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上。
食品店,油條鋪,文具店,書店,還有阿五頭家的公寓弄堂,都在它的附近。
可是他這是第一次走進去,心裡竟有着幾分悸動。
每一條弄堂都有着自己的生活習性,有着不同的氣味,并且包裹得很嚴。
就好像古代的部落,有着一種封閉自守的性質。
走在妹頭家的弄堂裡,他覺得妹頭也變得不可思議了。
他的大頭在熱辣辣的太陽底下,潺潺地流着汗。
他們這些男生女生都沒有午睡的習慣,也不怕熱,在别人午睡的時候,他們串着門。
弄堂裡很清靜,人們都躲在家裡,太陽把石闆地曬得白森森的。
妹頭家内陽台的窗戶上垂挂了竹簾子,竹簾的縫隙裡,透着耀眼的亮光,顯得房間就有些暗,但卻令人心安。
妹頭穿了一件無袖的方領衫,和一條花布裙子,裙子稍短,露出了渾圓的膝頭。
上下兩種花色不一樣,一種是綠花,一種是桔色的花,顯見得是不經意的家中的穿戴,卻很意外地相配。
妹頭鄭重也做得主地煮了一鍋綠豆湯,早起就煮好涼在那裡,現在還微溫着,他喝了一碗,豆大的汗珠都出來了。
她就絞了把毛巾給他,上面有着香皂和百雀靈香脂的氣味,不是像阿五頭和他那樣的濃厚的人氣,還有馊氣。
經這一會開場式的忙碌,終于把他安頓下來,兩人的尴尬也好了些,漸漸地适應了新的處境。
她這才想起去拿哥哥的白烨樹皮的信給他看。
柔軟的白桦樹皮上,寫着流暢的鋼筆字,抄寫着一些激情洋溢的詩句,他看了看就放在了一邊。
妹頭把縫紉機從内陽台拖進房間,接着她的永遠不會完盡的縫紉活計。
縫紉機的走針聲,十分輕快,她又是十二分的熟練,一邊踩着機器,一邊同他說話。
她又變得多話,教他如何應付畢業分配,說倘若真叫他插隊落戶去,他就不去,賴着,怕什麼,最最壞了,也不過是插隊落戶,還怕人家不讓他去?倘若不讓他去,正好。
她學着精明厲害的成年婦女,撇着嘴,開導他:有什麼呢?你說是不是?真是的!然後看透了的樣子,搖搖頭。
這是和阿五頭在一起完全不同的經驗。
和阿五頭在一起,他是深奧的,現在,他則變得很淺薄。
對,妹頭就是這樣,淺薄。
他有些慚愧,可是有誰知道呢?别人知不知道無所謂,重要的是阿五頭不知道。
阿五頭是沉迷在思想裡的人,對俗世毫不關心。
他們說着話,不知不覺,那鍋綠豆湯已經喝幹了,身上的汗也涼了下來。
在妹頭的聒噪和縫紉機聲,同時停止下來的一刹那,他們忽然聽出了窗外的寂靜。
這不是一般的靜,而是有意味的。
因為午後的炎熱已經過去,竹簾縫隙裡的光也已變得柔和,太陽明明西移了,這時候的寂靜就顯得不自然了。
它就好像是有意地,屏住了聲氣。
他們便也不自然了,說話不像方才那麼流暢,而是東一句,西一句的,并且都有些沒情緒。
妹頭想他怎麼還不走,就有些生氣地猛踩縫紉機,态度明顯不太友好了。
他呢?并不是不想走,而是不知道該怎麼走。
太陽又下去了一些,正好下到那樣一個角度,就是和窗上的竹簾的縫隙平行,它扁着進入窗内,房間裡的光反而比方才亮和熱了一些,但卻有着一種闌珊的意思。
他無論如何也要走了。
他站起身時,妹頭也站起身來,把手裡的活計一團,朝機器上一扔,說,我帶你走。
妹頭推開房門,沒有朝弄堂走,而是朝相反的方向,向房屋的縱深處走去。
