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棉襖團在裡面,就做成一張舒服的沙發。
另一個是搜羅了破紙闆箱,拆開來墊在水泥台上,再鋪上蛇皮袋,還邀請毛豆一起合睡。
毛豆到底不慣,隻肯坐在“鋪”上。
忙碌一陣,終于安頓下來,大王才告訴大家,方才他們跳舞的時候,他和戰友專去看了車,可是不巧,停車的地方鎖門了,車就沒看成,生意也沒成交。
現在,戰友先走了,約他們明天到武進見面。
說罷,大王抱歉地看毛豆一眼:本來,想讓毛豆新年回家的。
毛豆不由生出幾分慚愧,大王分明還記得他們的合約,而他倒生出外心,竟想過要私自出走。
于是就低下頭,喃喃道:我無所謂。
大王就笑。
方才度過極度興奮的快樂時光,又過了子夜,人就亢奮着,沒有睡意。
各自在暗中睜了會眼睛,又說起話來。
大王給大家出了個作文題目,叫作“記一個難忘的人”,不是用筆記,而是用嘴說。
誰開頭?就用“剪刀,石頭,布”來決定。
先分兩組進行,再勝者對勝者,負者對負者,一時間,就有了冠,亞,季,以及最末名,最末名打頭炮。
于是,第一講就由三王擔任。
三王沉吟一時,開始講述“一個難忘的人”。
話說從頭,一切要從蚌埠火車站說起,在那裡,他從事的是倒賣火車票的營生。
其實,這也是搞活經濟的一種。
什麼叫市場經濟?就是有供有需,或者說有需有供。
聽客也許會問,車站不是有票房嗎?票房不就是賣票嗎?要出門的人直接上票房去買不就行了?那麼本人也有一個問題,你要穿鞋,為什麼不直接到鞋廠去買?而是要鞋廠做好鞋,先批發給大經銷商,然後大經銷商批給小經銷商,小經銷商再發給零售點,這時候,你才能見到你的鞋。
回頭看,一雙鞋養活了多少人啊!這就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一碗飯要大家吃,衆人拾柴火焰高!——好!大王叫了一聲好!這些人裡面,三王是他最好的學生,領會了他的詭辯的精神,而在講述的風格上,則又有一種民間說書人的鄉俗意趣。
大王贊成這樣,他不願意他們隻是對他的完全照搬,而是希望他們保有自己的個性。
三王接着說:所以,不要輕視倒賣車票的營生。
天有長短之時,人無貴賤之分。
好,言歸正傳。
車站也是個小社會,單是倒票這一行,就分有多個門派,就像武林,每一門裡,都有掌門人。
倒票的掌門人就是從窗口批票的人,是從不露面的。
不怕聽客笑話,我在門裡呆了二年有餘,也沒看見過那掌門人一面呢!票從窗口批出來,再一層一層往下發,最底的一層,連票也摸不着,隻負責找買家。
找到買家,就往上線領,交給上線就完事。
上線,也未必有票,要往上上線領。
這最基層,其實也是最前線,多是由小孩和老人組成。
小孩機靈,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眼就看得見,哪一個人在找票。
老人呢,有經驗,不是說,姜還是老的辣嗎?雖然反應不很快,可是他們分辨得出來,誰是着急地找票,誰是不着急地找票。
是從行李,穿戴,神情中辨别出來的。
這就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方才不是說過,倒票的也分門派,聽客要問,會不會有争奪?和任何行業一樣,有競争才會有發展。
但是,競争也是要守規矩的,不可胡亂争。
所以,是有秩序的競争——“有秩序的競争”,這句話好!大王評點道。
謝謝——三王像歌星一樣道了謝,繼續往下。
門外人是看不出來,在他們眼裡,車站就是車站,廣場就是廣場。
門内人看過去,車站不是車站,廣場不是廣場——是什麼呢?毛豆忍不住發問——是地圖,三王回答。
就是一幅地圖,被劃分為一塊一塊,邊界十分清楚,而且,互相絕不犯邊越界,這就是每一門的領地。
掌門人和掌門人常常會舉行會談,就像聯合國理事會。
大家都笑了。
笑過後,大王說:“難忘的人”呢?這句話提醒了三王,三王說得興起,偏離了主題——一個難忘的人。
有一年,臨近國慶節,車站開始打擊票販,形勢變得艱難。
滿地都是戴黃袖标的聯防隊員,你簡直不能動一動,一動就被盯上。
哪怕你什麼也不做,隻是袖着手走路,聯防隊員也會過來,轟雞一樣轟你,你就沒有立足之地。
我幾天沒有找到買賣了,方才說過,像我們這樣的小孩——那時我隻十二歲,是專門聯絡買賣的——我幾天沒有上手,生活十分困苦。
補充說明一下,我們是按勞取酬。
生活的困苦在其次,重要的是心裡慚愧。
我們這些人,榮譽感是很強的。
這一天,我在廣場上四處轉悠。
并不是尋找生意,我們都是有規矩的,決不犯邊越界,我隻是出于苦悶,散散心而已。
