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白做一回媳婦,我得生個孩子。
"大芝娘站在離丈夫不近的地方,隻覺高大的身軀縮小了許多。
"這怎麼可能、目前咱倆已經辦了手續。
"丈夫有點慌張。
"也不過剛一天的事。
"大芝娘說。
"一天也成為曆史了。
" 大芝娘不懂曆史,截斷曆史隻說:"孩子生下來我養着,永遠不連累你,用不着你結記。
" 丈夫更意外、更慌張,歪着身子像躲避着一種浪潮的沖擊。
"我就住一天。
"她畢竟靠近了他。
丈夫站起來隻是說着"不"。
但年輕的大芝娘不知怎麼生出一種力量,拉住了丈夫的手腕,腦袋還抵住了他的肩膀。
她那茁壯的身體散發出的氣息使丈夫感到陌生,然而迷醉;那時她的胸脯不像口袋,那裡飽滿、堅挺,像要迸裂,那裡使他生畏而又慌亂。
他沒有擺脫它們的襲擊。
當晚他和她睡了,但沒有和她細睡。
早晨,丈夫還在昏睡,大芝娘便悄悄回了端村。
果然,她生下了大芝,一個閨女。
閨女個兒挺大,從她身上落下來,好似滾落下一棵瓷實的大白菜。
大芝在長個兒,大芝娘不拾閑地經營着娘兒倆的生活:家裡、地裡。
她沒覺出有哪些不圓滿,牆上鏡框裡照樣挂着大芝爹的照片。
連那位空軍護士的照片,她也把她擺在裡面。
她做飯、下地、擺照片,還在院子裡開出一小片地,種上一小片藥用菊花。
霜降過後收了菊花,曬幹,用硫磺熏了賣給藥鋪,就能賺出大芝的花布錢。
大芝在長個兒。
六○年,大芝娘聽說城裡人吃不飽,就托人寫信,把丈夫一家四口接進端村。
在那一明兩暗的三間房裡,他們住東頭,她和大芝住西頭。
直把糧食甕吃得見底。
臨走時,那護士看着牆上鏡框裡的照片不住流淚,還給她留下兩個孩子的照片。
大芝娘又把他們裝進鏡框裡。
她覺着他們都比大芝好看。
大芝長大了,長得很醜。
隻是兩條辮子越發的粗長,油黑發亮。
兩條粗大的辮子仿佛戳在背後,别人覺着累贅,大芝對它們很愛惜。
大芝長大了,也長着心眼兒。
她就是仰仗着這兩條辮子,才敢對村裡小夥子存一丁點兒幻想。
終于她覺出有人在注意她的辮子了,那便是富農子弟小池。
她的心經常在小池面前狂跳。
那年過麥收,大芝盤起辮子、包着手巾守着脫粒機入麥子,隊長派了小池在旁邊摟麥稭。
大芝的心又開始狂跳,心跳着還扯下了頭上的手巾,散落下小池愛看的兩條辮子。
麥粒加麥稭都在飛舞,大芝的辮子也分外的不安靜。
後來,那辮子和麥個子一同絞進了脫粒機。
一顆人頭碎了,血噴在麥粒堆上,又濺上那高高的麥稭垛…… 天地之間一片血紅,打麥場啞了。
收屍、埋大芝的果然是小池。
埋了大芝,人們來淨場。
有人說那濺過血的麥稭垛該拆,可人們都不敢下手。
後來瓢潑大雨沖刷了麥稭垛,散發着腥熱氣的紅雨在場院蔓延。
天晴地幹後,地皮上隻剩下些暗紅。
沒人再提拆垛的事。
隻是,女人們再也不靠在那垛腳奶孩子;男人們也不躺在垛檐下打盹兒、說粗話。
該發生在那垛下的一切,又轉移了新垛。
大芝娘把自己關在家裡,關了一集才出來做活兒。
沒見她露出更大的哀傷,她隻跟女人們說些無關緊要的話兒。
沒人跟她提大芝的事。
在端村,大芝的事不同于栓子大爹的皮鞋。
秋天,藥菊花仍舊盛開在大芝娘的小院裡,雪白一片,開出一院子的素淨。
大芝娘收了菊花,使硫磺熏。
小池站在門口說:"哪天我進城,替你賣了吧。
" "不忙,我個人能行。
"大芝娘讓小池進院,小池隻是不肯。
大芝娘獨個兒就着鍋台喝粥。
