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三個地方都有電話,總能找得到他,隻是家裡來電話通常都由惠涓去接。
惠涓拿起電話“喂”了一聲,裡頭傳出的女聲清脆悅耳:“您好請找鄧主任!”她很禮貌地問:“請問您是哪裡?”這時鄧文宣已來到身後伸出手拿電話,被她閃開,同時更緊地将聽筒貼住耳廓,電話裡女聲一口氣報:“我是手術室我姓宋請找鄧主任!”聲音緊急,惠涓馬上把電話交了出去,卻沒馬上走開,聽到了電話中的女聲清亮傳出:“主任!張世寶腦組織膨出關不上顱!”她轉身離去。
惠涓收拾餐桌,客廳那邊是鄧文宣打電話的聲音:“有一種可能是過度換氣二氧化碳過多,請麻醉調整呼吸試一試。
病人血壓多少?”惠涓端着碗盤去了廚房。
惠涓擰開水龍頭洗碗,水龍頭裡帶過濾網,出水柔和不濺水。
正洗着,鄧文宣來到廚房門口,說一聲:“我去醫院。
”說完了走,走幾步站住:“以後,找我的電話,尤其醫院的電話,你不要問太多。
”離去。
惠涓一如既往洗碗,從丈夫來,到丈夫走,沒擡頭。
沈畫坐寫字台前,背朝門發呆。
有人開門,聲音很輕,她仍受到了極大驚吓,脊背一下子縮緊。
沒回頭,不敢。
不用回頭也知是小姨來了,來興師問罪,當場把她趕出家門也未可知,誰讓她傷害了她的寶貝女兒?她為自己說的那番話後悔,邊說邊後悔,但在那一刻,靈魂出竅魔鬼附體她管不住自己的舌頭。
開門聲、關門聲、腳步聲……随着腳步聲漸近,她原姿勢面壁石化。
腳步聲在身後停住,縮緊的脊背一陣發麻,本能閉上眼睛等待打擊……右肩感到了一小片溫軟,她有點意外——她預料的是電閃雷鳴劈頭蓋臉——扭頭看,在她身邊的不是小姨,是小可,那一小片溫軟是小可的手,無聲傳遞着關心體貼,沒有一絲居高臨下的優越,全是善意。
小可在她眼裡漸漸模糊起來,淚水不争氣湧出,緊接着滾落,一大顆一大顆,噼裡啪啦,沉甸甸的。
那淚蓄積了很久,壓抑了很久。
一天之内,沈畫遭受愛情、事業的雙重打擊。
惠涓的懷疑一點不錯,沈畫在北京“有人”,如果沒有這個人,她斷然不敢隻身闖來,盡管她是那麼的向往北京。
那向往從幼年就開始了,由圖畫兒歌電視課本開始,在各種反複強化的描畫中,将北京幻化成了童話中的水晶宮,遠在天邊,亮閃閃炫目。
考大學時想過報考北京學校,父母反對:以她的成績考北京學校隻能是二本以下,在本省,則可上屬于211工程的重點大學;現在好點的單位招聘,非211大學畢業生不要;上大學是為就業,不是為好玩兒。
沈畫拗不過父母,歸根到底是自己心中沒底,老老實實上了本省的一所重點大學。
畢業後在當地做過三份工作,加起來八個月。
八個月工作的體會是,人生原來是這樣的一個循環:上班——拿錢,拿錢——吃飯,吃飯——活着,活着——上班……與夢想、追求、激情無關。
曾有過認真的愛情,大學同學,從大一開始好,畢業後,愛情結束。
他提出結婚,她不肯。
她不肯這麼年輕就成為已婚婦女,不肯過已婚婦女那種一眼望到頭的生活:生孩子,養孩子,孩子結婚,她老去。
與男友分手後住父母家。
她是那個家的中心是公主。
她下班回家,熱飯熱菜定已等在桌上,飯菜口味,定以她的口味為準。
