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家裡電話響了,照例由惠涓接。
“請問您是哪裡?……請問您是哪位?……請問您找他有什麼事兒?……他不在家,手術還沒回來。
” 放下電話時聽到了小可的聲音:“媽,以後人家來電話您别問那麼多!” 惠涓回頭:“咦!——你什麼時候回來的?” 小可說:“——問一大圈又告訴人不在,不禮貌!” 惠涓說:“有什麼不禮貌的!我總得問清楚了,回頭才好告訴你爸!” 小可道:“得了吧!您就是八卦!” 惠涓一擺手結束了這個話題,問:“情況怎麼樣?”同時看小可臉,那小臉笑意盈盈,猜:“談得不錯?” 小可頭一點:“相當好!陳佳特别高興!” 惠涓松了口氣,一下午一個晚上,她因惦着女兒這事,下午上班兩次收錯了款。
幸而是多收被對方指了出來,如是少收他們一般不說,最終對賬少收的部分得收銀員自己掏腰包墊。
惠涓在醫院門診收費處收銀。
家中電話又響,小可離得近,電話都拿起來了,被惠涓一把抽走,但這次她沒多問,馬上告訴對方“他不在家”,挂了電話。
小可忍不住:“媽,這次您怎麼不‘問清楚了’?……是男的吧?” 憑惠涓接電話的方式,百分之百可判斷出電話那頭是男是女。
惠涓臉上現出愠怒。
小可自覺不該,明擺着而且改變不了的事情,沒必要非得說出來,為逞一時口舌之快刺激媽媽,何苦? 所有人,包括小可,都認為鄧文宣和惠涓不般配。
年輕時般配過,不然走不到一起。
年輕時的鄧文宣才華尚未落到實處,惠涓卻處于女孩兒最好的時候。
待鄧文宣的才華随時間轉化成事業、地位、聲望以及由這種種彙成的男人魅力時,惠涓變成了一個雙下巴、腰圍二尺六的壯碩婦人;曾經,那腰圍才隻一尺六。
但是,誰又可能青春永駐?及時轉化成可見或可以預見的有價值的形态,才是青春的最好出路。
惠涓在人見人愛花見花開時節,在衆多追求者中,選擇了鄧文宣;如今在單位、社會上受人尊重,生活上有房有車有各種保障。
善嫉者說她命好,挑了個優質股,女人幹得再好不如嫁得好。
話裡話外透着,“嫁”比“幹”容易,這實在是對“嫁”的誤解。
一“嫁”并不能定終身,除非有一天法律規定隻許結婚不許離。
嫁着了,還需要努力維系,終生努力。
小可其實是理解媽媽的,男女即使成了夫妻也還是兩個人,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小時候她隻是理論上知道這點,實際上從來沒用父母之外的眼光衡量看待過父母,第一次清楚意識到父親還是一個男人時,她都上初一了。
那天她放學去醫院找爸爸。
夕陽鋪滿走廊,到處明晃晃的。
金光裡,廊盡頭,拐出個人來,身材挺拔勻稱,腳步堅定輕快,帶起白大褂兩襟鳥兒翅膀一樣翻飛……小可想:嗬,這男的好帥!定神再看,“這男的”竟是爸爸!那是她頭一次用生人的眼睛看爸爸,從那次起,她仿佛張開了另一雙眼睛,很多從前被認為自然而然因此視若無睹的事情,開始有了别樣的意義。
在爸爸辦公室的晚上,常會有人敲門光顧。
或向爸爸咨詢點業務問題,或給爸爸送來點家鄉特産,或者幹脆什麼事沒有,隻為屋裡亮着燈,敲門來看看爸爸是否在。
來的人絕大部分是年輕女性,有醫生有護士,有研究生、博士生、實習生、進修生。
通常,爸爸對她們的态度是溫和有禮的、可近不可親的。
但是,小可覺得,如果來者長得特别好看時,爸爸的目光就會比溫和有禮多出一些熱度和力度。
當然,這極可能是小可的臆斷,她亦多次想就此向爸爸求證,每每話到嘴邊,開不了口。
隻将這猜測緊緊藏在心裡,既不好跟爸爸說,更不能跟媽媽說。
這時的她已真心懂得,父母不僅是她的父母,還是獨立的男人和女人。
這情況一直持續到大三的寒假。
春節前的一個晚上,爸爸媽媽在醫院參加各自科裡的春節聯歡晚會,下了班直接就沒回來。
那陣子小可熱衷于減肥——這個年齡的女孩兒對自己的體重要求嚴格到了嚴苛——制訂了寒假減肥計劃,每天至少快走兩小時。
白天睡到中午方起,起來吃吃東西上上網寫寫博客,一下午沒了,隻能晚上走。
沒有目标為走而走太枯燥,她決定走去醫院找爸爸,然後,一塊兒走回來。
那是個晴朗無風的冬夜,月光清冽、幹冷。
小可一路快走,直走到醫院身上才暖和過來,腳凍得痛到了木。
到時他們剛吃完飯,小夥子們吆喝着将桌椅往邊上搬,騰出中間地方唱歌跳舞,聯歡地點借用了醫院的一個食堂