他蒙着頭腦跟在妹頭身後,不曉得妹頭帶他到樓梯底下黑暗的過道裡做什麼。
忽然眼睛一亮,面前開出一扇小門,門外是平展的清潔的鵝卵石夾道,流淌着明淨如水的陽光,沒有一個人。
他溜出門去,走上了鵝卵石路面,身後的門關上了。
事情到此,才有了些不正當的含義。
初冬的時候,他們就都有了去向。
妹頭分在一家中型國營羊毛衫廠裡當質檢工,他則如妹頭預測的那樣,去了郊縣的崇明農場。
去時他帶了滿滿一闆箱的書,大部分是從阿五頭家中書櫥裡取出的,還有一些是從各學校圖書館流失到社會上,再在偶然間傳到了各人手上。
好像他不是去農場謀生,而是讀書去的。
這也是因為在心底深處,他決不以為他真的會在崇明農場待一輩子。
倒不是說他有什麼遠大的理想,他們這樣的,亂世裡長成的少年,熱情和頹唐都談不上,而是務實的心。
他所以不以為他會在崇明農場待久,亦是出于實際的經驗。
不是先前下去的知識青年都在陸續回來嗎?所以不必太為前途挂慮。
并且,在他這個年齡,還都是樂意離開家庭的,以為那樣就可以獲得自由。
所以,他沒有因為有人留在上海,他卻去了崇明農場而感到委屈,隻是和阿五頭的分手使他傷感了一時。
阿五頭的情況本來和他很相似,上面的哥哥也是有去有留,但是他的父親又一次進了牛棚,這不可能不影響他的分配。
所以,很識相地,分配方案一下來,阿五頭就報名去安徽插隊落戶。
分手前,他倆又去了一次人民廣場。
這一回,兩人都沒有什麼話說,互相覺出對方有些陌生,卻又不知道該如何接近,了解,再交流。
阿五頭甚至已開始在啃原版的"康德傳",所啃得的一些東西大都與原義相去甚遠,可池的
食品店,油條鋪,文具店,書店,還有阿五頭家的公寓弄堂,都在它的附近。
可是他這是第一次走進去,心裡竟有着幾分悸動。
每一條弄堂都有着自己的生活習性,有着不同的氣味,并且包裹得很嚴。
就好像古代的部落,有着一種封閉自守的性質。
走在妹頭家的弄堂裡,他覺得妹頭也變得不可思議了。
他的大頭在熱辣辣的太陽底下,潺潺地流着汗。
他們這些男生女生都沒有午睡的習慣,也不怕熱,在别人午睡的時候,他們串着門。
弄堂裡很清靜,人們都躲在家裡,太陽把石闆地曬得白森森的。
妹頭家内陽台的窗戶上垂挂了竹簾子,竹簾的縫隙裡,透着耀眼的亮光,顯得房間就有些暗,但卻令人心安。
妹頭穿了一件無袖的方領衫,和一條花布裙子,裙子稍短,露出了渾圓的膝頭。
上下兩種花色不一樣,一種是綠花,一種是桔色的花,顯見得是不經意的家中的穿戴,卻很意外地相配。
妹頭鄭重也做得主地煮了一鍋綠豆湯,早起就煮好涼在那裡,現在還微溫着,他喝了一碗,豆大的汗珠都出來了。
她就絞了把毛巾給他,上面有着香皂和百雀靈香脂的氣味,不是像阿五頭和他那樣的濃厚的人氣,還有馊氣。
經這一會開場式的忙碌,終于把他安頓下來,兩人的尴尬也好了些,漸漸地适應了新的處境。
她這才想起去拿哥哥的白烨樹皮的信給他看。
柔軟的白桦樹皮上,寫着流暢的鋼筆字,抄寫着一些激情洋溢的詩句,他看了看就放在了一邊。
妹頭把縫紉機從内陽台拖進房間,接着她的永遠不會完盡的縫紉活計。
縫紉機的走針聲,十分輕快,她又是十二分的熟練,一邊踩着機器,一邊同他說話。