她在家什麼都不必做,哪怕手機沒錢,她隻消說一聲,自動充值——父母為她甘盡全力,可惜,他們的全力又有多少?僅有的那點,還不是她需要的;她需要的,他們沒有。
父親是鎮政府的電工,母親早年間是當地織襪廠的工會主席,工廠倒閉後回家,利用家中臨街窗子開了間小賣部。
做這樣一個家的公主,非但不會有任何的自豪滿足,相反,讓人悲涼。
她不是甯當雞頭不當鳳尾的市井之輩,她有理想,她理想中的自己是能夠朝着天邊的絢爛盡情飛翔的鳳凰。
家中父母密不透風的溫暖令人窒息,為避免矛盾,回家吃罷飯沈畫就躲自己屋裡上網,網絡是她與外面世界保持聯系的臍帶,給予她生命所需的滋養。
人人網、開心網、QQ,成為她每天必去的地方。
她在人人網上結識了孫景。
孫景是一位私企老總,北大畢業,二十九歲,現居北京。
随着交談深入,二人互留QQ,互發照片,互留手機。
孫景說一口标準普通話,聲音很有層次,他亦誇她的聲音悅耳。
按照網絡交往規律,通話後如雙方仍相互滿意,接下來就會希望見面,孫景讓她去北京。
其實這之前,沈畫已經暗暗在做去北京的準備了,向北京發去了無數簡曆,一直無果,在接到孫景的邀請時,有公司通知她面試,命運大門開啟。
正如小可所說,她最不怕面試——見孫景也是面試——她的漂亮無人能擋! 決定去北京前,沈畫要求與孫景視頻。
網絡騙子多,她須格外謹慎;父母不給力,她須自己照顧好自己。
孫景欣然同意,在家中同她視頻。
視頻後沈畫徹底放下心來:不是為孫景長相——視頻上看,孫景比照片還好看——男的長得差不多就行,要不怎麼說男才女貌,關鍵是,在視頻裡,沈畫看到了孫景的家。
那個家寬敞大氣品位不凡,驗證着主人不凡
惠涓拿起電話“喂”了一聲,裡頭傳出的女聲清脆悅耳:“您好請找鄧主任!”她很禮貌地問:“請問您是哪裡?”這時鄧文宣已來到身後伸出手拿電話,被她閃開,同時更緊地将聽筒貼住耳廓,電話裡女聲一口氣報:“我是手術室我姓宋請找鄧主任!”聲音緊急,惠涓馬上把電話交了出去,卻沒馬上走開,聽到了電話中的女聲清亮傳出:“主任!張世寶腦組織膨出關不上顱!”她轉身離去。
惠涓收拾餐桌,客廳那邊是鄧文宣打電話的聲音:“有一種可能是過度換氣二氧化碳過多,請麻醉調整呼吸試一試。
病人血壓多少?”惠涓端着碗盤去了廚房。
惠涓擰開水龍頭洗碗,水龍頭裡帶過濾網,出水柔和不濺水。
正洗着,鄧文宣來到廚房門口,說一聲:“我去醫院。
”說完了走,走幾步站住:“以後,找我的電話,尤其醫院的電話,你不要問太多。
”離去。
惠涓一如既往洗碗,從丈夫來,到丈夫走,沒擡頭。
沈畫坐寫字台前,背朝門發呆。
有人開門,聲音很輕,她仍受到了極大驚吓,脊背一下子縮緊。
沒回頭,不敢。
不用回頭也知是小姨來了,來興師問罪,當場把她趕出家門也未可知,誰讓她傷害了她的寶貝女兒?她為自己說的那番話後悔,邊說邊後悔,但在那一刻,靈魂出竅魔鬼附體她管不住自己的舌頭。
開門聲、關門聲、腳步聲……随着腳步聲漸近,她原姿勢面壁石化。
腳步聲在身後停住,縮緊的脊背一陣發麻,本能閉上眼睛等待打擊……右肩感到了一小片溫軟,她有點意外——她預料的是電閃雷鳴劈頭蓋臉——扭頭看,在她身邊的不是小姨,是小可,那一小片溫軟是小可的手,無聲傳遞着關心體貼,沒有一絲居高臨下的優越,全是善意。