“請問您是哪裡?……請問您是哪位?……請問您找他有什麼事兒?……他不在家,手術還沒回來。
” 放下電話時聽到了小可的聲音:“媽,以後人家來電話您别問那麼多!” 惠涓回頭:“咦!——你什麼時候回來的?” 小可說:“——問一大圈又告訴人不在,不禮貌!” 惠涓說:“有什麼不禮貌的!我總得問清楚了,回頭才好告訴你爸!” 小可道:“得了吧!您就是八卦!” 惠涓一擺手結束了這個話題,問:“情況怎麼樣?”同時看小可臉,那小臉笑意盈盈,猜:“談得不錯?” 小可頭一點:“相當好!陳佳特别高興!” 惠涓松了口氣,一下午一個晚上,她因惦着女兒這事,下午上班兩次收錯了款。
幸而是多收被對方指了出來,如是少收他們一般不說,最終對賬少收的部分得收銀員自己掏腰包墊。
惠涓在醫院門診收費處收銀。
家中電話又響,小可離得近,電話都拿起來了,被惠涓一把抽走,但這次她沒多問,馬上告訴對方“他不在家”,挂了電話。
小可忍不住:“媽,這次您怎麼不‘問清楚了’?……是男的吧?” 憑惠涓接電話的方式,百分之百可判斷出電話那頭是男是女。
惠涓臉上現出愠怒。
小可自覺不該,明擺着而且改變不了的事情,沒必要非得說出來,為逞一時口舌之快刺激媽媽,何苦? 所有人,包括小可,都認為鄧文宣和惠涓不般配。
年輕時般配過,不然走不到一起。
年輕時的鄧文宣才華尚未落到實處,惠涓卻處于女孩兒最好的時候。
待鄧文宣的才華随時間轉化成事業、地位、聲望以及由這種種彙成的男人魅力時,惠涓變成了一個雙下巴、腰圍二尺六的壯碩婦人;曾經,那腰圍才隻一尺六。
但是,誰又可能青春永駐?及時轉化成可見或可以預見的有價值的形态,才是青春的最好出路。
惠涓在人見人愛花見花開時節,在衆多追求者中,選擇了鄧文宣;如今在單位、社會上受人尊重,生活上有房有車有各種保障。
善嫉者說她命好,挑了個優質股,女人幹得再好不如嫁得好。
話裡話外透着,“嫁”比“幹”容易,這實在是對“嫁”的誤解。
一“嫁”并不能定終身,除非有一天法律規定隻許結婚不許離。
嫁着了,還需要努力維系,終生努力。
小可其實是理解媽媽的,男女即使成了夫妻也還是兩個人,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小時候她隻是理論上知道這點,實際上從來沒用父母之外的眼光衡量看待過父母,第一次清楚意識到父親還是一個男人時,她都上初一了。
那天她放學去醫院找爸爸。
夕陽鋪滿走廊,到處明晃晃的。
金光裡,廊盡頭,拐出個人來,身材挺拔勻稱,腳步堅定輕快,帶起白大褂兩襟鳥兒翅膀一樣翻飛……小可想:嗬,這男的好帥!定神再看,“這男的”竟是爸爸!那是她頭一次用生人的眼睛看爸爸,從那次起,她仿佛張開了另一雙眼睛,很多從前被認為自然而然因此視若無睹的事情,開始有了别樣的意義。
在爸爸辦公室的晚上,常會有人敲門光顧。
或向爸爸咨詢點業務問題,或給爸爸送來點家鄉特産,或者幹脆什麼事沒有,隻為屋裡亮着燈,敲門來看看爸爸是否在。
來的人絕大部分是年輕女性,有醫生有護士,有研究生、博士生、實習生、進修生。
通常,爸爸對她們的态度是溫和有禮的、可近不可親的。
但是,小可覺得,如果來者長得特别好看時,爸爸的目光就會比溫和有禮多出一些熱度和力度。
當然,這極可能是小可的臆斷,她亦多次想就此向爸爸求證,每每話到嘴邊,開不了口。
隻将這猜測緊緊藏在心裡,既不好跟爸爸說,更不能跟媽媽說。
這時的她已真心懂得,父母不僅是她的父母,還是獨立的男人和女人。
這情況一直持續到大三的寒假。
春節前的一個晚上,爸爸媽媽在醫院參加各自科裡的春節聯歡晚會,下了班直接就沒回來。
那陣子小可熱衷于減肥——這個年齡的女孩兒對自己的體重要求嚴格到了嚴苛——制訂了寒假減肥計劃,每天至少快走兩小時。
白天睡到中午方起,起來吃吃東西上上網寫寫博客,一下午沒了,隻能晚上走。
沒有目标為走而走太枯燥,她決定走去醫院找爸爸,然後,一塊兒走回來。
那是個晴朗無風的冬夜,月光清冽、幹冷。
小可一路快走,直走到醫院身上才暖和過來,腳凍得痛到了木。
到時他們剛吃完飯,小夥子們吆喝着将桌椅往邊上搬,騰出中間地方唱歌跳舞,聯歡地點借用了醫院的一個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