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成名之路

關燈
1.曾經滄海 不得不承認,王亞偉是一個猛人,年輕時就是頂級的優等生,1989年高考,王亞偉一戰成名,一舉拿下安徽省的理科狀元。

     可以預見,這個在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一舉拿下電子與企業管理雙學士學位的學生,畢業後自會以過人的敏銳進入社會發展前景最好、性價比最高的行業去大展宏圖。

    果然天愛良才,畢業沒多久的王亞偉,機緣巧合進入華夏證券最負盛名的東四營業部,并在那裡獲得時任營業部總經理範勇宏的賞識,最終獲任這家國内最大營業部的研究部經理。

    而這一職務的前任,則是2000年在《上海證券報》舉辦的“南北奪擂”月度奪擂比賽中,創出連續十個月第一、累計收益率高達2050%奇迹的趙笑雲。

     王亞偉自己說:“在這個部門,我學會了基本面研究。

    ”作為國内最大的證券營業部,王亞偉在這裡直接與大量大客戶朝夕相處,其所構建的人脈資源就令同行們難以望其項背。

    加上營業部的研究部需要給客戶提供一些日常的投資咨詢服務,這段投資第一線的經曆,讓王亞偉深知投資者情緒往什麼地方宣洩。

     進入證券業後,王亞偉大量接觸彼得?林奇的書,對那部《戰勝華爾街》尤為推崇,将其列為枕邊讀物。

    林奇1944年生,畢業于沃頓商學院,1977年成為麥哲倫基金的管理者,其後13年複合收益率為29%,這就意味最初的100美元可以變成2800美元。

    除去回報之外,王亞偉更喜歡林奇的投資風格,林奇13年間買過上萬隻股票,許多股票還買賣了多次。

    林奇始終與成長股投資風格對應,有所謂挖掘“十倍股”一說。

    王亞偉經常對朋友說:“對我投資思想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彼得?林奇,很遺憾這輩子不能成為他的學生!” 到1999年,年僅28歲的王亞偉正式接管規模為20億份的基金興華。

    當年年底,該基金的淨值增長在同行業中排名第五。

    2000年,該基金取得49%的淨值增長成績。

    2001年,該基金在王亞偉手中仍然是業内排名第一。

    2002年開始,王亞偉接任華夏成長的基金經理。

    由于此前業績不俗,王亞偉對股市信心爆棚。

    在2003年年底,王亞偉在廣州召開的投資策略報告會上,對中國聯通的年度業績預測高達每股一元,令聽者一片嘩然。

    他還聲稱,在經濟起飛階段,航空公司就猶如印鈔機。

    因為他剛從台灣考察回來,台灣中華航空的高管們向他描繪了當年航空公司無比輝煌的曆史。

    王亞偉因此堅信,經營着比台灣地大人多的内地市場的内地航空公司,必定要賺得更加盆滿缽滿,買入航空股就是買進了會下金蛋的雞。

    王亞偉熱情的演講讓本來就處于興奮狀态的投資者更加亢奮,投資者湧入基金的熱情無比高漲。

    在公司的安排下,他在全國多個城市發表了堅定看多市場、做多市場的言論。

     投資最怕頭腦發熱! 到了2004年底,王亞偉開始品嘗到頭腦發熱的苦果,重倉持有的南方航空,在上漲不到50%之後一路下滑,重倉持有的中國聯通更是表現不佳,僅上漲了不到20%就步入漫漫“熊”途。

    受此拖累,華夏成長業績不斷下滑,最終淪為倒數第一。

     其實,這已經不是王亞偉第一次在證券市場吃到頭腦發熱的苦頭了。

    早在1998年4月底,在基金興華的建倉期,正值五糧液上市,當時王亞偉很看好這家公司,而且辦公室對面就是五糧液的專賣店,感覺上好像挺有緣的,上市第一天他就在40元左右買進去了。

    不到一周的時間,五糧液就漲到60多元,一下子就浮赢利近2000萬元。

    當時,他難免有點飄飄然,覺得賺錢太容易了,原來做基金投資如此