牆上,她有滿鏡框相片。
"大芝娘站在離丈夫不近的地方,隻覺高大的身軀縮小了許多。
"這怎麼可能、目前咱倆已經辦了手續。
"丈夫有點慌張。
"也不過剛一天的事。
"大芝娘說。
"一天也成為曆史了。
" 大芝娘不懂曆史,截斷曆史隻說:"孩子生下來我養着,永遠不連累你,用不着你結記。
" 丈夫更意外、更慌張,歪着身子像躲避着一種浪潮的沖擊。
"我就住一天。
"她畢竟靠近了他。
丈夫站起來隻是說着"不"。
但年輕的大芝娘不知怎麼生出一種力量,拉住了丈夫的手腕,腦袋還抵住了他的肩膀。
她那茁壯的身體散發出的氣息使丈夫感到陌生,然而迷醉;那時她的胸脯不像口袋,那裡飽滿、堅挺,像要迸裂,那裡使他生畏而又慌亂。
他沒有擺脫它們的襲擊。
當晚他和她睡了,但沒有和她細睡。
早晨,丈夫還在昏睡,大芝娘便悄悄回了端村。
果然,她生下了大芝,一個閨女。
閨女個兒挺大,從她身上落下來,好似滾落下一棵瓷實的大白菜。
大芝在長個兒,大芝娘不拾閑地經營着娘兒倆的生活:家裡、地裡。
她沒覺出有哪些不圓滿,牆上鏡框裡照樣挂着大芝爹的照片。
連那位空軍護士的照片,她也把她擺在裡面。
她做飯、下地、擺照片,還在院子裡開出一小片地,種上一小片藥用菊花。
霜降過後收了菊花,曬幹,用硫磺熏了賣給藥鋪,就能賺出大芝的花布錢。
大芝在長個兒。
六○年,大芝娘聽說城裡人吃不飽,就托人寫信,把丈夫一家四口接進端村。
在那一明兩暗的三間房裡,他們住東頭,她和大芝住西頭。
直把糧食甕吃得見底。
臨走時,那護士看着牆上鏡框裡的照片不住流淚,還給她留下兩個孩子的照片。
大芝娘又把他們裝進鏡框裡。
她覺着他們都比大芝好看。
大芝長大了,長得很醜。
隻是兩條辮子越發的粗長,油黑發亮。
兩條粗大的辮子仿佛戳在背後,别人覺着累贅,大芝對它們很愛惜。
大芝長大了,也長着心眼兒。
她就是仰仗着這兩條辮子,才敢對村裡小夥子存一丁點兒幻想。
終于她覺出有人在注意她的辮子了,那便是富農子弟小池。
她的
那年過麥收,大芝盤起辮子、包着手巾守着脫粒機入麥子,隊長派了小池在旁邊摟麥稭。
大芝的心又開始狂跳,心跳着還扯下了頭上的手巾,散落下小池愛看的兩條辮子。
麥粒加麥稭都在飛舞,大芝的辮子也分外的不安靜。
後來,那辮子和麥個子一同絞進了脫粒機。
一顆人頭碎了,血噴在麥粒堆上,又濺上那高高的麥稭垛…… 天地之間一片血紅,打麥場啞了。
收屍、埋大芝的果然是小池。
埋了大芝,人們來淨場。
有人說那濺過血的麥稭垛該拆,可人們都不敢下手。
後來瓢潑大雨沖刷了麥稭垛,散發着腥熱氣的紅雨在場院蔓延。
天晴地幹後,地皮上隻剩下些暗紅。
沒人再提拆垛的事。
隻是,女人們再也不靠在那垛腳奶孩子;男人們也不躺在垛檐下打盹兒、說粗話。
該發生在那垛下的一切,又轉移了新垛。
大芝娘把自己關在家裡,關了一集才出來做活兒。
沒見她露出更大的哀傷,她隻跟女人們說些無關緊要的話兒。
沒人跟她提大芝的事。
在端村,大芝的事不同于栓子大爹的皮鞋。
秋天,藥菊花仍舊盛開在大芝娘的小院裡,雪白一片,開出一院子的素淨。
大芝娘收了菊花,使硫磺熏。
小池站在門口說:"哪天我進城,替你賣了吧。
" "不忙,我個人能行。
"大芝娘讓小池進院,小池隻是不肯。
大芝娘獨個兒就着鍋台喝粥。
牆上,她有滿鏡框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