無意中,我發現一個男人,穿着厚呢衣服,手裡抱着棉襖,頭上冒着汗。
在蚌埠那地方,九月底還沒冷出來呢!所以,我斷定他是從東北來,臨時在這裡轉車,沒買到票。
這個時期,對于供需雙方都很艱難。
因為窗口的票都已出來,中間環節卻中斷,就不能夠及時地送到買方市場。
這個人東張西望,我看他是個老碼頭了,曉得困難時找票販的出門道理。
廣場已經肅清,票販都轉入地下,那些聯絡生意的老人小孩都轟走了。
這時節的廣場,真的很蕭條。
他從北往南走,我呢,有意無意地跟着從北往南走。
奇怪的是,沒有人轟我,也許以為我是他的小孩吧!其實,聯防隊員已經能認出我們這些人了,隻等着掐住腕,一個個揪了,送到遣送站。
可是,這時候,竟然沒有人認出我,我就大搖大擺跟了東北人,從北到南,穿過整個廣場。
一到南廣場,我們的地界,我立即和東北人搭上話。
接下來,就是東北人跟我走了。
我把他帶到車站南頭公廁門口,交給賣手紙的劉大娘——劉大娘是我的上線,交了劉大娘,就轉身往南廣場回去。
才走到半路,就過來一夥人,要我跟他們去談談。
我一看就是北廣場那夥小孩,來找我講話的。
我解釋說:我是在南邊做的買賣。
他們還是說:談談,談談怕什麼!就将我擁走了。
路上,我對他們說:大家都不容易。
他們不接我的話,隻說:談談,談談怕什麼!就這樣,來到橋洞底下,幾個人圍了我站定。
我又說了一句: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人,話沒說完,拳頭已經封了眼。
就在這時候,突然間,有如神兵天降,隻聽霹靂一聲大吼:住手!一個高大魁偉的人影,出現在橋洞口,遮暗了洞裡的天地。
裡邊的人不由一怔,歇住了手。
天降神兵又喝道:什麼人?大膽,竟敢闖入老子的山寨!原來,這橋洞是有主的,橋洞的主回來了。
然後,又聽頭頂上一聲呼嘯——嗖,一道閃光,是洞主手裡的兵器,一根鐵管。
洞裡的人嘩然,搶出橋洞,丢下了我。
此時的我,躺在地上,腹中空空,口吐鮮血,再也動彈不了。
洞主就說:留下吧!于是,我一留數年,至今還與他在一起。
毋庸多說,人們都知道,三王說的正是二王。
接下來,是二王講述“一個難忘的人”。
我拜過師傅,學的是輕功。
師傅說:一招鮮,吃遍天,人一定要一技在身。
所以,師
另一個是搜羅了破紙闆箱,拆開來墊在水泥台上,再鋪上蛇皮袋,還邀請毛豆一起合睡。
毛豆到底不慣,隻肯坐在“鋪”上。
忙碌一陣,終于安頓下來,大王才告訴大家,方才他們跳舞的時候,他和戰友專去看了車,可是不巧,停車的地方鎖門了,車就沒看成,生意也沒成交。
現在,戰友先走了,約他們明天到武進見面。
說罷,大王抱歉地看毛豆一眼:本來,想讓毛豆新年回家的。
毛豆不由生出幾分慚愧,大王分明還記得他們的合約,而他倒生出外心,竟想過要私自出走。
于是就低下頭,喃喃道:我無所謂。
大王就笑。
方才度過極度興奮的快樂時光,又過了子夜,人就亢奮着,沒有睡意。
各自在暗中睜了會眼睛,又說起話來。
大王給大家出了個作文題目,叫作“記一個難忘的人”,不是用筆記,而是用嘴說。
誰開頭?就用“剪刀,石頭,布”來決定。
先分兩組進行,再勝者對勝者,負者對負者,一時間,就有了冠,亞,季,以及最末名,最末名打頭炮。
于是,第一講就由三王擔任。
三王沉吟一時,開始講述“一個難忘的人”。
話說從頭,一切要從蚌埠火車站說起,在那裡,他從事的是倒賣火車票的營生。
其實,這也是搞活經濟的一種。
什麼叫市場經濟?就是有供有需,或者說有需有供。
聽客也許會問,車站不是有票房嗎?票房不就是賣票嗎?要出門的人直接上票房去買不就行了?那麼本人也有一個問題,你要穿鞋,為什麼不直接到鞋廠去買?而是要鞋廠做好鞋,先批發給大經銷商,然後大經銷商批給小經銷商,小經銷商再發給零售點,這時候,你才能見到你的鞋。
回頭看,一雙鞋養活了多少人啊!這就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一碗飯要大家吃,衆人拾柴火焰高!——好!大王叫了一聲好!這些人裡面,三王是他最好的學生,領會了他的詭辯的精神,而在講述的風格上,則又有一種民間說書人的鄉俗意趣。
大王贊成這樣,他不願意他們隻是對他的完全照搬,而是希望他們保有自己的個性。
三王接着說:所以,不要輕視倒賣車票的營生。
天有長短之時,人無貴賤之分。
好,言歸正傳。
車站也是個小社會,單是倒票這一行,就分有多個門派,就像武林,每一門裡,都有掌門人。
倒票的掌門人就是從窗口批票的人,是從不露面的。
