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我回來了。
」池淨推開家門,訝異的看見母親穿梭在廚房裡。
「媽,您今天不是去參加社區讨論會嗎?」 内裡傳來關扭水龍頭的聲音,一道窈窕的人影出現在廚房與餐廳銜接的門口。
她們母女倆在外形上相當肖似,都是清秀的容顔,都是素淨的氣質,都是不急不徐的個性。
偶爾齊齊走在路上,沒有人會懷疑張習貞是她的母親──雖然,她其實隻是張習貞的養女。
「會議讨論到最後,區民對于公園改建的議案仍然達不到共識,我覺得再耗下去也是浪費時間,幹脆提早回來了。
」張習貞在圍裙上擦幹雙手,好奇的瞄了眼挂鐘,才中午十一點。
「妳今天怎麼這麼早下班?」 「今天是周休二日的星期六,本來就不用上班。
我擔心幾幅參展的作品沒收好,才特地跑回藝廊一趟。
」她将平底鞋收納進鞋櫃裡,走向母親。
「您在忙什麼,需不需要我幫忙?」 「不用了。
」張習貞溫柔的笑了笑,轉頭繞進廚房裡。
「我剛剛煮了一鍋紅豆湯,妳到餐廳等着,我盛一碗給妳。
」 「好,謝謝。
」池淨拉開一張餐椅坐定,整個早上搬動那些沉重的巨框畫作,她的上臂肌已經開始抗議了。
她擡頭巡視了屋裡一圈,試着用一種嶄新的眼光瞧瞧自幼生長的家園。
很難想象她加入這個家庭已經十四年了。
這十四年的緣分,起始得曲折離奇。
九歲那年,父親命喪于一群飙風族的車輪下。
對很多很多事情,她的印象已經不深刻,包括父親的葬禮;包括舉目無親的她最後被丢進一間收容所内;包括在收容所那三年的生活;包括很多很多。
及長之後,她曾翻看心理學方面的叢書,據說人類的記憶會選擇性的遺忘一些傷痛。
原來,父親這唯一的親人,被她下意識歸納入「傷痛」裡。
這是很可悲的事情,一個男人的消失隻由他九歲的女兒記憶着,而記憶卻敵不過時間的磨損。
反倒是前往警局的那夜情景,一直深映在她腦海中。
她可以一語不差的描繪出那間警局,甚至那幾個一毛三的長相,當然還包括那個坐在審訊桌前、頭低低的肇事少年。
她記得他姓鐘,有個外号叫「牛仔」。
當時的情景和氣味彷佛生了根似的,緊緊紮縛着她。
鄰居阿姨尖銳的叫喊、心頭無助的感受、對未來的深刻茫然……直到今日,偶爾夜深夢回時,她還會霍然從睡夢中驚醒,彷佛重新體驗到當時的倉惶困惑。
在育幼院的那三年過得很平淡。
既然她已經不是可愛天真的小嬰兒,心裡自然也放棄了被好家庭收養的希望。
反正隻要平平安安長到十八歲就好,接下來的路,就等接下來再說。
所以張氏夫婦倆的出現讓她和育幼院都吓了一跳。
當時張爸爸還健在,一個黝黑壯實的古意人。
據他們的說法,她父親是張習貞娘家的遠房親戚,張習貞輾轉從親友口中聽說了池家小孤女的消息,算算自己已經是她在世上最後一個有血親關系的人,于是征得了丈夫同意後,将她接回家族的羽翼下。
她沒有太大意見,因為生活在哪裡似乎沒有什麼差别。
就這樣,她成為張家的一分子,生命中多了一位長她兩歲的哥哥和一位小她四歲的妹妹。
池淨已經記不得自己從何時開始,真正把張家視為自己的家人了。
隻知道這份親情衍發得相當自然,正如同張家也很自然把她視為家人一樣。
她和新家人之所以處得如此融洽,可能是因為性格上的雷同吧!說來有趣,張家目前存續的四個人全都是不愠不火的個性。
往往身邊急死了一堆太監,他們這幾個「皇帝們」還顧着慢工出細活。
但是,她倒還記得頭一遭開口叫張習貞「媽媽」的情景。
當時她剛考上高中,而張爸爸死于急性肺炎。
在喪禮的過程中,她怯怯地走到張習貞面前,輕聲說着:「媽媽,你不要難過,大哥和我會幫忙照顧妹妹的。
」張習貞的淚當場迸放出來,沒有人明白她究竟是太感動于這一聲怯嗫的安慰,或者太傷心于丈夫的去世。
總之,十四年就這樣過來了。
她上完國中,讀完高中,畢業于某國立大學藝術系,進入天池藝廊工作。
時間漫長的像一部平淡無聊的電影,又匆促得像一首未央的歌。
正想着畜事,公寓鐵門忽然轟地被拉開,又轟隆一聲關起來。
「媽,不得了了!」張家最小的女兒仙恩沖進玄關,直虎虎的煞在她腳跟前。
「姊,這麼可惡的事情發生了,怎麼沒有人站出來抗議?」 「小恩,妳在說什麼啊?」池淨訝然的看着妹妹。
難得全家最笃信「懶人才長命」 的小妹也有這麼急驚風的時候。
「那個空地啊!巷子口那塊大空地啊!你們難道沒看見嗎?」張仙恩氣急敗壞的跺腳。
「這麼大一台挖土機停在那裡,整個社區的人都瞎了眼嗎?」 「小恩,妳怎麼這樣跟姊姊講話?」母親大人不悅的從廚房鑽出來,手裡端了兩碗紅豆湯。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一字一句慢慢說清楚。
」 張仙恩重重喘了兩口氣,先平穩住呼息再說。
