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夏季的“紅葉山莊”,完全被青翠包圍,南風微拂,涼涼的沁人心脾。

     “紅葉山莊”是散落在東部山區一個小村落的統稱;因山中林葉每到深秋盡皆染紅,滿山像着了火,引得好風花雪月的文人駐留,因而得名;是避暑的聖地,也是著名的清泉鄉,但來的人并不多,大抵是一些性好自然的墨客騷人。

     那泉,是自然湧出的天然冷泉,水質清淨,冰沁肌膚。

    山中又多有不知名的小溪,細流潺潺,清可見底;而且小徑清幽,羊腸曲折。

     由于地勢高,常有雲煙彌漫,漫步在其中,常讓人疑似在仙鄉。

    到紅葉鄉數日來,易莎順最喜做的,就是一個人緩步在雲煙缥缈間,彷佛甚麼愁怨都能随雲煙散逝。

     看浮雲聚散,令人容易感慨人世無常。

    大自然的消長,預歎了人間癡情随着時光流轉必然的煙消雲散。

     她走向溪畔,一路伴着她的唐志摩若有所思地跟在她身旁,雲霧撲面,沁了一臉涼。

     “莎順!”他低喚一聲,驚散了繞身的薄霧。

     易莎順肩膀微微一抖,有風輕拂過。

    她選了一塊平闆的石頭,輕坐在上頭。

     “莎順,你還記得你跟星野初次見面的時候嗎?”唐志摩走上前,面對着溪流。

     “記得。

    怎麼突然問起這個?”易莎順微覺奇怪的問。

     “沒甚麼,隻是好奇。

    ” “其實也沒甚麼特别的。

    那一天,我記得下着很大的雨,我跟院裡一兩個同伴坐在團體室的門口看着雨發呆,院長突然帶了一個大哥哥進來,把我叫過去。

    那就是星野了。

    我還記得,那一天他穿了一套很慎重的西裝。

    院長跟我說,從今天開始,那位大哥哥就是我的監護人,要我跟着他。

    我不懂她說的監護是甚麼,隻是想着,到哪裡都一樣,就跟着他走了。

    ” “就這樣?你對他沒有甚麼特别的印象?”唐志摩帶着試探性的表情,若無緊要地随口問道。

     “特别的印象?”易莎順一怔,低聲咀嚼着這句話,陷入飄忽的神狀。

     過後,她微扯嘴角,像是微笑,露出一絲絲的甜蜜和回味。

    但甜蜜中又夾雜絲絲的困惑。

     “莎順……”唐志摩瞧着疑窦四起,又好奇,又低喚了她一聲。

     易莎順微微一震,然後擡頭說:“那也不算是甚麼特别的印象,隻是我一直覺得很奇怪。

    ”她停頓下來,清澈的雙眼盛滿疑惑地看着唐志摩,問道:“你能想象星野哭泣或流淚的樣子嗎?” “星野哭泣流淚的樣子?”唐志摩下一意識的皺眉。

     “當然不能吧!”易莎順替他回答,理所當然的口吻。

    “就是後來跟他相處這麼多年來,我也很少看見他激動的時候。

    但那時他卻緊抱着我,激動的流着淚!哽咽說着‘我終于找到你了’。

    很奇怪吧?” “是有點奇怪。

    你問過他這件事嗎?後來。

    ” “沒有。

    ”輕緩的搖頭。

     “為甚麼?你不想知道嗎?” “當然想。

    但我不敢問,我怕……” “怕?為甚麼?” 連連的追問讓易莎順沉默下來。

    她起身走到溪邊,蹲下去,撈了一掌溪流。

     “我怕……”清澈透明的水由她指縫間滴流而洩。

    “他那時的神情很認真。

    他費盡心思在找的女孩,我怕,他是找錯了人……我怕,确認了這個錯誤,那……” 那會如何?易莎順突然又緘默下來。

     “你想太多了。

    ”唐志摩鄭重說道。

     “大概吧。

