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長的權威。
姐姐韓燕窩,韓燕窩也變得遙遠,韓燕窩倒有權威,可畢竟是女的。
在毛豆溫馴的表面之下,其實是有一顆男孩的心,他渴望男孩之間的友情。
大王終于進浴室去了,消散了的水汽又一次彌漫出來,缭繞中,毛豆睡熟了。
他們好久沒有睡過這樣幹燥暖和的被窩,而且,那輛桑塔納,經物質轉換為口袋裡的錢,就可謂化險為夷,他們可以高枕無憂了。
這幫子年輕人都是拿得起放得下,經得住熬,也享得起福。
前些日子裡欠下的覺,吃下的辛苦,此時就抓住機會找補回來。
于是他們深深沉入睡眠,忘記了時間。
由于年輕和健康,他們都睡得很酣甜,一點鼻鼾聲沒有,做的全是好夢,安甯和幸福的夢。
要是有人能走進他們的睡房,就會感覺有一股熱能撲面而來,那是來自強壯的肺活量的呼吸,有力地交換着新的空氣。
你都能感覺到那氣波均勻的節奏,一浪一浪。
外面已經紅日高照,人們都在忙碌一日生計,在庸常的人生中盡一日之責。
窗幔遮住了日光,屋裡面便是黑甜鄉。
底下餐廳開了早餐,又開了午餐,接待一批又一批糊口的人,他們這幾個在哪裡呢?還在黑甜鄉。
日頭漸漸從西邊下去,光變成暗黃,那兩間客房玻璃窗上的厚幔子拉開,有了活動的人影。
暗黃的光一徑灰下去,街燈卻亮起了,雖然隻是常州市郊的街燈,可也有了那麼一點華燈初上的意思。
現在,無論在哪裡,再是曠野,偏僻,荒涼,猝然間,都會冒出一星半點都會的燈光呢!更别說是在經濟發達的京滬線上。
就這樣,華燈初上時分,他們好比還魂一般,醒了過來。
這一覺可是睡得足,一睜開眼,便目光炯炯,互相看着,然後問出同一個問題:現在做什麼?大王說:吃飯。
于是,這幾個人就又聚在了餐桌旁。
不過這一回不是在酒店的餐桌,而是到同一條街上四川人開的酸菜魚館,開一個包間。
說是包間,其實不過是用闆壁隔開,頂上都通着,飯菜的熱氣,說笑的聲音,自下向上,交彙集合,再自上而下,分入各個包間,反更渾濁嘈雜。
桌面上挖了圓心,露出生鐵的煤氣竈眼,上面糊了燒焦的湯汁酸菜葉什麼的,起着厚厚的殼,“嘭”一聲點着,藍殷殷的火苗蹿得老高,坐上一大盆高湯,轉眼就“咕嘟”沸滾起來,一股辛辣香濃的氣味頓時溢滿了。
大王向二王動了動手指,二王就遞上一個報紙包,大王将報紙包拍在了毛豆跟前。
毛豆打開一看,裡面竟是一封錢,足有一萬的光景,他一驚,又掩上了。
看他吃驚的樣子,那幾個王就都露出善意的笑容。
大王說:吃過飯,就回家,許多次火車經常州到上海,趕上哪次是哪次,晚上就看見爸爸媽媽了!那兩個王又笑了,是“爸爸媽媽”這幾個字惹笑他們的。
毛豆感到了害羞,他好像是吃奶的孩子似的。
他低頭有一陣無語,然後忽問出一句:那你們呢?他們就又笑,這回是笑他問題的幼稚。
他與他們到底不是一路人,相處這幾日,隻稱得上是萍水相逢,要想成為知己,遠不夠的。
雖然是這樣可笑的問題,大王還是寬容地回答了:我們北上。
北上哪裡?毛豆緊追着問,這就有些犯忌諱了,二王三王收起笑容,眼睛裡有了警戒的神色。
在這分道揚镳的時刻,他們與毛豆之間,迅速生起隔閡,氣氛變得緊張。
大王哈哈一笑,說:在這最後的時刻,再給你講一個故事。
大王最後的故事是關于“三生石”。
說的是唐朝,有一個叫李源的纨绔子弟,少年時過着聲色犬馬的享樂生活,但是後來有了變故,他的做官的父親,死于朝廷政變,這給了李源很大的教育,從此洗心革面,換了人生。
他立下誓言:不做官,不成家,不吃肉,住進洛陽的惠林寺,與世隔絕。
惠林寺裡有一個和尚,名叫圓澤,和李源做了朋友,二人心心相印。
有一天,他們約定出遊峨眉山,但在出遊的路線上,産生分歧。
李源要從荊州走水路,圓澤卻要從長安走陸路。