」池淨推開家門,訝異的看見母親穿梭在廚房裡。
「媽,您今天不是去參加社區讨論會嗎?」 内裡傳來關扭水龍頭的聲音,一道窈窕的人影出現在廚房與餐廳銜接的門口。
她們母女倆在外形上相當肖似,都是清秀的容顔,都是素淨的氣質,都是不急不徐的個性。
偶爾齊齊走在路上,沒有人會懷疑張習貞是她的母親──雖然,她其實隻是張習貞的養女。
「會議讨論到最後,區民對于公園改建的議案仍然達不到共識,我覺得再耗下去也是浪費時間,幹脆提早回來了。
」張習貞在圍裙上擦幹雙手,好奇的瞄了眼挂鐘,才中午十一點。
「妳今天怎麼這麼早下班?」 「今天是周休二日的星期六,本來就不用上班。
我擔心幾幅參展的作品沒收好,才特地跑回藝廊一趟。
」她将平底鞋收納進鞋櫃裡,走向母親。
「您在忙什麼,需不需要我幫忙?」 「不用了。
」張習貞溫柔的笑了笑,轉頭繞進廚房裡。
「我剛剛煮了一鍋紅豆湯,妳到餐廳等着,我盛一碗給妳。
」 「好,謝謝。
」池淨拉開一張餐椅坐定,整個早上搬動那些沉重的巨框畫作,她的上臂肌已經開始抗議了。
她擡頭巡視了屋裡一圈,試着用一種嶄新的眼光瞧瞧自幼生長的家園。
很難想象她加入這個家庭已經十四年了。
這十四年的緣分,起始得曲折離奇。
九歲那年,父親命喪于一群飙風族的車輪下。
對很多很多事情,她的印象已經不深刻,包括父親的葬禮;包括舉目無親的她最後被丢進一間收容所内;包括在收容所那三年的生活;包括很多很多。
及長之後,她曾翻看心理學方面的叢書,據說人類的記憶會選擇性的遺忘一些傷痛。
原來,父親這唯一的親人,被她下意識歸納入「傷痛」裡。
這是很可悲的事情,一個男人的消失隻由他九歲的女兒記憶着,而記憶卻敵不過時間的磨損。
反倒是前往警局的那夜情景,一直深映在她腦海中。
她可以一語不差的描繪出那間警局,甚至那幾個一毛三的長相,當然還包括那個坐在審訊桌前、頭低低的肇事少年。
她記得他姓鐘,有個外号叫「牛仔」。
當時的情景和氣味彷佛生了根似的,緊緊紮縛着她。
鄰居阿姨尖銳的叫喊、心頭無助的感受、對未來的深刻茫然……直到今日,偶爾夜深夢回時,她還會霍然從睡夢中驚醒,彷佛重新體驗到當時的倉惶困惑。
在育幼院的那三年過得很平淡。
既然她已經不是可愛天真的小嬰兒,心裡自然也放棄了被好家庭收養的希望。
反正隻要平平安安長到十八歲就好,接下來的路,就等接下來再說。
所以張氏夫婦倆的出現讓她和育幼院都吓了一跳。
當時張爸爸還健在,一個黝黑壯實的古意人。
據他們的說法,她父親是張習貞娘家的遠房親戚,張習貞輾轉從親友口中聽說了池家小孤女的消息,算算自己已經是她在世上最後一個有血親關系的人,于是征得了丈夫同意後,将她接回家族的羽翼下。
她沒有太大意見,因為生活在哪裡似乎沒有什麼差别。
就這樣,她成為張家的一分子,生命中多了一位長她兩歲的哥哥和一位小她四歲的妹妹。
池淨已經記不得自己從何時開始,真正把張家視為自己的家人了。
隻知道這份親情衍發得相當自然,正如同張家也很自然把她視為家人一樣。
她和新家人之所以處得如此融洽,可能是因為性格上的雷同吧!說來有趣,張家目前存續的四個人全都是不愠不火的個性。
往往身邊急死了一堆太監,他們這幾個「皇帝們」還顧着慢工出細活。
但是,她倒還記得頭一遭開口叫張習貞「媽媽」的情景。
當時她剛考上高中,而張爸爸死于急性肺炎。
在喪禮的過程中,她怯怯地走到張習貞面前,輕聲說着:「媽媽,你不要難過,大哥和我會幫忙照顧妹妹的。
」張習貞的淚當場迸放出來,沒有人明白她究竟是太感動于這一聲怯嗫的安慰,或者太傷心于丈夫的去世。
總之,十四年就這樣過來了。
她上完國中,讀完高中,畢業于某國立大學藝術系,進入天池藝廊工作。
時間漫長的像一部平淡無聊的電影,又匆促得像一首未央的歌。
正想着畜事,公寓鐵門忽然轟地被拉開,又轟隆一聲關起來。
「媽,不得了了!」張家最小的女兒仙恩沖進玄關,直虎虎的煞在她腳跟前。
「姊,這麼可惡的事情發生了,怎麼沒有人站出來抗議?」 「小恩,妳在說什麼啊?」池淨訝然的看着妹妹。
難得全家最笃信「懶人才長命」 的小妹也有這麼急驚風的時候。
「那個空地啊!巷子口那塊大空地啊!你們難道沒看見嗎?」張仙恩氣急敗壞的跺腳。
「這麼大一台挖土機停在那裡,整個社區的人都瞎了眼嗎?」 「小恩,妳怎麼這樣跟姊姊講話?」母親大人不悅的從廚房鑽出來,手裡端了兩碗紅豆湯。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一字一句慢慢說清楚。
」 張仙恩重重喘了兩口氣,先平穩住呼息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