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的皮膚松弛下來,火光照着他滿面的皺紋,這是常年在戶外勞動的痕迹。
他一定害着嚴重的沙眼,眼睛裡不斷淌出渾濁的淚水。
我估計他的實際年齡,要比他外表年輕得多,但這時,他整個面孔上,又像第一次和我單獨談話時一樣,顯出了老人那種特有的寬容的神情。
我很受感動,并且也因為想和海喜喜在一起勞動,差點要告訴他海喜喜就在山根下他姑媽家裡,去把他找回來吧。
但又一想,還是不要自作聰明,失信于海喜喜的好。
我問:“你想他能跑到哪兒去呢?” “哪達兒去?準跑内蒙了。
山根下,他還有個姑媽在那達兒,保準他跑去過年了。
” 我暗暗一驚。
他不派人往那去山根下的羊道上追,看來似乎是有意的。
“唉!”他抹了抹眼淚,雖然他并不是傷心,可是好像一副傷心的表情,“就是把他抓回來,拴得住他的身子,拴不住他的心。
那驢日的,我知道,沒個好女子,沒個家,他哪達兒都呆不長。
今天把他抓回來,明天他還得跑。
腿長在他身上,誰能看得住他?!……原先,他在咱們隊上呆着,是有想頭的哩。
”我不敢多嘴了,我懷疑他洞察所有的事情。
我低下頭,局促地翻動着燒得焦黃的稗子面馍馍。
雪大概停了,聽不到外面的沙沙聲。
世界一下子陷入了一種緊張的沉默,爐膛裡劣質煤的哔剝聲更增添了不安的氣氛。
“哎,”他忽然側過臉跟我說:“小章,說真的,你跟馬纓花結婚吧。
”這是我今晚上聽到的第二次建議,而且出自兩個人的嘴裡。
我明白他是怎樣從海喜喜身上聯想到這件事的。
我惶惶然地不置可否。
“馬纓花是個能幹的女子。
”他說,“有時候和男人胡調哩,可那有啥?一個女子領着個娃娃,一個月十八塊錢,又碰上這個饑荒的年景,你叫她咋整?你們結了婚,她就收心了。
” 我想朝他喊:馬纓花并沒有跟“男人胡調”!可是,四年的勞改生活和至今仍被專政的身份,使我鼓不起勇氣跟謝隊長争辯。
我仍然低着頭沉默不語。
“你别嫌棄她。
”停了一會兒,他又說,“好些女子在年輕的時候都上過當哩,後來正正經經嫁了人,都是好樣的。
你也别聽啥‘美國飯店’的話,我知道,那幾個月她就跟海喜喜一個人好,可不知為啥,她不希待海喜喜……我看你們倆倒是挺合适,你勞動好,年齡也相當。
她還能給你生娃娃。
以後,就在農場裡拉扯着過吧。
兩個人過日子總比一個人過日子輕省。
這饑荒眼看就快過去了,日子總會一天天地好起來。
聽說,就在這個月,中央在北京要開啥大會哩①,前幾年的政策看來要變一變。
日子好了,在哪達兒過不一樣呀?非得像你們組那幾個一樣,跑回城裡去?……說實話,幹啥都是一輩子,過去的事,就拉倒吧!” 他沒有跟我說大道理,同時謹慎地避開我特别敏感的出身、錯誤、身份這些問題,還把在我這時看來是非常機密的黨内消息告訴給我。
他的語氣非常溫和,我很久沒有聽過一個黨員幹部用這種語氣跟我說話了。
他的年齡比我大得多,通①指1962年1月召開的有7000人參加的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
紅的爐火照着他疲乏的、早衰的臉,使他的面部顯現出一種父輩般的慈祥。
一個人不論如何粗俗,沒有文化,隻要他有真摯的感情,能洞達事理,他自然而然就會顯得高大和莊嚴。
在這靜悄悄的夜裡,在熱烘烘的火爐旁,在洞穴一般的小屋中,我與他之間的隔膜,被他的撫慰和關切之情融化了,我的淚水止不住地流出眼眶,在通紅通紅的火光映照下,像一滴一滴鮮紅的血滴在爐台上。
他看了看我,再沒有說什麼,袖着手,稍往後仰了一點,側身靠在爐台上打開了瞌睡。