不怕聽客笑話,我在門裡呆了二年有餘,也沒看見過那掌門人一面呢!票從窗口批出來,再一層一層往下發,最底的一層,連票也摸不着,隻負責找買家。
找到買家,就往上線領,交給上線就完事。
上線,也未必有票,要往上上線領。
這最基層,其實也是最前線,多是由小孩和老人組成。
小孩機靈,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眼就看得見,哪一個人在找票。
老人呢,有經驗,不是說,姜還是老的辣嗎?雖然反應不很快,可是他們分辨得出來,誰是着急地找票,誰是不着急地找票。
是從行李,穿戴,神情中辨别出來的。
這就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方才不是說過,倒票的也分門派,聽客要問,會不會有争奪?和任何行業一樣,有競争才會有發展。
但是,競争也是要守規矩的,不可胡亂争。
所以,是有秩序的競争——“有秩序的競争”,這句話好!大王評點道。
謝謝——三王像歌星一樣道了謝,繼續往下。
門外人是看不出來,在他們眼裡,車站就是車站,廣場就是廣場。
門内人看過去,車站不是車站,廣場不是廣場——是什麼呢?毛豆忍不住發問——是地圖,三王回答。
就是一幅地圖,被劃分為一塊一塊,邊界十分清楚,而且,互相絕不犯邊越界,這就是每一門的領地。
掌門人和掌門人常常會舉行會談,就像聯合國理事會。
大家都笑了。
笑過後,大王說:“難忘的人”呢?這句話提醒了三王,三王說得興起,偏離了主題——一個難忘的人。
有一年,臨近國慶節,車站開始打擊票販,形勢變得艱難。
滿地都是戴黃袖标的聯防隊員,你簡直不能動一動,一動就被盯上。
哪怕你什麼也不做,隻是袖着手走路,聯防隊員也會過來,轟雞一樣轟你,你就沒有立足之地。
我幾天沒有找到買賣了,方才說過,像我們這樣的小孩——那時我隻十二歲,是專門聯絡買賣的——我幾天沒有上手,生活十分困苦。
補充說明一下,我們是按勞取酬。
生活的困苦在其次,重要的是心裡慚愧。
我們這些人,榮譽感是很強的。
這一天,我在廣場上四處轉悠。
并不是尋找生意,我們都是有規矩的,決不犯邊越界,我隻是出于苦悶,散散心而已。
無意中,我發現一個男人,穿着厚呢衣服,手裡抱着棉襖,頭上冒着汗。
在蚌埠那地方,九月底還沒冷出來呢!所以,我斷定他是從東北來,臨時在這裡轉車,沒買到票。
這個時期,對于供需雙方都很艱難。
因為窗口的票都已出來,中間環節卻中斷,就不能夠及時地送到買方市場。
這個人東張西望,我看他是個老碼頭了,曉得困難時找票販的出門道理。
廣場已經肅清,票販都轉入地下,那些聯絡生意的老人小孩都轟走了。
這時節的廣場,真的很蕭條。
他從北往南走,我呢,有意無意地跟着從北往南走。
奇怪的是,沒有人轟我,也許以為我是他的小孩吧!其實,聯防隊員已經能認出我們這些人了,隻等着掐住腕,一個個揪了,送到遣送站。
可是,這時候,竟然沒有人認出我,我就大搖大擺跟了東北人,從北到南,穿過整個廣場。
一到南廣場,我們的地界,我立即和東北人搭上話。
接下來,就是東北人跟我走了。
我把他帶到車站南頭公廁門口,交給賣手紙的劉大娘——劉大娘是我的上線,交了劉大娘,就轉身往南廣場回去。
才走到半路,就過來一夥人,要我跟他們去談談。
我一看就是北廣場那夥小孩,來找我講話的。
我解釋說:我是在南邊做的買賣。
他們還是說:談談,談談怕什麼!就将我擁走了。
路上,我對他們說:大家都不容易。
他們不接我的話,隻說:談談,談談怕什麼!就這樣,來到橋洞底下,幾個人圍了我站定。
我又說了一句: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人,話沒說完,拳頭已經封了眼。
就在這時候,突然間,有如神兵天降,隻聽霹靂一聲大吼:住手!一個高大魁偉的人影,出現在橋洞口,遮暗了洞裡的天地。
裡邊的人不由一怔,歇住了手。
天降神兵又喝道:什麼人?大膽,竟敢闖入老子的山寨!原來,這橋洞是有主的,橋洞的主回來了。
然後,又聽頭頂上一聲呼嘯——嗖,一道閃光,是洞主手裡的兵器,一根鐵管。
洞裡的人嘩然,搶出橋洞,丢下了我。
此時的我,躺在地上,腹中空空,口吐鮮血,再也動彈不了。
洞主就說:留下吧!于是,我一留數年,至今還與他在一起。
毋庸多說,人們都知道,三王說的正是二王。
接下來,是二王講述“一個難忘的人”。
我拜過師傅,學的是輕功。
師傅說:一招鮮,吃遍天,人一定要一技在身。
所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