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成名之路

關燈
簡單。

    但最後,股價再次重返40元,赢利隻剩下100多萬元。

     股市除了有基本面派、技術派、消息派,還有感覺派。

    這幾個派别并沒有絕對界限,幹證券分析的弟兄們喜歡搞綜合分析,一會講基本面,一會講技術面,有意無意還抖一點似是而非的消息,最終就是為了引導大衆的投資感覺。

    這是難免的,投資者大多是先有感覺,再找理由,最後眼睛一閉:下注。

     2004年之後,業績大幅下滑的王亞偉開始淡出公衆視線。

    之後傳出的消息是,他參加了中國證券業協會組織的進修班到美國這個證券市場最為發達的國家去學習了三個月。

    再之後,他又來過一次廣州。

    這時,王亞偉已經變得十分沉默寡言了。

    外面的人問他任何一個問題,不再有滔滔不絕,不再有長篇大論,隻是面無表情一味簡短的回答,所有的問題通常隻有兩三個字的回應。

    有一個記者成功地問到一個他終于說出了超過三個字答案的問題,那就是:“你什麼時候最開心呢?”他終于微笑着回答:“跟女兒一起玩的時候。

    ” 2.“神話”開始 股市是一個培養人境界的地方,而境界決定世界。

    賺錢自然很爽,賠錢當然很痛,不過基金經理不同于一般股民,手握巨量資金的壓力,牽涉方方面面的利害關系,常人根本無法想象。

     經曆十多年的成敗得失之後,美國之行與國内外同行的深入交流,顯然讓王亞偉功力大增,他開始把心放慢,這樣就能看到更多過去沒能看到的東西,思慮越發精深周全。

    2005年12月31日他再次出山,擔綱華夏大盤精選的基金經理,年中就以115.35%的業績在186隻基金中排名第一。

    2007年又成為國内第一隻業績翻番的開放式基金。

    王亞偉開始成為行業内外矚目的明星人物,其投資風格廣受關注。

     王亞偉的投資理念和投資方式跟大多數價值投資者應該是比較類似的,最主要的不同在于其對公司價值進行評估的角度和方式,其較為獨特的估值角度提高了估值的準确性,幫助他提前于市場中發現投資機會。

     王亞偉深得彼得?林奇造詣,在具體操作上堅決貫徹“低買高賣”的原則。

    其“一招鮮吃遍天”的投資邏輯是:買入絕對價格不高、題材實在且沒有兌現的冷門股,先潛伏,後待市場發現價值或利好兌現時擇機賣出。

     老實說,王亞偉這套路并不新鮮,幾十年來嘗試過的人不少,但偏就王亞偉玩活了。

    上海一家合資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如此評價:“收益是王道,王亞偉這種偏私募式的操作策略的确适合目前中國這樣一種非有效的市場。

    ” 有這麼一個人,媒體自然樂于來湊熱鬧,你捧我捧大家捧,王亞偉想不紅都難。

    而華夏基金也以“王者歸來”這樣廣受歡迎的加冕方式,将其再次推向競争日益激烈的市場。

    市場就是這樣的,沒有“明星”的基金公司很難吸引大衆的關注,有了明星還要再造“名品”(華夏大盤精選),然後再造“名牌”(華夏基金)。

     在2008年出人意料的大跌中,王亞偉依然可以憑借全年第二的業績稱霸市場,最終确立其經曆完整牛、熊市劇烈波動考驗的江湖霸主地位。

    幾乎可以肯定地講,能有這個戰績,沒有華夏基金背後的加持而全靠王亞偉個人的能力,是絕對辦不到的,這也是“造星”所必須付出的。

     在2009年的投資策略報告會上,王亞偉以超級謙遜的态度赢得媒體的普遍贊揚。

    那一次,王亞偉表示:“作為投資者,我将永遠保持一顆敬畏市場的心。

    今天是11月22日,再過一個月零八天就是2009年了,再過兩個月零四天就到牛年了,這是非常确定的事。

    但是,再過多長時間才到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