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奇聞異事。

    比如,有一樁賄賂案,是怎麼敗露的?一天開常委會,主席台上坐着的領導見底下幾個常委,在玩一隻打火機。

    這隻打火機很奇異,任誰打都打不着,惟有它主人的手打得着。

    原來是專為他一個人做的,将他的指模做上去,就認他一個人。

    領導便想,是誰替他做的打火機呢?派人去查了,不料一查查出個上千萬的大案。

    再有一樁雇兇殺人案。

    一個人被殺了,可查來查去也查不出他有什麼仇家,他家也無錢财。

    尋不到殺人動機,破案就難了,結果是怎麼一回事?原來殺手認錯人了,于是就殺錯了。

    最蹊跷的事情是一個騙子,從銀行裡貸到第一筆款,投資房地産;然後以建築中的樓盤作抵,又貸到第二筆款,投資第二個樓盤;再用第二個樓盤作抵,貸到第三筆款……就此,銀行都搶着要貸款給他,因他資金一直在活躍地流動,事業興旺極了。

    最後,事情敗露,騙子坐了班房,可他的樓盤,卻如雨後春筍,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生長起來——因是販筍的客商,用了“雨後春筍”的成語,就有一種風趣,主客都笑起來。

     這樣類似隐居的生活過了三年之後,大王就有些松動的意思。

    在他們鄰近的縣份裡,有一座山,應是安徽境内著名的黃山的尾脈,新近開發了旅遊業。

    七、八、九月份旺季的時候,他就去那裡做一名轎夫。

    轎夫中多是山裡的村民,原先也是靠山吃山,如今将山一古腦兒賣給旅遊開發的集團公司,先還以為賺了大便宜,因從來沒見過那麼多錢的,不曾想從此沒有了生計。

    可白紙黑字大紅印地簽了合同,反悔也反悔不得,惟有的辦法是村長每日到公司去坐着,再要讨些補償。

    一個山裡人能說出什麼道理來,反是犯了錯似的,要人家看在千把 口子過日子的分上,幫幫忙。

    但他有山裡人的耿勁,早出暮歸,像上班的職員一樣,一日日地下來,搞得人家怕了他,紛紛躲他,卻也并不會再給一分錢補償。

    每日清晨,遊客們還未上山,村長已經走到設在半山的公司辦公室門前,聚在山路平台上的轎夫就喊他:點卯啦!幾日關饷?中午吃幾葷幾素的盒飯?村長手裡擎着泡了茶葉的雀巢咖啡瓶,腋下夾一個黑皮包,就像往日去開征糧納稅的會,裝沒聽見人們的嘲罵,頭也不回地進了大門,有一點喪家犬的意思。

    轎夫們再一起哄笑。

    大王也在裡面一起笑。

    轎夫們的活計其實亦很清淡,因畢竟不算名山,上山的遊客并不十分踴躍,又大多年輕力壯,即便要乘轎,不過是好玩,乘一段就打發開了,但終究聊勝于無。

    像大王這樣外來的,本地人多少會有一些排斥,覺着來搶他們飯吃。

    好在山民生性都很淳厚,競争意識又不頂強,幾日下來厮混熟了,就當自己人一般。

    大王尤其不跟人争搶,甚至還推讓。

    他外出當兵這幾年,也已将山上的活路荒疏了,轎夫更是苦力,認真要争,未必能争過,大王又不指望靠這個養家活口。

    那麼,他究竟來做什麼的呢? 大王終日打量着這座山。

    從小在山裡長大的人,山是同生計聯在一起,照理不會有什麼欣賞山的雅興。

    但大王看這座山,卻是有着特殊的心情。

    日落以後,最後一些遊客已下到山底,轎夫們也各自回家,他卻還流連在山裡。

    潭水清徹,水裡的卵石簡直晶瑩剔透,鳥在空山啁啾,樹葉子落下都擲地有聲。

    大王一個人,對着這座山,這山就像是活起來了,彼此都能聽見心聲似的。

    大王從遊人所走的水泥台階走下,走上樵夫和采藥人踩出的小道,慢慢偏離了那些人工開發的景點,進入真正的山的腹地。

    偶爾有幾次,他會遇上人,在暮色裡緊張地動作,猛一回頭,雙方都吓一跳。

    隻見那人收拾起家夥,轉身就走,隐進雜樹叢中。

    那是山上的村民,趁了沒人偷着種和收一點藥材,以為大王是旅遊公司巡山的人。

    這陡然邂逅又迅速遁去,并沒有使山因此變得熱鬧,反是更空寂了。

    大王用手裡的棍棒掃着山路邊的雜草,草叢裡慌慌張張奔走着一些昆蟲,可見在這靜的深處,其實有着相當活躍的原動力。

    暮色漸變得濕潤稠厚,四下裡起來廣大均勻的潇潇聲,是夜露降下的聲音。

    大王知道是下山回去的時候了,于是踩上一條下山路。

    回首間,蓦然見一道屏障般的山巒,頂上立幾棵松柏,将天幕剪出參差錯落的邊。

    天幕是蟹青的藍,山是黛色,其餘的細節都歸入這兩色裡,天地忽變得簡約,并且抽象。

    大王的眼前幾乎就要浮現起一個人的面龐,可終究沒有浮現,還是隐匿在曆史隧道的縱深處,融入無形之中。

    這個人于大王是無限的遠,可是又近在身邊,這座山是因這個人得名,這一處,那一處,留下傳說。

    就在這山的頂上。

    說來叫人不信,大王從來就沒上過那頂,是出于一種什麼心情?頂上有千畝草甸。

    當年朱元璋——對,此人就是朱元璋!朱元璋被張士誠追擊,率殘部上山,在此屯兵,積養數載,驟然間,猶如猛虎下山,蛟龍出海,殺了張士誠,一舉打下天下。

    現在,千年草甸已是這山的最重要景點,遊客們爬山的目的地。

    每日裡多少人登上山頂,觀看那起伏的草浪。

    好幾次,大王已經接近了山頂,可他還是沒上去,似乎是,他還沒做好準備,他以為他還不到時候。

    聽見“朱元璋”三個字在上山的遊客,不論老少婦孺的口中念來念去,他有一種“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曆史悲戚感,還有一種好笑,笑世人輕薄。

    他想,有多少人,才能懂帝王之心?他對那類牽強附會的傳說同樣嗤之以鼻,比如某一塊石頭上,朱元璋曾經睡過覺,等等的,也是輕薄。

    王氣豈是凡人可感悟的?這些小零碎不過是自欺欺人的把戲!他還嫌有人鬧哄哄地擾了這山的氣象。

    天色向晚,遊人走淨,他獨自徜徉山間,感覺到四周有一種氤氲,漸漸彌漫生起,合攏過來,洋溢于天地之間。

    王氣重又聚斂,這山的真面目顯現了。

    在暮色的薄暗中,誰也看不見大王臉上的微笑,他笑的是世人的淺陋,非要往那頂上去,一雙俗眼能看見什麼呢?而他,不用看,也不是聽,就是——在一起。

    他不相信《聖經》上的,耶稣現身的事情,他覺着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