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然後把毛巾扔給馬銳,“自個兒擦幹身上。

    再把腿和腳沖一下,搓搓腳脖子。

    ” 自個轉身進了屋。

    如果不算那些人工流産弄掉的,馬銳就是馬林生唯珠親生兒子。

    馬銳不屬于優生,就是說他的孕育是在馬林生和他當時的妻子的意料之外的,緣于一次小小纰漏,純粹是因為他們的心慈手軟一拖再終成既事實,他完全是在被動的情況下當了這個孩子的爸爸,就像過去被舊軍隊拉了夫的良民。

    小時候總覺得給别的小孩當爸爸是頂體面頂光榮占便宜的事,真當了爸爸倒留戀起做兒子的時光了。

     馬銳膀子上搭着潮乎乎的手巾拎着馬林生丢在水龍頭旁的空臉盆頭發亂糟糟支棱着走進屋,像個微型的澡堂夥計,濕透的涼鞋地上一步一個水印。

     他走到屋角臉盆架旁,把臉盆“哐啷”一聲扔在一摞臉盆上。

    “輕點。

    ”坐在藤椅上看報的馬林生瞟了一眼馬銳,“磕掉瓷了。

    ”馬銳沒吭聲,踮着腳把毛巾晾在屋裡拉的鐵絲上,鋪擺開。

    “毛巾洗了麼?擦過頭不洗就這麼挂上還不馊了?”馬林生臉在報紙後面慢悠悠地說。

     馬銳重又踮起腳,把鐵絲上的毛巾拽下來,嘩嘩的水聲在院裡再次響起。

    沉默地坐在藤椅上看報的馬林生鼻子忽然猛地一吸帶着濃重的粘稠液體抽動聲,—口濃痰結結實實含在嘴裡,他放下報紙,鼓着嘴東張西望吐痰的地方,趿着拖鞋走門口,掀簾一口啐到外面,一臉欣慰。

    西曬的陽光從門外射進來,照在他的臉上纖毫畢現。

    馬銳托着洗淨的毛巾從外面的陽光中走進來,經過他的身旁,盡管他倆一個逆光一個迎光面部感光不一,但還是可以清楚地辨認出這父子倆相像的地方。

    他倆同時進了屋,臉一下都陰了下來。

    整個房間都處于昏暗的,朦朦胧胧的光線之中,人的面部線條也顯得模糊,隻有那塊門簾明亮、透明、飄飄拂拂,圖案生動。

     院裡其他住戶開始走動。

    說話,婦女們陸續出來洗菜,淘米,準備晚飯。

    水龍頭始終開着,嘩嘩的水聲不絕于耳,落進空盆聲音腈脆,澆在物體上響動悶濁。

     馬銳在牆上挂着的一面方鏡前,仰着頭把亂糟糟的頭發壓壓平,走到桌旁對稱旋轉的另一把藤椅邊擡屁股坐上去,順手從桌上拉過一張馬林生看完的報紙,打開舉起來無聲無息地看。

    外面的水聲時大時小,忽而奔瀉如瀑,忽而漸瀝如雨。

    馬林生終于按翺不住,放下報紙匆匆出屋,行進中解着褲扣。

     馬銳一動不動,依然故我,一張報紙完全遮住小臉,兩隻小手緊緊捏着報紙兩邊。

     “晚飯咱吃什麼?”馬林生在挂着的毛巾上久久地擦着手,若有所思地問。

    “随便。

    ”報紙後面傳來馬銳的回答。

     馬銳放下報紙。

    父子二人對視了片刻。

    馬銳目不轉睛地看着父親,再次明确地答覆,“我無所謂,您想吃什麼?怎麼吃?”馬林生移開視線,走回自己的座位,攤手攤腳坐下,腆起肚子,“我也無所謂,怎麼都成。

    ” “那就還吃面條吧。

    ”馬銳重重舉起報紙看。

     “老吃面條你營養夠麼?” “不懂。

    ”馬銳專洗地看着報紙搖頭,少頃,自言自語道:“這兩年肚子裡倒是沒長過蛔蟲。

    ” 馬林生也眼看看兒子。

    馬銳把報紙翻過一版,仰着脖聚精會神地看,目不斜視。

    “咱們一起做吧?馬林生開口道。

     馬銳把報紙一合,啦地拍在桌上,率先噔噔走向屋外的小廚房。

    父子倆相對而坐吃着簡單的晚飯。

    整個房間徹着吞吸面條的呼噜聲,這響聲大都來自馬林生口中。

    他大口,毫無顧忌地把成批的面條吸進嘴裡,吃得十分盡興,搖頭擺尾邊不邊喀嚓喀嚓咬着大蒜。

    馬銳筆直端正地坐着,用筷子把面條纏成一卷放入口中,像個女孩子似的小口嚼着,每當父親發面咆哮之聲便投去一瞥。

    他似乎在示範着面條的正确吃法。

     馬林生察覺到兒子的目光,略微收斂了一點,一會兒,又情不自禁了。

    “幾點了?”馬林生臉紅脖子粗趴在碗上,瞪着一雙大眼口齒不清地問。

    被他含在嘴裡的一排面條像京劇老生的髯口懸挂至碗裡。

    “馬銳回頭看了眼牆上的挂鐘,回答:”七點過五分。

    “ “快開電視,看新聞。

    ”馬林生嚷,端起碗,面向電視坐正。

    馬銳開了電視,又回到桌旁坐好,繼續低頭吃面,隻是不時看一眼熒光屏。

    電視裡不斷出現工業增産農業豐收市場供應充足的畫面,接着是不同行業的幹部們在開會衣冠楚楚的國家領導人笑眯眯地會見膚色各異的外國要人,大亨什麼的。

     “這個地方我‘四清’的時候過,窮!就是出棗。

    過去遇上荒年,老百姓沒吃的,都去打棗——嗬,現在也豐收了……”“這不是那什麼嘛?過去是醋廠,現在怎麼改酒廠了?噢,大概是原料地作物改了,因陋就簡……” 馬林生邊吃邊評論,介紹着背景,不時指着出現在畫面裡的某個有身份的先生鄭重地對兒子說。

     “這人到我們書店買過書,非常有學問非常和氣,他買的很多書還是我給他推薦的……” “這個人你該有印象吧?你們學的課文裡有一篇就是他小時候寫的《春到汾河》。

    這位老兄的文筆我可不敢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