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的圖形。
烏雲凍結住了,天卻更亮了。
天地之間漾着黃昏的回光。
地平線大大地開闊了。
在遙遠的天幕下,火車的青煙在紛紛揚揚的雪片中黑得耀眼奪目。
它在天邊逶迤着,像是一支神奇的畫筆在地平線上加了一條平行線,會把人的情思引到虛渺的遠方。
我回到村子,馬号前面已經沒有人了,馬纓花當然也早跑回家去了。
整個村子沉寂在深邃的嚴冬當中。
我們的土房裡非常暖和,沒有出工的報社編輯把爐子捅得通紅,火苗亂蹿。
還有一件高興的事:在夥房吃飯的單身職工受到破格優待,年前每人就發了半斤真正的小麥面。
炊事員剁了一些黃蘿蔔,調了蔥和鹽,給我們包了一頓餃子! 大家快分别了,即将天南海北,各奔前程,今生恐怕是再難得見面了。
所以這幾天組裡的人都很和氣,老會計特别照顧我,把我的一份餃子打了回來,放在爐子旁邊熱着。
大家吃着餃子,歡歡喜喜地談論着回到家第一件事幹什麼。
“營業部主任”最大的願望是“美美地吃一頓羊肉揪面片”;老會計計算回到上海,大約要在正月十五了,那是吃元宵——上海人叫“湯團”——的時候;報社編輯的家在蘭州,親戚已經給他在一家街道工廠聯系好了工作,現在正興高采烈地給我們介紹蘭州小吃的風味……“每逢佳節倍思親。
”我既回不了家——其實也無家可歸,去看一趟媽媽也不可能。
從省城到北京,慢車的硬席票也要二十多塊錢。
可是我這裡,那條做絨褲的棉絨毯的錢,還沒有還給馬纓花哩;現在,她手頭上又在給我做鞋子。
雖然我知道我即使有錢還她,她也不會要,但正因為如此,我就面臨着一種抉擇:我們這樣的關系,往什麼方向發展呢? 和馬纓花結婚,在農村成立個小家庭,這個念頭曾經是那樣強烈地誘惑過我,一度在我眼裡,還仿佛是我的一個不可攀及的目标。
可是現在,在我清醒地意識到的差距面前,我已經退縮了。
當然,我還是天天到她家去,幾乎把那裡當做自己的家。
爾舍已經和我很熟了。
我也不再說那些隻有成人才能聽得懂的童話故事,讀《資本論》讀累了,也逗着她玩一會兒。
她白天在寒風黃沙、冰天雪地裡玩耍,營養比一般孩子好,所以看起來像個男孩子,而又沒有男孩子那種莽撞的調皮勁兒,還保持着女孩子文文靜靜的天性。
她喜歡我拉下“羅宋帽”,光露出一對眼睛來吓唬她。
這樣,她就咯咯地笑個不停。
但是,馬纓花仍一如既往,從來沒有明确地表示過要和我或是和其他人結婚的意願。
後來,爾舍又一次笑着叫我“布娃娃”,她還像上次一樣罵爾舍,叫她喊我“爸爸”。
我注意看了一下,她臉上并沒有什麼意味深長的表情,仍是帶着她那特有的、開朗的、佯怒的微笑。
她是有意識地用微妙的方式來調情?還是遵循着一種什麼粗鄙的鄉俗?抑或是她本性就是愛自由的鳥兒?我搞不清楚。
有時,她對我的感情使我很困惑。
在深夜,我從睡夢中醒來的時候,她和我的關系,常是我考慮的内容。
當我意識到我已經成了正常人,已經開始“超越自己”,我就不能再繼續作為一個被憐憫者、被施恩者的角色來生活。
我可以住在這間簡陋不堪的土屋裡,我可以睡在這一堆幹草上,我可以耐着性子聽老會計磨牙……我覺得這些我都可以忍受。
因為我一旦“和人類的智慧聯系起來”,從馬克思的書中得到了“頓悟”,我生命中就仿佛孕育出了一個新的生命。
這個生命頑強地要去追求一個願望。
願望還不太明确,因為任何人,包括馬克思,也沒有把共産主義社會描繪得很具體周詳。
這個願望還隻是要去追求光輝的那種願望,要追求充實的生活以至去受更大的苦難的願望。
可是,我在她的施恩下生活,我卻不能忍受了,我開始覺得這是我的恥辱