李源很堅持,說他已立志不入京都,怎麼能再到長安?圓澤聽他這麼一說,隻得讓步,二人便乘船前往。
一日,船到某地靠岸歇息,見岸上正有一個孕婦在打水,圓澤望了那孕婦,歎一口氣,說:這就是我不願走荊州水路的原因,這女人肚裡懷的其實就是我,已經懷了三年,因為我不來,就生不下,現在好了,一旦碰上,再也無法逃跑,咱們倆就不得不分手了。
此時,李源後悔已來不及,隻是捶胸頓足。
圓澤又說:等我出生第三日,洗澡的時候,希望你來看我,我會對你笑,這就是你我之間的約定。
然後,再要等十三年,第十三年的中秋夜,杭州天竺寺外,我們還會相見。
于是,二人灑淚一番,天向晚時,圓澤死去,而那女人則産下一子。
過了三天,李源到那女人家中,嬰兒正坐在浴盆裡,果然對了李源笑。
挨過十三年,李源就往杭州天竺寺赴約。
八月十五明月夜裡,聽見一個牧童唱歌走來,李源大聲問:澤公健否?牧童大聲答:李公真是有信之士!二人月光下擦肩而過。
聽完故事,酸菜魚吃得見底,各包間的油煙已在闆壁上方連成一片,人在其中,眉眼都模糊了。
結了賬出來,四人站在街上,又抽一會煙,二王忽擡手攔下一輛中巴,一問,果然是往常州火車站。
毛豆上了車去,來不及揮手告别,那車門就“啪”一聲關上,開走了。
大王,二王,三王的身影從蒙灰的車窗前掠過,不見了。
車到火車站,毛豆懵懵懂懂下來,随人流湧進車站廣場,廣場燈亮着,如同半個白晝。
毛豆看着方磚上自己的影子,忽而清晰,忽而疏淡,忽而又交疊。
身前身後走着人,攜着行李,他們的影子也與他的交互相錯。
回顧一下,毛豆這二十來年生涯裡就沒乘過火車。
他們村莊前邊的鐵路線,一日幾班車過,路障起和落的鈴聲,會傳進村裡,可他就是沒有乘過火車。
後來,火車少了,再後來,鐵路也廢了,他們隻能遠遠地聽見火車的汽笛,他依然沒有乘過火車。
那村莊出現在眼前,是一幅剪影,他離開的那晚,留在眼睑裡的印象。
自他從那裡出來,已經過了多久了啊!父母兄姐會對他的失蹤有什麼猜測?還有老曹,想到老曹,毛豆的心陡地一動,很奇怪地,這是想起家人時候也沒有的心情。
似乎,家人隻是代表家,而老曹,卻引出了整個村莊的景象。
毛豆好像看見一群小孩神情緊張地去找老曹,将空地上拾來的可疑的“兇器”交給老曹,老曹卻漫不經心地往包裡一扔,那群小孩裡面就有自己。
忽然間,空地也出現了,上面滋滋地生長出毛豆,豆棵打着他的小腿肚子,豆莢畢剝落下。
毛豆熱淚盈眶。
他的腳步忽然有了方向,變得堅定起來。
他很快找到票房,往上海去的車果然還有幾班,都是從北方下行的普快和慢車,多是站票。
臨近春運,火車率先有了過年的氣氛。
毛豆看準了一列車,從一個叫“三棵樹”地方開來,上車時間在午夜。
毛豆在擠搡着的人堆裡站穩腳,到懷裡摸錢。
當他手觸到錢的一刹那,他忽然想起一個人來,不由得停住了。
這個人就是他的搭檔,老程。
他和老程的車,變成這包錢了。
他回去要不要見老程?見了老程,又該怎麼解釋?還有公司,他如何向公司解釋?難道他說他遭到劫持?那麼要不要報案?倘若報案,他又如何向公安局解釋?解釋這一萬塊錢的來曆,他被劫的這十來天的經過,還有,劫持他的人,大王,二王,三王——是的,他連他們的真實名字都不知道,可是他們的音容笑貌宛如眼前。
是他們劫持了他,使他的處境變得這樣尴尬,可是,怎麼說呢?他們在一起處得不錯。
毛豆一遲疑,後面的人就湧上來,将他從窗口擠開,并且越擠越遠。
他多少有些順水推舟地離開了票房,回到車站廣場。
有一個女人過來問他要不要票,他看着女人紮得很低的頭巾底下,表情詭秘的臉,心中茫然。
待女人重複幾遍後,方才恍悟,原來這就是三王以前的營生啊!他并沒有因此而感到親切,卻是有一種害怕。
他躲閃着眼睛,不敢看那女人,
