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感到了自己的唐突,趕緊找補:“我的意思是,現在大學生找工作不容易,有了機會,咱得珍惜。
不說别人,說我,畢業一年了還沒着落,還漂着!” 氣氛和緩下來了,就着沈畫的話,小可問了:“哎畫姐,你下午面試為什麼沒成?”這問題她一直想問,看沈畫情緒不高,沒敢。
她有些好奇:讓來面試,說明對硬件是認可了的,而隻要硬件沒問題,沈畫就應該沒問題。
她最不怕面試——敢說、能說、漂亮。
沈畫回答:“還是老問題,硬件不夠,他們要求英語四級。
”沈畫美術專業,藝術類學生畢業不要求英語四級。
小可叫:“咦?硬件給他們的簡曆裡都有,明知不夠幹嗎把人家大老遠地從外地招北京來!” 惠涓盯着沈畫等待回答,小可說的正是她想問的。
區别在于,小可是為沈畫打抱不平,她是懷疑,懷疑沈畫沒說實話。
沈畫一匙接一匙喝粥,不吭氣。
小可熱情道:“畫姐,我建個議?……先别急着找工作,先把四級拿下來,現在像點樣的工作,英語四級是起碼的,進我們公司,至少六級!”沈畫不悅,盡量不表現出來,淡淡道:“你們公司有對外業務,大多數公司根本就沒那業務,跟着瞎起什麼哄呀!”小可不覺,仍說:“現在沒這業務不等于将來沒有!北京越來越國際化,英語很重要的!畫姐,其實英語一點都不難……”這就滔滔不絕說了開去。
小可英語很好,去美國紐約大學交流,紐約人都誇她英語地道。
沈畫盯着小可一開一合的嘴,那張嘴說的每個字都入了她的耳朵,半個字沒入腦子,腦子被她安了屏蔽裝置。
人為什麼會指點指導别人?認為自己有這資格。
名義是關心他人,潛意識是自我炫耀,優越感強烈到了不可遏制。
是,她的這位表妹完全有資格在她面前炫耀:父親是著名大醫院的著名醫學專家,著名到隻要他想,全國各地各行各業,都有他能夠找得到的關系,各行各業各個階層的人都會生病;她母親以她父親和她為生活軸心,把家安排得井井有條。
她自小坐擁北京豐厚的教育資源,安享父母全面有力的保障,這樣長大的孩子,隻要智商心理正常,學習當在一般水準之上。
她因之有足夠底氣對上司說“不”,對優秀的相親對象說“不”,自然,更有底氣有資格對卑微的自己說三道四。
可惜,你有資格,我不接受,不僅是不接受,是讨厭,讨厭你這種居高臨下的指點、事不關己的僞善! “畫姐?”她叫她。
沈畫正了正神,看她。
她說:“你看這麼着好不好?去新東方報個班,我陪你去!” 沈畫想說:“滾!”但知道不能——人在屋檐下——随口敷衍:“如果拿下了四級,還不成呢?” 小可斬截地:“絕對不會!” 正是這脫口而出、漫不經心的斬截成為了壓倒駱駝的那根草,一時間,沈畫血往上湧,全身通了電似的抽緊,她試圖讓自己鎮靜,做不到;所說的話沒經過大腦直接從心裡往出冒,且是怎麼解恨怎麼來。
她說:“何以見得?别人不說,說你,英語六級、日語一級,又怎麼樣,不也面臨着幹不下去?由此我認為,高分低能是我國教育制度的最大失敗!我還認為,形式主義的條條框框卡掉了無數真正的人才!我更認為,學習好不應也不是學習的目的!”說罷起身,誰也不看,離開飯桌,去了客房,咣,關了門。
小可瞠目結舌,片刻,問父母:“她怎麼能這麼說話?!” 惠涓夾一筷子油菜送嘴裡慢悠悠嚼,嚼了會兒後,道:“她不是對你……替她想想,滿懷希望,不遠萬裡,跑來應聘,結果呢,沒過。
心情能好嗎?好不了。
去,去看看她,陪她說說話。
” 小可起身去了。
她本善良,自身條件的優越也讓她大度。
女兒走後,惠涓鄭重對丈夫道:“老鄧,幫沈畫想想辦法!”“老鄧”全名鄧文宣,隻是惠涓從來不叫他名字,兩人都年輕時,她叫他“小鄧”。
“她學美術我搞醫,兩個行當。
”鄧文宣推托。
“看看你的病人裡有沒有能幫上忙的——” “她才來,不急。
” “不急不行。
唉,我就不該留她住。
住個一天兩天,成;三天四天,沒問題;五天六天,也可以,時間再長容易起矛盾。
剛才你都看到了,這才是來的頭一天!說還不能說——” “找到工作她會出去租房的。
” “要就找不到工作呢?” 這時,客廳電話鈴響了。
客廳與餐廳連着,成一個五十平方米的大廳,朝南是整面的落地門窗,客廳餐廳無間隔,隻在天花闆上做了個S形的軟隔斷,白天陽光由落地門窗進來,全廳明亮通透。
這個廳、整個家的裝修,從設計到實施,惠涓一手操辦。
房子是醫院的“房改房”,2004年初建成,當年底入住。
惠涓和鄧文宣同在這家醫院工作,兩口子工齡加起來折成錢,一百九十平方米的房子,隻需另交二十萬。
惠涓去接電話。
家中電話百分之九十九找鄧文宣,惠涓和小可一般隻給人留手機。
當然鄧文宣也有手機,但他那手機隻出差時才開,嫌麻煩是一方面,主要覺得用不着。