烏雲凍結住了,天卻更亮了。
天地之間漾着黃昏的回光。
地平線大大地開闊了。
在遙遠的天幕下,火車的青煙在紛紛揚揚的雪片中黑得耀眼奪目。
它在天邊逶迤着,像是一支神奇的畫筆在地平線上加了一條平行線,會把人的情思引到虛渺的遠方。
我回到村子,馬号前面已經沒有人了,馬纓花當然也早跑回家去了。
整個村子沉寂在深邃的嚴冬當中。
我們的土房裡非常暖和,沒有出工的報社編輯把爐子捅得通紅,火苗亂蹿。
還有一件高興的事:在夥房吃飯的單身職工受到破格優待,年前每人就發了半斤真正的小麥面。
炊事員剁了一些黃蘿蔔,調了蔥和鹽,給我們包了一頓餃子! 大家快分别了,即将天南海北,各奔前程,今生恐怕是再難得見面了。
所以這幾天組裡的人都很和氣,老會計特别照顧我,把我的一份餃子打了回來,放在爐子旁邊熱着。
大家吃着餃子,歡歡喜喜地談論着回到家第一件事幹什麼。
“營業部主任”最大的願望是“美美地吃一頓羊肉揪面片”;老會計計算回到上海,大約要在正月十五了,那是吃元宵——上海人叫“湯團”——的時候;報社編輯的家在蘭州,親戚已經給他在一家街道工廠聯系好了工作,現在正興高采烈地給我們介紹蘭州小吃的風味……“每逢佳節倍思親。
”我既回不了家——其實也無家可歸,去看一趟媽媽也不可能。
從省城到北京,慢車的硬席票也要二十多塊錢。
可是我這裡,那條做絨褲的棉絨毯的錢,還沒有還給馬纓花哩;現在,她手頭上又在給我做鞋子。
雖然我知道我即使有錢還她,她也不會要,但正因為如此,我就面臨着一種抉擇:我們這樣的關系,往什麼方向發展呢? 和馬纓花結婚,在農村成立個小家庭,這個念頭曾經是那樣強烈地誘惑過我,一度在我眼裡,還仿佛是我的一個不可攀及的目标。
可是現在,在我清醒地意識到的差距面前,我已經退縮了。
當然,我還是天天到她家去,幾乎把那裡當做自己的家。
爾舍已經和我很熟了。
我也不再說那些隻有成人才能聽得懂的童話故事,讀《資本論》讀累了,也逗着她玩一會兒。
她白天在寒風黃沙、冰天雪地裡玩耍,營養比一般孩子好,所以看起來像個男孩子,而又沒有男孩子那種莽撞的調皮勁兒,還保持着女孩子文文靜靜的天性。
她喜歡我拉下“羅宋帽”,光露出一對眼睛來吓唬她。
這樣,她就咯咯地笑個不停。
但是,馬纓花仍一如既往,從來沒有明确地表示過要和我或是和其他人結婚的意願。
後來,爾舍又一次笑着叫我“布娃娃”,她還像上次一樣罵爾舍,叫她喊我“爸爸”。
我注意看了一下,她臉上并沒有什麼意味深長的表情,仍是帶着她那特有的、開朗的、佯怒的微笑。
她是有意識地用微妙的方式來調情?還是遵循着一種什麼粗鄙的鄉俗?抑或是她本性就是愛自由的鳥兒?我搞不清楚。
有時,她對我的感情使我很困惑。
在深夜,我從睡夢中醒來的時候,她和我的關系,常是我考慮的内容。
當我意識到我已經成了正常人,已經開始“超越自己”,我就不能再繼續作為一個被憐憫者、被施恩者的角色來生活。
我可以住在這間簡陋不堪的土屋裡,我可以睡在這一堆幹草上,我可以耐着性子聽老會計磨牙……我覺得這些我都可以忍受。
因為我一旦“和人類的智慧聯系起來”,從馬克思的書中得到了“頓悟”,我生命中就仿佛孕育出了一個新的生命。
這個生命頑強地要去追求一個願望。
願望還不太明确,因為任何人,包括馬克思,也沒有把共産主義社會描繪得很具體周詳。
這個願望還隻是要去追求光輝的那種願望,要追求充實的生活以至去受更大的苦難的願望。
可是,我在她的施恩下生活,我卻不能忍受了,我開始覺得這是我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