姐姐韓燕窩,韓燕窩也變得遙遠,韓燕窩倒有權威,可畢竟是女的。
在毛豆溫馴的表面之下,其實是有一顆男孩的心,他渴望男孩之間的友情。
大王終于進浴室去了,消散了的水汽又一次彌漫出來,缭繞中,毛豆睡熟了。
他們好久沒有睡過這樣幹燥暖和的被窩,而且,那輛桑塔納,經物質轉換為口袋裡的錢,就可謂化險為夷,他們可以高枕無憂了。
這幫子年輕人都是拿得起放得下,經得住熬,也享得起福。
前些日子裡欠下的覺,吃下的辛苦,此時就抓住機會找補回來。
于是他們深深沉入睡眠,忘記了時間。
由于年輕和健康,他們都睡得很酣甜,一點鼻鼾聲沒有,做的全是好夢,安甯和幸福的夢。
要是有人能走進他們的睡房,就會感覺有一股熱能撲面而來,那是來自強壯的肺活量的呼吸,有力地交換着新的空氣。
你都能感覺到那氣波均勻的節奏,一浪一浪。
外面已經紅日高照,人們都在忙碌一日生計,在庸常的人生中盡一日之責。
窗幔遮住了日光,屋裡面便是黑甜鄉。
底下餐廳開了早餐,又開了午餐,接待一批又一批糊口的人,他們這幾個在哪裡呢?還在黑甜鄉。
日頭漸漸從西邊下去,光變成暗黃,那兩間客房玻璃窗上的厚幔子拉開,有了活動的人影。
暗黃的光一徑灰下去,街燈卻亮起了,雖然隻是常州市郊的街燈,可也有了那麼一點華燈初上的意思。
現在,無論在哪裡,再是曠野,偏僻,荒涼,猝然間,都會冒出一星半點都會的燈光呢!更别說是在經濟發達的京滬線上。
就這樣,華燈初上時分,他們好比還魂一般,醒了過來。
這一覺可是睡得足,一睜開眼,便目光炯炯,互相看着,然後問出同一個問題:現在做什麼?大王說:吃飯。
于是,這幾個人就又聚在了餐桌旁。
不過這一回不是在酒店的餐桌,而是到同一條街上四川人開的酸菜魚館,開一個包間。
說是包間,其實不過是用闆壁隔開,頂上都通着,飯菜的熱氣,說笑的聲音,自下向上,交彙集合,再自上而下,分入各個包間,反更渾濁嘈雜。
桌面上挖了圓心,露出生鐵的煤氣竈眼,上面糊了燒焦的湯汁酸菜葉什麼的,起着厚厚的殼,“嘭”一聲點着,藍殷殷的火苗蹿得老高,坐上一大盆高湯,轉眼就“咕嘟”沸滾起來,一股辛辣香濃的氣味頓時溢滿了。
大王向二王動了動手指,二王就遞上一個報紙包,大王将報紙包拍在了毛豆跟前。
毛豆打開一看,裡面竟是一封錢,足有一萬的光景,他一驚,又掩上了。
看他吃驚的樣子,那幾個王就都露出善意的笑容。
大王說:吃過飯,就回家,許多次火車經常州到上海,趕上哪次是哪次,晚上就看見爸爸媽媽了!那兩個王又笑了,是“爸爸媽媽”這幾個字惹笑他們的。
毛豆感到了害羞,他好像是吃奶的孩子似的。
他低頭有一陣無語,然後忽問出一句:那你們呢?他們就又笑,這回是笑他問題的幼稚。
他與他們到底不是一路人,相處這幾日,隻稱得上是萍水相逢,要想成為知己,遠不夠的。
雖然是這樣可笑的問題,大王還是寬容地回答了:我們北上。
北上哪裡?毛豆緊追着問,這就有些犯忌諱了,二王三王收起笑容,眼睛裡有了警戒的神色。
在這分道揚镳的時刻,他們與毛豆之間,迅速生起隔閡,氣氛變得緊張。
大王哈哈一笑,說:在這最後的時刻,再給你講一個故事。
大王最後的故事是關于“三生石”。
說的是唐朝,有一個叫李源的纨绔子弟,少年時過着聲色犬馬的享樂生活,但是後來有了變故,他的做官的父親,死于朝廷政變,這給了李源很大的教育,從此洗心革面,換了人生。
他立下誓言:不做官,不成家,不吃肉,住進洛陽的惠林寺,與世隔絕。
惠林寺裡有一個和尚,名叫圓澤,和李源做了朋友,二人心心相印。
有一天,他們約定出遊峨眉山,但在出遊的路線上,産生分歧。
李源要從荊州走水路,圓澤卻要從長安走陸路。
李源很堅持,說他已立志不入京都,怎麼能再到長安?圓澤聽他這麼一說,隻得讓步,二人便乘船前往。