她又變得多話,教他如何應付畢業分配,說倘若真叫他插隊落戶去,他就不去,賴着,怕什麼,最最壞了,也不過是插隊落戶,還怕人家不讓他去?倘若不讓他去,正好。
她學着精明厲害的成年婦女,撇着嘴,開導他:有什麼呢?你說是不是?真是的!然後看透了的樣子,搖搖頭。
這是和阿五頭在一起完全不同的經驗。
和阿五頭在一起,他是深奧的,現在,他則變得很淺薄。
對,妹頭就是這樣,淺薄。
他有些慚愧,可是有誰知道呢?别人知不知道無所謂,重要的是阿五頭不知道。
阿五頭是沉迷在思想裡的人,對俗世毫不關心。
他們說着話,不知不覺,那鍋綠豆湯已經喝幹了,身上的汗也涼了下來。
在妹頭的聒噪和縫紉機聲,同時停止下來的一刹那,他們忽然聽出了窗外的寂靜。
這不是一般的靜,而是有意味的。
因為午後的炎熱已經過去,竹簾縫隙裡的光也已變得柔和,太陽明明西移了,這時候的寂靜就顯得不自然了。
它就好像是有意地,屏住了聲氣。
他們便也不自然了,說話不像方才那麼流暢,而是東一句,西一句的,并且都有些沒情緒。
妹頭想他怎麼還不走,就有些生氣地猛踩縫紉機,态度明顯不太友好了。
他呢?并不是不想走,而是不知道該怎麼走。
太陽又下去了一些,正好下到那樣一個角度,就是和窗上的竹簾的縫隙平行,它扁着進入窗内,房間裡的光反而比方才亮和熱了一些,但卻有着一種闌珊的意思。
他無論如何也要走了。
他站起身時,妹頭也站起身來,把手裡的活計一團,朝機器上一扔,說,我帶你走。
妹頭推開房門,沒有朝弄堂走,而是朝相反的方向,向房屋的縱深處走去。
他蒙着頭腦跟在妹頭身後,不曉得妹頭帶他到樓梯底下黑暗的過道裡做什麼。
忽然眼睛一亮,面前開出一扇小門,門外是平展的清潔的鵝卵石夾道,流淌着明淨如水的陽光,沒有一個人。
他溜出門去,走上了鵝卵石路面,身後的門關上了。
事情到此,才有了些不正當的含義。
初冬的時候,他們就都有了去向。
妹頭分在一家中型國營羊毛衫廠裡當質檢工,他則如妹頭預測的那樣,去了郊縣的崇明農場。
去時他帶了滿滿一闆箱的書,大部分是從阿五頭家中書櫥裡取出的,還有一些是從各學校圖書館流失到社會上,再在偶然間傳到了各人手上。
好像他不是去農場謀生,而是讀書去的。
這也是因為在心底深處,他決不以為他真的會在崇明農場待一輩子。
倒不是說他有什麼遠大的理想,他們這樣的,亂世裡長成的少年,熱情和頹唐都談不上,而是務實的心。
他所以不以為他會在崇明農場待久,亦是出于實際的經驗。
不是先前下去的知識青年都在陸續回來嗎?所以不必太為前途挂慮。
并且,在他這個年齡,還都是樂意離開家庭的,以為那樣就可以獲得自由。
所以,他沒有因為有人留在上海,他卻去了崇明農場而感到委屈,隻是和阿五頭的分手使他傷感了一時。
阿五頭的情況本來和他很相似,上面的哥哥也是有去有留,但是他的父親又一次進了牛棚,這不可能不影響他的分配。
所以,很識相地,分配方案一下來,阿五頭就報名去安徽插隊落戶。
分手前,他倆又去了一次人民廣場。
這一回,兩人都沒有什麼話說,互相覺出對方有些陌生,卻又不知道該如何接近,了解,再交流。
阿五頭甚至已開始在啃原版的"康德傳",所啃得的一些東西大都與原義相去甚遠,可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