她生日,硬拿個奶油蛋糕到他桌上來慶祝,還來不及拒絕時,香味就引了一堆人。
承熙愛朋友,不願掃大家的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