一日,船到某地靠岸歇息,見岸上正有一個孕婦在打水,圓澤望了那孕婦,歎一口氣,說:這就是我不願走荊州水路的原因,這女人肚裡懷的其實就是我,已經懷了三年,因為我不來,就生不下,現在好了,一旦碰上,再也無法逃跑,咱們倆就不得不分手了。
此時,李源後悔已來不及,隻是捶胸頓足。
圓澤又說:等我出生第三日,洗澡的時候,希望你來看我,我會對你笑,這就是你我之間的約定。
然後,再要等十三年,第十三年的中秋夜,杭州天竺寺外,我們還會相見。
于是,二人灑淚一番,天向晚時,圓澤死去,而那女人則産下一子。
過了三天,李源到那女人家中,嬰兒正坐在浴盆裡,果然對了李源笑。
挨過十三年,李源就往杭州天竺寺赴約。
八月十五明月夜裡,聽見一個牧童唱歌走來,李源大聲問:澤公健否?牧童大聲答:李公真是有信之士!二人月光下擦肩而過。
聽完故事,酸菜魚吃得見底,各包間的油煙已在闆壁上方連成一片,人在其中,眉眼都模糊了。
結了賬出來,四人站在街上,又抽一會煙,二王忽擡手攔下一輛中巴,一問,果然是往常州火車站。
毛豆上了車去,來不及揮手告别,那車門就“啪”一聲關上,開走了。
大王,二王,三王的身影從蒙灰的車窗前掠過,不見了。
車到火車站,毛豆懵懵懂懂下來,随人流湧進車站廣場,廣場燈亮着,如同半個白晝。
毛豆看着方磚上自己的影子,忽而清晰,忽而疏淡,忽而又交疊。
身前身後走着人,攜着行李,他們的影子也與他的交互相錯。
回顧一下,毛豆這二十來年生涯裡就沒乘過火車。
他們村莊前邊的鐵路線,一日幾班車過,路障起和落的鈴聲,會傳進村裡,可他就是沒有乘過火車。
後來,火車少了,再後來,鐵路也廢了,他們隻能遠遠地聽見火車的汽笛,他依然沒有乘過火車。
那村莊出現在眼前,是一幅剪影,他離開的那晚,留在眼睑裡的印象。
自他從那裡出來,已經過了多久了啊!父母兄姐會對他的失蹤有什麼猜測?還有老曹,想到老曹,毛豆的心陡地一動,很奇怪地,這是想起家人時候也沒有的心情。
似乎,家人隻是代表家,而老曹,卻引出了整個村莊的景象。
毛豆好像看見一群小孩神情緊張地去找老曹,将空地上拾來的可疑的“兇器”交給老曹,老曹卻漫不經心地往包裡一扔,那群小孩裡面就有自己。
忽然間,空地也出現了,上面滋滋地生長出毛豆,豆棵打着他的小腿肚子,豆莢畢剝落下。
毛豆熱淚盈眶。
他的腳步忽然有了方向,變得堅定起來。
他很快找到票房,往上海去的車果然還有幾班,都是從北方下行的普快和慢車,多是站票。
臨近春運,火車率先有了過年的氣氛。
毛豆看準了一列車,從一個叫“三棵樹”地方開來,上車時間在午夜。
毛豆在擠搡着的人堆裡站穩腳,到懷裡摸錢。
當他手觸到錢的一刹那,他忽然想起一個人來,不由得停住了。
這個人就是他的搭檔,老程。
他和老程的車,變成這包錢了。
他回去要不要見老程?見了老程,又該怎麼解釋?還有公司,他如何向公司解釋?難道他說他遭到劫持?那麼要不要報案?倘若報案,他又如何向公安局解釋?解釋這一萬塊錢的來曆,他被劫的這十來天的經過,還有,劫持他的人,大王,二王,三王——是的,他連他們的真實名字都不知道,可是他們的音容笑貌宛如眼前。
是他們劫持了他,使他的處境變得這樣尴尬,可是,怎麼說呢?他們在一起處得不錯。
毛豆一遲疑,後面的人就湧上來,将他從窗口擠開,并且越擠越遠。
他多少有些順水推舟地離開了票房,回到車站廣場。
有一個女人過來問他要不要票,他看着女人紮得很低的頭巾底下,表情詭秘的臉,心中茫然。
待女人重複幾遍後,方才恍悟,原來這就是三王以前的營生啊!他并沒有因此而感到親切,卻是有一種害怕。
他躲閃着眼睛,不敢看那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