    隻是我一直想不明白,星野為甚麼要那麼做?他改變了我的人生;但對他來說,我隻是個累贅,我帶給他的隻是麻煩……” “也許這就是你們兩人的緣份。

    ”唐志摩說:“想想看,人海茫茫,就像天上億萬星屑,唯獨你們這樣相逢,你跟星野的緣份,早在十六年前,不,世界混沌未開的時候,就注定了。

    ” “注定?”易莎順怔了一怔,一心隻為這兩個字迷惑。

     “莎順,”唐志摩聲音又起。

    “你還記得你父母親的事嗎?還記得你小時候發生過甚麼事嗎?” 唐志摩的聲音因着冰涼的空氣顯得低沉,凍在薄霧中回蕩不開,形成了一條河,侵入易莎順的脈流中,引導着她的記憶。

     這卻讓她微感困惑,不了解唐志摩為甚麼突然提起那早沉澱入記憶黑洞探處的模糊往事。

     “不記得了嗎?”唐志摩朗聲追問。

     “不……啊……”易莎順半啖入迷惑,顯得有些猶疑,問道:“怎麼突然問起我父母的事?” “從沒聽你提過。

    你應該對他們、對小時候發生的事還存有記憶吧?” “記得不多……”聲聲追問勾動了易莎順塵封的記憶,她颦住雙眉,努力回想說:“我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我母親在我七歲時也跟着去了,然後我被送去育幼院,隔了半年吧──星野成為我的監護人,再加上你,就一直到現在了。

    ” “我不是要問這個,而是──你七歲以前的事。

    譬如,你父親去世的那時候左右,你還記得多少?”唐志摩小心地措辭,選擇适當的字眼,溫和地引導易莎順。

     易莎順的生活史,他比誰都清楚。

    從她七歲起跟着柳星野開始,他同時也進入她的人生,可以說,在她的生命裡,他跟柳星野是同時存在的。

     不過,一開始,在易莎順的心中,他跟柳星野存在的意義就不一樣。

    這一點,一開始他就明白,他們兩人的緣份,早在世界混沌未開的時候就注走好的。

     但是,隔着這一段往事,柳星野始終無法突破他自己的心繭,他怎麼勸告也沒有用,隻好讓他自己一人冷靜地好好想想如果柳星野一直不能突破他心中的迷障,那麼,他對易莎順的感情就像那化蛾失敗的殘繭,隻是一隻死了的蛹。

     那段往事成為柳星野逃避、畏于面對的毒瘤,也因為如此,他始終無法突破心繭。

    但是,易莎順呢?她記憶了多少?潛意識裡封入了多少情感?這是唐志摩想知道的。

     易莎順對唐志摩小心導引的問題颦眉陷入了沉思。

    那一段過去太遙遠了,再回首,好象蒙眼穿越一段黑暗的隧道。

     “你還記得你父親是怎麼過世的嗎?”唐志摩在黑暗的隧道點綴了丁點光。

     “我父親?”易莎順努力思索。

     “對。

    還有,你記不記得你三歲時,發生了甚麼事?你小時候家裡附近那條暗巷子……你還記得嗎?” “暗巷子……”易莎順銷眉越深,閉上眼睛。

     随着記憶往前走,是寄宿學校倚欄盼望的蒙霧景象;再住前走,柳星野對着她激動流淚的鏡頭像路旁風景一般,随着她無法停止的腳步而褪走;再過去,她看見滿臉病容的母親,躺在床上不停的咳嗽…… 那些鏡頭,都像是買了霧鏡,在景象的周圍圍括着一圈蒙隴;黑暗的隧道,是一條無止境的道路,她獨行在路上,那些過往的片段,卻成了路旁的風景,随着她往前移動的腳步而向後褪逝。

    那些鏡頭并不是連綴的,而是走了一段路後,突然出現在路邊,被光朦括出圈圈,像月暈一般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