隻要在北京,他不在科裡就在手術室要麼在家,
不說别人,說我,畢業一年了還沒着落,還漂着!” 氣氛和緩下來了,就着沈畫的話,小可問了:“哎畫姐,你下午面試為什麼沒成?”這問題她一直想問,看沈畫情緒不高,沒敢。
她有些好奇:讓來面試,說明對硬件是認可了的,而隻要硬件沒問題,沈畫就應該沒問題。
她最不怕面試——敢說、能說、漂亮。
沈畫回答:“還是老問題,硬件不夠,他們要求英語四級。
”沈畫美術專業,藝術類學生畢業不要求英語四級。
小可叫:“咦?硬件給他們的簡曆裡都有,明知不夠幹嗎把人家大老遠地從外地招北京來!” 惠涓盯着沈畫等待回答,小可說的正是她想問的。
區别在于,小可是為沈畫打抱不平,她是懷疑,懷疑沈畫沒說實話。
沈畫一匙接一匙喝粥,不吭氣。
小可熱情道:“畫姐,我建個議?……先别急着找工作,先把四級拿下來,現在像點樣的工作,英語四級是起碼的,進我們公司,至少六級!”沈畫不悅,盡量不表現出來,淡淡道:“你們公司有對外業務,大多數公司根本就沒那業務,跟着瞎起什麼哄呀!”小可不覺,仍說:“現在沒這業務不等于将來沒有!北京越來越國際化,英語很重要的!畫姐,其實英語一點都不難……”這就滔滔不絕說了開去。
小可英語很好,去美國紐約大學交流,紐約人都誇她英語地道。
沈畫盯着小可一開一合的嘴,那張嘴說的每個字都入了她的耳朵,半個字沒入腦子,腦子被她安了屏蔽裝置。
人為什麼會指點指導别人?認為自己有這資格。
名義是關心他人,潛意識是自我炫耀,優越感強烈到了不可遏制。
是,她的這位表妹完全有資格在她面前炫耀:父親是著名大醫院的著名醫學專家,著名到隻要他想,全國各地各行各業,都有他能夠找得到的關系,各行各業各個階層的人都會生病;她母親以她父親和她為生活軸心,把家安排得井井有條。
她自小坐擁北京豐厚的教育資源,安享父母全面有力的保障,這樣長大的孩子,隻要智商心理正常,學習當在一般水準之上。
她因之有足夠底氣對上司說“不”,對優秀的相親對象說“不”,自然,更有底氣有資格對卑微的自己說三道四。
可惜,你有資格,我不接受,不僅是不接受,是讨厭,讨厭你這種居高臨下的指點、事不關己的僞善! “畫姐?”她叫她。
沈畫正了正神,看她。
她說:“你看這麼着好不好?去新東方報個班,我陪你去!” 沈畫想說:“滾!”但知道不能——人在屋檐下——随口敷衍:“如果拿下了四級,還不成呢?” 小可斬截地:“絕對不會!” 正是這脫口而出、漫不經心的斬截成為了壓倒駱駝的那根草,一時間,沈畫血往上湧,全身通了電似的抽緊,她試圖讓自己鎮靜,做不到;所說的話沒經過大腦直接從心裡往出冒,且是怎麼解恨怎麼來。
她說:“何以見得?别人不說,說你,英語六級、日語一級,又怎麼樣,不也面臨着幹不下去?由此我認為,高分低能是我國教育制度的最大失敗!我還認為,形式主義的條條框框卡掉了無數真正的人才!我更認為,學習好不應也不是學習的目的!”說罷起身,誰也不看,離開飯桌,去了客房,咣,關了門。
小可瞠目結舌,片刻,問父母:“她怎麼能這麼說話?!” 惠涓夾一筷子油菜送嘴裡慢悠悠嚼,嚼了會兒後,道:“她不是對你……替她想想,滿懷希望,不遠萬裡,跑來應聘,結果呢,沒過。
心情能好嗎?好不了。
去,去看看她,陪她說說話。
” 小可起身去了。
她本善良,自身條件的優越也讓她大度。
女兒走後,惠涓鄭重對丈夫道:“老鄧,幫沈畫想想辦法!”“老鄧”全名鄧文宣,隻是惠涓從來不叫他名字,兩人都年輕時,她叫他“小鄧”。
“她學美術我搞醫,兩個行當。
”鄧文宣推托。
“看看你的病人裡有沒有能幫上忙的——” “她才來,不急。
” “不急不行。
唉,我就不該留她住。
住個一天兩天,成;三天四天,沒問題;五天六天,也可以,時間再長容易起矛盾。
剛才你都看到了,這才是來的頭一天!說還不能說——” “找到工作她會出去租房的。
” “要就找不到工作呢?” 這時,客廳電話鈴響了。
客廳與餐廳連着,成一個五十平方米的大廳,朝南是整面的落地門窗,客廳餐廳無間隔,隻在天花闆上做了個S形的軟隔斷,白天陽光由落地門窗進來,全廳明亮通透。
這個廳、整個家的裝修,從設計到實施,惠涓一手操辦。
房子是醫院的“房改房”,2004年初建成,當年底入住。
惠涓和鄧文宣同在這家醫院工作,兩口子工齡加起來折成錢,一百九十平方米的房子,隻需另交二十萬。
惠涓去接電話。
家中電話百分之九十九找鄧文宣,惠涓和小可一般隻給人留手機。
當然鄧文宣也有手機,但他那手機隻出差時才開,嫌麻煩是一方面,主要覺得用不着。
隻要在北京,他不在科裡就在手術室要麼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