小可在她眼裡漸漸模糊起來,淚水不争氣湧出,緊接着滾落,一大顆一大顆,噼裡啪啦,沉甸甸的。
那淚蓄積了很久,壓抑了很久。
一天之内,沈畫遭受愛情、事業的雙重打擊。
惠涓的懷疑一點不錯,沈畫在北京“有人”,如果沒有這個人,她斷然不敢隻身闖來,盡管她是那麼的向往北京。
那向往從幼年就開始了,由圖畫兒歌電視課本開始,在各種反複強化的描畫中,将北京幻化成了童話中的水晶宮,遠在天邊,亮閃閃炫目。
考大學時想過報考北京學校,父母反對:以她的成績考北京學校隻能是二本以下,在本省,則可上屬于211工程的重點大學;現在好點的單位招聘,非211大學畢業生不要;上大學是為就業,不是為好玩兒。
沈畫拗不過父母,歸根到底是自己心中沒底,老老實實上了本省的一所重點大學。
畢業後在當地做過三份工作,加起來八個月。
八個月工作的體會是,人生原來是這樣的一個循環:上班——拿錢,拿錢——吃飯,吃飯——活着,活着——上班……與夢想、追求、激情無關。
曾有過認真的愛情,大學同學,從大一開始好,畢業後,愛情結束。
他提出結婚,她不肯。
她不肯這麼年輕就成為已婚婦女,不肯過已婚婦女那種一眼望到頭的生活:生孩子,養孩子,孩子結婚,她老去。
與男友分手後住父母家。
她是那個家的中心是公主。
她下班回家,熱飯熱菜定已等在桌上,飯菜口味,定以她的口味為準。
她在家什麼都不必做,哪怕手機沒錢,她隻消說一聲,自動充值——父母為她甘盡全力,可惜,他們的全力又有多少?僅有的那點,還不是她需要的;她需要的,他們沒有。
父親是鎮政府的電工,母親早年間是當地織襪廠的工會主席,工廠倒閉後回家,利用家中臨街窗子開了間小賣部。
做這樣一個家的公主,非但不會有任何的自豪滿足,相反,讓人悲涼。
她不是甯當雞頭不當鳳尾的市井之輩,她有理想,她理想中的自己是能夠朝着天邊的絢爛盡情飛翔的鳳凰。
家中父母密不透風的溫暖令人窒息,為避免矛盾,回家吃罷飯沈畫就躲自己屋裡上網,網絡是她與外面世界保持聯系的臍帶,給予她生命所需的滋養。
人人網、開心網、QQ,成為她每天必去的地方。
她在人人網上結識了孫景。
孫景是一位私企老總,北大畢業,二十九歲,現居北京。
随着交談深入,二人互留QQ,互發照片,互留手機。
孫景說一口标準普通話,聲音很有層次,他亦誇她的聲音悅耳。
按照網絡交往規律,通話後如雙方仍相互滿意,接下來就會希望見面,孫景讓她去北京。
其實這之前,沈畫已經暗暗在做去北京的準備了,向北京發去了無數簡曆,一直無果,在接到孫景的邀請時,有公司通知她面試,命運大門開啟。
正如小可所說,她最不怕面試——見孫景也是面試——她的漂亮無人能擋! 決定去北京前,沈畫要求與孫景視頻。
網絡騙子多,她須格外謹慎;父母不給力,她須自己照顧好自己。
孫景欣然同意,在家中同她視頻。
視頻後沈畫徹底放下心來:不是為孫景長相——視頻上看,孫景比照片還好看——男的長得差不多就行,要不怎麼說男才女貌,關鍵是,在視頻裡,沈畫看到了孫景的家。
那個家寬敞大氣品位不凡,驗證着主人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