他一定害着嚴重的沙眼,眼睛裡不斷淌出渾濁的淚水。
我估計他的實際年齡,要比他外表年輕得多,但這時,他整個面孔上,又像第一次和我單獨談話時一樣,顯出了老人那種特有的寬容的神情。
我很受感動,并且也因為想和海喜喜在一起勞動,差點要告訴他海喜喜就在山根下他姑媽家裡,去把他找回來吧。
但又一想,還是不要自作聰明,失信于海喜喜的好。
我問:“你想他能跑到哪兒去呢?” “哪達兒去?準跑内蒙了。
山根下,他還有個姑媽在那達兒,保準他跑去過年了。
” 我暗暗一驚。
他不派人往那去山根下的羊道上追,看來似乎是有意的。
“唉!”他抹了抹眼淚,雖然他并不是傷心,可是好像一副傷心的表情,“就是把他抓回來,拴得住他的身子,拴不住他的心。
那驢日的,我知道,沒個好女子,沒個家,他哪達兒都呆不長。
今天把他抓回來,明天他還得跑。
腿長在他身上,誰能看得住他?!……原先,他在咱們隊上呆着,是有想頭的哩。
”我不敢多嘴了,我懷疑他洞察所有的事情。
我低下頭,局促地翻動着燒得焦黃的稗子面馍馍。
雪大概停了,聽不到外面的沙沙聲。
世界一下子陷入了一種緊張的沉默,爐膛裡劣質煤的哔剝聲更增添了不安的氣氛。
“哎,”他忽然側過臉跟我說:“小章,說真的,你跟馬纓花結婚吧。
”這是我今晚上聽到的第二次建議,而且出自兩個人的嘴裡。
我明白他是怎樣從海喜喜身上聯想到這件事的。
我惶惶然地不置可否。
“馬纓花是個能幹的女子。
”他說,“有時候和男人胡調哩,可那有啥?一個女子領着個娃娃,一個月十八塊錢,又碰上這個饑荒的年景,你叫她咋整?你們結了婚,她就收心了。
” 我想朝他喊:馬纓花并沒有跟“男人胡調”!可是,四年的勞改生活和至今仍被專政的身份,使我鼓不起勇氣跟謝隊長争辯。
我仍然低着頭沉默不語。
“你别嫌棄她。
”停了一會兒,他又說,“好些女子在年輕的時候都上過當哩,後來正正經經嫁了人,都是好樣的。
你也别聽啥‘美國飯店’的話,我知道,那幾個月她就跟海喜喜一個人好,可不知為啥,她不希待海喜喜……我看你們倆倒是挺合适,你勞動好,年齡也相當。
她還能給你生娃娃。
以後,就在農場裡拉扯着過吧。
兩個人過日子總比一個人過日子輕省。
這饑荒眼看就快過去了,日子總會一天天地好起來。
聽說,就在這個月,中央在北京要開啥大會哩①,前幾年的政策看來要變一變。
日子好了,在哪達兒過不一樣呀?非得像你們組那幾個一樣,跑回城裡去?……說實話,幹啥都是一輩子,過去的事,就拉倒吧!” 他沒有跟我說大道理,同時謹慎地避開我特别敏感的出身、錯誤、身份這些問題,還把在我這時看來是非常機密的黨内消息告訴給我。
他的語氣非常溫和,我很久沒有聽過一個黨員幹部用這種語氣跟我說話了。
他的年齡比我大得多,通①指1962年1月召開的有7000人參加的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
紅的爐火照着他疲乏的、早衰的臉,使他的面部顯現出一種父輩般的慈祥。
一個人不論如何粗俗,沒有文化,隻要他有真摯的感情,能洞達事理,他自然而然就會顯得高大和莊嚴。
在這靜悄悄的夜裡,在熱烘烘的火爐旁,在洞穴一般的小屋中,我與他之間的隔膜,被他的撫慰和關切之情融化了,我的淚水止不住地流出眼眶,在通紅通紅的火光映照下,像一滴一滴鮮紅的血滴在爐台上。
他看了看我,再沒有說什麼,袖着手,稍往後仰了一點,側身靠在爐台上打開了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